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地区迁飞黏虫种群动态与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钟涛 范唯艳 +1 位作者 许国庆 赵彤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为揭示沈阳和岫岩地区迁飞黏虫种群动态规律,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迁入和迁出黏虫种群进行了监测,基于气象数据对2017-2018年沈阳和岫岩地区黏虫蛾发生时间、峰期和虫源性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黏虫灾害预防和异地测报提供参考。结果表... 为揭示沈阳和岫岩地区迁飞黏虫种群动态规律,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迁入和迁出黏虫种群进行了监测,基于气象数据对2017-2018年沈阳和岫岩地区黏虫蛾发生时间、峰期和虫源性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黏虫灾害预防和异地测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辽宁地区黏虫蛾发生主要有2个峰期,一代蛾均为外地迁入种群,二代蛾羽化后随气流迁出。沈阳和岫岩两地均位于我国黏虫蛾南北往返迁飞路径之上。沈阳地区监测到黏虫蛾首发日期为5月11日,迁入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峰期出现在5月底至6月上旬末;二代蛾迁出时期从7月上旬持续至8月上旬结束;三代蛾发生期不规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有黏虫蛾上灯活动。岫岩地区监测的一代蛾发生期为5月底至6月上旬,迁出时期从7月中旬至8月中旬。降雨等气象活动是导致辽宁地区三代黏虫高发的重要原因,黏虫高发风险是东北北部地区种群南迁过境辽宁时相继迫降和本地外迁受阻种群共同繁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种群动态 诱集监测 种群虫源性质
下载PDF
近年来广西南宁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王凤英 胡高 +6 位作者 陈晓 沈慧梅 罗善煜 辛德育 徐盛刚 张孝羲 翟保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5,共9页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雌蛾卵巢系统解剖、轨迹分析、天气学背景分析及历史虫情分析,阐释了广西早稻上稻纵卷叶螟前期虫源和种群性质,发现2007年广西南宁市稻纵卷叶螟主迁入峰的主要虫源地为越南北部、老挝或泰国的中北部地区。通过比较197...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雌蛾卵巢系统解剖、轨迹分析、天气学背景分析及历史虫情分析,阐释了广西早稻上稻纵卷叶螟前期虫源和种群性质,发现2007年广西南宁市稻纵卷叶螟主迁入峰的主要虫源地为越南北部、老挝或泰国的中北部地区。通过比较1970-1980年和2000年以来两个不同时段中稻纵卷叶螟前期迁入(4、5月份)和秋季回迁(9、10月份)高峰期和高峰日的发生时间和发生量,分析1981-2002年与2003年以来两个时段之间的雨量、雨日与前期迁入量之间的关系,发现2003年以来境外虫源前期迁入量倍增及秋季回迁提早(从9月中旬提前到9月初)是造成南宁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到特大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早期迁入与秋季回迁在时间和发生虫量上并无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卵巢解剖 种群性质 迁飞轨迹
下载PDF
稻水象甲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翟保平 商晗武 程家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根据我国病虫测报工作中害虫卵巢分级的实践及基层站点的可操作性,提出一套稻水象甲的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标准,即分为发育前期(0级)、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产卵盛期(Ⅲ级)、产卵末期(Ⅳ级)和产后衰老期... 根据我国病虫测报工作中害虫卵巢分级的实践及基层站点的可操作性,提出一套稻水象甲的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标准,即分为发育前期(0级)、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产卵盛期(Ⅲ级)、产卵末期(Ⅳ级)和产后衰老期(Ⅴ级)六个级别。据此结合飞行肌和脂肪体的发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卵巢发育 分级标准 种群性质
下载PDF
湖北省钟祥市粘虫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毛永凯 黄求应 +2 位作者 朱芬 王小平 雷朝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6-1181,共6页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外地迁入的越冬代成虫,1代粘虫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后以迁出为主。第2代粘虫发生量很小,羽化后基本全部迁出;在田间未调查到第3代粘虫幼虫,本区发现的第3代成虫可能为由北方南迁的过境种群;第4代粘虫发生量也很小,羽化后全部迁出,不在本区繁殖危害。在田间未调查到准备越冬的粘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成虫种群发生动态 幼虫种群发生动态 种群虫源性质
下载PDF
湖北省钟祥市粘虫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毛永凯 黄求应 +2 位作者 朱芬 王小平 雷朝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6-791,共6页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外地迁入的越冬代成虫,1代粘虫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后以迁出为主。第2代粘虫发生量很小,羽化后基本全部迁出;在田间未调查到第3代粘虫幼虫,本区发现的第3代成虫可能为由北方南迁的过境种群;第4代粘虫发生量也很小,羽化后全部迁出,不在本区繁殖危害。在田间未调查到准备越冬的粘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成虫种群发生动态 幼虫种群发生动态 种群虫源性质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expression for detecting natural adaptation and exposure to stres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被引量:6
6
作者 Jesper Givskov SφRENSEN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3-713,共11页
Heat-shock proteins (HSPs) play an undisputed role for maintaining cellular functioning under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protein denaturing conditions. Compelling evidence points to an evolutionary important role ... Heat-shock proteins (HSPs) play an undisputed role for maintaining cellular functioning under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protein denaturing conditions. Compelling evidence points to an evolutionary important role of HSPs and a strict evolutionary control of these proteins as a balance between benefits and costs. While 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for using HSP expression for detecting natural adaptation and exposure to stress in natural populations, some obstacles and key issues await investigation.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these key issues needs to be resolved in order to fully appreciate the complex responses and adaptations to stress and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HSPs and other molecular chaperones for stress adaptation and potential use as biomarkers. Here, the current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HSPs is reviewed and a number of key issues includ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elevated HSP levels, the complications of extrapolating between laboratory and field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choice of traits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larger intra-and extracellular networks of interactions that HSPs participate in are discussed [Current Zoology 56 (6): 703-713, 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RKER HSP Molecular chaperone Thermal adaptation Thermal stress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变化的探照灯诱虫器监测 被引量:19
7
作者 蒋春先 齐会会 +2 位作者 杨秀丽 张云慧 程登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201,共9页
