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私利性规范的内涵、合理性和适用范围 被引量:12
1
作者 欧阳锋 徐梦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9,51,共5页
本文对默顿的“无私利性”规范做新的解读 ,力图消除翻译上和理解上的错误 ;归纳了批评“无私利性”规范合理性的四种类型 ,并针对性地提出反批评和辩护 ;界定了“无私利性”规范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私利性(非谋利、超功利) 科学规范 罗伯特.K.默顿
下载PDF
齐曼眼中的无私利性与客观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小琴 《科学文化评论》 2007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在从理想化的"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型过程中,什么是实际的科学?齐曼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的客观性和无私利性。透过《真科学》这部著作,我们可以看到,在齐曼眼中,无私利性与客观性之间没有完全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 学院科学 后学院科学 私利性 客观
下载PDF
论科学客观性与无私利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勇刚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4,共3页
无私利性是科学客观性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科学的无私利性,才能确保科学的客观性。无私利性要求科学家必须把其研究工作置于同行专家的严格监督之下,并最终要向其同行而不是外行负责解释。科学的本质就是不断验证和试错,因此科学家必须... 无私利性是科学客观性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科学的无私利性,才能确保科学的客观性。无私利性要求科学家必须把其研究工作置于同行专家的严格监督之下,并最终要向其同行而不是外行负责解释。科学的本质就是不断验证和试错,因此科学家必须接受同行的监督和批评,才能确保科学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利性 客观 同行监督
下载PDF
论新时期的无私利性规范——默顿规范重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民选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11期39-42,共4页
无私利性规范是默顿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科学家行为的四条道德规范之一。所谓无私利性就是科学家进行研究和提供成果是出于增长人类知识这个目标,不应有其他私人利益或动机妨碍这个目的的实现或影响对真理的忠诚。无私利性规范的缺... 无私利性规范是默顿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科学家行为的四条道德规范之一。所谓无私利性就是科学家进行研究和提供成果是出于增长人类知识这个目标,不应有其他私人利益或动机妨碍这个目的的实现或影响对真理的忠诚。无私利性规范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知识的客观性是无私利性规范的基础,它保证了新时期无私利性规范的持续有效。当前学术界学术腐败现象日趋严重,默顿规范的重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顿规范 私利性 科学知识社会学
下载PDF
浅议新时期的“无私利性”规范
5
作者 徐思淼 《魅力中国》 2009年第15期171-171,共1页
默顿对科学规范中"无私利性"的的阐述,在近年引起了很大的异议。文章根据"无私利性"的属性和使用范围来作出解释和论证,说明"无私利性"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在今天大科学时代仍然没有过时,仍然是保证科学的... 默顿对科学规范中"无私利性"的的阐述,在近年引起了很大的异议。文章根据"无私利性"的属性和使用范围来作出解释和论证,说明"无私利性"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在今天大科学时代仍然没有过时,仍然是保证科学的健康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利性 倡导功能 科学的非功利主义
下载PDF
试析默顿“无私利性”规范的渊源和影响
6
作者 高二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6-28,共3页
隐藏在基督新教教义中的心理学层面的"情感"实体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的假设,是默顿"无私利性"规范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理论渊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的束缚是"无私利性"规范产生的最具针对性的... 隐藏在基督新教教义中的心理学层面的"情感"实体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的假设,是默顿"无私利性"规范最为直接、最为具体的理论渊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的束缚是"无私利性"规范产生的最具针对性的社会历史条件。上世纪60年代后期,默顿规范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论和引用,"无私利性"是最受争议的一条,这种争议将会长期持续下去。开展"无私利性"规范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人们理清科学发展的动力假说,为制定科技发展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K.默顿 私利性 科学规范 渊源 影响
下载PDF
受贿罪保护法益:公职不可谋私利性说的提倡与修正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星亿 《荆楚法学》 2024年第1期55-68,共14页
