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区域双低品种浓香菜籽油的呈香特征
1
作者 周琦 郑畅 +3 位作者 万楚筠 李文林 刘昌盛 魏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87-295,共9页
以9个不同种植区域的双低菜籽“中油杂19号”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对浓香菜籽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结果表明:采用双柱在9个浓香菜籽油中共鉴定出63种香气活性化合物,总含量范围为222.0~468.9 ... 以9个不同种植区域的双低菜籽“中油杂19号”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对浓香菜籽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结果表明:采用双柱在9个浓香菜籽油中共鉴定出63种香气活性化合物,总含量范围为222.0~468.9 mg/kg,其中湖南种植的“中油杂19号”总含量最高,江西种植的最低;所有风味物质中香气活度值大于10的有38种,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感官评价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烤香味主要由2-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甲基-3,5-二乙基吡嗪等物质提供,生青味主要由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提供,辛辣味主要由5-己烯腈、4-甲硫基丁腈等物质提供;采用投影变量重要度值共筛选出9种关键差异物质,包括甲硫醇、2-甲基吡嗪、2,3-二乙基-5-甲基吡嗪、二甲基二硫醚、5-甲硫基戊腈、5-己烯腈、(E,Z)-2,4-戊二烯腈、己醛和二甲基三硫醚,是不同种植地区浓香菜籽油的潜在风味标志物,该研究为浓香菜籽油加工中原料筛选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植区域 双低菜籽 浓香菜籽油 感官评价 关键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离散粒子群和粗糙集方法的新疆辣椒种植区域分析
2
作者 杨倩 戴泉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43-146,151,共5页
为了带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辣椒(Capsicum annuum L.)产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采用离散粒子群和粗糙集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辣椒种植区域的气候特征进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辣椒种植的主要气候因素是7—8月平均气温、平均日照... 为了带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辣椒(Capsicum annuum L.)产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采用离散粒子群和粗糙集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辣椒种植区域的气候特征进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辣椒种植的主要气候因素是7—8月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间、月平均降水量以及土质等;利用该决策指导这些地区应种植耐高温、日照时间长、耐干旱和适合壤土、沙壤土以及弱碱性土壤的辣椒品种。根据离散粒子群和粗糙集结合的方法得出结果并做出相应决策,科学合理地指导新疆的辣椒种植,使其能够种植适应该区域气候特征的辣椒品种,生产出具有特色的辣椒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离子群 粗糙集 辣椒种植区域 新疆
下载PDF
基于无监督过滤式指标选择的冬小麦种植区域尺度管理分区算法
3
作者 万青松 罗晓姣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85-189,共5页
无监督过滤式指标选择(FSCC)对冬小麦种植区域尺度管理有直接影响。以重庆市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无监督过滤式指标对冬小麦种植区域尺度管理分区精度的影响。首先,结合聚类算法建立数据样本库,研究冬小麦种植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同时... 无监督过滤式指标选择(FSCC)对冬小麦种植区域尺度管理有直接影响。以重庆市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无监督过滤式指标对冬小麦种植区域尺度管理分区精度的影响。首先,结合聚类算法建立数据样本库,研究冬小麦种植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计算区域精度、平均区域精度、区域精度标准差、均方根误差和偏差;然后,选取特征子集,实现数据分区计算。结果表明,无监督过滤式指标对冬小麦种植区域尺度管理分区精度的影响较大。在实现分区管理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无监督过滤式指标、空间范围、农作物种类和冬小麦种植密度4个因素,通过互相调节,确保分区效果达到最佳,从而提高冬小麦的种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过滤式指标选择(FSCC) 冬小麦 种植区域 尺度管理 算法
下载PDF
基于红边位置变化特征的油菜种植区域提取 被引量:25
4
作者 佘宝 黄敬峰 +1 位作者 石晶晶 魏传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45-152,共8页
油菜种植区域的准确提取是进行长势监测、估产和灾情评估的前提,遥感手段已成为作物种植区域提取与监测的高效方法,而高光谱遥感具有波段多、波谱分辨率高、信息丰富等特点,因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为了探究高光谱遥感在作物识别... 油菜种植区域的准确提取是进行长势监测、估产和灾情评估的前提,遥感手段已成为作物种植区域提取与监测的高效方法,而高光谱遥感具有波段多、波谱分辨率高、信息丰富等特点,因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为了探究高光谱遥感在作物识别与提取中的优势,该文基于2004年4月4日和5月6日2期EO-1Hyperion影像,依据油菜盛花期到荚果期红边位置"蓝移"特征,区别于其他植被,实现了油菜种植区域的高光谱遥感提取。采用随机点验证方法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总体精度为92.6%,Kappa系数为0.803,漏分和错分误差均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高光谱遥感手段可提取植被红边参数的优势,且算法对地物光谱差异性不敏感,为油菜种植区域遥感提取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决策树 高光谱 红边位置 HYPERION 种植区域 油菜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特征分析与苜蓿燕麦种植区域的形成 被引量:34
5
