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吧,摩西》的种族主题再诠释
1
作者 王钢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47-50,共4页
《去吧,摩西》是福克纳展示种族关系和种族罪恶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福克纳在小说中首先从神正论角度解构和阐释了美国南方种族主义和种族罪恶的圣经来源;他还通过小说展示出种族主义和种族罪恶是南方衰落的重要原因,是"阿特柔斯... 《去吧,摩西》是福克纳展示种族关系和种族罪恶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福克纳在小说中首先从神正论角度解构和阐释了美国南方种族主义和种族罪恶的圣经来源;他还通过小说展示出种族主义和种族罪恶是南方衰落的重要原因,是"阿特柔斯房屋的倒塌"最为内在的机理。总而言之,通过《去吧,摩西》等带有明显历史性的小说,福克纳成功地将南方的困境转化成美国的困境,将南方的制度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美国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在其中凭借对种族问题和种族罪恶的理性反思触及了美国社会文化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去吧 摩西》 种族主题 美国南方
下载PDF
论《海洋·家园》中“萨摩亚书写”的多重主题 被引量:1
2
作者 隋清娥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02-108,共7页
《海洋·家园》是一本南太平洋国家作者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萨摩亚书写"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关注《海洋·家园》中"萨摩亚书写"的人文意义,可从人性主题、反家暴主题、文化反思主题、爱情主题... 《海洋·家园》是一本南太平洋国家作者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萨摩亚书写"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关注《海洋·家园》中"萨摩亚书写"的人文意义,可从人性主题、反家暴主题、文化反思主题、爱情主题、反种族歧视主题五方面,探讨其主题成因、主题表现、主题意义等,从而把握萨摩亚作者对世界的认知,从一个角度认识《海洋·家园》中的短篇小说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家园》 人性主题 反家暴主题 文化反思主题 爱情主题 种族歧视主题
下载PDF
从叙述模式解读长篇小说《相助》 被引量:2
3
作者 谭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21-24,共4页
美国女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首部长篇小说《相助》自2009年出版之后,好评如潮。目前国内对于该小说的研究还相当空白。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有作家梦的白人雯小姐和两个黑人女佣艾碧莲和明尼,为实现梦想、改变生活,敢于冒险开始她... 美国女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首部长篇小说《相助》自2009年出版之后,好评如潮。目前国内对于该小说的研究还相当空白。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有作家梦的白人雯小姐和两个黑人女佣艾碧莲和明尼,为实现梦想、改变生活,敢于冒险开始她们的变革之路的故事,表现了关爱弱势群体,升华种族观念,实现精神救赎的主题。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多角度叙事相结合的叙述模式,从叙述视角解读《相助》,有助于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和小说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助》 种族主题 叙述模式 主人公形象
下载PDF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创作手法与思想倾向
4
作者 黄丽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4-116,共3页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非洲裔美国女作家。《宠儿》是莫里森的第五部作品,曾获普利策小说奖。作为世界名著,《宠儿》是她最负盛誉也最受争议的一部力作,其现代哥特手法的运用与革新,加强了种族主题的时代感。种族主题与哥特...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非洲裔美国女作家。《宠儿》是莫里森的第五部作品,曾获普利策小说奖。作为世界名著,《宠儿》是她最负盛誉也最受争议的一部力作,其现代哥特手法的运用与革新,加强了种族主题的时代感。种族主题与哥特写作手法有机地结合,颠覆了西方种族主流文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宠儿》 哥特手法 种族主题
下载PDF
菲尼克斯·杰克逊的原型辨正和隐喻解读
5
作者 龚东风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1期270-275,共6页
《漫漫坎坷路》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设置的许多悬疑、隐喻和象征艺术手法使得不断有学者对作品进行不同的解析。本文分析了最新发现的另外一位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一封书信,并据此对小说的隐喻和主题进行... 《漫漫坎坷路》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设置的许多悬疑、隐喻和象征艺术手法使得不断有学者对作品进行不同的解析。本文分析了最新发现的另外一位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一封书信,并据此对小说的隐喻和主题进行了考辨,认为女主人公菲尼克斯.杰克逊的人物原型来源于福克纳的黑人大妈卡罗琳.巴尔。从现实性和真实性的角度来考察,福克纳和巴尔的良好关系反映了种族和谐的含义。小说反映了南方黑人女性的坚韧和爱心的主题,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种族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尔蒂 人物原型 真实性 种族主题
下载PDF
包容的勇气和力量:《绿皮书》的跨文化传播透视 被引量:1
6
作者 闫斌 王乐怡 《媒介批评》 2019年第1期229-240,共12页
作为第91届奥斯卡三项大奖赢家,《绿皮书》短时间内在中国电影市场获得空前成功,其现象本身值得人们深思.本文将《绿皮书》电影文本和传播活动放置于跨文化传播视阈下进行解读,从电影内容、叙事结构、价值通约、视觉符号和喜剧包装等角... 作为第91届奥斯卡三项大奖赢家,《绿皮书》短时间内在中国电影市场获得空前成功,其现象本身值得人们深思.本文将《绿皮书》电影文本和传播活动放置于跨文化传播视阈下进行解读,从电影内容、叙事结构、价值通约、视觉符号和喜剧包装等角度阐释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可行性,以期归纳出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的一些特殊规律,并对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提供些许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皮书» 种族主题电影 奥斯卡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包容的勇气和力量:《绿皮书》的跨文化传播透视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斌 《视听》 2019年第10期118-119,共2页
