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共道德与积极性的公民行为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加林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对公共道德概念的把握不仅要从中外公私观念的历史流变中,而且要从现代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的道德诉求中去理解。我们当今的公共道德观念,消极性与积极性的公民行为必须同时提倡。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与运行中,处理好如何以公民... 对公共道德概念的把握不仅要从中外公私观念的历史流变中,而且要从现代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的道德诉求中去理解。我们当今的公共道德观念,消极性与积极性的公民行为必须同时提倡。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与运行中,处理好如何以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立基,但又能容纳公民公共参与的积极性问题;另一方面,对公民的要求要有两个面相,一是积极的,即有所为,一是消极的,即有所守。有所为,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及公共交往中体现的同情与关爱及信任、合作等公共精神;有所守,指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与权益,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与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道德 私人自主性 公共参与 公民行为
下载PDF
公共理性与公共领域理念的扩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安奎 《哲学分析》 2010年第1期44-62,共19页
有一种广为接受的批评认为,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存在政治缺位的问题,而且它的公共理性理念严重地限制了公共领域中政治慎议的活力。但原初状态中所塑造的公共理性应当被解释为一种慎议政治的模式。根据这种解读,政治自由主义与公共理... 有一种广为接受的批评认为,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存在政治缺位的问题,而且它的公共理性理念严重地限制了公共领域中政治慎议的活力。但原初状态中所塑造的公共理性应当被解释为一种慎议政治的模式。根据这种解读,政治自由主义与公共理性恰恰在两个方面扩展了公共领域理念的政治潜力:一是把制度法律结构的建立间接地确定为公共领域理念与慎议政治的产物;二是基于公共领域的理念塑造了私人自主性,并在良序社会中将私人自主性与政治自主性置于平等的价值位阶上,最终实现了两种自主性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理性 公共领域 慎议政治 政治自主性 私人自主性
下载PDF
公共治理视域下公民参与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廖加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共5页
公共治理作为一种公共事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它探索着一个包括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从基层、社区开始的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不仅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也是公民的道德参与。公民在理性的对话、论证、... 公共治理作为一种公共事务管理方式的创新,它探索着一个包括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从基层、社区开始的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不仅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也是公民的道德参与。公民在理性的对话、论证、说服和协商讨论的民主生活方式中,不仅将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参与国家范围的民主决策,同时也滋养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平等意识,并逐渐塑造出富有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的道德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 私人自主性 政治参与 道德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