作者 师尚礼 赵桂琴 姚拓 《草原与草坪》 CAS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严重,人口增长迅速,存在生态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保护生态寓于经济发展之中。退耕种草,发展畜牧业是该区域的农业经营方向。通过在农牧交错带建立苜蓿、燕麦种植区域,可形成有特色的营养... 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严重,人口增长迅速,存在生态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保护生态寓于经济发展之中。退耕种草,发展畜牧业是该区域的农业经营方向。通过在农牧交错带建立苜蓿、燕麦种植区域,可形成有特色的营养体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牧草种植区域 苜蓿 燕麦
下载PDF
云南马铃薯种植区域以及产业发展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茂林 李先平 杨万林 《中国马铃薯》 2002年第3期186-188,共3页
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24.7万公顷,鲜薯产量35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6.8%和5.1%.由于海拔高度差异巨大和生态垂直变化的立体农业特点,在全省马铃薯可以多季栽培,周年生产,因此,对云省如何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将... 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24.7万公顷,鲜薯产量35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6.8%和5.1%.由于海拔高度差异巨大和生态垂直变化的立体农业特点,在全省马铃薯可以多季栽培,周年生产,因此,对云省如何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将马铃薯发展成为优势产业,本文分析了种植区域并提出产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马铃薯 种植区域 产业发展 基地建设
下载PDF
基于SE-UNet的冬小麦种植区域提取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晋陵 詹媛媛 +1 位作者 王娟 黄林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9-196,共8页
传统的小麦面积提取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野外调查,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而遥感技术具有准确、快速和动态等优点,已成为作物面积提取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石家庄市正定县各镇的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为训练数据,藁城区增村镇... 传统的小麦面积提取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野外调查,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而遥感技术具有准确、快速和动态等优点,已成为作物面积提取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石家庄市正定县各镇的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为训练数据,藁城区增村镇影像为测试数据,并分别选取分辨率8 m的高分六号(GF-6)以及分辨率10 m的哨兵二号(Sentinel-2)作为对比验证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U-Net网络的冬小麦种植区域提取方法。首先,对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标注小麦区域制作标签集,其次,在U-Net网络中添加Squeeze and excitation(SE)注意力机制模块融入特征通道间信息,并利用Batch normalization(BN)层抑制过拟合问题;最后,经过Softmax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选择SegNet、Deeplabv3+、U-Net作为对比模型,分别利用GF-6、Sentinel-2和Landsat-83种数据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E-UNet网络在基于Landsat-8数据预测模型下测试数据集表现最优,MPA和MIoU分别达到89.88%和81.44%。本方法可为大范围冬小麦种植区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区域 提取方法 遥感影像 SE-UNet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中国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特点 被引量:34
8
作者 赵广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4-686,共3页
为给进一步研究中国小麦种植区划提供依据,在大量调查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气候和土壤特点、种植制度以及品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分布地域辽阔,全国各省区均可完成小麦生活周期,目前除海南省外其余各省... 为给进一步研究中国小麦种植区划提供依据,在大量调查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气候和土壤特点、种植制度以及品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分布地域辽阔,全国各省区均可完成小麦生活周期,目前除海南省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小麦统计面积。中国小麦种植区域气候因素多样,从寒温带逐步过渡到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小麦种植区域土壤类型复杂,土壤质地多为壤土,次为砂壤土和粉土,少有黏土和砂土。种植制度主要包括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三熟。中国小麦生产中主要以普通小麦品种种植为主,这些品种根据春化特性可分为春性、冬性和半冬性小麦三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麦 种植区域 生态特点
下载PDF
