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私人性与公共性——公共权力的两重属性及其归宿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圣中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70-74,共5页
本文试图从私人性和公共性角度来分析公共权力的属性,并探讨公共权力的合法归宿。本文认为公共权力的私人性是公共权力的主体依赖性特征,它具有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倾向,这一倾向容易造成对他人的支配,成为控制性权力,给社会造成严重后... 本文试图从私人性和公共性角度来分析公共权力的属性,并探讨公共权力的合法归宿。本文认为公共权力的私人性是公共权力的主体依赖性特征,它具有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倾向,这一倾向容易造成对他人的支配,成为控制性权力,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分析了公共权力公共性的本质,并提出应该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用行动权等概念来重新解释和构建公共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性 公共性 公共权力 属性 控制权 行动权
下载PDF
论乡村社会的私人性治理 被引量:9
2
作者 余练 王会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59-63,共5页
税费改革以后,乡村治理逻辑发生了深刻转型,呈现出干群关系"脱嵌化"、乡村治理去政治性、去规则化的三重特征,这表明了乡村社会中私人性治理的到来。要理解乡村治理逻辑的转变,务必将其放在税改这一制度性背景之下,资源获取... 税费改革以后,乡村治理逻辑发生了深刻转型,呈现出干群关系"脱嵌化"、乡村治理去政治性、去规则化的三重特征,这表明了乡村社会中私人性治理的到来。要理解乡村治理逻辑的转变,务必将其放在税改这一制度性背景之下,资源获取方式的改变构成了乡村社会私人性治理的外在动因,治理责任的丧失成为了私人性治理的内在动力。私人治理不仅给乡村政治带来了深远影响,也把乡村引入了趋于陌生化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性治理 干群关系 去政治性 去规则化 税费改革
下载PDF
权力的私人性及其法律控制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长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76,共6页
公共权力在主体归属上具有私人性特征,这一特征必然导致权力运作的私密化。私人主体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与社会利益和分配权能的私人占有的结合,使权力私人性的其逻辑后果必然是腐败。以法律控制权力的私人性,尤其要明确公共权力的活动领... 公共权力在主体归属上具有私人性特征,这一特征必然导致权力运作的私密化。私人主体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与社会利益和分配权能的私人占有的结合,使权力私人性的其逻辑后果必然是腐败。以法律控制权力的私人性,尤其要明确公共权力的活动领域、权力范围和责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权力 私人性 法律控制
下载PDF
家庭教育私人性与公共性的错位风险及其调适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2,共8页
家庭教育发生于私人领域而面向公共领域,因此,它既具有私人性,也具有公共性。家庭教育的私人性表现为:私密关系中以“情”为擎、伦理关系中以“序”为核和育养关系中以“化”为径。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则表现为:重视世界面向、强调公共意... 家庭教育发生于私人领域而面向公共领域,因此,它既具有私人性,也具有公共性。家庭教育的私人性表现为:私密关系中以“情”为擎、伦理关系中以“序”为核和育养关系中以“化”为径。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则表现为:重视世界面向、强调公共意识和鼓励积极教育。当身体在公、私领域不断切换时,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与公共性有发生错位的风险,如私人领域公共化、公共领域私人化、“公—私”领域的相互割裂等。家庭教育应当通过保持空间区隔的教育自觉、寻求空间对话的教育融通和建立空间协调的教育均衡,以达成公私兼济的意义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私人性 公共性 私人领域 公共领域
下载PDF
人情往来的社会机制——以公共性和私人性为分析框架 被引量:8
5
作者 宋丽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在不同类型的村庄,农民进行人情往来的规则大有区别,从请帖与人情往来的进入规则、礼账与人情往来的平衡规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人情往来的规则具有不同的性质,公共性和私人性是区分其不同性质的根本。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分析框架可以作... 在不同类型的村庄,农民进行人情往来的规则大有区别,从请帖与人情往来的进入规则、礼账与人情往来的平衡规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人情往来的规则具有不同的性质,公共性和私人性是区分其不同性质的根本。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分析框架可以作为分析众多人情社会现象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往来 熟人社会 公共性 私人性
下载PDF
从私人性到公共性——论公共权力的属性和归宿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圣中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本文试图从权力的两重属性 (即私人性和公共性 )来梳理权力的内在运行法则。本文认为权力的私人本能性是促使权力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动力 ,而社会资源的稀缺就会造成资源占有者对缺乏者的支配。这种支配性权力就是控制权。与支配性权力... 本文试图从权力的两重属性 (即私人性和公共性 )来梳理权力的内在运行法则。本文认为权力的私人本能性是促使权力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动力 ,而社会资源的稀缺就会造成资源占有者对缺乏者的支配。这种支配性权力就是控制权。与支配性权力相对的是个人自主性的行动权。正是行动权 (包括人的行动和言语 )赋予了个人自我展现的能力。按照私人性逻辑生成的公共权力将会对社会道德责任造成严重的压力 ,所以本文提出应该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用行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性 公共性 控制权 行动权 制度公共性 公共权力 属性 归宿 政治权力