2007—2009年连续3年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并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对稻纵卷叶螟种群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探照灯诱虫器能有效监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其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测报灯灯下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监测峰次多于... 2007—2009年连续3年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并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对稻纵卷叶螟种群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探照灯诱虫器能有效监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其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测报灯灯下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监测峰次多于佳多灯。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的诱蛾量显著高于佳多灯,且对起飞迁出、过境、迁入降落虫群均具有较强诱捕作用。据此提出了以探照灯诱虫器、佳多测报灯诱虫突增情况和雌蛾卵巢解剖情况为标准的探照灯诱虫器诱蛾虫源性质判断方法,并以此方法,对探照灯诱虫器诱捕迁入、过境和迁出稻纵卷叶螟进行了个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照灯诱虫器 佳多虫情测报灯 稻纵卷叶螟 种群性质
原文传递
云南勐海早稻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虫源地分析
8
作者 田维逵 李朝疆 吴俨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7,共9页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勐海稻区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当地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试验旨在研究勐海早稻白背飞虱种群发生动态与虫源地位置,明确迁飞种群发生规律,为实施害虫的异地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勐海稻区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当地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试验旨在研究勐海早稻白背飞虱种群发生动态与虫源地位置,明确迁飞种群发生规律,为实施害虫的异地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HYSPLIT轨迹分析模型和Gr ADS软件,分析2000-2016年灯诱峰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和气象背景情况;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雌成虫卵巢系统解剖,研究2013年勐海稻区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以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结果】勐海稻区4月的虫源地主要集中在缅甸中部,部分来自于缅甸南部和金三角地区,5月的虫源地集中在缅甸东部,泰国、老挝、越南的北部也能提供部分虫源;灯诱峰期的天气背景主要为风切变、下沉气流、低温屏障和降水;第2代白背飞虱为危害勐海早稻的主害代,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结论】明确了勐海早稻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及主害代发生时期,为白背飞虱在当地的防治和异地预测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虫源地 卵巢解剖 发生动态 种群性质
原文传递
白背飞虱的迁飞生物学:安徽潜山个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帆 郑大兵 +8 位作者 赵运 王丽 徐杨洋 齐国君 徐劲峰 吴彩玲 张孝羲 程遐年 翟保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31-1241,共11页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研究了2008—2010年潜山混作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的种群动态以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并结合2005年以来的灯诱及田间普查资料分析了造成不同年份白背飞虱种群消长态势...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研究了2008—2010年潜山混作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的种群动态以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并结合2005年以来的灯诱及田间普查资料分析了造成不同年份白背飞虱种群消长态势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第3、4代白背飞虱分别在8月初和9月上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期,其中第3代主害单季中稻,第4代主害双季晚稻。(2)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田白背飞虱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有所不同,中稻田四(2)代后期、五(3)代前期属于本地滞留、部分迁出,五(3)代后期属于大部迁出、少量滞留为害;而晚稻田五(3)代后期为基本迁入型,六(4)代前期为本地繁殖、少量迁出型,六(4)代后期大部迁出。(3)前期迁入虫量会影响田间2、3代种群数量,中稻田第3代滞留虫量的多少是影响双晚田后期发生量的重要因素,而降雨、温度等气象因子则是影响主害代(第3代)种群迁出与滞留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卵巢发育 发生动态 种群性质
原文传递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A STOCHASTIC TWO-SPECIES SCHOENER'S COMPETITIVE MODEL
10
作者 JINGLIANG LV KE WANG MENG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2012年第5期37-56,共20页
A stochastic two-species Schoener's competitive model is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global positive solutions, boundedness~ uniform continuity, global attractivity stochasti... A stochastic two-species Schoener's competitive model is proposed and investigate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global positive solutions, boundedness~ uniform continuity, global attractivity stochastic permanence and extinction are obtained. More- over, the upper-growth rate and the average in time of the sample paths of solutions are also estimated. Finally, some figures are introduced to illustrate the mai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ener's competitive model stochastically ultimate boundedness globallyattractivity stochastic permanence extinction.
原文传递
Reflection-Transmission Transition of Bright-Bright Solitons Collision in Two Species Condensates with Repulsive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11
作者 何章明 王登龙 +1 位作者 丁建文 颜晓红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9期381-386,共6页
Considering repulsive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we study the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bright-bright solitons in two species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by using a variational approach combin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I... Considering repulsive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we study the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bright-bright solitons in two species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by using a variational approach combin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right-bright solitons vary from repulsive to attractive interactions with the increasing their separating distances,and at equilibrium position the bright-bright solitons are localized.Interestingly,a transition from reflection-to transmission-collision is firstly observed,different from previous results of only reflection collision appearing there.These result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experimental manipulating such soli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ght-bright solitons two species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COLLIS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