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食品种类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顾理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针对食品质量参差不齐、真假互掺的现状,提出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食品种类检测总体设计方案。详细分析图像识别技术的处理过程,包括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及特征提取和图像特征参数计算三大部分。最后以红枣种类识别检测为例,对食品种类... 针对食品质量参差不齐、真假互掺的现状,提出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食品种类检测总体设计方案。详细分析图像识别技术的处理过程,包括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及特征提取和图像特征参数计算三大部分。最后以红枣种类识别检测为例,对食品种类检测系统设计及实现进行说明,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能够用于实际食品检测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技术 种类检测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算法
下载PDF
利用RT-PCR对黄瓜病毒病毒原种类进行检测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淑菊 王惠哲 +1 位作者 霍振荣 庞金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根据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复制酶序列和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CGM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以及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运动蛋白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感病组织和健康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cDNA合成和... 根据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复制酶序列和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CGM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以及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运动蛋白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感病组织和健康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cDNA合成和PCR扩增。对2002-2003年采集的98份黄瓜病毒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天津地区黄瓜主要毒原种类有CMV,WMV-2和TMV,感染率分别为样本数的96.94%,77.55%和38.67%,CMV和WMV-2 2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为76.53%,3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率达到1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黄瓜 病毒病 种类检测 感染率 黄瓜花叶病毒 西瓜花叶病毒2号 烟草花叶病毒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助力生物概念理解的探究——以蛋白质种类多样性检测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毕可雷 《中学生物学》 2016年第9期39-41,共3页
以实验探究为主要策略的概念教学中,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在科学探究体验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内容和思想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尝试着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生物学问题.利用蛋... 以实验探究为主要策略的概念教学中,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在科学探究体验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内容和思想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尝试着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生物学问题.利用蛋白质电泳技术,促进学生对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现代生物技术 蛋白质种类检测 蛋白质电泳
下载PDF
有害气体检测的电化学技术的应用发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颖 付金宇 侯永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介绍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发展过程、技术原理以及相应电化学检测类型的应用。进一步概述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要介绍了气体检测的电化学工作原理及其检测手段发展;并通过检测原理不同,概述了有害气体检测的诸类电化学检... 介绍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发展过程、技术原理以及相应电化学检测类型的应用。进一步概述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要介绍了气体检测的电化学工作原理及其检测手段发展;并通过检测原理不同,概述了有害气体检测的诸类电化学检测方法,分析了各类检测方式的优缺点。探讨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对多种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和种类检测的技术途径、最新应用;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在气体传感器检测方式迅速发展的阶段,电化学发展及其所蕴含的潜在动力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有害气体 浓度检测 种类检测 应用
下载PDF
实验动物质量检测要求及方法概述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惠玲 管敏强 《贵州畜牧兽医》 2005年第3期19-20,共2页
简述了有关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方法的种类,重点介绍了寄生虫和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检测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质量检测 检测种类 检测方法 寄生虫 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的排水管道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马铎 方宏远 +2 位作者 王念念 胡浩帮 董家修 《城市勘测》 2022年第3期166-169,173,共5页
排水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人工检测的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传统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仅分析了少量缺陷特征,无法满足排水管道检测准确度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的排水管道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 排水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人工检测的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传统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仅分析了少量缺陷特征,无法满足排水管道检测准确度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的排水管道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自注意力机制代替了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通过多层感知机和Softmax函数为缺陷图像预测分类标签,提高了排水管道缺陷检测的准确度。对比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本模型的准确度最高。以上研究证明了自注意力算法在排水管道缺陷图像分类领域的可行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为排水管道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注意力机制 种类缺陷检测 排水管道 图像分类
下载PDF
对城市输气管网加阴极保护装置检测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君珂 《全面腐蚀控制》 2019年第9期59-63,共5页
以“阴极保护”是埋地钢质管线防腐蚀为重要环节,采用PCM、数字万用表、参比电极、长效参比、接地电阻表等进行阴极保护的检测。此环节需采集土壤电阻率、阳极输出电流、阳极开路电位、阳极闭路电位、阴极保护电位等进行阴极保护系统检... 以“阴极保护”是埋地钢质管线防腐蚀为重要环节,采用PCM、数字万用表、参比电极、长效参比、接地电阻表等进行阴极保护的检测。此环节需采集土壤电阻率、阳极输出电流、阳极开路电位、阳极闭路电位、阴极保护电位等进行阴极保护系统检查从而得到阴极保护系统的实效性。更好的的了解城市埋地管道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保护原理 管道腐蚀种类及类别阴极保护检测方法应用
下载PDF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8
8
作者 徐轶飞 段玺军 《现代食品》 2019年第3期136-139,共4页
食品安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爆出,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当前食品安全的局势出发,通过介绍抽检检测的种类,分析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中存... 食品安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爆出,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当前食品安全的局势出发,通过介绍抽检检测的种类,分析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自己的总结和可行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抽检检测 检测种类
下载PDF
工业现场信号采集中的减小干扰措施
9