下载PDF
体育服务产品的公共性与私人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杨雪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6-38,共3页
以物品的分类为基础,将体育服务产品分成共同资源和俱乐部产品两大类。分析共同资源的公共性和俱乐部产品的私人性,及其体育健身设施作为共同资源可能引发的“公地悲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即私... 以物品的分类为基础,将体育服务产品分成共同资源和俱乐部产品两大类。分析共同资源的公共性和俱乐部产品的私人性,及其体育健身设施作为共同资源可能引发的“公地悲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即私人的完全供给、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服务产品 公共性 私人性 共同资源 俱乐部产品 私人供给
下载PDF
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关于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普遍性、非私人性及紧迫性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新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1,共7页
杜威对自我评价活动的研究给我们两个重要启示。实践活动总包含有作为主体根据的目的和方法,而合理目的和有效方法的形成总与以目的和方法为对象的自我评价活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普遍性就在于它是人的生存方式。可... 杜威对自我评价活动的研究给我们两个重要启示。实践活动总包含有作为主体根据的目的和方法,而合理目的和有效方法的形成总与以目的和方法为对象的自我评价活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普遍性就在于它是人的生存方式。可以从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分析的角度和黑格尔关于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非私人性。当代社会的个体自我认同危机的本质与自我评价活动的困境联系在一起,而互联网的虚拟交往更加深了自我认同的危机。这些都为对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自我评价 生存方式 私人性 虚拟交往
下载PDF
社会性媒体的私人性与公共性:从Usenet到Twitter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妍妍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6,46,共5页
社会性媒体作为新近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社会性媒体是主要依托互联网,使用一种可接近和可扩展的出版技术,旨在进行社会互动的媒体。本文主要运用麦克卢汉、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的理论对社会性媒体的特点和... 社会性媒体作为新近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社会性媒体是主要依托互联网,使用一种可接近和可扩展的出版技术,旨在进行社会互动的媒体。本文主要运用麦克卢汉、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的理论对社会性媒体的特点和呈现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社会性媒体同时具有私人性和公共性,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游走在私人性和公共性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媒体 私人性 公共性
下载PDF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选择:从私人性走向公共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文章 王一涛 《高等理科教育》 2020年第1期35-42,共8页
随着分类管理改革的推进,现有民办高校将真正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不同的法人组织。法人属性的差异,意味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构的调整和变化。从公共性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现有民办高校内部治理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私人性特征,表现在治... 随着分类管理改革的推进,现有民办高校将真正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不同的法人组织。法人属性的差异,意味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构的调整和变化。从公共性视角来看,目前我国现有民办高校内部治理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私人性特征,表现在治理目的、治理主体、治理机制等方面。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来说,其内部治理从私人性转向公共性,是现代大学公共属性、民办教育政策导向、获取公共财政支持的综合使然。提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公共性,应形成树立以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的,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主体,建立公平、透明的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内部治理 私人性 公共性
下载PDF
当代文学私人性文献史料刍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杨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3年第4期124-135,共12页
