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猪血木人工繁殖幼苗的遗传多样性及对种群复壮的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申仕康 刘丽娜 +2 位作者 王跃华 吴富勤 赖建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4-649,共6页
猪血木为山茶科特有的单型属珍稀濒危植物,目前仅在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有分布,且种群数量不足200株,为给濒危植物猪血木的种群成功回归自然和种群复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FLP分子技术,对7个种源人工繁殖的猪血木幼苗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 猪血木为山茶科特有的单型属珍稀濒危植物,目前仅在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有分布,且种群数量不足200株,为给濒危植物猪血木的种群成功回归自然和种群复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FLP分子技术,对7个种源人工繁殖的猪血木幼苗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对引物共检测到位点数为115个,其中多态位点数为68个,多态位点所占比率为59.13%,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582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813、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15、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为0.3280。UPGMA聚类将7个种源的幼苗划分为3支,不同种源间幼苗的遗传距离与种源地理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不同种源人工繁殖猪血木幼苗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建议采集不同种源种子进行人工繁殖和人工种群构建,促进物种的种群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猪血木 遗传多样性 AFLP 种群复壮
下载PDF
烟蚜茧蜂的种群复壮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应强 张洪志 +5 位作者 向梅 张立猛 王德玲 李玉艳 艾洪木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08,共8页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生活力、体型、体质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了...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生活力、体型、体质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了烟蚜茧蜂种群的生命力,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的生产瓶颈。在实验室前期的烟蚜茧蜂退化试验中,我们发现室内续代饲养的烟蚜茧蜂在第7代后种群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现象,生产上需适时采取复壮措施。为探索烟蚜茧蜂的复壮技术,对烟蚜茧蜂退化种群进行了饲喂清水、蔗糖、蜂蜜、葡萄糖的营养复壮和引入福建、云南、河北野生种群的杂交复壮,测定了烟蚜茧蜂复壮后的寄生力、羽化率、成虫寿命、体型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复壮对烟蚜茧蜂的寿命、寄生力有一定的复壮效果,其中10%蜂蜜水的复壮效果最好,但是均大幅低于杂交复壮效果;杂交复壮对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羽化率、成虫寿命、体型均有显著的复壮效果,其中引入野生种群的雌蜂比引入野生种群的雄蜂的复壮效果好,引入云南地区的野生种群比引入福建、河北的野生种群的复壮效果好,引入云南野生种群雌蜂连续杂交两代后,寄生力能恢复到退化种群F0代的88.21%,之后连续扩繁两代,寄生力均能够保持在复壮后水平。试验证实河北地区的烟蚜茧蜂在室内扩繁退化后,引入云南地区的野生雌蜂连续杂交两代,能够有效地对退化种群进行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人工扩繁 种群复壮 复壮技术
下载PDF
蠋蝽猎物—黏虫的室内种群复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鸿波 张长华 +2 位作者 贾芳曌 戴长庚 胡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1,149,共6页
猎物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天敌的质量和饲养规模。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若虫和成虫对鳞翅目害虫幼虫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目前蠋蝽主要依靠黏虫来饲养。但在长期室内饲养过程中黏虫种群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制约了蠋蝽规模化繁育。本... 猎物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天敌的质量和饲养规模。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若虫和成虫对鳞翅目害虫幼虫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目前蠋蝽主要依靠黏虫来饲养。但在长期室内饲养过程中黏虫种群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制约了蠋蝽规模化繁育。本文旨在研究黏虫种群复壮措施,为蠋蝽的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为此,采用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外种群杂交的方式评价了黏虫的种群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回接自然寄主玉米叶后黏虫的幼虫发育历期(18.03 d)较人工饲料饲养组(21.26 d)显著缩短,蛹重(369.00 mg)和成虫产卵量(770.88粒/雌)显著高于人工饲料饲养组(323.56 mg,532.73粒/雌),但二者的蛹历期和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杂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交配方式产生的F_(1)代产卵前期、雌雄成虫寿命及其子代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产卵期、产卵量及蛹重存在差异。其中以田间雌性×田间雄性(YF×YM)组合的产卵期最长(8.07 d)和产卵量最高(938.77粒/雌),而以田间雌性×室内雄性(YF×EM)组合的蛹最重(354.59 mg)。这些结果显示,通过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外种群杂交的方式能促进黏虫的种群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蠋蝽 种群衰退 种群复壮
