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短尾大眼鲷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及种群判别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熊丹
李敏
+3 位作者
李永振
李玉芳
张魁
陈作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对采集于中国南海北部近岸和南沙西南部陆架海域7个采样点共246尾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样品进行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ochromeb,cyt6)序列的扩增与分析,获得了长度为684bp的同源序列。碱基A、T、C、G含量分...
对采集于中国南海北部近岸和南沙西南部陆架海域7个采样点共246尾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样品进行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ochromeb,cyt6)序列的扩增与分析,获得了长度为684bp的同源序列。碱基A、T、C、G含量分别为22.7%、28.4%、33.4%、15.5%,共检测到多态位点92个,定义了90个单倍型。其遗传多样性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8130~0.9012)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040~0.0053)的特点。两两群体间的Fs。分析显示,大部分群体间的只。值均小于0.05,且差异不显著(p〉0.05),样本总体分化指数仅为0.012,群体间分化程度很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遗传变异的1.25%,98.75%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群体之间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基于中间连接法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均显示,南海短尾大眼鲷不存在与地理群体对应的支系,遗传分化不显著。中性检测和不对称分布分析发现,南海短尾大眼鲷群体在更新世晚期发生过种群扩张。结果表明南海短尾大眼鲷群体间的遗传交流较频繁,可以认为是一个大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判别
短尾大眼鲷
细胞色素B
南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短尾大眼鲷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熊丹
李敏
+3 位作者
陈作志
李永振
李玉芳
黄梓荣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4,共8页
在南海北部陆架和南海南沙西南陆架6个地理位点采集224尾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样品,采用线粒体控制区(mt DNA D-loop区)序列分析了其种群遗传结构,探讨了6个采样位点之间短尾大眼鲷种群归属关系。所得224条同源序列...
在南海北部陆架和南海南沙西南陆架6个地理位点采集224尾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样品,采用线粒体控制区(mt DNA D-loop区)序列分析了其种群遗传结构,探讨了6个采样位点之间短尾大眼鲷种群归属关系。所得224条同源序列D-loop片段(729 bp)中检测到101个突变位点和9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定义了172种单倍型;遗传多样性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980 5-0.997 1)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48 2-0.060 9)的特点;系统发育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成对的Fst分析显示南海各群体之间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遗传分化不显著,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分支或聚簇;中性检测和不对称分布分析发现南海的短尾大眼鲷群体发生过种群扩张。结果表明,南海海域的6个短尾大眼鲷群体属于同一种群,该结果为今后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渔业资源共享和争取捕捞配额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判别
遗传结构
线粒体控制区
短尾大眼鲷
南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角质颚形态判别东太平洋茎柔鱼3个不同种群的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李金桧
赵振方
+3 位作者
刘必林
方舟
胡贯宇
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茎柔鱼资源量丰富,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经济种类,角质颚形态结构稳定,在头足类种类和种群的划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利用角质颚形态对茎柔鱼三个种群(大、中、小种群)判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2018年7月—2020年12月中国鱿钓船...
茎柔鱼资源量丰富,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经济种类,角质颚形态结构稳定,在头足类种类和种群的划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利用角质颚形态对茎柔鱼三个种群(大、中、小种群)判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2018年7月—2020年12月中国鱿钓船在东太平洋公海(79°26'~120°32'W、02°19'N~20°24'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测定了其胴长(mantlelength,ML)、体质量(bodymass,BM)以及角质颚的12个形态参数,分析了不同性别和不同种群间角质颚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在雌、雄间差异性方面,除了下头盖长(LHL),小、中种群雌、雄间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差异均显著(P<0.05),除了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大种群雌、雄间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差异均显著(P<0.05),3个种群的雌性个体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均大于雄性;主成分分析显示,角质颚形态在雌、雄种群之间存在差异,中种群重叠部分最大,与中种群相比,小种群和大种群有部分重叠但区分更为明显。在种群间差异性方面,角质颚各形态参数在3个种群间差异极显著(P<0.01),大种群的角质颚最大,其次是中种群,小种群最小;利用标准化后的角质颚形态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大、中、小3个种群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93.2%和98.6%。研究表明,茎柔鱼3个种群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存在差异,角质颚形态可以用于判别茎柔鱼3个不同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种群判别
角质颚
形态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短尾大眼鲷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及种群判别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熊丹
李敏
李永振
李玉芳
张魁
陈作志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
出处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基金
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NFZX20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6)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14TS23)
