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行距对干旱半干旱区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闫文君 李榕鑫 +3 位作者 郑彩霞 杨振常 郭有琴 孙小东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36-239,共4页
为筛选出白银市干旱半干旱区荞麦的适宜种植行距,以平荞2号为指示品种,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行距对荞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与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的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株高(r=0.774**)、分枝数(r=0.6... 为筛选出白银市干旱半干旱区荞麦的适宜种植行距,以平荞2号为指示品种,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行距对荞麦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与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的相关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株高(r=0.774**)、分枝数(r=0.623*)、产量(r=0.358)、主茎节数(r=0.312)、千粒重(r=-0.131)、单株粒重(r=-0.354)。总的来看,行距与株高、分枝数、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播量120万粒/hm2的条件下,种植行距为25 cm时荞麦折合产量最高,为2191.20 kg/hm2,与行距为20、30 cm的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与行距为15 cm的处理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种植行距 主要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干旱半干旱区
下载PDF
种植行距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德 龙会英 曾丽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研究不同种植行距对干热河谷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播种量为45 kg/hm^(2)条件下,比较种植行距在20、30和40 cm时对三得利紫花苜蓿生产特性与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对三得利紫... 为研究不同种植行距对干热河谷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播种量为45 kg/hm^(2)条件下,比较种植行距在20、30和40 cm时对三得利紫花苜蓿生产特性与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对三得利紫花苜蓿物候期的影响不大,生育期205~210 d。3个种植行距下紫花苜蓿的生长量、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间均没有差异(P>0.05)。种植行距为30 cm时,紫花苜蓿的株高和一级分枝数达到最高,分别为52.90 cm和21.60枝/株;行距为20 cm时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最高,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39600.14、43730.90和33529.22 kg/hm^(2);行距为20 cm时三得利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全钙的含量也最高,分别为20.17%、1.00%、8.23%、45.23%、0.17%和0.96%。综上,在干热河谷区,当播种量为45 kg/hm^(2)时,三得利紫花苜蓿的适宜种植行距为20~3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行距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营养成分含量 干热河谷
下载PDF
种植行距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魏根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为了能够明确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半干旱和半湿润交错地带的玉米适宜栽培定植行距,本次试验选取当地常见玉米品种郑单958作为试验对象,分别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株距为30cm、行距为50cm、55cm、60cm、65cm、70cm共五个密度,从而研究在... 为了能够明确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半干旱和半湿润交错地带的玉米适宜栽培定植行距,本次试验选取当地常见玉米品种郑单958作为试验对象,分别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株距为30cm、行距为50cm、55cm、60cm、65cm、70cm共五个密度,从而研究在不同条件的种植株距情况下,郑单958玉米植株的生理指标特征及产量。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郑单958种植行距的增加,其群体光合势呈现上涨的趋势,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形式,然而单个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数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玉米种植群体生理特征及产量最优行距为60cm,产量可以达到12795.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单958 玉米 种植行距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种植行距对冬小麦田土壤蒸发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9
4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2 位作者 陈四龙 裴冬 张清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86-89,共4页
农田土壤蒸发不参与作物的生理和生产过程,属非生产性无效耗水。本研究采用Micro-lysimeters(MLS)对不同种植行距的麦田土壤蒸发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蒸发随种植行距的增加而增大,窄行距种植的小麦冠层盖度较大,有利于抑制土壤蒸发。整个... 农田土壤蒸发不参与作物的生理和生产过程,属非生产性无效耗水。本研究采用Micro-lysimeters(MLS)对不同种植行距的麦田土壤蒸发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蒸发随种植行距的增加而增大,窄行距种植的小麦冠层盖度较大,有利于抑制土壤蒸发。整个生育期7.5cm、15.0cm和30.0cm行距土壤蒸发分别为89.1mm、104.2mm和121.9mm,以15cm为对照,7.5cm行距麦田对土壤蒸发的抑制率为14.5%,而30cm行距麦田土壤蒸发增加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行距 土壤蒸发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适应甘蔗机械化收获的不同种植行距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裴铁雄 罗维钢 +3 位作者 刘要鑫 黄绍辉 韩世健 陆国盈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21,共4页