在当代文学的文献史料中,以日记、书信、回忆录、检讨等为主体的私人性文献史料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这些史料有的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有的目前还未完全公开,研究者要坚持以历史化的学术眼光整理、研究这些史料,以更好地... 在当代文学的文献史料中,以日记、书信、回忆录、检讨等为主体的私人性文献史料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这些史料有的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有的目前还未完全公开,研究者要坚持以历史化的学术眼光整理、研究这些史料,以更好地促进当代文学学术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性 文献史料 类型 价值 问题
下载PDF
论课程的私人性品质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和平 唐旭东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4,共3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似乎习惯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诠释课程,把课程当作一种学校教育系统内的公共事件去理解。这就导致了人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看不见具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影子。随着后现代课程观的兴起,课程意义的不确定性为学生创造...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似乎习惯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诠释课程,把课程当作一种学校教育系统内的公共事件去理解。这就导致了人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看不见具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影子。随着后现代课程观的兴起,课程意义的不确定性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私人空间,突显了课程的私人性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私人事件 私人性品质 传记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治理中的私人性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人江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69-73,共5页
国家治理中的私人性问题指的是治理本身去规范化、非政治化和寡头化,呈现出一种"私人治理"的特征。私人性的存在破坏了政治民主,削弱了公共权力运行的规范性,降低了行政效率,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国家治理能力。资本主义和市场经... 国家治理中的私人性问题指的是治理本身去规范化、非政治化和寡头化,呈现出一种"私人治理"的特征。私人性的存在破坏了政治民主,削弱了公共权力运行的规范性,降低了行政效率,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国家治理能力。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形式民主的进步,也凸显了国家治理中的私人性问题。在30多年的市场经济实践过程中,我国国家治理的私人性问题,尤为集中地表现在当前的农村治理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必然要正视和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治理的私人性发展趋势。为此,必须保持国家对私人资本的有力约束和突出国家治理的人民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私人性问题 市场经济 私人治理
下载PDF
论叶芝诗歌创作的私人性和公共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林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60-63,共4页
诗歌的私人性和公共性本来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在创作中,叶芝实现了从私人性向公共性的转化,并将这二者熔铸为一体,实现了诗歌的现代化转型。叶芝民族题材的使用、面具理论的实践、象征体系的整合作用和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尊崇等在其诗... 诗歌的私人性和公共性本来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在创作中,叶芝实现了从私人性向公共性的转化,并将这二者熔铸为一体,实现了诗歌的现代化转型。叶芝民族题材的使用、面具理论的实践、象征体系的整合作用和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尊崇等在其诗歌的现代化转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诗歌 现代化转型 私人性 公共性
下载PDF
私人性政府与美国地方公共治理——以业主协会为例
15
作者 胡重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7,共7页
随着治理范围的不断扩展,私人性政府这类社区组织逐渐参与到美国地方公共治理当中,并开始进入公共行政学者的研究视野。以公私边界模糊的组织体制与机制为基础的业主协会,通过发挥代理机构民主决策和管理的功能,运用私营化、市场化的执... 随着治理范围的不断扩展,私人性政府这类社区组织逐渐参与到美国地方公共治理当中,并开始进入公共行政学者的研究视野。以公私边界模糊的组织体制与机制为基础的业主协会,通过发挥代理机构民主决策和管理的功能,运用私营化、市场化的执行手段,在提供私人性服务的同时,有效地回应了地方公共治理与社会服务的需求。因而,业主协会的案例就有力地支持了现有研究对私人性政府的基本判断,即这种"公私模糊"的组织安排为私人性政府参与地方公共治理提供了可能性。尽管如此,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矛盾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必须在今后的理论和实务工作中进行更多的探索尝试,关键的一点在于,必须在重视效率性的同时,考虑更多的助推民主性的影响变量。当然,业主协会等私人性政府的美国经验对中国地方公共治理的实践亦具有显著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性政府 地方公共治理 社区组织 公私模糊 业主协会
