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永华 邓国彬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48-51,共4页
3年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表明,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水稻增产10%以上,增收鲜鱼1036.5kg/hm^2,成鸭238.9~489.3kg/hm^2;水稻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7.9%、44.3%、6.5%和28.2%,提高了土壤肥力;水稻植株虫口量最... 3年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表明,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水稻增产10%以上,增收鲜鱼1036.5kg/hm^2,成鸭238.9~489.3kg/hm^2;水稻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7.9%、44.3%、6.5%和28.2%,提高了土壤肥力;水稻植株虫口量最少。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提高了稻田产量和效益,其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0.8155,属良性循环的高效复合生态农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鸭 种养共生模式 效益 综合评价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种养共生高产技术
2
作者 郑永华 郑志峰 《重庆水产》 1998年第1期4-4,共1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对稻鱼鸭复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物学原理做了重点论述,并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从而为稳田高产和养鱼养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水稻 鱼类 复合生态系统 良性循环 种养共生
下载PDF
基于系统内部养分平衡的生态种养共生模式的构建——涌禾农业西泖圩基地
3
作者 徐宝树 彭勇政 +1 位作者 吴江平 周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1-78,共8页
以涌禾有机农业基地为例,通过对系统环境的辩识,系统动力学中关键顶点赋权图模型、最优化技术中多项式线性模型的构建与结合使用,建立起一种以系统养分平衡为依据的生态种养共生模式,采用切诺斯综合方法对模式进行评价与选优。并提出了... 以涌禾有机农业基地为例,通过对系统环境的辩识,系统动力学中关键顶点赋权图模型、最优化技术中多项式线性模型的构建与结合使用,建立起一种以系统养分平衡为依据的生态种养共生模式,采用切诺斯综合方法对模式进行评价与选优。并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4×4=16个技术单元组成的全集U的系统集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养共生模式 系统养分平衡 关键顶点赋权图模型 线性模型 切诺斯综合方法 技术系统集成
下载PDF
发展稻蟹共生种养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恒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8期136-137,140,共3页
水稻和河蟹混合种养即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蟹的排泄物能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这种生产模式,把种植行业与养殖行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水稻田这个生态系统,使水稻和河蟹发挥各自的作用,使传... 水稻和河蟹混合种养即在稻蟹种养的环境内,蟹的排泄物能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这种生产模式,把种植行业与养殖行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水稻田这个生态系统,使水稻和河蟹发挥各自的作用,使传统的单一的平面种植水稻的生产模式向水稻和河蟹混合种养结合的立体化生产模式转化。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在水稻田里种植水稻和养殖河蟹共同生长种养产业的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有力促进了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推进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河蟹 共生种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向东 杨晓芬 +1 位作者 林水娟 刘桂菜 《中国稻米》 2018年第3期97-98,共2页
本文探索了浙西南山区"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适宜的小龙虾养殖密度,在试验的基础上小结了浙西南山区"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以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 养殖密度 浙西南山区
下载PDF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探索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永军 张停林 宋妙龙 《上海蔬菜》 2021年第4期41-44,共4页
为创建高效运行的鱼菜共生系统,作者连续数年开展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试验。该文介绍了鱼菜共生系统的创建过程,阐述了第3代数字模块化鱼菜共生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系统构成,并应用该系统开展了青菜品种筛选、生菜和芹菜种植及鲈鱼... 为创建高效运行的鱼菜共生系统,作者连续数年开展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试验。该文介绍了鱼菜共生系统的创建过程,阐述了第3代数字模块化鱼菜共生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系统构成,并应用该系统开展了青菜品种筛选、生菜和芹菜种植及鲈鱼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下的超华28青菜长势较好,其株高、最大叶和最大叶柄均大于大棚种植,青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与大棚种植相差不大;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下的生菜和芹菜长势良好,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下加州鲈鱼的养殖效益为17.9万元/667 m^(2),远高于传统鱼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种养模式 青菜 生菜 芹菜 加州鲈鱼
下载PDF
稻蟹共生种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婷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2期20-21,共2页
稻蟹共生种养模式是一项以水稻为基础,运用田蟹的生活习惯,将合适数量的田蟹投入到稻田里饲养,明显提高经济价值及生态效益的新型种养方式。本文以稻蟹共生种养实验为基础,寻找制约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稻蟹共生种养 效益分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小龙虾与茭白共生种养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成建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4期224-224,255,共2页
小龙虾与茭白共生种养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种养模式,其二者相互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本文从池塘选择,虾坑修建,防逃设施,施肥,茭白种植,小龙虾放养等方面介绍了小龙虾与茭白的种养技术。
关键词 小龙虾 茭白 共生种养技术
下载PDF
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1
9
作者 祝江华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8期114-,共1页
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稻田的综合效益,可以实现高效的水产养殖,稳定了粮食生产,应对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意义与技术要点。
关键词 稻鳖共生种养 结合模式 技术要点
下载PDF
浙江庆元县推广多种轮作技术与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秋慧 林风燕 +1 位作者 吴聪宇 吴伟珍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第5期41-41,43,共2页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庆元县大力推广稻耳轮作、秸秆还田、冬闲田绿肥种植、稻鱼与稻螺共生种养模式、猪—沼—果(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模式等多种轮作技术与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以期促进庆元县农业实现绿色发展。
关键词 轮作 共生种养模式 秸秆还田 绿肥 生态循环模式 绿色农业
下载PDF
川南地区稻—蛙—鱼种养模式及衍生产业发展探析
11
作者 杨雅堃 蒋茂春 +3 位作者 曹厚明 黄湘 孙泽武 唐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3期187-188,共2页
本文介绍了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稻-蛙-鱼种养模式的内容,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提出了该产业的整个技术推广思路,包括市场营销、文化宣传等系列流程,以期为发展好该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共生种养 前景 川南地区
下载PDF
建设稻田养殖示范区保护农业生态小环境
12
作者 周德咏 马继松 《当代生态农业》 1999年第3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稻田养殖 农业生态小环境 种养共生互补 保护
下载PDF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Wild and Captive Populations of the Peregrine Falcon (Falco peregrinus) and the Saker Falcon (Falco cherrug) Living in the Czech Republic
13
作者 Bryndova Marta Putnova Lenka Bartonova Petra Kaplanova Katerina Urban Toma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2年第6期642-651,共10页
The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D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he population genetics such as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diversit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wild population of endanger... The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D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ing the population genetics such as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diversit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wild popula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he estimation of te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variability in the F. cherrug and F. peregrinus populations. We investigated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populations by using non-invasive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to characterize populations of raptors living in the captivity and wild in the Czech Republic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s 2009 and 2010. Within Falco cherrug, significant moderat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FsT) was observed between Falco cherrug wild and captive. This means that there could be a littl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wild and the captive populations caused by Falco cherrug subspecies origin or hybridization in the captivity. The absence of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Falco peregrinus wild and captive may be caused by the influence of reintroduction the captive populations in the past. Whereas one breeding population ofFalco peregrinus (Kokorinsko2 2010) was clustered by UPGMA dendrogram into the individual group, we assumed this population like independent, maybe not influenced by other groups. Moreover, a larger sample size would be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TORS microsatellites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variability peregrine falcon (Falco peregrinus) saker falcon Falco cherru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