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刃于私人体验与公共领域的幽灵——重新解读陈染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的女性观
1
作者 景欣悦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年第4期78-86,共9页
本文以当代女性作家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为分析文本,从"公共视域"这一反传统的全新视角切入,重新解读陈染的女性观。本文旨在论证陈染的女性观是建立在"私人生活"与"公共领域"双重体验之上的社会... 本文以当代女性作家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为分析文本,从"公共视域"这一反传统的全新视角切入,重新解读陈染的女性观。本文旨在论证陈染的女性观是建立在"私人生活"与"公共领域"双重体验之上的社会性别意识,从而弥补此前对陈染的片面化解读所遗留的缺憾;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此前对陈染作品偏重"私人化"女性意识研究的深层原因,反思商业化、市场化背景下女性文学发展的困境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生活 私人体验 公共领域 女性观
原文传递
卷首语
2
《中外诗歌研究》 2020年第1期1-1,共1页
2020年的春天是不平常的。在这场不平常的疫情中,诗人们没有沉默,诗评家们也没有沉默。吕进教授在《星星》3月号发表的《抗疫诗要守住诗的门槛》,在中诗网、中国作家网、重庆作家网均已推出,读者已经超过6万人。这说明,面对灾难,就像疫... 2020年的春天是不平常的。在这场不平常的疫情中,诗人们没有沉默,诗评家们也没有沉默。吕进教授在《星星》3月号发表的《抗疫诗要守住诗的门槛》,在中诗网、中国作家网、重庆作家网均已推出,读者已经超过6万人。这说明,面对灾难,就像疫区百姓渴望着白衣天使们的出现一样,人民也需要诗人、诗评家们挺身而出!吕进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抗疫诗不能由灾难诗沦为诗灾难。诗人应该知道,新诗不能无限自由,不是与大众无关的、私人体验的艺术,也不是在语言上没有审美规范的任性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评家 审美规范 吕进 卷首语 《星星》 白衣天使 灾难诗 私人体验
下载PDF
认识一个捡拾和安放“自尊”的私人空间——对性服务妇女服务原则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金玲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3,共13页
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哲学研究的真知灼见,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自尊"回落到日常生活中:"自尊"只能是——也必须是一种个人对于自己是否尊重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由此出发,对性服务妇女个体在实施服务时所坚持的选... 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的哲学研究的真知灼见,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自尊"回落到日常生活中:"自尊"只能是——也必须是一种个人对于自己是否尊重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由此出发,对性服务妇女个体在实施服务时所坚持的选择原则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一个捡拾和安放自尊的私人空间——边缘和底层者的自尊以私人体验的形式掏空了"自尊"原有的德性的意义,使之回归平凡;破坏了"自尊"原有的社会范式,使之成为一种私人体验;挑战了"自尊"原有的公共空间类型,使之具有了私人空间特有的张力。而也正是从这一人类原始精神出发的对他人生命—生活及其表现/表达的尊重和理解,使研究者能够突破自身"此在"和"此知"的疆界,进入研究对象"自尊"的"此在"和"此知"之中,并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空间接纳,认识和了解/理解了有关自尊私人体验和私人空间的"能在"和"能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私人体验 私人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