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最小可存活种群数估算 被引量:6
1
作者 武祥伟 李光华 +5 位作者 毕保良 于虹漫 孔令富 冷云 张宇 姜志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3-551,共9页
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系金沙江的土著种,是云南省重要保护鱼类;由于其栖息水域建设水电站,加之云南连年干旱,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采用漩涡模型对不同生境下的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估算了其最小可存活种群... 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系金沙江的土著种,是云南省重要保护鱼类;由于其栖息水域建设水电站,加之云南连年干旱,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采用漩涡模型对不同生境下的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估算了其最小可存活种群数。结果表明:灾害是影响种群长期存活的关键因子,种群繁殖率和性未成熟个体死亡率对种群生存力影响较大,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小则无显著影响;若连续进行40年的成鱼捕获(2000尾/年),可使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增至100%,而若连续进行20年的人工增殖放流(1000尾1龄鱼/年),可使100年内的灭绝概率降至35.8%。通过模拟计算,使种群在当前生境下以95%的概率存活100年所需的最小种群数为16000尾。由此可见,减少灾害发生频率、降低性未成熟个体死亡率、增加繁殖率以及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是秀丽高原鳅种群保护与恢复的有效措施。研究为秀丽高原鳅种群保护、渔政管理与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 种群生存力 最小可存活种群 漩涡模型 土著鱼类 金沙江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生物学性状与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光华 武祥伟 +4 位作者 于虹漫 冷云 孔令富 张宇 姜志武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8,共6页
2013-2014年分析了金沙江流域160尾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的生长性状、繁殖力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由1~8龄个体组成,以2~5龄个体为主,占比为78.1%;雌雄个体比例为1∶1.29。雌雄个体的平均体长分别为67.8... 2013-2014年分析了金沙江流域160尾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的生长性状、繁殖力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由1~8龄个体组成,以2~5龄个体为主,占比为78.1%;雌雄个体比例为1∶1.29。雌雄个体的平均体长分别为67.8 mm与72.7 mm,平均体重分别为4.13 g与4.30 g,雌雄个体间的体长和体重均无显著差异。秀丽高原鳅的体长与体重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W♀+♂=0.014 9L2.811,(R2=0.89,r=0.864 7)。雌雄个体的Fulton和Clark肥满度分别为1.13与1.02,1.15与0.84,但差异不显著。雌性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位于825~4 500粒/尾之间,平均1 815粒/尾。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与10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占鲜重)为13.63%,鲜味氨基酸含量为4.22%;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氨基酸评分中,色氨酸分值最小,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triplophysa venusta) 生物学 氨基酸 肌肉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3
作者 武祥伟 李光华 +5 位作者 毕保良 于虹漫 孔令富 冷云 张宇 姜志武 《水产研究》 2015年第3期31-41,共11页
秀丽高原鳅是云南省鹤庆县金沙江水系的土著鱼类,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当地的重点保护对象。但由于金沙江流域修建水电站,加之云南连年干旱,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本文采用漩涡模型分析了其种群生存力,对该种群10... 秀丽高原鳅是云南省鹤庆县金沙江水系的土著鱼类,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当地的重点保护对象。但由于金沙江流域修建水电站,加之云南连年干旱,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本文采用漩涡模型分析了其种群生存力,对该种群100年内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按照当前种群的生存状况,未来100年内秀丽高原鳅种群灭绝概率为54.8%,平均灭绝时间为61.4年,100年内至少灭绝一次。秀丽高原鳅种群对繁殖率、低龄个体的死亡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灾害事件比较敏感,它们是影响种群长期存活的关键性因素。若0~1龄个体的死亡率降低20%,或者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或影响程度降低20%,则100年内种群的存活概率为100%。秀丽高原鳅种群对环境容纳量不敏感;环境容纳量增加50%时,种群灭绝概率未降低,仅使平均种群数量增加157尾。本文的结果表明,加强渔政管理,保护秀丽高原鳅种群的栖息繁殖场所,减少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影响程度,降低低龄个体的死亡率,增加性成熟个体的繁殖成功率是直接有效的管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 种群生存力分析 漩涡模型 土著鱼类 生物保护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崔丽莉 冷云 +9 位作者 缪祥军 李光华 武祥伟 梁祥 左鹏翔 钟文武 张建斌 王志飞 张宇 姜志武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5,共6页
