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彭阳县川旱地玉米覆盖渗水地膜种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海生广 张青 +3 位作者 常国琴 张正学 陈生军 何宪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5期24-27,共4页
彭阳县川旱地玉米采用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覆盖渗水膜的处理 0~ 6 0 cm土层含水量为 17.5 g/ kg,分别较覆盖普膜、降解膜和膜侧种植、液膜处理提高 1.0~ 2 .4、1.1~ 2 .4、0 .3~ 0 .5、0~ 2 .4 g/ kg;渗水膜处理比... 彭阳县川旱地玉米采用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覆盖渗水膜的处理 0~ 6 0 cm土层含水量为 17.5 g/ kg,分别较覆盖普膜、降解膜和膜侧种植、液膜处理提高 1.0~ 2 .4、1.1~ 2 .4、0 .3~ 0 .5、0~ 2 .4 g/ kg;渗水膜处理比普膜、降解膜、膜侧、液膜处理出苗提前 1~ 5 d,拔节期提前 2~ 6 d,抽雄期提前 3~ 5 d,全生育期缩短 5~ 10 d;渗水膜处理产量最高 ,为 1170 1.95 kg/ hm2 ,较普膜、降解膜、膜侧、液膜处理分别增产 12 .78%、15 .5 9%、18.88%、2 6 .2 2 % ,纯收入为 12 317.34元 / hm2 ,产投比为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阳县 川旱地 玉米 渗水膜 种植效应
下载PDF
江苏沿海棉区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文华 周加春 +2 位作者 李万青 吴玉涛 王殿凤 《湖北植保》 1999年第4期3-5,共3页
通过常规棉苏棉9号与4个转Bt基因抗虫棉的系统对比,明确了抗虫棉的抗虫增产效应;取食转Bt抗虫棉营养器官的棉铃虫幼虫死亡率高,残虫基本不能化蛹;抗虫棉对棉田。其它的鳞翅目昆虫幼虫有兼抗作用;在棉铃虫中等发生年份,2、... 通过常规棉苏棉9号与4个转Bt基因抗虫棉的系统对比,明确了抗虫棉的抗虫增产效应;取食转Bt抗虫棉营养器官的棉铃虫幼虫死亡率高,残虫基本不能化蛹;抗虫棉对棉田。其它的鳞翅目昆虫幼虫有兼抗作用;在棉铃虫中等发生年份,2、3代无需专门防治,4代可按虫量指标防治1~2次,最终比苏棉9号增产一成左右,节省药工费60%以上,增收1500元/hm2以上,并且有利于天敌增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棉区 转BT基因抗虫棉 种植效应 棉铃虫 综合防治
下载PDF
干热河谷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种植柱花草效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龙会英 张德 +5 位作者 金杰 何光熊 王永林 保海坤 史亮涛 张明忠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5-10,共6页
以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的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为供试植物,研究柱花草的物候期、生长速率、生物量及覆盖效应。结果表明,在本区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柱花草种植在台地及坡地均能完成其生长周期... 以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种植的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为供试植物,研究柱花草的物候期、生长速率、生物量及覆盖效应。结果表明,在本区退化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柱花草种植在台地及坡地均能完成其生长周期,有一定的生产力及覆盖效应。总体看,台地与坡地种植样地主要物候相差不大,台地由于保水作用强,能显著提高柱花草样地的整体生产力,草质好,柱花草的生物量、持水能力及生长量高于坡地。在改善小环境效应方面,台地和坡地柱花草种植样地由于作物覆盖地表,有效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在台地0~20 cm和任何立地20~40 cm土层土壤湿度均高于未种植样地,有利于柱花草抗旱及次年的萌发。同时,覆盖效应体现在能够自动调节种植样地地表温度,即在冬季保温方面,无论台地与坡地,植草样地在8:00a.m.和18:00p.m.土壤地表温度均比未种植样地高,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表层温度,有利于作物越冬;而在降温方面,台地与坡地上的植草样地在14:00p.m.土壤地表温度均比未种植样地低,有效降低土壤表层温度。从土壤容重看,在台地与坡地的样地上种植柱花草后的土壤容重均比种植前低,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透水性。种植柱花草样地由于固氮及枯枝落叶的腐烂与分解,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且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干热河谷 退化山地 种植效应
下载PDF
沿海地区直播稻种植后效应及其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洪山 赵阳 申玉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3-276,共4页
江苏沿海地区直播稻连茬种植后优劣效应共显,直播稻可以直接节省种植用工,改变水稻病虫发生危害特点,调整了稻田土壤理化性质,使得养分等有利生长因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种植收益相对稳定,但杂草(稻)危害逐年加重,水稻安全生产的风险增加... 江苏沿海地区直播稻连茬种植后优劣效应共显,直播稻可以直接节省种植用工,改变水稻病虫发生危害特点,调整了稻田土壤理化性质,使得养分等有利生长因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种植收益相对稳定,但杂草(稻)危害逐年加重,水稻安全生产的风险增加。因此,应客观认识直播稻栽培后效应,加大宣传与指导力度,普及直播稻栽培技术及生产风险,树立粮食安全生产的全局观念,科学规划种植布局,从整个农业生态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指导直播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直播稻 种植效应
下载PDF
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途径 被引量:7
5
作者 孙绍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3期193-195,共3页
花生作为我国的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近些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也扩大了花生的生产规模。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花生的总产量,就要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提高花生的种植效应,确保我国经济,能够实现持续性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花生 栽培技术 种植效应 策略
下载PDF
内部贡献因素分解视角下南昌市粮食生产的年际波动特征与趋势分析
6
作者 付江凡 余永琦 +1 位作者 王长松 彭柳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1-97,共7页