下载PDF
戴维森解释理论的社会性、私人性与客观性
16
作者 李文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64,共8页
戴维森在《彻底解释》一文中提出一种从零开始的解释理论原则,并在其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其设想和解说。他的工作沿两条线索展开:其一是信念与意义的整体性关系。信念和意义这二者都是不可观察的,但结成整体后,就能够生成可观察持真态度... 戴维森在《彻底解释》一文中提出一种从零开始的解释理论原则,并在其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其设想和解说。他的工作沿两条线索展开:其一是信念与意义的整体性关系。信念和意义这二者都是不可观察的,但结成整体后,就能够生成可观察持真态度。信念和意义两个私人性的分量,结合在一起能产生戴维森意义上社会性的矢量,这也是戴维森对语言社会性不同角度解读的体现。其二是三角测量。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两个人共享外部世界,共享环境刺激,构成了保证客观性的第三个点。戴维森这两条线索都是以语言的社会性、私人性和客观性为核心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理论 三角测量 社会性 私人性 客观性
下载PDF
基于私人性和公共性关系基础上的晚期希腊哲学理想人格理论分析
17
作者 李艳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0,共4页
在西方文化中,私人性和公共性是作为一对不可分割的历史范畴呈现的。它们基于人类生活的原型并对人类生存方式作出了抽象、深刻的表达。晚期希腊三个主要哲学派别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通过个体精神层面上的哲学反思实现了对私人性生... 在西方文化中,私人性和公共性是作为一对不可分割的历史范畴呈现的。它们基于人类生活的原型并对人类生存方式作出了抽象、深刻的表达。晚期希腊三个主要哲学派别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通过个体精神层面上的哲学反思实现了对私人性生活领域的全新诠释,而"哲人"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促使这一转变成为现实的重要理论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性 公共性 晚期希腊哲学 理想人格 私域哲学
下载PDF
村社社会的私人性与代表的公共性
18
作者 廖申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5,共5页
从哈贝马斯在阐述欧洲中世纪的国王与领主权力的性质时使用的“代表的公共性”概念(所有权与公共性是一个意思)中,可以看出,村社社会的帝王正具有这种公共性。因为村社社会是一个私人性的社会,这种私人性,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缺乏有... 从哈贝马斯在阐述欧洲中世纪的国王与领主权力的性质时使用的“代表的公共性”概念(所有权与公共性是一个意思)中,可以看出,村社社会的帝王正具有这种公共性。因为村社社会是一个私人性的社会,这种私人性,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在这个社会中,除开各个私的领域之外,其他的领域都几乎不存在,帝王被看做最大的私家,它不仅拥有了所有不属于一个个私人的资源,而且由于使它获得了这个资源的强大权力,而获得了对各个私人的统治权力,从而也就具有了对这个社会的所有权。这在中国尤为突出,并影响着中国人的基本思想定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社社会 私人性 代表 公共性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电视文化中的公共性想象和私人性想象
19
作者 荣耀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体制改革以来的中国电视文化,主要在两个向度上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一是具有国家伦理特征的国家话语系统塑造的公共性想象;二是以个体化、感官化为特征的大众娱乐话语系统塑造的私人性想象。公共性想象与私人性想...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体制改革以来的中国电视文化,主要在两个向度上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一是具有国家伦理特征的国家话语系统塑造的公共性想象;二是以个体化、感官化为特征的大众娱乐话语系统塑造的私人性想象。公共性想象与私人性想象的对立与和解,构成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对张力。如何促进两种想象的融合是当代中国电视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电视文化 公共性想象 私人性想象
下载PDF
“公共财政”研究的应当是公共性及其与私人性之间的关系
20
作者 王玮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1年第5期23-25,共3页
我国传统的财政学和当前的公共财政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阶段性和公共性这对范畴展开的。本文认为从阶级性和公共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出发难以准确把握“公共财政”的基本内涵,对“公共财政”的认识和研究必须立足于市场。多年的市场化... 我国传统的财政学和当前的公共财政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阶段性和公共性这对范畴展开的。本文认为从阶级性和公共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出发难以准确把握“公共财政”的基本内涵,对“公共财政”的认识和研究必须立足于市场。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使得“公共性”与“私人性”范畴在我国逐步形成并相互对应而存在,这为我们也从公共性与私人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入手来认识和研究“公共财政”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和良好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公共性 阶级性 私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