研究秀丽高原鳅肌肉营养成分和评价肌肉营养价值,为其开发利用与人工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为开展相关配合饲料研究积累资料。2013年12月从云南省鹤庆县龙潭采集秀丽高原鳅野生个体,随机抽取30尾成鱼作为实验用鱼,体长(8.00±1.16)cm、... 研究秀丽高原鳅肌肉营养成分和评价肌肉营养价值,为其开发利用与人工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为开展相关配合饲料研究积累资料。2013年12月从云南省鹤庆县龙潭采集秀丽高原鳅野生个体,随机抽取30尾成鱼作为实验用鱼,体长(8.00±1.16)cm、体重(6.27±3.19)g。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30尾秀丽高原鳅肌肉的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0.92%、24.10%、3.73%和1.25%;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3.64%;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分别为5.98%与7.66%;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8.11;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0.94%。主要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2.11%,EPA与DHA总含量为11.68%;常量元素中磷的含量最高(786.60×10^(-2)mg/g),微量元素中Mg的含量最高(14.75×10^(-2)mg/g)。秀丽高原鳅营养成分丰富均衡、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 肌肉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梁祥 钟文武 +8 位作者 冷云 李光华 张宇 左鹏翔 王志飞 张建斌 缪祥军 崔丽莉 姜志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4,共6页
2015年7月,在大理州鹤庆县黑龙潭采集性腺成熟的秀丽高原鳅个体200尾,在水温17.0℃条件下,以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5μg/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IU/kg的药剂背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鱼0.2mL,雄鱼减半),获卵1517粒,效应时间约24h。秀丽... 2015年7月,在大理州鹤庆县黑龙潭采集性腺成熟的秀丽高原鳅个体200尾,在水温17.0℃条件下,以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5μg/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IU/kg的药剂背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鱼0.2mL,雄鱼减半),获卵1517粒,效应时间约24h。秀丽高原鳅卵呈黏性,成熟卵粒卵径为1.03mm,发育至眼囊出现时达到1.33mm,在水温(17.5±1.0)℃条件下,观察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经历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共7个阶段,经约77.75h孵化,开始出膜,出膜后仔鱼全长3.66mm,卵黄经约120h吸收后,开始平游觅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 人工繁殖 胚胎 发育 仔鱼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梁祥 冷云 +8 位作者 李光华 张宇 张建斌 缪祥军 钟文武 崔丽莉 左鹏翔 王志飞 姜志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87-189,共3页
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仕庄龙潭对野生秀丽高原鳅用地笼逐月随机采样,样本中鉴定出2~6龄鱼发育到Ⅳ、Ⅴ期的性腺出现率为100%,即2龄即可达到性成熟,同龄鱼中,性腺发育周期存在一定差异;最小性成熟雌鱼体长5.1 cm,空壳质量1.4 g,成熟系... 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仕庄龙潭对野生秀丽高原鳅用地笼逐月随机采样,样本中鉴定出2~6龄鱼发育到Ⅳ、Ⅴ期的性腺出现率为100%,即2龄即可达到性成熟,同龄鱼中,性腺发育周期存在一定差异;最小性成熟雌鱼体长5.1 cm,空壳质量1.4 g,成熟系数14.2%;个体绝对繁殖力平均为1 928粒,数量介于233~6 971粒;个体相对繁殖力平均为420粒/g,介于43~1 211粒/g;性腺成熟系数平均为10.63%,介于1.50%~24.60%。通过目测和组织显微观察,发现4、6、8、11月的卵巢均出现处于繁殖前夕的Ⅴ期,但5、7、9、12月均出现卵巢产卵前处于发育期的Ⅳ期卵,表明其繁殖时间分散,产卵不彻底,一次并未产完成熟卵,推测其属于不完全同步、分批产卵的Ⅵ期卵巢类型。反映秀丽高原鳅在个体卵巢发育过程中,卵细胞发育不同步性,分布有不同发育时期的卵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 年龄 卵巢 繁殖力 繁殖策略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自然栖息地及人工驯养池水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文武 冷云 +8 位作者 李光华 张建斌 缪祥军 梁祥 王志飞 左鹏翔 崔丽莉 张宇 姜志武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6,共8页
