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田种植园区数字化平台初探与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德余 仲宝才 +3 位作者 郭茗月 夏磊 张翀 唐梁尧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大田种植园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但因其种植规模大,存在需大量劳动力完成园区管理、农事活动、资源滥用等问题。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因此,该文根据大田种植园区实际发展需求将物联网... 大田种植园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但因其种植规模大,存在需大量劳动力完成园区管理、农事活动、资源滥用等问题。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因此,该文根据大田种植园区实际发展需求将物联网、5G、大数据和遥感等数字化技术与大田种植园区管理需求、农业生产全流程深度融合,以园区数字化,数字赋能服务于园区为理念,以数据为中心,构建大田种植园区数字平台。同时,通过建设数据采集系统、园区数字大脑系统、园区一张图系统、农情监测系统和智能决策系统五大业务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传输、汇聚、治理、存储和应用;在线远程查看园区情况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精准化、智能化进行农事活动。通过该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将盘活园区资源,进一步激发生产活力,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大田种植园区 数字化技术 数字平台 农业数字化
下载PDF
西柏店村级养殖种植园区氮素流和能量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治平 郝利 +5 位作者 高尚宾 周连第 张克强 王风 钟春艳 刘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5-403,共9页
将西柏店村畜禽养殖规模折合为1.50万头猪场当量污染负荷,并将整个园区生产工艺分为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种植3个阶段,不考虑隐藏流的情况下,以1a为系统边界,通过数据调查、已有资料研究和小区种植试验,采用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方法分析了... 将西柏店村畜禽养殖规模折合为1.50万头猪场当量污染负荷,并将整个园区生产工艺分为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种植3个阶段,不考虑隐藏流的情况下,以1a为系统边界,通过数据调查、已有资料研究和小区种植试验,采用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村养殖种植园区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氮素和能量流动,以期为村级养殖种植园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为村级区域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减少环境压力解决方案的科学依据。园区养殖种植过程的氮素分析表明,养殖阶段年输入N素总量为7.14×104kg,其中猪身总固氮量为2.68×104kg,粪氮和尿氮总量为3.93×104kg,氮损耗为0.53×104kg。废弃物处理阶段输入的氮主要为粪氮3.28×104kg,而0.65×104kg尿氮直接进入种植阶段,粪氮通过厌氧处理由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其中有2.78×104kg无机氮通过沼渣和沼液进入种植阶段,有0.50×104kg氮损失。由于作物对氮的吸收,植株增加氮为7.53×104kg,土壤减少氮为6.37×104kg,不计其他作物种植,如果沼渣、沼液能满足施用于全村43hm2农田,若以保持土壤中N素计算,种植一季玉米土壤还需氮素2.94×104kg,若以作物需求的N素计算,种植一季玉米土壤还需氮素4.10×104kg。整个园区能量流分析表明,饲料投入能为443.51×108kJ,产出的畜产品能179.94×108kJ,养殖阶段能量产出率为40.57%,废弃物处理阶段沼气能产出为26.30×108kJ,种植阶段一季玉米产出能为198.84×108kJ,其中玉米籽粒81.22×108kJ的能量可用于饲料进入新的循环,要满足养殖种植园区的能量循环,以一季玉米种植计算,还需补充饲料能量362.29×108kJ。由氮素流动分析可知,西柏店村具有可容纳该村养殖废弃物的环境容量,有较好实现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条件,还可加强养殖业的发展,但需大力加强畜禽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提高园区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由园区的能量流分析表明,该园区能较好地实现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养殖种植园区 能量 低碳 养殖废弃物
下载PDF
村级养殖种植园区碳素物质流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西柏店村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治平 郝利 +5 位作者 高尚宾 周连第 张克强 王风 钟春艳 王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2-966,共5页
将西柏店村畜禽养殖规模折合为1.5万头猪场当量污染负荷,并将整个园区生产工艺分为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种植3个阶段,不考虑隐藏流的情况下,以1年为系统边界,通过数据调查、已有资料研究和小区种植试验,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了西柏店村... 将西柏店村畜禽养殖规模折合为1.5万头猪场当量污染负荷,并将整个园区生产工艺分为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种植3个阶段,不考虑隐藏流的情况下,以1年为系统边界,通过数据调查、已有资料研究和小区种植试验,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了西柏店村养殖种植园区在整个生产工艺的碳素流动,以期为村级养殖种植园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为村级区域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减少环境压力解决方案的科学依据。通过园区养殖种植过程的C素分析表明,养殖阶段年输入C素总量为112.52×104 kg,其中猪身总固碳量为40.04×104 kg,粪碳和尿碳总量为49.29×104 kg,以CO2形式代谢排出的C为23.19×104 kg。废弃物处理阶段输入的碳主要为粪碳和尿碳,其总量为49.29×104 kg,其中9.79×104 kg尿碳直接进入种植阶段,39.50×104 kg粪碳进入沼气站处理,沼气转化出的碳为11.02×104 kg,其中CH4为8.43×104 kg,CO2为2.59×104 kg,养殖污水中通过CH4排放再加上其他途径释放的碳约有23.66×104 kg,占粪碳量的59.89%。进入种植阶段的碳素主要为尿碳、沼渣和沼液的碳素,合计为14.61×104 kg,假设该村43 hm2耕地能全部施用沼肥,不计其他作物种植,1季玉米种植土壤可库存有机碳为60.50×104 kg,为进入种植阶段碳素14.61×104 kg的4倍,还可增加植物有机碳27.31×104 kg。由C素流动分析可知,西柏店村具有可容纳该村养殖废弃物的环境容量,有较好实现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条件,但需大力加强畜禽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提高园区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养殖种植园区 养殖废弃物
下载PDF
基于EPC模式下茶叶种植园区的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子燊 《福建茶叶》 2018年第8期328-328,共1页
在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中,EPC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有着显著的成效,该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承包方在与业主签订合同后发挥第三方的服务优势,在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设计与采购以及施工阶段全权负责,在这一... 在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中,EPC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有着显著的成效,该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承包方在与业主签订合同后发挥第三方的服务优势,在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设计与采购以及施工阶段全权负责,在这一过程中,EPC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总承包方的技术优势与独特的运营管理优势进行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C模式 茶叶种植园区 工程造价集成管理
下载PDF
基于EPC模式下茶叶种植园区的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探索
5
作者 杨泽众 《福建茶叶》 2020年第11期336-337,共2页
