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病隐喻与两性身体叙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性病”意象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冬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3-116,130,共5页
性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典型的疾病意象之一,对性病的关注涉及对妓女生活的想象,而性别文化身份的差异在对妓女的叙事上体现为两种不同的身体叙事方式。男性主体的中心意识使文学创作更多地表现为人民伦理的宏大叙事,体现着"民族... 性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典型的疾病意象之一,对性病的关注涉及对妓女生活的想象,而性别文化身份的差异在对妓女的叙事上体现为两种不同的身体叙事方式。男性主体的中心意识使文学创作更多地表现为人民伦理的宏大叙事,体现着"民族—国家"的"大意义";女性的历史边缘处境使女性书写更多地呈现为自由伦理的私人叙事,作为一种"小意义"而存在着。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性病,宏大叙事侧重于把女性身体编织进政治、道德、历史的意义圈,强调女性身体的公共性;私人叙事强调性病之于女性的私人经验,呈现女性身体的私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隐喻 私人叙事 公共身体 私人身体
下载PDF
佛教身体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向平 叶秋贵 《普陀学刊》 2020年第1期205-232,共28页
身体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he body)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与研究取向,能够拓展学术界对佛教身心关系的研究,更加关注人间佛教中有关身体的信仰实践。佛教经典之中有关业力观与身体观的论述构成了佛教身体观的意义表征与知识系统,&qu... 身体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he body)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与研究取向,能够拓展学术界对佛教身心关系的研究,更加关注人间佛教中有关身体的信仰实践。佛教经典之中有关业力观与身体观的论述构成了佛教身体观的意义表征与知识系统,"缘起说"解释了身体的产生原因,而"舍""轮回"与"修"则是佛教经典有关身体观念的三大特征,至于当代中国人间佛教具体实践中所具有的个体修身和僧团共修两种形式,恰恰表现了当代社会中私人化的身体观与人间佛教强调共业共修之间的某种矛盾。因此,如何在身体私人化的同时,依旧能够强调实践"共修净化人心"的人间佛教修持方式,它们的问题依旧源自于佛教本身所讲究的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身体 共修身体 私人身体 中外身体观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