2015年全年对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主要分布流域漾弓江上游鹤庆段开展水质调查,对洗马池、白龙潭、清水河、寺庄龙潭、美龙潭、西龙潭、人工驯养池及驯养池水源8个监测点的水温(T)、pH、溶解氧(DO)、氨氮(NH3-N)、总氮(TN)... 2015年全年对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主要分布流域漾弓江上游鹤庆段开展水质调查,对洗马池、白龙潭、清水河、寺庄龙潭、美龙潭、西龙潭、人工驯养池及驯养池水源8个监测点的水温(T)、pH、溶解氧(DO)、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7个指标进行采样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采样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了人工驯养池和自然栖息地水质差异。结果显示:驯养池与自然栖息地部分水质指标差异显著;自然栖息地中,清水河夏季水质为Ⅲ类,主要污染物为TN,其余监测点各季节水质均满足水体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驯养池夏季水质评价结果为Ⅳ类,主要污染物为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triplophysa venusta) 栖息地 驯养池 水质评价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曲线拟合 被引量:2
8
作者 左鹏翔 金方彭 +7 位作者 冷云 王志飞 于虹漫 崔丽莉 梁祥 钟文武 张宇 姜志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49-1356,共8页
为研究不同性别的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形态性状和体重的相关性,测量了其体重(Y)、空壳重(SW)、全长(TL)、体长(BL)、头长(HL)、眼径(ED)、眼间距(ES)、肠长(IL)共8个生物学指标,运用相关性、回归、通径等分析方法,开展各形... 为研究不同性别的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形态性状和体重的相关性,测量了其体重(Y)、空壳重(SW)、全长(TL)、体长(BL)、头长(HL)、眼径(ED)、眼间距(ES)、肠长(IL)共8个生物学指标,运用相关性、回归、通径等分析方法,开展各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空壳重,雄性与雌性群体之间各性状除体重、空壳重和眼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其余性状之间差异显著;3个群体中与体重相关系数较大的前4个性状分别是空壳重、全长、体长和头长,其中混合群体为0.988、0.881、0.885、0.397,雌性群体为0.987、0.888、0.895、0.266,雄性群体为0.992、0.917、0.915、0.561,说明空壳重、全长和体长对体重的影响较大;混合群体、雄性群体和雌性群体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均是空壳重,通径系数分别为1.082、0.918和1.265,其次是全长和头长,混合群体为0.120、0.082,雄性群体为0.068、0.065,雌性群体为0.205、0.128,间接作用里体长对混合群体、雄性群体和雌性群体的间接作用均最大,作用系数分别为1.102、0.974和1.371;雄性群体和混合群体里,单个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影响较大的前3个性状均是空壳重、头长和、全长,雌性群体是空壳重、全长和体长,因此,在进行选育时要考虑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建立的雌性、雄性群体和混合群体回归方程分别为Y1=-0.7160+0.0012X_(TL)+0.0417X_(HL)+0.1002X_(ES)+1.107X_(SW)(R^(2)=0.987);Y^(2)=0.5349+0.0079X_(TL)-0.0481X_(BL)+0.1044X_(HL)+1.4284X_(SW)(R^(2)=0.975);Y3=0.2592+0.0126X_(TL)-0.0335X_(BL)+0.0581X_(HL)+1.3137X_(SW)(R^(2)=0.977)。通过对秀丽高原鳅体重和形态学性状之间最优拟合模型进行分析可知,3个群体中空壳重、全长、体长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相同,其余拟合模型均不相同。且只有头长与体重最优拟合模型的R^(2)>0.85,这说明除头长外的其余性状作为自变量不能很好地呈现出体重的变化,综上,影响秀丽高原鳅体重的主要性状是空壳重、全长、体长和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 形态性状 体重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曲线拟合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幼鱼pH值的耐受性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飞 钟文武 +8 位作者 左鹏翔 冷云 李光华 张建斌 缪祥军 崔丽莉 梁祥 张宇 姜志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343-346,共4页
采用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 Zhu et Cao)幼鱼在不同pH值下的存活率及生存状况,分析了酸碱性水对秀丽高原鳅的影响。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对强酸碱性水应激反应较大,体表及腮丝腐蚀严重,直接改变了水体中... 采用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 Zhu et Cao)幼鱼在不同pH值下的存活率及生存状况,分析了酸碱性水对秀丽高原鳅的影响。结果显示,秀丽高原鳅对强酸碱性水应激反应较大,体表及腮丝腐蚀严重,直接改变了水体中各项理化因子,对鱼类生存产生了较大的危害,在pH值10.55的实验组中,96 h内幼鱼存活率为40%,而在pH值4.15的实验组中,96 h内幼鱼存活率为60%。研究表明,秀丽高原鳅幼鱼的适合生存pH值为4.55~10.15;结合秀丽高原鳅在自然水体中的pH值,该鱼幼鱼更能适应酸性环境,属耐酸性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triplophysa venusta ZHU et Cao) 幼鱼 PH值 急性毒性 耐受性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左旋多巴对秀丽高原鳅体长、体重和卵巢发育的影响
10
作者 黄松茂 白华毅 +7 位作者 李光华 于虹漫 冷云 毕保良 王正阳 赵玉姣 张铭枭 孔令富 《江西水产科技》 2021年第3期7-11,14,共6页
