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夏日至,顾护好阳气
- 1
-
-
作者
一言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5期1-1,共1页
-
文摘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疑惑,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亦是阳气最盛之时,为什么还要再养阳呢?不会补养得阳气过了头儿吧?我们先来看看祖国医学对阴阳的理解,阳光明媚、明亮、发散、上升、温热、运动等都为阳,而背光、嗨暗、内敛、下降、寒冷、静止等均为阴。自然界四季变换便是阴阳消长的循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今年的5月5日立夏,阳气逐步增长,直至夏至到达顶峰,随后阳气开始慢慢消退,阴气则逐步上升。
-
关键词
阴阳消长
阴气
《黄帝内经》
阳气
秋收冬藏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养阳
祖国医学
-
分类号
R2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我见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吴伟
-
机构
淮滨县卫生学校
-
出处
《河南中医》
2004年第9期16-16,共1页
-
-
关键词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春夏养阴
秋冬养阳
错文
《黄帝内经·素问》
-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从经典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雪青
石志敏
-
机构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
唐山市中医医院
-
出处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8期204-205,共2页
-
基金
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2140209A-57)
-
文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起居作息模式,认识上大多数医家基本上以秋冬季养生应补人体阴分,春夏季养生应保护人体阳气的观点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经成为中医学治疗某些疾病之经典治法之一,而且在四时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
-
关键词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古典
针灸
-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药最佳给药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史坚鸣
-
机构
上海市同济医院
-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8期38-40,共3页
-
文摘
从《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观点出发,阐明中药最佳给药时间的理论依据。温阳除寒药养阳补阳最佳给药时间:从一年来看,为春分到夏至;从一日来看为卯时6:00:00到正午12:00:00。滋阴清热药养阴补阴最佳给药时间:从一年来看为秋分到冬至;从一日来看,为酉时18:00:00到子夜00:00:00。
-
关键词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最佳给药时间
养阳补阳
养阴补阴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卯时6
00
00
正午12
00
00
酉时18
00
00
子夜00
00
00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浅识
- 5
-
-
作者
王金成
-
机构
运城市中医医院
-
出处
《河南中医》
2011年第9期968-969,共2页
-
文摘
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随四季变化规律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一方面利于春生夏长;一方面利于秋冬季节御寒。秋冬养阴,一方面为春生夏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在秋冬季节阳气得到休养生息。顺为养,顺自然界变化规律去做事,就能实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关键词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气温
时间
季节
地域
-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和在新西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冯立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4期130-131,共2页
-
文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因时养生的重要法则,其主旨是讨论顺应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的阴阳变化,根据自然界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来调形养神,从而达到养生防病。
-
关键词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
临床应用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浅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7
-
-
作者
张广峰
-
机构
山东省微山县中医院
-
出处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22期2724-2724,2753,共2页
-
文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枠。 原文是'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 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 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中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此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各从不同的 角度阐发了原文精神,扩大了养生的思路。
-
关键词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养护
生姜
养生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一老一小”人群秋季食补正当时
- 8
-
-
作者
张宇
郑晓雪
-
机构
苏州城市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慧康养苏州市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9期54-57,共4页
-
基金
2024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重点资助项目《社科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案例研究》
2024年度苏州市科学科普资源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苏州老年人群健康指南》
2024年度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苏州“一老一小”苏味时令食物与营养食谱》健康普及读物的阶段成果之一。
-
文摘
《黄帝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进入秋季后,气温逐渐下降,天地之间的阴气偏盛而阳气收敛。然而,阳气的收敛一般需要阴气的包含,如果阴气过少,会造成“阴阳失衡”,从而导致“阴虚生内热”,老年人和儿童这“一老一小”两大人群尤其要注意。
-
关键词
阴气
《黄帝内经》
阴阳失衡
天地之间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阳气
阴虚生内热
老年人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春季养肝护肝如何吃?
- 9
-
-
作者
黎淑贞
-
机构
广西南宁市
-
出处
《健康生活》
2024年第4期51-52,共2页
-
文摘
俗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季一到,就进入了养肝的“黄金期”。此时,合理安排养肝护肝饮食,则事半功倍。果蔬对肝脏有益《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人体阳气生发,气血从内脏开始向外走。春天天气依旧阴寒,身体虚弱的人阳气生发无力,因此,人们需要借助有针对性的饮食生发阳气,以养肝护肝。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学科主任医师陈绍萱建议,春季养肝可以多吃一些绿色食物,以在“冬藏”之后将身体阳气唤醒。
-
关键词
养肝
《黄帝内经》
养肺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阳气
护肝
养肾
营养学科
-
分类号
R16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冬日里的一把火——三九贴
- 10
-
-
作者
嵇艺
-
机构
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
出处
《科学生活》
2024年第1期56-57,共2页
-
基金
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启明计划项目:“治未病”理论在社区科普健康的实践推广(2023FTQM-01)。
-
文摘
立冬代表着冬季正式来临,同时各类疾病也进入高发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论断,点明了冬季治病养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中医养生疗法在冬季防治疾病呢?
