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跃 马艳茹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67-372,共6页
目的 分析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行种植修复的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195例,随访12个月,统计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将牙槽嵴吸收高度>0.5 mm的患者纳入吸收组,其余纳入未吸收组;采用Logisti... 目的 分析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行种植修复的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195例,随访12个月,统计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将牙槽嵴吸收高度>0.5 mm的患者纳入吸收组,其余纳入未吸收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 40.80%的患者发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3.080,95%CI 1.494~6.349)、糖尿病(OR=2.542,95%CI1.355~4.769)、缺牙部位为上颌(OR=3.951,95%CI 1.800~8.671)、种植体长轴与牙冠长轴夹角大(OR=2.000,95%CI 1.066~3.752)、种植体周围卫生情况不良(OR=2.573,95%CI 1.435~4.614)是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不良的危险因素,植入部位骨密质厚度薄(OR=0.214,95%CI 0.086~0.533)则为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吸烟、糖尿病、缺牙部位为上颌、种植体长轴与牙冠长轴夹角、种植体周围卫生情况及植入部位骨密质厚度影响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种植体边缘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种植修复 种植边缘吸收 老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前牙区即刻种植后边缘骨吸收和美学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宗颖 肖翼初 +1 位作者 吕芳丽 黄世光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7-21,共5页
目的:评价即刻种植对前牙缺损的修复效果与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前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刻种植组(42例43颗牙)和延迟种植组(44例46颗牙)。术后3~6个月行永久... 目的:评价即刻种植对前牙缺损的修复效果与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前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刻种植组(42例43颗牙)和延迟种植组(44例46颗牙)。术后3~6个月行永久性修复,分别于3、6个月后进行影像学复查。比较两组的种植成功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s score,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s score,WES)。结果:(1)种植4周后,即刻种植组1例1颗种植体出现感染,41例42颗牙种植成功;延迟种植组1例1颗种植体出现感染、另1例1颗种植体出现轻微松动,42例44颗牙种植成功。两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7.7%和9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种植3、6个月后,即刻种植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3±0.18)mm和(0.72±0.36)mm,延迟种植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8±0.23)mm和(0.76±0.2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植3个月后,即刻种植组PES、WES稍高于延迟种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6个月后,即刻种植组PES、WES显著高于延迟种植组(P<0.05)。结论:即刻种植修复具有与延迟种植修复相近的临床效果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且具有更好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区 即刻种植 种植边缘吸收 美学效果
下载PDF
78例氧化锆种植体边缘骨吸收5年随访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丹丹 石飒飒 尹伟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观察氧化锆全瓷修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变化,评估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78例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系统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纳为研究对象,随访5年,检测修复体完整性... 目的:观察氧化锆全瓷修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变化,评估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78例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系统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纳为研究对象,随访5年,检测修复体完整性、密合性、种植体存留情况,并检测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及牙周探诊深度(PD),应用X线片评估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骨吸收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间,6例患者未按规定复诊,随访脱落,脱落率为7.69%(6/78),剩余72例患者(共80颗种植体,63个修复体)完成随访,种植体均未出现松动、折断、脱落,种植体存留率为100.00%。6个修复体出现崩瓷,2个修复体冠边缘与基台间不密合,无修复体脱落。全口曲面体层片与根尖片提示,边缘骨吸收0~2.03 mm,平均(0.23±0.04)mm。统计分析显示,糖尿病史、修复体种植方式、崩瓷及对颌牙类型影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P<0.05)。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氧化锆种植体存留率高,软组织美学效果好,边缘骨稳定,是一种可靠的植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全瓷修复种植 种植边缘吸收 长期效果
下载PDF
伴牙源性上颌窦炎患牙拔除后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修复的效果评价
4