在晚近的刑法教义学研究中,应当承认法益与犯罪客体已日渐趋同,社会关系的判断需要借助利益概念,而法益的确证亦需借鉴犯罪客体理论。受贿罪法益的确证应从三个维度展开:遵循实定法的规定、体现集体法益性质以及具有涵摄与建构机能。在... 在晚近的刑法教义学研究中,应当承认法益与犯罪客体已日渐趋同,社会关系的判断需要借助利益概念,而法益的确证亦需借鉴犯罪客体理论。受贿罪法益的确证应从三个维度展开:遵循实定法的规定、体现集体法益性质以及具有涵摄与建构机能。在现有观点中,信赖说与公正性说皆无法有效区分受贿犯罪与渎职犯罪,无法解释以受贿数额作为入罪标准的原因;不可收买性说坚持交易框架的模型无法解释单纯收受财物行为的入罪基础;差序法益不具有涵摄与建构机能;公职的不可谋私利性说可以形塑现阶段各种受贿形态,但精准度存在不足。公职的不可牟利性说是对公职的不可谋私利性说的修正,在解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等行为上更具解释张力,亦可妥当解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法定刑较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法益 非法收受财物 公职的不可谋私利性
原文传递
受贿犯罪的保护法益:公职的不可谋私利性 被引量:48
8
作者 劳东燕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137,共20页
基于融贯性的要求,界定受贿犯罪的保护法益,应当结合权力的支配类 型与职权特性的演变,放在现代公法体系的框架下来进行。在家产制国家,职权具 有人身性与财产性,职位作为私人财产而存在,受贿犯罪的不法本质在于官吏背叛 了对支配者的... 基于融贯性的要求,界定受贿犯罪的保护法益,应当结合权力的支配类 型与职权特性的演变,放在现代公法体系的框架下来进行。在家产制国家,职权具 有人身性与财产性,职位作为私人财产而存在,受贿犯罪的不法本质在于官吏背叛 了对支配者的人身忠诚关系。在现代国家,职权表现出去人身化与非财产性的特 点,职位具有公共性,受贿犯罪的不法本质演变为违反不得利用公共职位谋取私利 的义务,把公共职位当作私有财产来对待。基于此,受贿犯罪的法益应当是公职的 不可谋私利性,其在不法构造上不以形成交易关系为必要。公职不可谋私利说与作 为通说的廉洁性说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实质区别。公职不可谋私利说可以合理解 决受贿犯罪的刑法解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符合刑事政策上的合目的性要求,能 够妥当地将缺乏事先约定的事后受财与感情投资型受财纳入处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犯罪 保护法益 公职的不可谋私利性
原文传递
现代教育公共性导致的两个问题——私利性与偶然性的缺失
9
作者 范高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59-361,共3页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公共性,它在现代教育中被无限放大。因此,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教育目的的私利性丧失;二是教育过程的偶然性缺失。私利性的丧失,导致现代教育必然处在公共供给与私利需要的矛盾之中,而偶然性的缺失,必然导致教育内...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公共性,它在现代教育中被无限放大。因此,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教育目的的私利性丧失;二是教育过程的偶然性缺失。私利性的丧失,导致现代教育必然处在公共供给与私利需要的矛盾之中,而偶然性的缺失,必然导致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在思维方式上的脱节。这些是造成现代教育中问题丛生的体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 私利性 必然思维 偶然思维
原文传递
工具化与去工具化:数字平台公共性的发展异化及矫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冉隆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0,共11页
技术赋权的再中心化和治理赤字的补足需求共同催生并发展了数字平台的公共性特征。准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空间构成数字平台公共性的核心要素。然而,数字平台私利性对其公共性的“驱使”引发滥用公共性的“显性”工具化和诱导个体... 技术赋权的再中心化和治理赤字的补足需求共同催生并发展了数字平台的公共性特征。准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空间构成数字平台公共性的核心要素。然而,数字平台私利性对其公共性的“驱使”引发滥用公共性的“显性”工具化和诱导个体行为的“隐性”工具化,进而导致经济层面竞争失序与社会层面数字不平等的异化隐忧,实质则是数字平台私权力内在张力之结果。针对该问题,一方面,应当在明确数字平台私利性和公共性共生共进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强调衡平二者的现实张力;另一方面,需要健全数字平台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机制,引入准公共承运人的约束性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私利性 公共 工具化 去工具化
下载PDF
科研不端行为的激增与无私利性规范的存废——以朱克曼和施茅斯的争论为中心
11
作者 王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0-55,共6页
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研不端行为的激增,无私利性规范能否构成独立的存在而不被替代,成为朱克曼和施茅斯争论的主题。第一,社会规范不能取代科学规范,科学规范体现求真的建制性目标,这是无私利性规范的独特特征。第二,技术规范不能取... 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研不端行为的激增,无私利性规范能否构成独立的存在而不被替代,成为朱克曼和施茅斯争论的主题。第一,社会规范不能取代科学规范,科学规范体现求真的建制性目标,这是无私利性规范的独特特征。第二,技术规范不能取代科学规范,二者不能混同,无意识地违反技术规范,不等同于违反科学规范,它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整篇论文剽窃违反无私利性规范,属于科研不端行为。第三,诚实性原则不能替换无私利性规范,无私利性规范保证了科学领域更高的诚实性要求,比如列出不利于自己的反方观点和证据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利性规范 科研不端行为 科学规范 社会规范 诚实原则
原文传递
受贿犯罪保护法益的反思与不可谋私利性说的优势
12
作者 黄智奕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9-65,共7页
