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源高寒草甸退化秃斑地土壤基本特征及其风蚀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童生春 李国荣 +5 位作者 李进芳 翟辉 朱海丽 刘亚斌 陈文婷 胡夏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7,共8页
[目的]阐明高寒草甸不同类型退化秃斑地的土壤基本特征及其风蚀规律,揭示土壤物理力学特性与土壤风蚀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进而为黄河源区生态植被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河源7种草甸退化秃斑地及高原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 [目的]阐明高寒草甸不同类型退化秃斑地的土壤基本特征及其风蚀规律,揭示土壤物理力学特性与土壤风蚀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进而为黄河源区生态植被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河源7种草甸退化秃斑地及高原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原位试验,对不同秃斑地土壤物理力学特征、土壤风蚀规律的差异性及土壤风蚀量与可蚀性因子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1)不同退化秃斑地土壤基本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差异较显著,7种秃斑地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密度、紧实度和黏聚力分别是高原鼢鼠鼠丘的1.3倍、2.6倍、14.2倍和5.0倍,秃斑地中风毛菊的恢复生长对土壤的保水固土能力最强,香薷草和臭蒿相对较弱。(2)风蚀60 min后高原鼢鼠鼠丘土壤的总流失量是退化秃斑地的1.3~4.4倍;风蚀量的增加幅度随风蚀时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风蚀作用的前5~10 min是土壤风蚀的敏感期;不同退化秃斑地土壤风蚀量与植被恢复类型有关,且与土壤物理力学指标值之间呈反比例关系。(3)退化秃斑地土壤风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紧实度之间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土壤黏聚力间呈指数函数负相关关系;土壤风蚀量与覆盖度、含水率、紧实度和黏聚力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密度和土壤平均粒径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的退化秃斑地均可通过提升土壤基本物理力学特性,从而对土壤风蚀产生抑制效应,其中风毛菊抑制效果最佳、香薷草和臭蒿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高寒草甸 退化秃斑 土壤基本特征 土壤风蚀
下载PDF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秃斑与鼠洞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慧龙 王钊齐 尚占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7-484,共8页
近年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综合分析草地土壤斑块(鼠洞和秃斑)形成的规律,对揭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极为重要。于2009年7-8月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退化梯度下的标志之一——土壤斑块(鼠洞和秃... 近年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综合分析草地土壤斑块(鼠洞和秃斑)形成的规律,对揭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极为重要。于2009年7-8月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退化梯度下的标志之一——土壤斑块(鼠洞和秃斑)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重度退化区斑块多样性指数是中度退化区的5.14倍;中度退化区秃斑斑块密度为鼠洞的2.83倍,而重度退化区样线上鼠洞的个数是秃斑的2.8倍;重度退化区中、低和亚低坡是鼠害高发区,各坡段鼠洞总面积和鼠洞破碎度指数大体呈现反变关系,鼠洞形状和分形维数与退化程度相关;各坡段秃斑总面积和秃斑破碎度指数并不严格呈现反变关系;秃斑形状与退化程度相关;在同一退化程度的尺度范围秃斑图形具有统计自相似性,不同的退化程度构成了秃斑的等级结构。由于不同斑块对于放牧侵蚀的功能不同,因此,不同斑块的不同形状特征对于土壤侵蚀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秃斑 鼠洞 形状指数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上“秃斑”连通效应的元胞自动机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学玲 林慧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70-2680,共11页
高寒草甸草毡层"秃斑"是高寒草甸退化进程中最活跃的表征,明确其在退化序列上的演变时空规律是揭示草地退化动力学机制的关键之一。采用实地调研结合元胞自动机模拟的方法,对高寒草甸退化序列上秃斑格局动态进行了模拟,是对... 高寒草甸草毡层"秃斑"是高寒草甸退化进程中最活跃的表征,明确其在退化序列上的演变时空规律是揭示草地退化动力学机制的关键之一。采用实地调研结合元胞自动机模拟的方法,对高寒草甸退化序列上秃斑格局动态进行了模拟,是对退化序列上秃斑的连续动态图谱表达,建立了高寒草甸由初步退化到系统崩溃的符合实际的草地秃斑连通的图谱序列,模拟吻合度达93.9%。通过对图谱序列关系的分析表明,秃斑连通进程分为3个阶段:低速连通期——第0—2年、跃变期——第2—7年、连通不可逆转期——第7—9年;最大秃斑面积、最大秃斑面积-秃斑总面积比的跃变过程,是草地退化等级的质变过程;通过对跃变期和连通不可逆转期相应的草地生态与恢复性能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连通阈值为54.5%;秃斑连通的过程伴随着临界阈现象的发生。由于连通不可逆转期"黑土滩"形成过程的不可逆性及形成后的巨大危害性,连通阈值的确定将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安全预警及其退化恢复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高寒草甸 秃斑 元胞自动机 模拟 连通阈值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数的放牧地秃斑特征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钊齐 林慧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通过野外数码成像获得放牧地秃斑图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 3.2a)计算其面积、周长,以此为基础计算放牧地秃斑的形状指数及分形维数。运用该方法对放牧地秃斑的特征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显示退化高寒嵩草草甸上放牧地秃斑... 通过野外数码成像获得放牧地秃斑图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 3.2a)计算其面积、周长,以此为基础计算放牧地秃斑的形状指数及分形维数。运用该方法对放牧地秃斑的特征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显示退化高寒嵩草草甸上放牧地秃斑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分别为1.8和1.1,在形状指数相对变化率<5%和分维数相对变化率<0.5%的条件下,退化高寒嵩草草甸上放牧地典型秃斑沿边界走向最少插入点数为120。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测定的特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方法的引入给解释放牧地秃斑出现的一些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途径,或将成为放牧生态学研究的创新性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斑 图像处理 形状指数 分形维数 特征提取
下载PDF