设置3种不同的种植行距(1.0、1.2、1.4 m),对甘蔗新品种桂糖02-901和桂糖97-69在3种不同种植行距下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伸长特性、伸长期光合生理指标以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4 m种植行距对桂糖02-901和桂糖97-69的... 设置3种不同的种植行距(1.0、1.2、1.4 m),对甘蔗新品种桂糖02-901和桂糖97-69在3种不同种植行距下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伸长特性、伸长期光合生理指标以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1.4 m种植行距对桂糖02-901和桂糖97-69的出苗率、株高、伸长速度均有促进作用,但却显著降低了分蘖率;(2)在1.2和1.4 m种植行距下,桂糖02-901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有效茎数、产量等表现均不如对照(1.0 m行距);(3)在1.4 m种植行距下,桂糖97-69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茎径、产量等表现均优于对照。表明桂糖02-901在宽行距种植下不具有优势,1.0 m行距更能发挥该品种的种性,不适宜作为大中型机械收获的品种使用;桂糖97-69在宽行距种植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1.4 m行距是该品种适应大中型机械收获的适宜行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植行距 机械化
下载PDF
种植行距对木豆品种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罗高玲 杨示英 +4 位作者 庞雯 李容柏 陈燕华 蔡庆生 宗绪晓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以桂木1号、2号和8号为试材,研究了3种行距(40cm、50cm和60cm)对木豆生物产量及枝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品种、行距处理的生物产量效应显著。40cm行距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行距相同时,桂木1号的生物产量最高。木豆枝叶可溶性糖含量... 以桂木1号、2号和8号为试材,研究了3种行距(40cm、50cm和60cm)对木豆生物产量及枝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品种、行距处理的生物产量效应显著。40cm行距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行距相同时,桂木1号的生物产量最高。木豆枝叶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受行距的影响不大,但受品种的影响较大。桂木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桂木2号和桂木8号可溶性糖含量相差不大;桂木2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桂木1号和桂木8号含量相差不大。单宁含量受品种、行距影响较大,桂木1号的单宁含量最高,桂木2号次之,桂木8号最低。40cm行距处理的单宁含量最高,50cm和60cm行距处理的单宁含量相似。行距处理对木豆枝叶含水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品种 种植行距 生物产量 枝叶品质
下载PDF
适应甘蔗机械收获的不同种植行距和品种试验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桂芬 谭裕模 +6 位作者 邢颖 廖青 熊柳梅 江泽普 杨绍锷 黄雁飞 黄玉溢 《甘蔗糖业》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为探讨适宜机械化收获宽行距种植的品种适应性,从2011年始对广西的主推品种进行了不同种植行距试验。结果表明,粤糖55号、粤糖00-236、桂糖32号、桂糖31号、ROC22等甘蔗品种对宽行距种植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当种植行距增大到适宜大中... 为探讨适宜机械化收获宽行距种植的品种适应性,从2011年始对广西的主推品种进行了不同种植行距试验。结果表明,粤糖55号、粤糖00-236、桂糖32号、桂糖31号、ROC22等甘蔗品种对宽行距种植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当种植行距增大到适宜大中型机械收获的1.3-1.4 m时,甘蔗产量比行距1.1 m的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 种植行距 品种
下载PDF
甘蔗不同种植行距间套种大豆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韦开军 周忠凤 +2 位作者 阳康春 覃耀冠 韦开旅 《中国糖料》 2013年第1期12-13,17,共3页
以甘蔗桂糖21号不同种植行距为主区,间种大豆不同行数为副区,探索一条适合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有效栽培和管理模式,为其间套种大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m甘蔗种植行距间种单行大豆较有利于甘蔗和大豆的产量形成,总产值位列第一... 以甘蔗桂糖21号不同种植行距为主区,间种大豆不同行数为副区,探索一条适合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有效栽培和管理模式,为其间套种大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m甘蔗种植行距间种单行大豆较有利于甘蔗和大豆的产量形成,总产值位列第一。甘蔗桂糖21号间套种大豆以1.2m种植行距间种单行大豆的种植方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间套种 种植行距 大豆
下载PDF
不同种植行距对玉米生长性状 产量及机械化收获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卜俊周 岳海旺 +2 位作者 彭海成 陈淑萍 谢俊良 《河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8-9,23,共3页
为确定适宜河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在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条件下,设种植行距60 cm和65 cm计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行距处理对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以及机械化收获落穗率、落粒率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行距为60 cm时,... 为确定适宜河北省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最佳种植行距,在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条件下,设种植行距60 cm和65 cm计2个处理,分析了不同行距处理对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以及机械化收获落穗率、落粒率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行距为60 cm时,玉米产量虽然稍低,但机械收获损失较小,机械收获效率较高,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较快。60 cm行距较适合玉米机械化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行距 产量 机械化作业效率