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为云南特有鱼类,为阐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左旋多巴对秀丽高原鳅体长、体重和卵巢发育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生物化学等技术,研究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0.1 mg/kg/2周,共注射4次)和左... 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为云南特有鱼类,为阐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左旋多巴对秀丽高原鳅体长、体重和卵巢发育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生物化学等技术,研究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0.1 mg/kg/2周,共注射4次)和左旋多巴(L-dopa,100 mg/kg/2周,共注射4次)对体长、体重和卵巢发育的影响,以期为秀丽高原鳅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种外源激素处理组和对照组间体长、体重变化均无显著差异,两种外源激素对秀丽高原鳅体长和体重的影响不明显;由于个体成熟度差异较大,有的个体卵巢尚未发育成熟,故无法进行分区的组间比较,但对少数成熟个体进行了卵巢腺发育的特征和组织学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 外源激素 体长、体重 卵巢发育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幼鱼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志飞 左鹏翔 +8 位作者 冷云 李光华 钟文武 张建斌 梁祥 缪祥军 崔丽莉 张宇 姜志武 《黑龙江水产》 2019年第2期42-45,共4页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秀丽高原鳅幼鱼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8.13、水温16℃的水质条件下,窒息点为0.98mg/L;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211 mg/g·h,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平均值白天略高于晚上,...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秀丽高原鳅幼鱼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8.13、水温16℃的水质条件下,窒息点为0.98mg/L;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211 mg/g·h,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平均值白天略高于晚上,傍晚19:00耗氧率最高,为0.224 mg/g·h。在11℃时,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110 mg/g·h,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秀丽高原鳅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 窒息点 耗氧率
下载PDF
前鳍高原鳅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观察
12
作者 冯云鹏 杨镒铭 +1 位作者 杨胜保 单云江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缓解水电开发对前鳍高原鳅野生资源造成的影响,2021年对采自四川省会东县鯵鱼河的前鳍高原鳅(Triplophysa anterodorsalis)进行人工繁殖,并对其胚胎发育以及仔鱼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前鳍高原鳅为秋冬季产卵的鱼类,在水温13℃条件... 为缓解水电开发对前鳍高原鳅野生资源造成的影响,2021年对采自四川省会东县鯵鱼河的前鳍高原鳅(Triplophysa anterodorsalis)进行人工繁殖,并对其胚胎发育以及仔鱼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前鳍高原鳅为秋冬季产卵的鱼类,在水温13℃条件下采用PG+LHRH-A_(3)+HCG催产剂组合结合2针注射的方式催产效果相对较高。观察显示,前鳍高原鳅鱼卵为黏性,在水温13℃条件下,吸水后卵膜径(1.03±0.05)mm,发育至原肠胚的时间为12.2 h,平均出膜时间为100.4 h,出膜仔鱼全长(3.75±0.40)mm,出膜后5~6 d开始摄食,此时卵黄囊未完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鳍高原(triplophysa anterodorsalis)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与长须鮠野生种群生存状况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祥 冷云 +8 位作者 李光华 张宇 张建斌 缪祥军 钟文武 崔丽莉 左鹏翔 王志飞 姜志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1328-1331,共4页
通过2012年6月及2013年9月对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 Zhu et Cao)和长须鮠(Leiocassis longibarbus Cui sp nov)的野外调查,漾弓江对于秀丽高原鳅的通道作用基本失效,拉市海及黑龙潭公园连续多年无秀丽高原鳅渔获,鹤庆尚有多个... 通过2012年6月及2013年9月对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 Zhu et Cao)和长须鮠(Leiocassis longibarbus Cui sp nov)的野外调查,漾弓江对于秀丽高原鳅的通道作用基本失效,拉市海及黑龙潭公园连续多年无秀丽高原鳅渔获,鹤庆尚有多个龙潭的秀丽高原鳅栖息地保护较好;宾居河干支流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剧烈的生境变化导致宾居河流域已连续多年无长须鮠渔获信息,通过调查分析,水域生态保存较为完整的生境,土著物种存续的可能性远大于自然环境被剧烈改变的水域环境,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改变自然环境,对土著种鱼类生存产生或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两种土著鱼类的调查研究,对水生野生物种保护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 长须鮠 生境 种群 生存