果洛地区“黑土滩”中秃斑地测定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希来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4年第3期17-19,共3页
“黑土滩”中的秃斑地和原草地相比,毒草量增加64.8%,优良牧草明显减少;地下根量(0—10cm)减少2376.6g/m ̄2;土壤趋于碱性、旱化,肥力下降,蓄水能力下降。以上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关键词 “黑土滩”草地 秃斑 测定
下载PDF
放牧侵蚀过程中草地退化秃斑动态研究综述
6
作者 王少桐 《发展》 2014年第12期109-109,共1页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草地"秃斑"的研究结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评析,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秃斑"现象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地退化 超载放牧 草地秃斑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红斑狼疮斑片状秃发1例
7
作者 张欣 高尧颖 +1 位作者 陶娟 杨井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了解红斑狼疮斑片状秃发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该类疾病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红斑狼疮相关的斑片状秃发患者的诊治情况以及患者临床、皮肤镜表现和头皮组织病理特点。结果红斑狼疮相关斑片状秃发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孤立的、边界... 目的了解红斑狼疮斑片状秃发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该类疾病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红斑狼疮相关的斑片状秃发患者的诊治情况以及患者临床、皮肤镜表现和头皮组织病理特点。结果红斑狼疮相关斑片状秃发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孤立的、边界清楚的红色或黄色秃发区。皮肤镜显示毛干变细,颜色变浅,头皮毛囊间区毛细血管扩张。头皮组织病理学显示基底细胞空泡化,血管附属器周围中等淋巴细胞浸润。治疗和原发疾病的控制后,毛发可恢复。结论红斑狼疮相关斑片状秃发临床表现易与斑秃混淆,但有独特的皮肤镜、病理改变,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 片状 头皮改变
下载PDF
青南高寒草甸秃斑地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国胜 李希来 +3 位作者 李林 胡玲 李学共 冯蜀青 《中国草地》 CSCD 1998年第6期12-16,24,共6页
通过分析青南高寒草甸秃斑地(简称“黑土滩”)分布地域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与牧草的关系和研究“黑土滩”形成的气象成因,发现干旱气候对青南牧区“黑土滩”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加剧了“超载过牧—草地退化—鼠害危害—草... 通过分析青南高寒草甸秃斑地(简称“黑土滩”)分布地域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与牧草的关系和研究“黑土滩”形成的气象成因,发现干旱气候对青南牧区“黑土滩”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加剧了“超载过牧—草地退化—鼠害危害—草畜矛盾突出”的恶性循环,从而促进了“黑土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南牧区 高寒草甸 秃斑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侗药改良俊茸液治疗顽固性斑秃25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通神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9年第8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顽固性秃斑 改良俊茸液 侗医药治疗
下载PDF
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严红宇 张毓 +3 位作者 赵建中 许庆民 李里 刘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343,共11页
2010年和2011年8月在青海省果洛州矮嵩草草甸,采用样方法测定了不同密度高原鼠兔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与2011年相比,相同高原鼠兔密度的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 2010年和2011年8月在青海省果洛州矮嵩草草甸,采用样方法测定了不同密度高原鼠兔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与2011年相比,相同高原鼠兔密度的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年份不同密度栖息地间差异显著。高原鼠兔低、中、高密度栖息地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无鼠兔对照组(P<0.05),不同密度间无明显变化规律。低、中、高密度栖息地的莎草、禾草和豆科植物盖度、平均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无鼠兔对照组(P<0.05),秃斑上豆科植物消失;杂类草平均高度在低密度栖息地和无鼠兔对照组显著高于中、高密度栖息地(P<0.05),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对照组最小,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2010年和2011年,高原鼠兔低、中、高密度栖息地内杂草斑面积分别占样地面积的4.0%、4.3%、13.3%和3.8%、4.3%、11.0%,秃斑面积分别占样地面积的0.2%、2.6%、4.0%和0.2%、2.2%、3.4%;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10.84 kg/hm2、203.18 kg/hm2、431.58 kg/hm2和107.67 kg/hm2、189.46 kg/hm2、365.72 kg/hm2。高原鼠兔的密度(x)与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y)之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说明高原鼠兔的活动显著降低了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同时也改变了植物功能群组成。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栖息地内杂草斑、秃斑的面积和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杂草 秃斑 损失生物量 植物群落
下载PDF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黑土滩”植物量测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葆宁 李希来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3年第4期10-13,共4页
依据高寒草甸草地秃斑地的多少和距居民点的远近划分为轻度退化草地(极少量秃斑地)、中度退化草地(少量秃斑地)、重度退化草地(大量秃斑地)和极度退化草地(全部秃斑地)四个退化草地等级。对各等级退化草地进行了植物量测定。结果表明:... 依据高寒草甸草地秃斑地的多少和距居民点的远近划分为轻度退化草地(极少量秃斑地)、中度退化草地(少量秃斑地)、重度退化草地(大量秃斑地)和极度退化草地(全部秃斑地)四个退化草地等级。对各等级退化草地进行了植物量测定。结果表明:草地植物量(地上和地下)及土壤含水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明显下降(P<0.01),毒杂草量则明显上升(P<0.01)。其中极度退化草地较轻度退化草地植被中嵩草属牧草优势度减少38,可食鲜草量减少219.2g/m^2,而毒杂草则增加99.6g/m^2,植物活根量(干物质)减少2390.6g/m^2,土壤含水量(0—10cm)减少10.02%,并对高寒草甸退化草地(黑土滩)的成因及治理途径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秃斑 黑土滩 植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