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作品,《绿皮书》在中国电影市场短时间内获得空前成功。本文将《绿皮书》传播活动置于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解读,从其文本内容、叙事结构、价值通约、视觉符号和喜剧包装角度阐释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可行性,以期归纳... 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作品,《绿皮书》在中国电影市场短时间内获得空前成功。本文将《绿皮书》传播活动置于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解读,从其文本内容、叙事结构、价值通约、视觉符号和喜剧包装角度阐释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可行性,以期归纳出影视跨文化传播的特殊规律,并对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提供些许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皮书》 种族主题电影 奥斯卡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戏剧与浪漫反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浩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59-161,共3页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戏剧与文类反讽运用成功的增加了小说情节的张力,展示了小说主人公白人少年哈克真实的内心活动的发展轨迹,凸显了小说的各种现实主义主题,尤其是其中的种族歧视的主题,深刻揭露了和鞭挞了当时黑...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戏剧与文类反讽运用成功的增加了小说情节的张力,展示了小说主人公白人少年哈克真实的内心活动的发展轨迹,凸显了小说的各种现实主义主题,尤其是其中的种族歧视的主题,深刻揭露了和鞭挞了当时黑奴制废除前美国南方社会的扭曲的道德观念和堕落腐朽的社会风气。拟探讨小说中出现的戏剧与浪漫文类反讽,最后指出戏剧与浪漫文类反讽的成功运用标志着由马克.吐温着力推动的美国小说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流派发展运动转戾点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反讽 浪漫反讽 种族歧视主题
下载PDF
Berkeley Apartheid: Unfair Housing in a University Town
9
作者 Douglas Henry Daniels 《History Research》 2013年第5期321-341,共21页
This essay suggests that in 1962-1963, before Birmingham and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a coalition of Black and White civil rights activists, labor, and religious leaders were in the vanguard of the struggle both on th... This essay suggests that in 1962-1963, before Birmingham and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a coalition of Black and White civil rights activists, labor, and religious leaders were in the vanguard of the struggle both on the Pacific Slope and in the nation. Berkeley's battle for fair housing represented an important phase of the civil rights struggle on the west coast and in cities where racial segregation was not based on law, but part of a conspiracy, silent but quite effective, among realtors, mortgage lenders, and renters, against Blacks and other minorities. Encouraged by state antidiscrimination legislation, Berkeley activists embarked upon a fair housing campaign based on surveys of the problem, efforts to enact legislation, and direct action. The irrationality of racists who defended their right to discriminate was one of the most singular aspects of the fair housing struggle. Though they lost at the local level, the coalition of new political forces succeeded a few months later at the state level and represented an effective force in liberal politics in the city for years to come. Because of the stiff opposition and the limits of reformers' liberal fair housing regulations, however, working class and poor African Americans still faced severe housing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 rights civil rights movement fair housing racial segregation
下载PDF
Transform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rom Apartheid Education to an Egalitarian Ideal: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10
作者 Tsoaledi Daniel Thobejane Geoff Mapaya Mokgale Makgopa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6期458-467,共10页
This paper probes the problems of pedagogy within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 The paper is writte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South Af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is at the crossroads regarding its adoption of a part... This paper probes the problems of pedagogy within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 The paper is writte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South Af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is at the crossroads regarding its adoption of a participatory form of education (i.e., an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is rooted on egalitarian ideals) or a system of education that is more elitist and has little, if any, to do with the uplifting of the historically marginalized. Since the paper is based on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ories of non-formal and/or adult education, the praxis of the argument is informed by philosophers who have written extensively on the subject. Solid and educational policies are also compared in order to formulate conclusions and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trends that encourage democratic ide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 for socio-economic change EGALITARIANISM language and power DEMOCRA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