上海郊区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褚长彬 赵峥 +2 位作者 周德平 吴淑杭 金海洋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土壤养分状况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采用ASI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分析上海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的养分特征和差异,以期为桃园中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中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浦东区的土... 土壤养分状况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采用ASI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分析上海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的养分特征和差异,以期为桃园中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中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浦东区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区。在土壤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方面,则是金山区普遍高于其他种植区。根据ASI法养分分级标准,上海各种植区桃园的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处于高或极高水平,各桃园应根据当前养分状况适当降低施肥量、调整有机肥施用比例,从而实现土壤养分的平衡供给与高效利用。采用ASI法进行土壤营养诊断并进行按需施肥是实现桃园养分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土壤养分 科学施肥 种植区域 ASI法
下载PDF
不同种植区域忍冬植株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玲娜 张永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区域忍冬植株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地理气候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采自山东、河南、河北3个省区9个种植区域的忍冬植株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区域忍冬植株株高与胸径、枝条长度与直径、毎枝着花数量、叶片长度与宽度...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区域忍冬植株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地理气候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采自山东、河南、河北3个省区9个种植区域的忍冬植株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区域忍冬植株株高与胸径、枝条长度与直径、毎枝着花数量、叶片长度与宽度、花蕾大小与重量等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种植区域忍冬植株在枝条长度、枝径、胸径、株高、叶、花蕾等形态特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聚类分析,9个种植区域的忍冬植株被聚为3组,表明不同种植区域忍冬植株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化特征;各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各表型性状受经度影响较大,与纬度和海拔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种植区域忍冬植株形态特征有显著区别,可为忍冬种质形态特征区分及金银花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种植区域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基于GPS技术下茶叶种植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丽芬 云彩霞 陈晓芳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2,共2页
规模化的茶叶种植区域往往面积大、范围广。在对茶叶种植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时,会受到地理位置上的限制。在了解空气成分、发现污染源等方面,按照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困难。通过GPS技术的介入,可以为构建茶叶种植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 规模化的茶叶种植区域往往面积大、范围广。在对茶叶种植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时,会受到地理位置上的限制。在了解空气成分、发现污染源等方面,按照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困难。通过GPS技术的介入,可以为构建茶叶种植区域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提供思路和便利。文章阐述了GPS的发展过程,总结了GPS系统的工作原理,展现了GPS系统的应用普及情况。从茶叶生长本身的角度,分析了监测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对茶叶的作用及意义。最后,还得出GPS在构建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技术 茶叶种植区域 大气环境 监测系统
下载PDF
超级稻的适宜种植区域与“三定”栽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邹应斌 《作物研究》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根据近年关于超级稻高产栽培的系统研究结果和国内有关超级稻栽培研究的报道,探讨了湖南省超级稻的适宜种植区域和栽培技术规范问题。
关键词 超级稻 栽培 种植区域
下载PDF
新疆啤酒大麦生产现状及种植区域划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天胜 李培玲 +2 位作者 胡锐 何立明 苗雨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7年第3期59-61,共3页
新疆是我国啤酒大麦主要生产区之一,全疆年均播种面积4.7万~5.3.H/hm^2,在全国生态区划中,属于荒漠春大麦生态区,根据新疆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全疆可分为四个大麦种植区:①南疆喀什、和田早熟、特早熟大麦区;②北疆阿尔泰... 新疆是我国啤酒大麦主要生产区之一,全疆年均播种面积4.7万~5.3.H/hm^2,在全国生态区划中,属于荒漠春大麦生态区,根据新疆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全疆可分为四个大麦种植区:①南疆喀什、和田早熟、特早熟大麦区;②北疆阿尔泰山、塔城盆地中早熟大麦区;③南疆焉耆、拜城盆地中晚大麦区;④北疆沿天山一带及东疆早熟大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啤酒大麦 种植区域划分
下载PDF
兰州高原夏菜扩展种植区域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贠文俊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0,共2页
兰州高原夏菜久负盛名,但多集中在川区水浇地,南部二阴地区是否有发展空间?笔者为此进行了多年的调研和探讨.
