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子蕨的肉籽类Sarcocarpidiates古生代具果实的种子植物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77,共6页
苏铁纲、银杏纲、紫杉纲及买麻藤纲,由于胚珠的珠被里及假花被和套被里出现形成层,在受精之后形成层行次生生长,形成肉质的果皮,包着种子,起着保护作用,是雏形的果实,有别于后继的被子植物由子房(心皮叶)发育所成的果实,这种雏形果实从... 苏铁纲、银杏纲、紫杉纲及买麻藤纲,由于胚珠的珠被里及假花被和套被里出现形成层,在受精之后形成层行次生生长,形成肉质的果皮,包着种子,起着保护作用,是雏形的果实,有别于后继的被子植物由子房(心皮叶)发育所成的果实,这种雏形果实从种子蕨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已存在,并在种子蕨类占有优势和主流的地位,明显地存在着系统发育的意义.这一大类的种子包括上泥盆世的芦松Calamopitys、早石炭世的髓木Medulosa和皱羊齿Lyginopteris.与肉籽类在晚泥盆世出现的种子蕨类,包括狭轴羊齿Stenomylon、晚石炭世的华丽木Callistophyton、及盾籽Peltosperma代表着不具壳斗,珠被里不存有维管束,种子缺乏肉质保护组织,应归入狭义的种子蕨类.从晚泥盆世出现的第三支派的种子植物是科达Cordaites为代表的松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质果 肉籽类 种子蕨 古生代 种子植物
下载PDF
某些晚古生代蕨类和种子蕨植物起源问题的研究
2
作者 马洁 冯少南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在华南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洲际时代较新的“标准化石”,如北美、欧洲早石炭世的重要分子 Lepidodendropsis hirmeri及石炭纪的 Calamostachys、Palaeostachya 等属种。它们和 Leptophloeum rhombicum、Cyclostigma kiltork... 在华南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些洲际时代较新的“标准化石”,如北美、欧洲早石炭世的重要分子 Lepidodendropsis hirmeri及石炭纪的 Calamostachys、Palaeostachya 等属种。它们和 Leptophloeum rhombicum、Cyclostigma kiltorkense、Drepanophycus spinaefo-rmis、D.spinosus、Archaeosigillaria vanuxemi、Pseudobornia ursina 共存于晚泥盆世晚期梯子口组。西欧、北美威斯法期标准化石 Neuropteris gigantea、Sphenopteris obtusiloba、Potoniea、Mariopteris acuta f.obtusa、M.acuta、Linopteris和Archaeopteridium、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Adiantites gothanii 也共同发现于广东测水组上段或忠信组中段,江西梓山组下、中段,浙西叶家塘组、福建林地组(广东测水组上覆地层和江西梓山组上段含早石炭世的(竹蜓)和腕足类可确定含植物化石的地层时代)。据此,笔者认为 Lepidodendropsis hirmeri、Calamostachys、Palaeostachya和 Neuropteris gi-gantea、Sphenopteris obtusiloba、Potoniea、Mariopteris acuta f.obtusa、M.acuta、Lino-pteris 等属种分别起源于我国华南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和早石炭世维宪期。文章还探讨了该期植物发生和迁移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蕨 晚古生代
下载PDF
鄂西晚三叠世几种种子蕨及其演变趋势
3
作者 孟繁松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4期317-322,共6页
本文报道了采自鄂西晚三叠世地层中的五种种子蕨植物,它们分别隶属于副镰羽叶(Paradrepanozamites)、丁菲羊齿(Thinnfeldia)和篦羽羊齿(Ctenozamites)三个属。由于这些植物的小羽片或羽片基部上边均明显收缩,基部下边均显著下延等,认为... 本文报道了采自鄂西晚三叠世地层中的五种种子蕨植物,它们分别隶属于副镰羽叶(Paradrepanozamites)、丁菲羊齿(Thinnfeldia)和篦羽羊齿(Ctenozamites)三个属。由于这些植物的小羽片或羽片基部上边均明显收缩,基部下边均显著下延等,认为它们在系统发生上可能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并提出它们的形态结构可能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输导组织不断发达——叶脉从亚放射状,无中脉→有中脉但不发达→中脉发达→变成末级羽轴;二是小羽片或羽片由全缘→局部分裂→大部分裂→羽状全裂。同时,根据奇特篦羽羊齿(新种)[Ctenoza-mites difformis(sp.nov.)]同一植株上的叶呈现四种不同的形态和脉序,初步推测上述三属的演变趋势是:由 Paradrepanozamites→Thinnfeldia→Ctenozam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种子蕨 演变趋势
下载PDF
西藏拉萨早白垩世种子蕨一新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小菊 李建国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7-472,共6页