下载PDF
中国水獭保护现状及珠江口水獭种群重建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璐 范朋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80,共10页
顶级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水獭作为很多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在我国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我国分布有3种水獭——欧亚水獭、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曾经遍布我国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包括珠江... 顶级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水獭作为很多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在我国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我国分布有3种水獭——欧亚水獭、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曾经遍布我国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包括珠江口地区。但在20世纪,3种水獭均经历了大规模的种群下降,甚至区域性灭绝。在全球13种水獭中,已有3种(海獭、北美水獭和欧亚水獭)通过种群复壮和重引入实现了种群重建,这为其它水獭物种的种群重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建议。同国内其它地区类似,珠江口地区的水獭种群在20世纪后期大量减少,目前只在少数几个地点还有确切的欧亚水獭分布记录,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已无近期记录。在珠江口重建水獭种群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对重建珠江口水獭种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獭 种群重引入 种群复壮 珠江口
下载PDF
田间复壮对蠋蝽当代及其子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钦祥 蔡海林 +4 位作者 李建勇 伍绍龙 曾维爱 翟争光 杨中侠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9-1624,共6页
为改善蠋蝽在室内继代饲养过程中品质退化问题,提高该虫规模化繁殖效率。本研究以田间大纱笼作为半自然条件,对室内连续繁殖10代的蠋蝽4龄若虫进行复壮,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复壮与未复壮蠋蝽交叉配对(♀_(田)×♂_(田)、♀_(田)... 为改善蠋蝽在室内继代饲养过程中品质退化问题,提高该虫规模化繁殖效率。本研究以田间大纱笼作为半自然条件,对室内连续繁殖10代的蠋蝽4龄若虫进行复壮,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复壮与未复壮蠋蝽交叉配对(♀_(田)×♂_(田)、♀_(田)×♂_(室)、♂_(田)×♀_(室)、♀_(室)×♂_(室))后的雌雄成虫寿命、繁殖能力、F1代发育历期及存活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复壮未对蠋蝽雌雄成虫寿命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其生殖力及F1代适应性等方面影响显著。♀_(室)×♂_(田)配对组的蠋蝽产卵量最高、产卵前期最短、产卵期最长;相较于雌虫未复壮组(♀_(室)×♂_(田)、♀_(室)×♂_(室)),雌虫复壮组(♀_(田)×♂_(田)、♀_(田)×♂_(室))的产卵量减少、产卵前期延长;雌雄虫未复壮组(♀_(室)×♂_(室))无明显偏雌或雄性现象,而雌雄虫均复壮或其中一方复壮组(♀_(田)×♂_(田)、♀_(田)×♂_(室)、♀_(室)×♂_(田))均出现明显偏雌性;相较于雌雄虫未复壮组,♀_(田)×♂_(田)的F1代由卵到成虫的发育期显著延长、成虫存活率下降。本研究表明,在室内条件下,以田间大纱笼作为半自然条件复壮的蠋蝽繁殖能力提高,但未复壮蠋蝽的F1代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人工扩繁 田间复壮 种群复壮
下载PDF
一种有效地提高银杉人工菌根苗诱导率的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邢树堂 李玉花 +2 位作者 孙雪 伦志明 瓦里奥禄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329,共7页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是一种极其珍稀的濒危松科植物。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有效的银杉人工菌根诱导技术。通过将银杉种子播种于琼脂培养基7d后,切除1/5—1/3的种皮以及胚乳,从而使银杉种子的发芽率达到60%以上;同时筛选出既...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是一种极其珍稀的濒危松科植物。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有效的银杉人工菌根诱导技术。通过将银杉种子播种于琼脂培养基7d后,切除1/5—1/3的种皮以及胚乳,从而使银杉种子的发芽率达到60%以上;同时筛选出既适合外生菌根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平铺扩展生长的要求,又能满足银杉幼苗生长的培养基RM,使银杉的侧根能最大程度地与菌丝接触,确保了菌根的诱导率;通过紫外线照射加70%酒精或0.05%NaOCl的表面消毒的双重处理,使不能高压灭菌的容器达到表面消毒效果,同时验证了用该灭菌法既能达到完全的灭菌效果又不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银杉小苗的菌根形成率达到87.5%。该方法对于银杉的菌根学研究以及其它基础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种群复壮 土生空团菌 切割胚乳 灭菌 培养基
