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秃尾巴老李传说探源
1
作者 张一帆 《神州》 2016年第26期1-2,共2页
秃尾巴老李传说是一则广泛流传于鲁、冀、辽、吉、黑等地的中国民间传说。奇孕而生、断尾离家、龙子孝母等主干情节组成了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初步风貌,但这些情节尚未脱离南北朝时期中国民间兴起的秃尾龙故事的窠臼。这可以说是秃尾巴老... 秃尾巴老李传说是一则广泛流传于鲁、冀、辽、吉、黑等地的中国民间传说。奇孕而生、断尾离家、龙子孝母等主干情节组成了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初步风貌,但这些情节尚未脱离南北朝时期中国民间兴起的秃尾龙故事的窠臼。这可以说是秃尾巴老李传说的第一时间段,我们称为秃尾龙时间段。从母题的不同构建形式来看,秃尾巴老李传说具有“断尾”这一母题单元,当是全国性秃尾龙故事类型的一个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尾巴老李传说 尾龙 断尾母题 逆向投射
下载PDF
秃尾巴老李传说与信仰在空间中国生成中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杜靖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25-38,153,共15页
过往民俗学界主张,秃尾巴老李是闯关东移民的保护神,但笔者认为,秃尾巴老李传说与信仰只不过是一个集体表象,包含着摒弃父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而偏向姻亲和乡亲交往的集体意识。民众通过传讲秃尾巴老李传说并把它视作神明加以膜拜,目的... 过往民俗学界主张,秃尾巴老李是闯关东移民的保护神,但笔者认为,秃尾巴老李传说与信仰只不过是一个集体表象,包含着摒弃父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而偏向姻亲和乡亲交往的集体意识。民众通过传讲秃尾巴老李传说并把它视作神明加以膜拜,目的在于通过互渗而获得其中的集体表象或集体意识,从而型塑或汉化了东北的底层社会。这与中国东南、华南和台湾地区的历史进程不太一样,文化中国在东南部的生长主要是借助父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即宗族制度的推广与实践来完成的。中国的人类学研究,应该看到不同方向上的不同进路,而不应该淹没在碎片化的思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化 互渗 内景化、空间中国 集体表象 秃尾巴老李传说与信仰
原文传递
传说的融合与再造--以鲁西南地区的黄河大王与秃尾巴老李传说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然 《民俗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秃尾巴老李传说在山东各地流传甚广,它们与地方风物及历史相联系,数量繁多。其情节主干基本相似,枝节各有不同。民众口中的秃尾巴老李传说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变,具有代表性的主流传说与各地文化交汇融合,形成新的传说模式并... 秃尾巴老李传说在山东各地流传甚广,它们与地方风物及历史相联系,数量繁多。其情节主干基本相似,枝节各有不同。民众口中的秃尾巴老李传说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变,具有代表性的主流传说与各地文化交汇融合,形成新的传说模式并广为人知。流变性是秃尾巴老李传说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真正所在。笔者在鲁西南地区的调查中发现,该地区秃尾巴老李传说中有着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情节类型。这种差异的造成与鲁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南地区 流传过程 情节类型 地方风物 发展演变 黄河大王 秃尾巴老李传说
原文传递
“秃尾巴老李传说”的结构与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祝秀丽 黄泽香 《民俗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219-233,共15页
本文以10则"秃尾巴老李"定居黑龙江的传说为研究对象,采用叙事结构分析方法阐释了这一传说类型的叙事结构和意义。纵观情节的历时和共时结构,该传说表现为三个层次:在地理方面,主人公寻着从南向北移居、又从北向南回乡的路线... 本文以10则"秃尾巴老李"定居黑龙江的传说为研究对象,采用叙事结构分析方法阐释了这一传说类型的叙事结构和意义。纵观情节的历时和共时结构,该传说表现为三个层次:在地理方面,主人公寻着从南向北移居、又从北向南回乡的路线;在经济问题上,贪吃与饥饿导致的离乡觅食,在异乡通过争夺而重新分配资源并成功地安居;在社会关系上,它体现为从割断血缘、地缘到重建地缘、血缘的过程。该传说归结为由对立统一的最终命题形成的二元结构,它浓缩了一代代东北移民的奋斗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巴传说 结构分析 东北移民 血缘 地缘
原文传递
层累的“地方”——以青岛即墨小龙山地区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在地化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光亭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5-145,160,共12页