描述发现于西藏拉萨晚中生代林布宗组的种子蕨化石,确定为新种——西藏叉羽叶Ptilozamites tibeticus Yang sp.nov.。该种有别于其它叉羽叶各种:叶二次羽状;末二次羽轴较粗,具斜向纵纹或瘤状突起;末次羽片披针形,在羽轴上互生;末次羽轴... 描述发现于西藏拉萨晚中生代林布宗组的种子蕨化石,确定为新种——西藏叉羽叶Ptilozamites tibeticus Yang sp.nov.。该种有别于其它叉羽叶各种:叶二次羽状;末二次羽轴较粗,具斜向纵纹或瘤状突起;末次羽片披针形,在羽轴上互生;末次羽轴的表面具斜的纵条纹;小羽片在末二次羽轴和末次羽轴上互生至对生,排列规则而紧密。中生代种子蕨类植物主要发现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地层,新种的发现表明种子蕨类植物在青藏高原可一直延续到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羽叶 种子蕨 早白垩世 西藏
原文传递
湖北蕨类和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娇 李新伟 甘啟良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年第3期27-31,共5页
报道了在鄂西北竹溪县发现的湖北蕨类和种子植物28个新记录种、1个新记录亚种及1个新记录变种。其中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 filchneraeKnuth)曾被植物界视为可能灭绝的植物,为国内植物学者在野外首次重新发现,刺棒南星〔Arisaema echinat... 报道了在鄂西北竹溪县发现的湖北蕨类和种子植物28个新记录种、1个新记录亚种及1个新记录变种。其中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 filchneraeKnuth)曾被植物界视为可能灭绝的植物,为国内植物学者在野外首次重新发现,刺棒南星〔Arisaema echinatum(Wall.)Schott〕出现长距离间断分布新格局。文中引证的标本收藏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武汉植物园标本馆(HIB)、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和种子植物 地理分布 湖北
下载PDF
古生代种子——靓籽属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立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5期402-407,共6页
本文报道了在中国山西太原晚石炭世煤核中发现的靓籽属(Callospermarion),它为古生代种子蕨 Callistophyton 的种子。作者用醋酸纤维膜连续撕片技术与扫描电镜观察相结合,对该类种子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解剖结构再造了种子的结构。确立一... 本文报道了在中国山西太原晚石炭世煤核中发现的靓籽属(Callospermarion),它为古生代种子蕨 Callistophyton 的种子。作者用醋酸纤维膜连续撕片技术与扫描电镜观察相结合,对该类种子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解剖结构再造了种子的结构。确立一新种——中国靓籽(Callo-cpermarion sinicum)及另一种未定种(Callospermarion sp.)。并与该属的另外两个种微小靓籽(C.pusillum)和波缘靓籽(C.undulatum)进行了比较。文中还讨论了该种子蕨种子的特殊性,以及新种与其它种子蕨和其它裸子植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靓籽属 古生代 种子蕨
下载PDF
古果属(Archae fructus)研究进展及其时代的讨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革 郑少林 +2 位作者 孙春林 孙跃武 梅盛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398,共6页
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古果属(Archaefructus),包括"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以其对折状心皮在轴上螺旋状排列、雄蕊成对状着生、具单沟状花粉等特征,显示了它们在早期被子植物中的原始性。古果属茎枝细弱、叶子细而... 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古果属(Archaefructus),包括"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以其对折状心皮在轴上螺旋状排列、雄蕊成对状着生、具单沟状花粉等特征,显示了它们在早期被子植物中的原始性。古果属茎枝细弱、叶子细而深裂、叶柄基部多膨突等特征,反映了该属的水生草本特征。根据对其生殖器官及营养器官等特征研究,推测该属很可能源于现已灭绝的、古老的种子蕨类。结合对其伴生的植物化石及相关地质、地理背景等综合分析,认为古果属及义县组下部的时代为晚侏罗世,而并非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果属 早期被子植物 水生草本 种子蕨 晚侏罗世
下载PDF
波环孢属(Sinulatisporites)在华北地区的时空分布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锡麒 王明镇 赵秀丽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6-313,共8页
对鲁西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以及华北各地石炭、二叠系孢粉组合中已经发现的Sinulatisporites一属的时空分布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其时空分布仅限于华夏植物区的北方亚区,在时间上始于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灭绝于中二叠世中、晚期,可视... 对鲁西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以及华北各地石炭、二叠系孢粉组合中已经发现的Sinulatisporites一属的时空分布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其时空分布仅限于华夏植物区的北方亚区,在时间上始于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灭绝于中二叠世中、晚期,可视为鲁西乃至华北地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中期华夏植物区北方亚区的典型分子。其母体植物可能为一种喜湿热的真蕨植物或种子蕨植物。该属产出层位稳定,延续时间较短,在月门沟统山西组、石盒子统下石盒子组含量丰富,又常产出于月门沟统山西组的主要含煤岩段及其上部石盒子统下石盒子组的砂、泥岩段,故可作为二叠系划分和对比煤层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华北地区 地层学 华夏植物区 下石盒子组 早二叠世早期 早二叠世晚期 中二叠世 含煤岩系 晚古生代 孢粉组合 植物 产出层位 延续时间 二叠系 山西组 太原组 种子蕨 鲁西 北方 泥岩