界定受贿犯罪保护的法益,应当既能与立法中受贿犯罪的相关规定协调,也能契合我国刑事政策的导向。而廉洁性说、公正性说与不可收买性说,由于预先设立了固有立场,因而解读受贿犯罪构成要件时无法脱离钱权交易的框架,未能准确把握受贿犯... 界定受贿犯罪保护的法益,应当既能与立法中受贿犯罪的相关规定协调,也能契合我国刑事政策的导向。而廉洁性说、公正性说与不可收买性说,由于预先设立了固有立场,因而解读受贿犯罪构成要件时无法脱离钱权交易的框架,未能准确把握受贿犯罪的本质,导致解释受贿犯罪的相关样态,以及既遂和数额界定等问题上出现诸多不协调之处;同时,无法将感情投资这一隐蔽性极强的方式入罪,也与刑事政策导向有所偏离。不可谋私利性说能够突破对价关系的框架,准确把握受贿犯罪不法的本质,因此不仅用于解读受贿犯罪相关规定更为合理,也能将感情投资纳入惩罚范围,是更具优势的保护法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犯罪 廉洁 公正 不可收买 不可谋私利性
原文传递
政府、社会与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何以可能——一个基于内卷理论重释的理解框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宗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8,M0005,共15页
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重新诠释的内卷理论视域中,构建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格局,需要在一种反观式的现实主义发展观念引导下,深化行政创新打... 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重新诠释的内卷理论视域中,构建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格局,需要在一种反观式的现实主义发展观念引导下,深化行政创新打破吸纳—依附式的行政性内卷,深化公私互益机制创新打破分利—排挤式的私利性内卷,深化共同体成员身份创新打破划界—区别式的区隔性内卷,深化居民主体性创新打破失能—失撑式的失能性内卷,深化整体模式创新打破权力、资源、身份与能力的整体性内卷。通过深化创新去除这些内卷,政府、社会与居民才能从行政型社区治理模式中脱嵌出来,并重新嵌合到共治型社区治理模式之中,进而有效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政府治理 社会调节 居民自治 内卷理论 行政内卷 私利性内卷 区隔内卷
下载PDF
论当今中国社会寻租行为的异质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勇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7,共6页
面对各类寻租行为日益增多的现实,"寻租"一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无论是理论界的学者还是实务界的工作者都很少考虑到寻租行为之间的异质性。事实上,从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现实国情来看,目的不同的各种寻租行为之间存... 面对各类寻租行为日益增多的现实,"寻租"一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无论是理论界的学者还是实务界的工作者都很少考虑到寻租行为之间的异质性。事实上,从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现实国情来看,目的不同的各种寻租行为之间存在本质差异。文章在对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源、寻租行为的内涵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寻租行为划分为公益性寻租和私利性寻租,并着重阐述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要杜绝腐败行为,现阶段比较现实且可行的做法是走"识别寻租行为的异质性—严格规避私利性寻租行为—纠正公益性寻租行为—倡导社会责任、多方共赢理念"的过渡性路径,并分别提出规避私利性寻租行为、纠正公益性寻租行为的有效措施。这对于拓展寻租行为异质性的理论研究和规范寻租主体的各种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租行为 政府干预 公益寻租 私利性寻租
下载PDF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私利风险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永军 赵君 刘智强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2-1650,1728,共10页
基于道德许可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257份纵向追踪的问卷调研,探讨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私利性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正向影响个体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心理特权和道德辩护分别具有中介作用。相对而言,... 基于道德许可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257份纵向追踪的问卷调研,探讨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私利性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正向影响个体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心理特权和道德辩护分别具有中介作用。相对而言,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对内控制点个体心理特权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而对外控制点个体道德辩护的正向影响更为强烈;对于外控制点个体,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通过道德辩护影响私利性非伦理行为的间接效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心理特权 道德辩护 控制点 私利性非伦理行为
下载PDF
性质决定态度:不同非伦理行为对员工揭发决策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张永军 赵宛婷 李永鑫 《珞珈管理评论》 2022年第2期32-47,共16页
