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且确诊为OMS,拔牙后6~8个月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纳入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但未诊断为OMS,拔牙后6~8个月因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部分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及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13例,其余32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照组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8例,其余40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术后6~8个月行二期修复治疗。种植术后21 d、3个月、8个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修复后24个月比较2组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pical bone height,ABH)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种植术前上颌窦黏膜厚度均值(1.556±0.693)mm,大于对照组(1.229±0.4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上颌窦底提升术均无上颌窦黏膜穿孔。修复后24个月,研究组SBG、ABH和MBL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OMS的患牙拔除后,上颌窦炎症减退、缺牙区骨质高度和密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及种植修复,可以达到与非OMS患牙拔除后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同样的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分析牙周炎患者与非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后骨吸收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牙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的35例患者,分为牙周炎组(15例,共32枚种植体)和非...目的:对比分析牙周炎患者与非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后骨吸收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牙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的35例患者,分为牙周炎组(15例,共32枚种植体)和非牙周炎组(20例,共30枚种植体),对比两组患者负载2年期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及随访期间的牙周情况。结果:牙周炎患者经牙周治疗及牙周维护后牙周情况良好,随访期间牙周检查结果与非牙周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负载2年后,牙周炎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为(1.28±0.68)mm,大于非牙周炎组(0.72±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牙周治疗与维护后,牙周炎患者牙周情况与非牙周炎患者无统计学差异;但牙周炎患者牙种植同期GBR术后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较多。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且确诊为OMS,拔牙后6~8个月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纳入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但未诊断为OMS,拔牙后6~8个月因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部分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及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13例,其余32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照组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8例,其余40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术后6~8个月行二期修复治疗。种植术后21 d、3个月、8个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修复后24个月比较2组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pical bone height,ABH)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种植术前上颌窦黏膜厚度均值(1.556±0.693)mm,大于对照组(1.229±0.4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上颌窦底提升术均无上颌窦黏膜穿孔。修复后24个月,研究组SBG、ABH和MBL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OMS的患牙拔除后,上颌窦炎症减退、缺牙区骨质高度和密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及种植修复,可以达到与非OMS患牙拔除后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同样的效果。
文摘目的:对比分析牙周炎患者与非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后骨吸收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牙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的35例患者,分为牙周炎组(15例,共32枚种植体)和非牙周炎组(20例,共30枚种植体),对比两组患者负载2年期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及随访期间的牙周情况。结果:牙周炎患者经牙周治疗及牙周维护后牙周情况良好,随访期间牙周检查结果与非牙周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负载2年后,牙周炎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为(1.28±0.68)mm,大于非牙周炎组(0.72±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牙周治疗与维护后,牙周炎患者牙周情况与非牙周炎患者无统计学差异;但牙周炎患者牙种植同期GBR术后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