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日本长崎公共和私人活动区域设计方案 |
鲍小莉
朱门
李致尧
彭玮卿
鲍戈平
马威
|
《风景园林》
|
2006 |
0 |
|
2
|
论国家适当顾及义务在新型私人公海活动中的适用 |
黄瑶
杨文澜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3
|
参加私人活动后遭遇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 |
|
《中国社会保障》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4
|
我国封建社会私人藏书活动中的流通家 |
张一民
|
《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报》
|
2000 |
0 |
|
5
|
媒体作用下私人领域公共化的历程 |
胡琪萍
胡沈明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6
|
论公共活动及其当代转变 |
曹树林
|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7
|
“以人为本”理念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
李江天
|
《记者摇篮》
|
2014 |
0 |
|
8
|
美国允许私人实体外空采矿立法对国际及国内法发展的影响 |
聂明岩
|
《西部法学评论》
|
2018 |
5
|
|
9
|
互联网直播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 |
朱巍
田莹
|
《中国广播》
|
2017 |
3
|
|
10
|
隐私权制度在我国 |
崔剑生
董悦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11
|
中国民法典编纂:目标、任务与路径 |
张力
|
《中国经济报告》
|
2016 |
2
|
|
12
|
当今国外制度防腐的经验及启示 |
贺培育
许茶香
|
《湖南社会科学》
|
2001 |
0 |
|
13
|
中国农民社会资本的耗损表现、原因及启示——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的状况为例 |
陈颖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0 |
|
14
|
“公仆”与“公养” |
孙信成
|
《党政干部论坛》
|
1999 |
0 |
|
15
|
守护者的尴尬 |
郑悦
|
《中国计算机用户》
|
2007 |
0 |
|
16
|
给电子眼定准星 |
徐立洋
|
《中国计算机用户》
|
2007 |
0 |
|
17
|
江西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
杨柳
何洪
丁代富
|
《南昌高专学报》
|
2005 |
0 |
|
18
|
随手拍不侵犯他人隐私 |
滕修福
|
《公民导刊》
|
2013 |
0 |
|
19
|
新加坡的九十年代国际化战略 |
王博今
吴启元
粒子
|
《南洋资料译丛》
|
1992 |
2
|
|
20
|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复杂性分析 |
王少辉
|
《采写编》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