-
关键词
四时阴阳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三九贴
养生疗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冬季防治
高发期
-
分类号
R2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肿瘤患者冬令进补要点
- 11
-
-
作者
孟双荣
-
机构
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
-
出处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1期9-9,共1页
-
文摘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之一。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强调“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指人们理应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相对平衡,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
关键词
中国古代医学
四时阴阳
中医养生理论
相对平衡
《黄帝内经》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冬令进补
肿瘤患者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春分阳气升 保养要及时
- 12
-
-
作者
郑金美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年第3期52-53,共2页
-
文摘
《黄帝内经》有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分过后气温逐渐回升,阳气活跃,人体新陈代谢活动加快,正是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人群养生的最佳好时节,而老年人如果利用春天阳气欣欣向荣的时机,顺势适当进补,对养生防病和治病大有裨益。
-
关键词
人体新陈代谢
养生防病
气虚体质
阳虚体质
《黄帝内经》
阳气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春分
-
分类号
R2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立夏助心养阳
- 13
-
-
作者
韩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第5期57-57,共1页
-
文摘
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对人体而言,此时阳气逐渐旺盛、浮于体表,人们在精神上容易兴奋,活力增加,生活上容易晚睡、熬夜、加餐宵夜,饮食作息都不规律,如不加以注意、调整,很容易损伤阳气、损耗阴液,影响健康。一、养生原则《黄帝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应心而养长”,因此夏季养生的原则就在于养心,并注意顾护阳气。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是养阳的好时节,宜注重心脏的调护和心情的调节。
-
关键词
阴液
养生原则
养阳
《黄帝内经》
调护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顾护阳气
养心
-
分类号
R2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重视养阳 身心更健康
- 14
-
-
作者
居正
-
机构
四川成都市
-
出处
《家庭中医药》
2020年第7期25-27,共3页
-
文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段话是四时养生调摄之宗旨和根本。顺应自然,首先要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阴消阳长,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就应节制、宣达、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旺盛,使新陈代谢更加旺盛,气血更加通畅。
-
关键词
四时阴阳
新陈代谢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养阳
顺应自然
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养生调摄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早春养生常识
- 15
-
-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3年第2期79-80,共2页
-
文摘
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早春天气时冷时热,加上细菌活跃,很容易患上感冒导致旧病复发。专家介绍,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早春养生保健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的特点,通过适当地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达到健康养生。
-
关键词
健康养生
代谢机能
养生保健
时冷时热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调摄
早春
-
分类号
R16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贴敷灸疗 调理体质
- 16
-
-
作者
秦媛媛
-
机构
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
出处
《健康向导》
2023年第4期65-66,共2页
-
文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天阳气生发,夏天阳气日盛,秋天阴生阳降,冬天阴长阳藏,要根据四季阴阳消长养护阴阳,提高人体免疫力。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此时进行穴位贴敷可改善体质。
-
关键词
冬病夏治
阴阳消长
穴位贴敷
灸疗
阳气
调理体质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提高人体免疫力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备课札记
被引量:5
- 17
-
-
作者
朱鹏举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
-
出处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10期831-832,共2页
-
文摘
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水冰地坼""痿厥"的含义进行了考证,提出"冰"乃"凝"之古字,"厥"乃"蹶"字之借,可补《内经》教材之不足;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王冰、张介宾注语进行了分析,指出王冰是本于阴阳互根之理,以饮食为例来阐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义,而张介宾注语既有基于阴阳互根之理的正面阐释,又有从阴阳互制角度的反证,而《内经》教材对二人的注释多有误解。
-
关键词
素问
水冰地坼
痿厥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从《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谈“四时调饮食”
- 18
-
-
作者
雎世聪
王黎
王军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出处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2期122-123,共2页
-
文摘
养生的根本原则为调摄身形的阴阳从而与自然的阴阳保持一致与平衡,养生求于本,故要顺从四时“生、长、化、收、藏”的不同阴阳特点.本文将论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运用此理论来根据四时变化调节饮食.
-
关键词
养生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四时调饮食
内经
-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秋季进补的正确方式
- 19
-
-
-
出处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年第9期10-13,共4页
-
文摘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中医专家提醒大家,秋季进补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养收之道”。
-
关键词
中医专家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损害健康
倦怠
秋季进补
自然规律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大雪·冬至
- 20
-
-
-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第12期1-1,共1页
-
文摘
大雪、冬至时节,天气渐寒。此时养生,要注意御寒保暖,尤其注意养护心脏,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养生以“养藏”为原则,注意贮藏阴精,可以适当进补,以养阴益精。但要注意,温补之品有燥热之性,进补不可盲从,还要经专业医师指导,辨证进补,防止进补不当而致上火。
-
关键词
专业医师
心脑血管疾病
阴精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养生
冬至
大雪
进补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