作者 朱韵莹 刘芸 +4 位作者 徐婷 刘珍珍 曹少萍 王张嵩 武东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且确诊为OMS,拔牙后6~8个月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纳入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但未诊断为OMS,拔牙后6~8个月因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部分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及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13例,其余32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照组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8例,其余40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术后6~8个月行二期修复治疗。种植术后21 d、3个月、8个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修复后24个月比较2组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pical bone height,ABH)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种植术前上颌窦黏膜厚度均值(1.556±0.693)mm,大于对照组(1.229±0.4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上颌窦底提升术均无上颌窦黏膜穿孔。修复后24个月,研究组SBG、ABH和MBL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OMS的患牙拔除后,上颌窦炎症减退、缺牙区骨质高度和密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及种植修复,可以达到与非OMS患牙拔除后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同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上颌窦炎 拔牙术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 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种植修复 上颌窦黏膜厚度 上颌窦内成高度 种植体尖端成高度 种植边缘吸收
下载PDF
BEGO非平台转移和Cortex平台转移种植系统修复右上区第6恒牙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魏亦龙 《医疗装备》 2022年第9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BEGO非平台转移和Cortex平台转移种植系统修复右上区第6恒牙(6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接受义齿种植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EGO组与Cortex组,每组60例。BEGO组给予BEGO非平台转移种植... 目的探讨BEGO非平台转移和Cortex平台转移种植系统修复右上区第6恒牙(6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接受义齿种植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EGO组与Cortex组,每组60例。BEGO组给予BEGO非平台转移种植系统治疗,Cortex组给予Cortex平台转移种植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种植边缘骨吸收量及基台扭矩值,随访3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基台松动率及粉色美学评分(PES)。结果Cortex组的种植边缘骨吸收量少于BEGO组,基台扭矩值短于BEG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基台松动率及PE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BEGO非平台转移种植系统比较,Cortex平台转移种植系统修复6a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出现,且基台扭矩值更短,但存在基台松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GO非平台转移 Cortex平台转移 种植系统修复 种植边缘骨吸收 基台扭矩值 基台松动 粉色美学评分
下载PDF
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 被引量:19
6
作者 来卫东 郝淑青 +2 位作者 杨娜娜 刘洁 左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17-3521,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行微创环切术,联合组患者行微... 目的观察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行微创环切术,联合组患者行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种植。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咀嚼效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唇侧骨厚度、美学效果、牙龈乳头高度、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作随访统计种植体成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时间、咀嚼效率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0.05);两组患者牙槽嵴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种植后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咀嚼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种植后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功能、美学效果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低于常规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高于常规组(P <0.05)。两组患者牙龈乳头增生高度0度、1度、2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牙龈乳头增生高度3度高于常规组,4度低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口腔种植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的结合,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的快速恢复,固定效果较好,美观度高,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环切术 浓缩生长因子 口腔种植 修复 种植体周围边缘吸收 种植体唇侧厚度
下载PDF
不同密度颌骨早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章润宇 张志宏 +2 位作者 刘红红 周航天 秦坤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535-538,共4页
目的:测量不同密度的颌骨类型在牙种植术后6个月未负载时,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2018年8月1日于我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牙种植术的单个后牙缺失患者70例。根据颌骨密度不同,将患者分为Ⅰ类骨组(23例,共2... 目的:测量不同密度的颌骨类型在牙种植术后6个月未负载时,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2018年8月1日于我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牙种植术的单个后牙缺失患者70例。根据颌骨密度不同,将患者分为Ⅰ类骨组(23例,共24枚种植体),Ⅱ/Ⅲ类骨组(28例,共30枚种植体,)Ⅳ类骨组(23例,共25枚)。测量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学资料,对比颌骨密度不同患者种植术后早期骨吸收量的差异。结果:种植术后6个月且未负载时,Ⅰ类骨组种植体边缘平均骨吸收量为(0.31±0.16)mm,Ⅱ/Ⅲ类骨组种植体边缘平均骨吸收量为(0.41±0.25)mm,Ⅳ类骨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量为(0.68±0.24)mm。Ⅱ/Ⅲ类骨组骨吸收量大于Ⅰ类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类骨组吸收量大于Ⅰ类骨组及Ⅱ/Ⅲ类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种植术前及时分辨缺牙区骨质类型,对密度较低的Ⅳ类骨在种植术中应采取同期骨增量术,以降低Ⅳ类骨种植手术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kholm和Zarb分类法 密度 早期种植边缘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