民间传说虽与某个地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只面向"一个"地方,尤其是像秃尾巴老李这种传播范围极广的传说,本身就是融合了地方和超地方的产物。一方面,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在地化,既是地方与地方之外"内外"促生的... 民间传说虽与某个地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只面向"一个"地方,尤其是像秃尾巴老李这种传播范围极广的传说,本身就是融合了地方和超地方的产物。一方面,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在地化,既是地方与地方之外"内外"促生的层累过程,也是动态建构地方历史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当地人变通"内""外"的身份与归属,在大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传说所统合的地域逐渐扩展,"地方"的范围也依据异乡的属性与规定而发生相应的扩展与变化。青岛即墨小龙山地区的秃尾巴老李传说,正是在时间、空间的延展中,逐渐形成了当地富有特色的人文叙事与空间景观,呈现出层累的"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累 地方 秃尾巴老李传说 在地化
原文传递
刘锡诚的使命意识与学术史写作
6
作者 叶涛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3期11-14,共4页
学术史的建构是一门学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钟敬文先生在谈到民俗学的学科架构时,就曾把"民俗学史"作为民俗学学科的六大组成部分a,给予高度重视。关于学术史,有以下三点值得重视。首先,学术史的写作建基... 学术史的建构是一门学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钟敬文先生在谈到民俗学的学科架构时,就曾把"民俗学史"作为民俗学学科的六大组成部分a,给予高度重视。关于学术史,有以下三点值得重视。首先,学术史的写作建基于学科长期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抛开作为滥觞期的晚清时代,我们只是从"五四"新文学运动算起,作为中国现代人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锡诚 钟敬文先生 中国现代人 文学科 秃尾巴老李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 学史 教学研究 刘守华 贾芝
下载PDF
建设和发展“楚学”的新奉献──“楚文化学”序
7
作者 钟敬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楚文化 建设和发展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秃尾巴老李传说 民间文化 哲学社会科学 孟姜女传说 语言艺术 比较研究 教学与研究
下载PDF
三界首张秋问俗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万鹏 《民俗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80-84,共5页
关键词 梨花大鼓 秃尾巴老李传说 三界 扁食 填仓 世民 天地 祖师 元明清 喝汤
原文传递
礼俗互动中的地方传统塑造——以青岛即墨小龙山龙牌及相关仪式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光亭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3,共12页
一个地方的信仰符号、仪式得以形成,继而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被塑造为地方传统,这一过程离不开礼俗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地方传统的塑造,既是国家官绅与民间社会上下贯通认同的产物,也形成于民间社会(地方之间、组织之间)内外的礼俗交往... 一个地方的信仰符号、仪式得以形成,继而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被塑造为地方传统,这一过程离不开礼俗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地方传统的塑造,既是国家官绅与民间社会上下贯通认同的产物,也形成于民间社会(地方之间、组织之间)内外的礼俗交往,在这背后又隐含着习得而成的历时延展。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小龙山地区的民俗文物龙牌,最初仅是刻有血腥偈语的铜牌,经过300多年的演变,化身为秃尾巴老李留下的龙牌。龙牌及相关仪式作为地方传统被塑造,得因于农耕文明对国泰民安的同气相求,以及贯通融汇着中国社会上下、内外关系的礼俗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牌 符号 地方传统塑造 礼俗互动 秃尾巴老李传说
原文传递
艺术殿堂民俗底蕴的纵深探寻——曲金良著《中国民俗文化论》读后
10
作者 齐涛 《民俗研究》 1996年第3期99-100,共2页
黄底、红字、绿色图案的封面,关德栋先生的书名题签以红色竖排,赫然醒目——这是曲金良同志的新著《中国民俗文化论》。全书20余万字,有李万鹏先生和杨自俭先生的序言,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分6章22节,看章节目录,略知书中内容,使... 黄底、红字、绿色图案的封面,关德栋先生的书名题签以红色竖排,赫然醒目——这是曲金良同志的新著《中国民俗文化论》。全书20余万字,有李万鹏先生和杨自俭先生的序言,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分6章22节,看章节目录,略知书中内容,使人不忍释卷,不禁从头到尾读去: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具有学术开拓意义的民俗文化研究力作。 一、该书开创了独到的研究视角。书的“引言”及封底有论:“艺术的殿堂绚烂美妙,它的层层道道耀眼夺目的光环,从古至今让人们揭示不尽那无穷的审美奥秘。然而,艺术的殿堂是古今民俗文化积淀与升华的作品,民俗文化是古今一切文学艺术的底蕴。本书就是基于此而对中国民俗文化进行研究的。”正由于作者是从“民俗文化是古今一切文学艺术的底蕴”的理论基点出发的,因而作者对民俗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涵,形态的把握,是从文学艺术尤其是民间文学或曰民俗文学的视角去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文化 文化论 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 研究视角 民俗文学 民间文艺学 学术观点 秃尾巴老李传说 新的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