为明晰稻谷生产趋势与种植结构现状,以南昌市粮食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H-P滤波模型与RLI模型分析了南昌市粮食生产波动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探究了南昌市粮食生产结构的年际波动特征及其趋势。结果表明,南昌市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 为明晰稻谷生产趋势与种植结构现状,以南昌市粮食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H-P滤波模型与RLI模型分析了南昌市粮食生产波动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探究了南昌市粮食生产结构的年际波动特征及其趋势。结果表明,南昌市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特征,波动呈现中幅型。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角度来看,在短期内,粮食播种面积效应对南昌市粮食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且稳定,生产力效应相对较弱,种植结构效应全为负值且不够明显;在长期内,生产力效应对南昌市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要大于粮食播种面积效应与种植结构效应。同时,在粮食生产力效应与种植结构效应分解中,二晚对粮食增产贡献程度要显著优于早稻和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贡献率 生产力效应 种植结构效应
下载PDF
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大波 杨德刚 +2 位作者 唐宏 张豫芳 夏文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9-519,共11页
农业用水是干旱区水资源消耗的主体,通过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来探索干旱区农业用水情况及进一步挖掘其节水潜力,对实现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定量分析法,从区域和种植作... 农业用水是干旱区水资源消耗的主体,通过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来探索干旱区农业用水情况及进一步挖掘其节水潜力,对实现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定量分析法,从区域和种植作物类型分析了2000-2009年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特征;而后基于改进的差值分解分析法从不同地域空间探讨了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种植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最后选取了可能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相关指标,运用SPSS回归分析了影响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09年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整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不同流域空间下降幅度大小为上游(-0.99)、中游(-0.29)、下游(-0.22),不同作物水资源消耗强度减幅大小为:其他作物(苜蓿、甜菜和薯类等)(-2.91)、瓜果类(-0.90)、蔬菜(-0.86)、小麦(-0.60)、油料作物(-0.36)、玉米(-0.32)、棉花(-0.20)、林果业(-0.09)。(2)10 a间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效率效应,其总体贡献率为95.41%,但种植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的贡献在不同地域空间表现出差异性。(3)人均农业产值、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对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影响显著,其中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与人均农业产值呈负相关;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与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呈正相关。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 种植结构效应 效率效应 影响因素 渭干河流域
下载PDF
一麦一豆 稳粮增收 被引量:1
8
作者 原学忠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7期24-24,26,共2页
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一麦一豆种植技术,实现一年两作,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冬小麦 大豆 种植形式 栽培技术 两作制 种植效应
下载PDF
江西省水稻生产结构的年际波动特征与趋势分析--基于水稻内部结构调整的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永琦 余艳锋 +1 位作者 彭柳林 王长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30-138,共9页
基于1980~2018年江西省水稻生产数据,采用H-P滤波模型以及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RLI)模型,对江西省水稻生产波动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8年,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较为明显的年季波动特征,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 基于1980~2018年江西省水稻生产数据,采用H-P滤波模型以及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RLI)模型,对江西省水稻生产波动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8年,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较为明显的年季波动特征,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波幅属于弱幅型。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角度,生产力效应是周期内江西省水稻增减变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播种面积效应、种植结构效应;细分到早、中、晚稻,从生产力效应来看,晚稻单产变化是影响水稻增产变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早稻、中稻;从种植结构效应来看,早、晚稻种植比例缩减变化具有明显的减产效果,而中稻种植比例增长起到了较为有利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早、晚稻种植比例缩减所带来的减产,但也表明江西省存在显著的“双改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H-P滤波模型 RLI模型 播种面积效应 生产力效应 种植结构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