下载PDF
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万星 刘永忠 +4 位作者 曹晋军 靳鲲鹏 杜圆圆 王红兰 赵文媛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7-10,共4页
以19个密植型玉米品种为试材,在0.6 m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研究了常规肥料水平(中等肥力)60 000株/hm2密度处理与高肥力水平为75000株/hm2密度处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中等肥力60000株/hm2密度时19个玉米品种平均穗长18.3 c... 以19个密植型玉米品种为试材,在0.6 m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研究了常规肥料水平(中等肥力)60 000株/hm2密度处理与高肥力水平为75000株/hm2密度处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中等肥力60000株/hm2密度时19个玉米品种平均穗长18.3 cm、穗粒数532粒、百粒重35.5 g、产量10 884 kg/hm2,分别较高肥力75000株/hm2密度处理提高了15.8%、16.9%、4.4%和2.4%。在规范化种植行距0.6 m条件下,紧凑型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且常规施肥量可以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养分,玉米品种的生产力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在该区继续增施肥料和提高种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不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玉米 规范种植行距 百粒重 穗粒数 产量 生产力
下载PDF
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宿根蔗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秦培钊 罗艺 +6 位作者 米超 陈超君 邝伟生 黄严 莫清贵 陆国盈 梁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减少机械对甘蔗蔗蔸损伤及蔗田土壤环境的破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不同种植行距(1.0、1.1、1.2和1.3m)处理,每种处理分别采用机械收割和人工砍收两种收割方式,然后对不同... 【目的】筛选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减少机械对甘蔗蔗蔸损伤及蔗田土壤环境的破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不同种植行距(1.0、1.1、1.2和1.3m)处理,每种处理分别采用机械收割和人工砍收两种收割方式,然后对不同处理机械收割后宿根蔗苗期地下芽生长情况、蔗蔸开裂程度、蔗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机械收割对宿根蔗地下芽、蔗蔸开裂有一定影响,不同处理高位芽的死芽率比人工砍收高,但不影响宿根蔗发株,且死苗率低于人工砍收。+1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机械收割比人工砍收高的趋势,但根系活力普遍比人工砍收低。在1.2m种植行距下,机械收割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最小,高位芽和低位芽死芽率低,宿根蔗苗期发株数最多,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最高。【结论】机械收割增加了蔗蔸的开裂程度和上位芽的损伤程度,但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随行距加大逐渐变弱,对宿根蔗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也不影响宿根蔗发株;种植行距影响宿根蔗幼苗生长,生产上可采用1.2m的种植行距作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收割 种植行距 宿根蔗 苗期 生长
下载PDF
种植行距与施肥量对柳枝稷产量及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文彤 王静 +2 位作者 张蕴薇 杨富裕 姚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4-597,共4页
旨在选出最优的种植行距与施肥量的组合,为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在国内种植时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研究了不同种植行距(206、0 cm)和施肥量(0、150和225 kg.hm-2)对其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对干草产... 旨在选出最优的种植行距与施肥量的组合,为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在国内种植时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研究了不同种植行距(206、0 cm)和施肥量(0、150和225 kg.hm-2)对其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对干草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种植行距偏密有利于柳枝稷的高产;施肥水平具有主要作用;提高柳枝稷干草产量的种植行距和施肥量最优组合为A1B3(行距20 cm和施氮肥225 kg.hm-2),干草产量为5615.31 kg.hm-2;在柳枝稷生长初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品质最好;随着时间的推延,柳枝稷粗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营养品质也逐渐变差;氮肥的施用量对柳枝稷粗蛋白质的含量影响较大;提高粗蛋白质含量的种植行距和施肥量最优组合为施肥量为225 kg.hm-2的2个组合A1B3、A2B3,分蘖期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75%、17.6%;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16%、1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种植行距 施肥量 产量 粗蛋白质
下载PDF
甘蔗新良种园林17号不同种植行距的生长效应研究
13