下载PDF
怒江细尾高原鳅生长特征与食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邓华堂 岳兴建 +2 位作者 陈大庆 田辉伍 刘绍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3,共8页
对2008年从怒江采集到的172尾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进行了生长与食性的研究。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分别拟合了细尾高原鳅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耳石适合于细尾... 对2008年从怒江采集到的172尾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进行了生长与食性的研究。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分别拟合了细尾高原鳅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耳石适合于细尾高原鳅的年龄鉴定。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9996×10-5L2.9762(R2=0.9680)。体长与耳石半径间关系式为L=0.0027R1.7230(R2=0.9542)。四种生长方程均能反映其生长规律,其中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246.9430(1-e-0.05964(t-0.1689));Wt=132.0300(1-e-0.05964(t-0.1689))2.9762。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为18.45龄。食性分析表明:细尾高原鳅为杂食性鱼类,食物组成主要是水生昆虫幼虫,着生藻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尾高原(triplophysa stenura) 年龄 生长方程 食性
下载PDF
西藏高原鳅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鸿艳 谢从新 +1 位作者 郑跃平 季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6,共5页
对拉萨河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个体生殖力及其相关生物学参数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藏高原鳅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54-6796粒,平均为2319.9粒;相对生殖力FL为33.6-770.5粒/cm,平均为284.5粒/cm;相对生殖力FW为44.... 对拉萨河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个体生殖力及其相关生物学参数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藏高原鳅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54-6796粒,平均为2319.9粒;相对生殖力FL为33.6-770.5粒/cm,平均为284.5粒/cm;相对生殖力FW为44.0-1981.3粒/g,平均为730.8粒/g。个体生殖力F和FL与各参数正相关,除与肥满度和卵比重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外,其余均显著相关(P〈0.05);FW与各因素均显著相关(P〈0.05),但仅与卵巢重、成熟系数和卵比重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 西藏高原(triplophysa tibetana) 个体生殖力 生物学参数
下载PDF
湘西盲高原鳅种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贺刚 何力 +2 位作者 许映芳 张征 李晓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7,共4页
观察了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湘西盲高原鳅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臀鳍Ⅲ-6,胸鳍Ⅰ-11,腹鳍Ⅰ-15~16,尾鳍Ⅰ-16,脊椎骨35;其染色体核型为2n... 观察了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湘西盲高原鳅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臀鳍Ⅲ-6,胸鳍Ⅰ-11,腹鳍Ⅰ-15~16,尾鳍Ⅰ-16,脊椎骨35;其染色体核型为2n=48,12m+16sm+12st+8t,臂数NF=7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谱存湘西盲高原鳅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盲高原(triplophysa xiangxiensis) 形态特征 染色体 同工酶
下载PDF
安宁河西昌高原鳅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湘香 李云峰 +5 位作者 吴世勇 李荣 王红梅 茹辉军 甘维熊 倪朝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干法受精获得西昌高原鳅(Triplophysa xichangensis)受精卵,并观察了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西昌高原鳅受精卵遇水产生强粘性,胚胎发育共经历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出膜前共7个阶段,在水温(22&... 通过干法受精获得西昌高原鳅(Triplophysa xichangensis)受精卵,并观察了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西昌高原鳅受精卵遇水产生强粘性,胚胎发育共经历胚盘隆起、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出膜前共7个阶段,在水温(22±0.5)℃情况下,受精卵经历78 h孵出首尾仔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13±0.12)mm,受精后93 h,50%仔鱼出膜,刚出膜仔鱼多沉在水底,偶尔作间隙性冲游。西昌高原鳅胚胎发育过程与其它鳅科鱼类基本相似,但其发育历程也具有种的特点,胚胎发育历时较长,孵出时器官分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昌高原(triplophysa xichangensis) 胚胎发育 安宁河 形态发育