下载PDF
棉铃虫齿唇姬蜂人工繁育形态标准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赛赛 鲁梅雪 +3 位作者 田良恒 白素芬 尹新明 李欣 《河南科学》 2019年第4期564-569,共6页
棉铃虫齿唇姬蜂是一种重要的幼虫内寄生蜂,对许多严重的农业害虫都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具备优良寄生蜂的特征,具有很大的繁殖与利用价值.为实现该蜂人工规模化繁育,加速其产业化进程,早日应用于生产实践发挥其更大的控害效果,亟须制定相... 棉铃虫齿唇姬蜂是一种重要的幼虫内寄生蜂,对许多严重的农业害虫都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具备优良寄生蜂的特征,具有很大的繁殖与利用价值.为实现该蜂人工规模化繁育,加速其产业化进程,早日应用于生产实践发挥其更大的控害效果,亟须制定相应的繁蜂质量标准.为此,运用室内繁育技术,通过不同的寄生方式,以2龄棉铃虫和黏虫幼虫为寄主进行了室内的人工繁育.在繁育过程中,初步制定了繁蜂寄主、蜂茧茧色和大小,特别是以室内繁蜂第5代出现成蜂畸形现象为种群复壮的指示性状,确定了优良成峰的形态特征等繁育标准,期望本标准可以作为人工繁育棉铃虫齿唇姬蜂的依据,以规范繁蜂技术,保证繁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齿唇姬蜂 人工繁育 形态标准 畸形 种群复壮
下载PDF
秦岭大熊猫保护抢救案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马亦生 曹庆 韦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0-163,198,共5页
以佛坪自然保护区的30只大熊猫具体抢救案例,研究讨论其抢救过程和结果。结果认为野生大熊猫保护抢救时应该注重做到:1)以保护野外种群优先、放归优先;2)保护野外繁殖及育幼过程;3)野外救护与放归相结合,为日后大熊猫放归及其它大中型... 以佛坪自然保护区的30只大熊猫具体抢救案例,研究讨论其抢救过程和结果。结果认为野生大熊猫保护抢救时应该注重做到:1)以保护野外种群优先、放归优先;2)保护野外繁殖及育幼过程;3)野外救护与放归相结合,为日后大熊猫放归及其它大中型兽类野外放归收集资料;4)总结救护和放归的成功案例,为提高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积累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保护 种群复壮 佛坪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不像”回归故里始末 被引量:1
9
作者 区一凡 车驾明 《自然与人》 2001年第5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麋鹿 中国 原产地 濒危灭绝原因 野生动物保护 引种 种群复壮
下载PDF
中国大熊猫 走向复壮的国宝
10
作者 王永跃 王五一(摄影) +1 位作者 雍立军(摄影) 李传有(摄影) 《森林与人类》 2023年第3期8-27,共20页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是中国特有、全球喜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中国大熊猫保护是举世公认的野生动物保护成功故事,大熊猫已经成为全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象征。目前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是中国特有、全球喜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中国大熊猫保护是举世公认的野生动物保护成功故事,大熊猫已经成为全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象征。目前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3只,保护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中国大熊猫正在稳步走向种群复壮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大熊猫 圈养大熊猫 保护等级 种群数量 大熊猫保护 种群复壮 保护野生动物
原文传递
珍稀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的繁育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景龙 孙旺 +4 位作者 胡选萍 李耘 胡凤成 王勇 王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24-3029,共6页
通过结合前人研究及本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从种群生境、繁殖方式和保护开发等方面综述了秦岭地区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的最新研究状况。重点阐述了分株、扦插和组织培养3种人工无性繁殖技术在秦岭石蝴蝶繁育上的应用,并首次通... 通过结合前人研究及本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从种群生境、繁殖方式和保护开发等方面综述了秦岭地区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的最新研究状况。重点阐述了分株、扦插和组织培养3种人工无性繁殖技术在秦岭石蝴蝶繁育上的应用,并首次通过人工授粉方式得到了秦岭石蝴蝶种子,经过春化处理后,播种得到大量实生苗,肯定了秦岭石蝴蝶的有性繁殖方式。此外,总结了苗圃基地对人工繁育苗的驯化和仿野生栽培管理技术,可对今后秦岭石蝴蝶的种群保护与开发应用方面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人工繁殖 扦插 种子萌发 种群复壮
原文传递
远去的华南虎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炎林 陈建伟(摄) 《森林与人类》 2020年第7期58-61,共4页
华南虎是唯一仅分布在中国的虎,又称"中国虎",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华中、华南、西南的广阔地区。华南虎从兴到衰,再到踪迹难寻,这其间经历了什么?为了挽救这个虎亚种,人们做过哪些努力?野生华南虎还有种群复壮的希望吗?
关键词 华南虎 种群复壮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