作者 曾鸣 《科技资讯》 2014年第3期131-132,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业现场的主要干扰源,常用减少干扰的一般措施。现场采集信号的种类,怎样在强信号干扰中采集来自于各种电传感器的信号,选择性接地保护和电磁屏蔽以及输入电源交流隔离的作用。有关智能传感器在远距离信号检测中的抗干... 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业现场的主要干扰源,常用减少干扰的一般措施。现场采集信号的种类,怎样在强信号干扰中采集来自于各种电传感器的信号,选择性接地保护和电磁屏蔽以及输入电源交流隔离的作用。有关智能传感器在远距离信号检测中的抗干扰作用。常用传感器与变送器及前置器输入输出信号抗干扰措施。采用数字转换传输的高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源 检测信号种类 接地与电磁屏蔽 数字转换与传输 传感器与变送器
下载PDF
化工企业有毒气体检测装置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良锋 《现代职业安全》 2023年第2期58-59,共2页
有毒气体在化工企业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广泛存在,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急性中毒,甚至死亡。为保护人员健康和企业安全生产,及时发现风险的存在,企业通常会通过安装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来控制风险。但不同部门发布的标准侧重点不同,要求有... 有毒气体在化工企业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广泛存在,可能会导致作业人员急性中毒,甚至死亡。为保护人员健康和企业安全生产,及时发现风险的存在,企业通常会通过安装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来控制风险。但不同部门发布的标准侧重点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为了科学设置,本文以GB/T 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和GBZ/T 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为基础,探讨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气体 检测气体种类 检测点范围 报警值参数
原文传递
Which Endpoints Can Be Reliably Assessed in Semi-field Pollinator Species Testing without Estimating False Positive or False Negative? MDD’s and Replicates Issue
11
作者 Marco Pompeo Candolfi Holger Bargen +4 位作者 Sigrun Bocksch Olaf Klein Marco Kleinhenz Silvio Knaebe Bronislawa Szczesniak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8年第3期142-161,共20页
Statistical power, number of replicates and experiment complexity of semi-field and field studies on Apis and non-Apis bee species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 draft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 Statistical power, number of replicates and experiment complexity of semi-field and field studies on Apis and non-Apis bee species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after publication of the draft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Guidance on risk assess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products (PPP) on bees (Apis mellifera, Bombus spp. and solitary bees). According to this guidance document, field studies have to be designed to be able to detec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as low as 7% for certain endpoints such as reduction in colony size. This will require an immense number of replicates which is obviously not feasible. In the present study, key endpoints such as mortality, termination rate and number of brood cells in honeybee studies, cocoon production and flight activity in solitary bee studies and number of gynes in bumble bee studies (just to mention some of the endpoints considered) in semi-field studies were analyzed, with Apis mellifera, Bombus terrestris and Osmia bicornis during the past five years (2013-2017). The results indicate huge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ntage minimal detectable differences (%MDDs) (MDD expressed as median of control value of the endpoint in percent) depending on endpoint and species tested. For honeybee semi-field studies, the lowest %MDDs recorded were between 10% and 15% for the endpoints foraging, number of brood cells and colony strength. The highest %MDDs were observed for the endpoint termination rate, with a %MDD of almost 50%. For the endpoints in bumble bee semi-field studies the %MDDs varied between 17% for bumble bee colony weight and 53% for average mortality during the exposure period in the tunnel. The %MDD for the number of gynes (young queens) was slightly below 25%. For the semi-field solitary bee test system, the %MDDs for the measured endpoints seem to be lower than those for the other two species tested. The %MDDs for the endpoints hatching of offspring, nest occupation and number of cocoons were 8%, 13% and 14%,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MDDs were between 10% and 30% indicating clearly that the currently performed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the semi-field pollinator studies allowed to determine relatively small effects on key study endpoints.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or all the three bee species tested, the semi-field test design detected low %MDDs for most of the endpoint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detec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PPP treatments were much lower in semi-field test designs than in field studies with these bee species. The “perfect sample size” really does not exist but test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can be adapted to lower the %MDDs. Measured and simulated (according to Student’s t-test-distribution) data and results showed that statistical evaluations parameter selection (e.g., alpha value), data transformation (log10) and the number of replicates had a direct effect on the ability of the test design to detect lower or higher %MDD values. It could show that a change of alpha value from 0.05 to 0.1, increases the ability of the studies to detect lower %MDDs. For most of the measured endpoint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replicates e.g., from four to eight, improved the power of the test design by decreasing the %MDD. The reduction magnitude of the %MDD is dependent on the endpoint and selection of statis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lpha value. Parameters that display effects at a biologically relevant scale will be a better indicator for effects than parameters that are able to detect minor differences that are not biologically relev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s mellifera Bombus terrestris Osmia bicornis OECD75 minimal detectable difference (MDD) statistical power
下载PDF
农业部将重点监控磺胺类药物残留
12
《饲料与畜牧(新饲料)》 2004年第6期4-4,共1页
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监控计划的有关部署,从2005年起,农业部将把畜产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情况作为继盐酸克伦特罗之后的又一个重点予以监控。
关键词 中国 磺胺类药物残留 监控管理 检测数量 检测种类 跟踪处理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