下载PDF
大宁河贝氏高原鳅的繁殖特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志坚 黄静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3,共6页
以长江上游巫山段支流大宁河的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为对象,研究其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第二性征明显,雌雄易于区分。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09:1,最小性成熟年龄雌雄鱼均为2龄。精巢1对,成熟系数为0.05~... 以长江上游巫山段支流大宁河的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为对象,研究其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第二性征明显,雌雄易于区分。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09:1,最小性成熟年龄雌雄鱼均为2龄。精巢1对,成熟系数为0.05~1.30;卵巢1个,成熟系数为1.10—48.23,雌雄的成熟系数曲线均为双峰型。雌性绝对繁殖力为1080~d040粒,平均2865粒。相对生殖力F/OW为198.49—941.68粒/g,平均690.97粒/g。相对生殖力F/L为14.21~53.16粒/mm,平均41.10粒/mm。卵径分布曲线亦为双峰型,卵径0.2—1.1mm,平均卵径0.66mm。贝氏高原鳅具有一年繁殖两次、精巢长期具有成熟精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高原(triplophysa bleekeri) 繁殖特性 大宁河
下载PDF
成年似鲇高原鳅外周血细胞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柳兰 代敏 +4 位作者 杨淞 吴应斌 汤巨平 杨世勇 杜宗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3,31,共9页
通过对成年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外周血细胞涂片及中肾、肝脏和脾脏组织的印片进行瑞氏(Wright’s)、过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大小、分布及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似鲇高原鳅血细胞可... 通过对成年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外周血细胞涂片及中肾、肝脏和脾脏组织的印片进行瑞氏(Wright’s)、过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大小、分布及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似鲇高原鳅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发生(除血栓细胞)均可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外周血中红细胞比例最多,为97.56%,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占52.86%,居白细胞的首位;三种粒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占30.25%。粒细胞的主要发生场所在中肾占45.18%,红细胞的主要发生场所在脾脏,占71.62%,肝脏中未见原始血细胞。在中肾中同时可见嗜酸性、嗜碱性和嗜中性三种粒细胞的发生。各阶段的白细胞PAS染色均显示阳性,但只有各阶段的粒细胞SBB染色显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triplophysa siluroides) 外周血细胞 血细胞的发生 造血组织 细胞化学
下载PDF
黄河玛曲段似鲇高原鳅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艳萍 娄忠玉 +2 位作者 王太 杜岩岩 焦文龙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89,共4页
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黄河上游玛曲段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扩增出560 bp的片断序列在39个个体中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共界定了10个单倍型。碱基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度较高,为... 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黄河上游玛曲段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扩增出560 bp的片断序列在39个个体中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共界定了10个单倍型。碱基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度较高,为0.861,核苷酸多样度为0.014 19。AMOVA分析显示,96.52%的分子差异位于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Fst)值统计检验和系统发育树都表明,3个地理群体之间尚未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建议将黄河上游玛曲段似鲇高原鳅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triplophysa siluroides) D—loop区 种群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