作者 欧丽萍 陈超君 《大众科技》 2014年第2期91-94,共4页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0.8m、1.0m、1.2m、1.4m种植行距对甘蔗新良种园林17号的生长效应,以期为该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园林17号在四种种植行距下均表现出较优的生长效应,蔗茎产量达到6.8 t^8.5t/667㎡、亩含糖量达到0.9 t...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0.8m、1.0m、1.2m、1.4m种植行距对甘蔗新良种园林17号的生长效应,以期为该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园林17号在四种种植行距下均表现出较优的生长效应,蔗茎产量达到6.8 t^8.5t/667㎡、亩含糖量达到0.9 t^1.1 t/667㎡。蔗茎产量和亩含糖量的高低排序均为1.0m行距>0.8m行距>1.2m行距>1.4m行距,但差异不显著。生长效应模糊综合评判结果,1.0m行距最优,其次为0.8m和1.2m行距,表现最差的是1.4m行距。在传统人工作业条件下,采用1.0m行距较易获得高产高糖,其次为0.8m行距和1.2m行距;采用1.2m行距有利于节本增效。1.2m、1.4m行距适宜机械化作业,但应适当增大下种量和提高成茎率,以增加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行距 园林17号 蔗茎产量 亩含糖量
下载PDF
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西北日光温室番茄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宣毅 曹红霞 +1 位作者 郝舒雪 王虎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1-89,共9页
研究膜下滴灌番茄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在大小行沟垄种植形式的基础上设置3种种植行距分别为L1(60cm)、L2(45cm)和L3(30cm);以蒸发皿累积蒸发量E为标准设置0.6E、0.8E、1.0E、1.2E共4个灌水水平,共12个处理... 研究膜下滴灌番茄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在大小行沟垄种植形式的基础上设置3种种植行距分别为L1(60cm)、L2(45cm)和L3(30cm);以蒸发皿累积蒸发量E为标准设置0.6E、0.8E、1.0E、1.2E共4个灌水水平,共1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不同生育期生长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生长生理指标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种植行距处理(L3),会造成植株徒长及过高的叶面积指数,抑制作物群体的光合生理活动,导致较低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过低的灌水量(0.6E)会抑制番茄植株的光合生理活动,且随生育期的进行表现出明显的水分胁迫的累积作用。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对产量的影响最为直接,提高作物的净光合速率是实现作物增产的重要途径;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间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P=0.004 6),高茎粗低株高植株具有较为适宜的叶面积指数,有利于产量的形成。相较于产量最高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组合L1-1.2E处理,L1-0.8E和L2-0.8E处理可在产量仅降低4.28%和9.00%的情况下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6.00%和29.29%。该结果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科学种植与灌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灌溉 作物 种植行距 灌水量 生长状况 叶绿素荧光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行距和灌水量对中国西北地区日光温室短季节栽培番茄品质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宣毅 曹红霞 +1 位作者 王虎兵 郝舒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0-951,共12页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番茄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各品质指标的影响,提出番茄综合品质最优时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组合,为本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管理和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试验在陕西省杨凌...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番茄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各品质指标的影响,提出番茄综合品质最优时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组合,为本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管理和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试验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绿百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日光温室内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HL2109’。通过日光温室试验,在大小行沟垄覆膜种植形式的基础上设置3种种植行距分别为L1(60 cm)、L2(45 cm)和L3(30 cm);以两次灌水间隔期间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0.6E、0.8E、1.0E、1.2E四个灌水量,每当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达到(20±3)mm时即进行灌水处理;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运用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和CRITIC法对番茄综合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综合两种评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求综合品质最优时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的组合。【结果】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均对番茄品质产生影响,且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上呈现极显著的交互作用,而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指标并不存在灌水量和种植行距间的交互作用。过高的灌水量会降低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且过高或过低的灌水量均会降低可溶性固形物、VC和番茄红素的含量。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和CRITIC法对番茄综合品质评价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综合品质最优处理均为L2-0.8E,最差处理均为L1-1.2E;番茄综合品质随灌水量和种植行距的增大呈凸型抛物线变化趋势。番茄各单一品质指标的权重比例虽然在两茬试验中略有变化,但番茄红素、VC、糖酸比3个指标的权重始终为前3名。【结论】当操作行行距为80 cm,株距为35 cm时,种植行距取37-47 cm,灌水量0.8E-1.0E为中国西北地区温室番茄综合品质最优的种植行距和灌水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种植行距 灌水量 综合品质评价分析