虽然EPC模式是一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的项目管理模式,但总承包商在EPC模式项目管理中仍然没有运用整体理念和团队精神,没有能力充分发挥EPC模式的优势。这就导致了项目的综合管理不力,施工成本管理分散,尤其是过程化和集成化程度低... 虽然EPC模式是一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的项目管理模式,但总承包商在EPC模式项目管理中仍然没有运用整体理念和团队精神,没有能力充分发挥EPC模式的优势。这就导致了项目的综合管理不力,施工成本管理分散,尤其是过程化和集成化程度低。中国茶正迅速面临更广阔的市场。茶业现代化,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加强茶文化的系统管理,以促进茶叶贸易的发展,为茶叶产品提供稳定的质量保证来源。同时,茶叶种植园的建设对于当地经济以及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茶叶种植园的建设管理与后续的运行管理工作,只有这样茶叶种地地区的经济水平才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茶叶种植园对于我国茶叶传承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种植园区 工程造价 EPC 集成管理
下载PDF
胡镕缨团队 实现花木全产业链供应
6
作者 高佛雁(文/图) 《致富天地》 2020年第7期44-45,共2页
2011年,宜良花木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9.5亿元打造的昆明泛亚花木城,吸引了浙江、福建、广州等地的236家商户入驻。目前,该花木城已成为一个占地6639亩的花卉苗木种植园区,种植的花卉苗木品种多达几千个。2019年12月,昆明泛亚花木城... 2011年,宜良花木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9.5亿元打造的昆明泛亚花木城,吸引了浙江、福建、广州等地的236家商户入驻。目前,该花木城已成为一个占地6639亩的花卉苗木种植园区,种植的花卉苗木品种多达几千个。2019年12月,昆明泛亚花木城成功入选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该公司董事长胡镕缨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园 花卉苗木 花木 商户 团队 产业链供应 种植园区 泛亚
下载PDF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plantation in Beijing-Tianjin sand source areas 被引量:3
7
作者 LIU Xiu-ping ZHANG Wan-jun +2 位作者 CAO Jian-sheng YANG Bai CAI Yan-j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0期2148-2158,共11页
The Beijing-Tianjin Sand Source Control Project(BTSSCP), a nation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was launched to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system in the Beijing-Tianjin sand source areas to reduce dust haz... The Beijing-Tianjin Sand Source Control Project(BTSSCP), a nation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was launched to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system in the Beijing-Tianjin sand source areas to reduce dust hazards.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dynamics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Here, we conducted vegetation and soil study to assess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plantations with 10 years old stands in Beijing-Tianjin sand source areas. The results at the site scale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net increase of plantation ecosystem carbon stock was 33.8 Mg C ha^(-1), with an annual increase rate of 3.38 Mg C ha^(-1) yr^(-1). The average net increase of carbon varied among regions, vegetation types, and forest management activities. Soil bulk density in the top soil decreased slightly after 10-yea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Coniferous forests and shrubs are suitable plant species for sand source areas.Natural restoration in the plantations is a practical and feasible and promising approach for enhancing ecosystem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FOREST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density Forest management RESTORATION Sand source control
下载PDF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in a Planted Forest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ern Mongolia
8
作者 Sukhbaatar Gerelbaatar Nachin Baatarbile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3年第3期216-220,共5页
Investigation of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on Scots pine plantations is critical for quantify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carbon cycle of forest ecosystems. We estimated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net pri... Investigation of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on Scots pine plantations is critical for quantifying the productivity and carbon cycle of forest ecosystems. We estimated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a 25-year-old Pinus sylvestris L. (Scots pine) plantation,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Mongolia.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sample trees was divided into stem wood, stem bark, live branches, dead branches and needles. Total biomass for the stand was only 18.03 Mg ha1, of which 47.6% was found in stem wood, 25.8% in live branches and 14.8% in needles.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cots pine planta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was relatively low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 In the study area,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rate of biomass accumulation in the plantation was very slow; this can be explained by very limited growing conditions and intensive crown closure.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it may be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inning to increase biomass production by reducing competition between trees in the Scotch pine 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allocation dry biomass Scots pine plantation PRODUCTIVITY forest ecosyste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