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小鼠颈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炳冉 李修善 +3 位作者 吴凤霞 朱磊 鲍淑兰 孙振云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85-87,共3页
用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和小鼠颈髓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结果显示在大、小鼠颈髓的中央管周围灰质内均有较多的NOS阳性神经元分布 .大鼠的NOS阳性神经元多集中于中央管背侧 ,小鼠的分布相对均匀 ,但以腹侧为多 .大、小鼠... 用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和小鼠颈髓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结果显示在大、小鼠颈髓的中央管周围灰质内均有较多的NOS阳性神经元分布 .大鼠的NOS阳性神经元多集中于中央管背侧 ,小鼠的分布相对均匀 ,但以腹侧为多 .大、小鼠在后角浅层及胶状质内部均含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 ,在中间带内侧也均含有较大的中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 .大鼠中间带外侧有较多的NOS阳性神经元 ,而小鼠该处的NOS阳性神经元则少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小鼠 颈髓 一氧化氮合酶 阳性神经元 分布 种属间差异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
下载PDF
猕猴和叶猴掌面花纹强度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胡春红 赵晓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44-446,共3页
为了研究猕猴和叶猴掌面平均花纹强度(API)的种属间差异,运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太行山猕猴(55只)、藏猴(19只)、山魈(52只)、日本猕猴(74只)、食蟹猕猴(112只)、黑叶猴(13只)、菲氏叶猴(7只)的左侧掌面上6个主要花纹区(... 为了研究猕猴和叶猴掌面平均花纹强度(API)的种属间差异,运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太行山猕猴(55只)、藏猴(19只)、山魈(52只)、日本猕猴(74只)、食蟹猕猴(112只)、黑叶猴(13只)、菲氏叶猴(7只)的左侧掌面上6个主要花纹区(Hp,Th,指间Ⅰ-Ⅳ区)的平均花纹强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科不同种属间具有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灵长类掌面的花纹强度不仅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同时还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叶猴 平均花纹强度 种属间差异
下载PDF
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纤维素酶的整体进化关系(英文)
3
作者 严少敏 吴光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90-208,共19页
【目的】纤维素酶在生物燃料、食品、造纸、制药和纺织工业应用广泛。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酶的进化关系非常复杂;加上人类用工程手段不断改造纤维素酶,使得纤维素酶的进化关系更加复杂化。因此,本研究对纤维素酶的整体... 【目的】纤维素酶在生物燃料、食品、造纸、制药和纺织工业应用广泛。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酶的进化关系非常复杂;加上人类用工程手段不断改造纤维素酶,使得纤维素酶的进化关系更加复杂化。因此,本研究对纤维素酶的整体进化关系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育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来自116种古菌、1 744种细菌和556种真核生物的2 416种纤维素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计算平均成对p距离反映每个分类组中的序列差异;然后将差异分为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从数值上反映基因的垂直转移和水平转移;最后,通过进化树展示基因转移的趋势。【结果】来自不同门、纲、目、科和属的纤维素酶,其氨基酸序列的平均成对p距离差异很大。在各个系统分类中,纤维素酶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亦存在很大不同。大规模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大多数纤维素酶的进化经历了不同的路径和分岔,并形成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群簇。【结论】本研究从统计分析和系统发育的角度提供纤维素酶的整体进化关系,不仅包括纤维素酶基因的垂直遗传和水平转移,还包括多时间和多种属进化,展示了纤维素酶进化的全貌。统计分析不仅丰富系统发育的分析结果,还为利用生物技术设计所需要的纤维素酶提供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进化 种属间差异 种属差异 系统发育
下载PDF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duction kinetics parameters among intergeneric progeny derived from Oryza×Sorghum, its parents, and hybrid rice 被引量:2
4
作者 KatsuyoshiShimizu 唐建军 陈欣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SCD 2002年第1期113-117,共5页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among intergeneric progenies derived from \%Oryza sativa\% L.×\%Sorghum vulgare\% L., its maternal parent Gui 630 and commercial 3\|line hybrid rice Shanyou 6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among intergeneric progenies derived from \%Oryza sativa\% L.×\%Sorghum vulgare\% L., its maternal parent Gui 630 and commercial 3\|line hybrid rice Shanyou 63 in pot experiment in greenhouse was conducted. The morphological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of canopy leave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including \%F\%\-v/\%F\%\-m, \%F\%\-v/\%F\%\-0,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and non\|photochemical coefficient of canopy leaves of 3 varieti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rogeny, Yuanyou 1, derived from an intergeneric cross of rice and sorghum possesses better canopy spatial architecture with thicker, heavier and bigger canopy leaf than its maternal parent Gui 630. Higher photosynthetic rate due to higher chlorophyll content, higher primary energy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potential of PSII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E) were also measured in Yuanyou 1. These explain partly why the intergeneric progeny has higher biomass production, and better tolerance to adverse conditions and higher field yields even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generic hybrid PHOTOSYNTHESI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