下载PDF
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宿根蔗的生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严 梁和 +3 位作者 陈超君 莫清贵 陈世凡 何波涛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9期250-253,279,共5页
通过比较在1.0m、1.1m、1.2m和1.3m4种行距下新植蔗机械收割与人工收割的宿根蔗生长效应,探讨机械化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农艺配套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m、1.1m、1.2m、1.3m行距的机收处理的单位面积蔗茎... 通过比较在1.0m、1.1m、1.2m和1.3m4种行距下新植蔗机械收割与人工收割的宿根蔗生长效应,探讨机械化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农艺配套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m、1.1m、1.2m、1.3m行距的机收处理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公顷含糖量与人收处理的比较值分别为6.04%、5.31%、10.37%、2.99%和-9.57%、4.55%、12.18%、3.27%,但均未达到5%显著水平;1.3m行距机收处理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较其余3个机收处理降低26.64%~32.55%,差异达5%显著或1%极显著水平,公顷含糖量较1.1m机收处理降低30.38%,差异达5%显著水平,其余行距的机收处理间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公顷含糖量差异不显著;1.0~1.3m行距下机械收割不影响宿根蔗产量形成和蔗糖分积累;1.3m行距宜适当增大种植密度,以增加有效茎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收割 种植行距 宿根蔗 蔗茎产量 甘蔗蔗糖分
下载PDF
甘蔗机械收获中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系列问题探讨——2.甘蔗种植行距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启新 罗艺 +3 位作者 米超 黄严 莫清贵 邝伟生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16,20,共6页
本文设置了1.0、1.1、1.2和1.3m四种不同种植行距,采用机械收割方式,比较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甘蔗宿根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不同土层的宿根蔗地下芽、蔗兜开裂有不同的影响,1.2m和1.3m行距的总芽... 本文设置了1.0、1.1、1.2和1.3m四种不同种植行距,采用机械收割方式,比较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甘蔗宿根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不同土层的宿根蔗地下芽、蔗兜开裂有不同的影响,1.2m和1.3m行距的总芽数显著高于1.0m和1.1m行距,但1.0m和1.1m行距之间、1.2m和1.3m之间的差异没达显著水平;上位芽的活芽率明显低于下位芽,但1.2m和1.3m行距的下位芽数显著高于1.0m和1.1m行距;根系活力有随种植行距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土壤容重方面,机械收割对距离蔗蔸远近、不同行距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距离蔗蔸5cm处,20cm以上土层的土壤容重有随行距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距离蔗蔸10-20cm处,机械收割对不同行距的土壤容重影响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收割 种植行距 宿根蔗 土壤容重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种植行距下柳枝稷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安勤勤 高志娟 +2 位作者 刘金彪 王智 徐炳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1257,共7页
明确旱区作物根系生长与行距的关系可为合理选择种植密度提供依据。以梯田种植第7年的柳枝稷(Pancium virgatum L.)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于2016年4月和10月对0~150cm土层进行根系取样,比较研究了3种种植行距下(20cm,40cm和60cm)柳... 明确旱区作物根系生长与行距的关系可为合理选择种植密度提供依据。以梯田种植第7年的柳枝稷(Pancium virgatum L.)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于2016年4月和10月对0~150cm土层进行根系取样,比较研究了3种种植行距下(20cm,40cm和60cm)柳枝稷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柳枝稷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20cm和40cm行距下0~20cm土层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60cm行距(P<0.05);在40~15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在20cm行距下最低。行上与行间根系生物量均随种植行距增大而增大,均以40cm行距下根长密度较高。细根(d≤0.5mm)根长密度为40cm行距下显著最高,20cm行距下最低(P<0.05)。总体表明,40cm行距下柳枝稷根系生物量较高,平均根长密度与细根根长密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种植行距 根系生物量 根长密度 根系分布
下载PDF
“雅玉8号”青贮玉米适宜种植行距试验简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国云 费全凤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68-68,共1页
为加快青贮玉米新品种"雅玉8号"在金山地区的推广种植,掌握其适宜的种植行距,笔者进行了种植行距试验,结果表明,"雅玉8号"以种植密度为5500株/667m2、行距为50cm或60cm时较为适宜。
关键词 雅玉8号 适宜 种植行距
下载PDF
浅谈玉米种植行距对机收机播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钦 《农机科技推广》 2011年第8期27-27,45,共2页
玉米是我国种植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国31个省区市都有种植,年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年产量1600多亿公斤,2010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8%和粮食总产量的31%,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关键词 种植行距 玉米 机播 机收 种植面积 粮食作物 粮食总产量 粮食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