关键词 种植区域 夏菜 高原 兰州 水浇地
下载PDF
“农地种电”型光伏电站可种植区域光温环境参数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建 庞真真 《农业工程技术》 2016年第25期28-32,共5页
海南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发电与农业结合成为新的发展模式。试验以'农地种电''一地两用'型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分析光伏组件下部及间隔处的光温环境。结果表明:光伏组件下部的光照度受天气影响较小,在垂直高度上光照... 海南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发电与农业结合成为新的发展模式。试验以'农地种电''一地两用'型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分析光伏组件下部及间隔处的光温环境。结果表明:光伏组件下部的光照度受天气影响较小,在垂直高度上光照度呈下高上低的规律;反之,光伏组件间隔处的光照度受外界影响明显,在垂直高度上呈现下低上高的规律;在水平方向上,光伏组件上檐口与间隔处的光照度高,光伏组件中部至下檐口的光照度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6 h(10:00~16:00)光照度平均值可以分为3组区域,光照度最小值分别为4000、7500、21 000 Ix;光伏组件的遮阳作用具有一定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测试点 天气 光照度 光照强度 光温环境 光伏电站 种植区域 农地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域比较优势的时空演进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根紧 王滨玥 刘彦秀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7,11,共8页
利用生产集中度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从主产区和省域2个层面考察了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时空演进,并利用Arc GIS软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第一,2014—2018年中国马铃薯4大主产区的生产集中度指数呈波动状态,综... 利用生产集中度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从主产区和省域2个层面考察了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时空演进,并利用Arc GIS软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第一,2014—2018年中国马铃薯4大主产区的生产集中度指数呈波动状态,综合比较优势从高到低依次是北方一作区、西南混作区、南方冬作区、中原二作区。第二,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是马铃薯种植"高规模-高效率"的双高地区,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是马铃薯种植"低规模-高效率"的效率优势区域。第三,省域马铃薯生产集中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存在时空差异,浙江、河北、广东的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值持续上升,而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北、新疆、湖南、西藏、江西和安徽等省份的综合比较优势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区域比较优势 时空演进 生产集中度指数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下载PDF
中型、乾宁狼尾草的适宜种植区域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胜文 江玉林 +3 位作者 薛太元 文晓梅 王玮明 岳民勤 《草与畜杂志》 1996年第2期25-27,共3页
通过对中型、乾宁狼尾草野生资源分布区年积温、降水量、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等气象资料及土壤类型分析,得出这两种狼尾草生长的适宜气候区限和土壤类型。并通过对收集到的全国898个县(市)相应气象资料和土壤类型相似性聚类分析,... 通过对中型、乾宁狼尾草野生资源分布区年积温、降水量、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等气象资料及土壤类型分析,得出这两种狼尾草生长的适宜气候区限和土壤类型。并通过对收集到的全国898个县(市)相应气象资料和土壤类型相似性聚类分析,规划出这两种狼尾草适宜种植区主要为长江流域及淮河以南等水热较同步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生态因子 聚类分析 适宜种植区域 牧草
下载PDF
1997—2016年中国小麦种植区域比较优势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34
18
作者 檀竹平 高雪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5-838,共14页
运用1997—2016年全国小麦主产区15个省、自治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区小麦的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小麦综合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 运用1997—2016年全国小麦主产区15个省、自治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区小麦的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小麦综合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小麦种植主要是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为辅。小麦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北方冬麦区和南方冬麦区; 2)中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的生产规模优势较明显,而其生产效率优势不明显;3)根据1997—2016年小麦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将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小麦主产区划分为"低规模优势—低效率优势""高规模优势—低效率优势"和"高规模优势—高效率优势"3种类型。北方冬小麦区不仅具有规模比较优势,还具有效率比较优势。南方冬麦区大多数省、自治区具备规模比较优势,不具备效率比较优势; 4)小麦的耕地面积越多,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非农经济比例、劳动力投入对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的影响呈现出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区域 比较优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食用豆种植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基于全国15省1999~2018年数据测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昭庆 于海天 +4 位作者 陈良正 王奕 李梁 董晓波 王雪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27-134,141,共9页
对全国15个食用豆主产省份1999~2018年的食用豆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国食用豆种植向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聚集;云南、甘肃、重庆、内蒙古和四川5个省份的食用豆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全国食用豆种植省份的综合优势指数... 对全国15个食用豆主产省份1999~2018年的食用豆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国食用豆种植向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聚集;云南、甘肃、重庆、内蒙古和四川5个省份的食用豆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全国食用豆种植省份的综合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综合比较优势不断增强。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豆 种植区域 比较优势 云南
下载PDF
农作物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与相关法律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群喜 杨秋萍 孟爱红 《种子科技》 2010年第7期16-17,共2页
我国国土面积大,南北气候差异大,植物呈现多样性,形成了植物不同适宜种植区域。农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是由品种确定的,品种对气候、土壤、环境、耕作方式、栽培措施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其适宜种植区域也不同。农作物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 我国国土面积大,南北气候差异大,植物呈现多样性,形成了植物不同适宜种植区域。农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是由品种确定的,品种对气候、土壤、环境、耕作方式、栽培措施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其适宜种植区域也不同。农作物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是由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时确定的.在品种的推广、经营、广告、事故鉴定、审定、监督管理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现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适宜种植区域 应用 法律 气候差异 国土面积 耕作方式 栽培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