基于归因理论,通过两项情景实验探讨了不同类型非伦理行为对个体内/外部揭发意愿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研究表明,个体对SUB的内/外揭发意愿均高于对UPB的揭发意愿;相对于个人主义者,集体主义个体对SUB的内/外揭发意愿均高于对UPB的揭发意... 基于归因理论,通过两项情景实验探讨了不同类型非伦理行为对个体内/外部揭发意愿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研究表明,个体对SUB的内/外揭发意愿均高于对UPB的揭发意愿;相对于个人主义者,集体主义个体对SUB的内/外揭发意愿均高于对UPB的揭发意愿;在高领导正直情境下,个体对SUB的内部揭发意愿高于对UPB的内部揭发意愿;在低领导正直情境下,个体对SUB的外部揭发意愿高于对UPB的外部揭发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利性非伦理行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揭发意愿 个人—集体主义 领导正直
下载PDF
为私还是为公:伦理氛围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永军 杜盛楠 李永鑫 《心理研究》 2017年第5期71-77,共7页
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非伦理行为。本文重点探讨了伦理氛围对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利型伦理氛围正向影响私利性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怀型伦理氛围负向影... 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非伦理行为。本文重点探讨了伦理氛围对私利性非伦理行为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利型伦理氛围正向影响私利性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关怀型伦理氛围负向影响私利性非伦理行为,正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规则型伦理氛围负向影响私利性和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氛围 私利性非伦理行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下载PDF
查新工作中的科技伦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颖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4期125-128,共4页
科技查新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文献检索和咨询工作,具有鉴证性和服务性双重特性。查新工作中存在的科学伦理问题主要包括"知识公有原则"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无私利性原则"与"追求经济效益... 科技查新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文献检索和咨询工作,具有鉴证性和服务性双重特性。查新工作中存在的科学伦理问题主要包括"知识公有原则"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无私利性原则"与"追求经济效益"之间的冲突、"合理怀疑"与"合作信任"之间的矛盾等。本文剖析了查新工作中科学伦理问题的现实依据,并指出了查新机构和查新员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查新 科学伦理 伦理责任 知识公有 私利性 合理怀疑
下载PDF
论科学精神的层次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国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8-91,共4页
科学精神渗透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追问科学精神的内涵,本文认为有三个层次、九个方面,即客观性、探索性和无私利性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层次;理性的怀疑、创新的进取和互助的协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层次;检验的认同、善待的激励和超越自我是... 科学精神渗透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追问科学精神的内涵,本文认为有三个层次、九个方面,即客观性、探索性和无私利性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层次;理性的怀疑、创新的进取和互助的协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层次;检验的认同、善待的激励和超越自我是科学精神的高级层次。科学精神是所有人文精神的“硬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层次 科学研究 层次 客观 探索 私利性
下载PDF
重视研究生理想主义精神的教育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海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9,共4页
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我国科学鲜有重大突破和科研人才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学术研究的理想主义包括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精神、以献身科学为使命的志业精神以及无私利性的求真精神,是科学家进行创造的最原初、最本真的精... 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我国科学鲜有重大突破和科研人才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学术研究的理想主义包括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精神、以献身科学为使命的志业精神以及无私利性的求真精神,是科学家进行创造的最原初、最本真的精神动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科学人才乃至学术大师,必须充分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理想主义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主义精神 研究生教育 功利主义 人才质量 探索精神 学术研究 求真精神 私利性 精神动力 科学人才 好奇心 科学家 培养 缺失 科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