文摘
对采集于中国南海北部近岸和南沙西南部陆架海域7个采样点共246尾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样品进行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ochromeb,cyt6)序列的扩增与分析,获得了长度为684bp的同源序列。碱基A、T、C、G含量分别为22.7%、28.4%、33.4%、15.5%,共检测到多态位点92个,定义了90个单倍型。其遗传多样性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8130~0.9012)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040~0.0053)的特点。两两群体间的Fs。分析显示,大部分群体间的只。值均小于0.05,且差异不显著(p〉0.05),样本总体分化指数仅为0.012,群体间分化程度很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遗传变异的1.25%,98.75%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群体之间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基于中间连接法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均显示,南海短尾大眼鲷不存在与地理群体对应的支系,遗传分化不显著。中性检测和不对称分布分析发现,南海短尾大眼鲷群体在更新世晚期发生过种群扩张。结果表明南海短尾大眼鲷群体间的遗传交流较频繁,可以认为是一个大的种群。
关键词
种群判别
短尾大眼鲷
细胞色素B
南海
Keywords
population discrimination
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cytochrome b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短尾大眼鲷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熊丹
李敏
陈作志
李永振
李玉芳
黄梓荣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4,共8页
基金
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NFZX20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6)
+1 种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14TS23)
农业部财政专项“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20141005)
文摘
在南海北部陆架和南海南沙西南陆架6个地理位点采集224尾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样品,采用线粒体控制区(mt DNA D-loop区)序列分析了其种群遗传结构,探讨了6个采样位点之间短尾大眼鲷种群归属关系。所得224条同源序列D-loop片段(729 bp)中检测到101个突变位点和9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定义了172种单倍型;遗传多样性表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980 5-0.997 1)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48 2-0.060 9)的特点;系统发育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成对的Fst分析显示南海各群体之间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遗传分化不显著,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分支或聚簇;中性检测和不对称分布分析发现南海的短尾大眼鲷群体发生过种群扩张。结果表明,南海海域的6个短尾大眼鲷群体属于同一种群,该结果为今后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渔业资源共享和争取捕捞配额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种群判别
遗传结构
线粒体控制区
短尾大眼鲷
南海
Keywords
population discriminant analysis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
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the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Q347 [生物学—遗传学]
S931.5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角质颚形态判别东太平洋茎柔鱼3个不同种群的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李金桧
赵振方
刘必林
方舟
胡贯宇
陈新军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出处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4)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BX20200238)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41876141)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0DZ1207500)。
文摘
茎柔鱼资源量丰富,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目标经济种类,角质颚形态结构稳定,在头足类种类和种群的划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利用角质颚形态对茎柔鱼三个种群(大、中、小种群)判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2018年7月—2020年12月中国鱿钓船在东太平洋公海(79°26'~120°32'W、02°19'N~20°24'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测定了其胴长(mantlelength,ML)、体质量(bodymass,BM)以及角质颚的12个形态参数,分析了不同性别和不同种群间角质颚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在雌、雄间差异性方面,除了下头盖长(LHL),小、中种群雌、雄间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差异均显著(P<0.05),除了上翼长(UWL)、下头盖长(LHL),大种群雌、雄间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差异均显著(P<0.05),3个种群的雌性个体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均大于雄性;主成分分析显示,角质颚形态在雌、雄种群之间存在差异,中种群重叠部分最大,与中种群相比,小种群和大种群有部分重叠但区分更为明显。在种群间差异性方面,角质颚各形态参数在3个种群间差异极显著(P<0.01),大种群的角质颚最大,其次是中种群,小种群最小;利用标准化后的角质颚形态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大、中、小3个种群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93.2%和98.6%。研究表明,茎柔鱼3个种群的角质颚形态参数存在差异,角质颚形态可以用于判别茎柔鱼3个不同的种群。
关键词
茎柔鱼
种群判别
角质颚
形态
Keywords
Dosidicus gigas
population discrimination
beak morphometrics
分类号
S931.3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短尾大眼鲷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及种群判别分析
熊丹
李敏
李永振
李玉芳
张魁
陈作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短尾大眼鲷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熊丹
李敏
陈作志
李永振
李玉芳
黄梓荣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角质颚形态判别东太平洋茎柔鱼3个不同种群的可行性研究
李金桧
赵振方
刘必林
方舟
胡贯宇
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