下载PDF
生命的历程系列讲座(十) 森林形成与成煤作用
9
作者 冯伟民 《化石》 2019年第3期44-46,共3页
森林形成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一次革命性的事件,极大地完善了地球生态系统。自从有了森林,大陆自然环境焕然一新,不仅使大气富含氧离子,营造了适合动植物大发展的生态,而且影响了全球大气海洋环境,对全球气候的演变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不... 森林形成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一次革命性的事件,极大地完善了地球生态系统。自从有了森林,大陆自然环境焕然一新,不仅使大气富含氧离子,营造了适合动植物大发展的生态,而且影响了全球大气海洋环境,对全球气候的演变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如此,远古森林还造就了当今人类所依赖的煤矿形成,为我们人类近代工业发展留存了一份极为珍贵的能源财富。那么,森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远古森林是怎么一种状况,我国是否也早已形成了远古的森林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印木 石炭纪 石松类 成煤沼泽 华夏植物群 成煤作用 晚泥盆世 种子蕨 大羽羊齿 原位保存 陆地生态系统 成煤植物
下载PDF
华北二马营组底部一个新植物组合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自强 王立新 《山西地质》 1990年第4期303-318,T010,共17页
关键词 二马营组 植物组合 种子蕨 石松
下载PDF
古热带地区上二叠统中典型的三叠纪冈瓦纳植物群分子
11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上二叠统 冈瓦纳 植物群 三叠纪 热带地区 分子 Irna 二叠纪 混合物 种子蕨
下载PDF
生物进化过程中消失的三种重要生物
12
作者 边双顺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生物进化过程 生物体 种子蕨 进化史 始祖鸟 地球 绝灭 恐龙 灭绝
下载PDF
珍贵的古代生物(封面、封底说明)
13
作者 博文 《自然杂志》 1989年第7期513-562,1,共3页
所谓化石,就是古代生物死后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种子蕨(封底)是一种古代植物,大约生活在3亿年之前,产在英国萨默塞特地区。三叶虫是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大的有70厘米长,小的只有几毫米长。这只完整的三叶虫(封底),生活在4... 所谓化石,就是古代生物死后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种子蕨(封底)是一种古代植物,大约生活在3亿年之前,产在英国萨默塞特地区。三叶虫是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大的有70厘米长,小的只有几毫米长。这只完整的三叶虫(封底),生活在4亿年之前,产在英国伍斯特希雷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蕨 无颌鱼 萨默塞特 雷河 伍斯特 棱齿龙 后保 无领 怀特岛 活着
下载PDF
南岭 植物多样性宝库
14
作者 周平 陈太平(摄影) 温仕良(摄影) 《森林与人类》 2023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热带亚热带类型占优势。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位于南岭山地的中段南麓。南岭山地在震旦纪和寒武纪时便已出现最早的微古植物。通过出土的南岭植物化石及孢粉证明,志留纪末期,南岭植物开始新的发展阶段,由绿藻进化为裸蕨。在泥盆纪时,裸蕨... 热带亚热带类型占优势。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位于南岭山地的中段南麓。南岭山地在震旦纪和寒武纪时便已出现最早的微古植物。通过出土的南岭植物化石及孢粉证明,志留纪末期,南岭植物开始新的发展阶段,由绿藻进化为裸蕨。在泥盆纪时,裸蕨繁荣发展,中期蕨类植物出现,原始的裸子植物也在本阶段形成。真蕨类、石松、种子蕨等植物在石炭纪阶段出现且繁荣发展,在二叠纪初期衰落,同期裸子植物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山地 植物化石 种子蕨 裸子植物 类植物 微古植物 孢粉
原文传递
植物
15
《生物进化》 2016年第3期14-17,共4页
植物的抗逆生存之道 蛇纹石为一超基性且富含锰的矿物,重金属含量极高,尤其镍和铬在蛇纹石土壤中往往远超过目前环保上对土壤污染管制标准。蛇纹石土壤肥力低且重金属自然背景含量偏高,是极特殊的问题土壤。如果一棵植物拥有选择的能力... 植物的抗逆生存之道 蛇纹石为一超基性且富含锰的矿物,重金属含量极高,尤其镍和铬在蛇纹石土壤中往往远超过目前环保上对土壤污染管制标准。蛇纹石土壤肥力低且重金属自然背景含量偏高,是极特殊的问题土壤。如果一棵植物拥有选择的能力,或许它不会选择生长于蛇纹岩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岩 土壤污染 逆生 超基性 器官化石 种子蕨 金属含量 气候变化响应 生态适应 晚三叠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