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种群恢复及群落土壤水分养分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文辉 郭连金 +2 位作者 徐学华 李登武 刘国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3,共5页
以荒草坡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区封禁8年、20年和30年的狼牙刺群落的狼牙刺种群结构及群落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群落恢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群落通过封禁能够恢复,经过20年恢复种群可达到相对稳... 以荒草坡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区封禁8年、20年和30年的狼牙刺群落的狼牙刺种群结构及群落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群落恢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黄土丘陵区,狼牙刺群落通过封禁能够恢复,经过20年恢复种群可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恢复阶段的狼牙刺种群密度、个体平均基径、高度和生物量差异明显:30年>20年>8年>荒草坡。随着狼牙刺群落恢复,种群幼龄个体减少,中老龄个体增加,但种群仍保持扩展趋势,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不同恢复阶段狼牙刺群落内土壤水分出现了微弱干层,并随根系延伸下移。土壤养分在群落恢复初期增加较快,后期比较稳定。影响狼牙刺群落恢复和种群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分因子,其中土壤水分、群落盖度比较重要。狼牙刺适应力、繁殖力强,种群具有扩展潜力,未来应该充分利用其优良特性,继续保持现有的封禁措施,促进群落进一步恢复和环境条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狼牙刺 种群恢复 土壤水分 养分效应
下载PDF
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与种群恢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健 李晓民 +2 位作者 程岭 朱宝光 刘玉琴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年第1期88-89,共2页
对29个东方白鹳巢(7个天然巢、12个使用过的人工巢、10个未使用过的人工巢)的生境因子进行测量,包括树种、树高、树径、巢位高、隐蔽度、距干扰源的距离(主要是道路)、树和枝的存活情况、巢处等,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比较,以找... 对29个东方白鹳巢(7个天然巢、12个使用过的人工巢、10个未使用过的人工巢)的生境因子进行测量,包括树种、树高、树径、巢位高、隐蔽度、距干扰源的距离(主要是道路)、树和枝的存活情况、巢处等,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比较,以找出影响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树种、树高、巢处、隐蔽度、距干扰源(道路)距离是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此外,天然巢同未使用过的人工巢的巢高(P<0.05)和巢径(P<0.05)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在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工作中注意这些主要影响因子,将有效提高种群恢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巢址选择 人工招引 种群恢复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种群恢复的生态学研究Ⅱ.种群动态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贵华 周进 +1 位作者 李伟 郭友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2-376,共5页
以 3年的野外调查为基础 ,通过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优势度、斑块的大小分布以及斑块转化等各项指标 ,研究了茶陵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种群恢复初期的种群动态。作为人工管理下的自然种群 ,普通野生稻种群在 1997~ 1999年... 以 3年的野外调查为基础 ,通过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优势度、斑块的大小分布以及斑块转化等各项指标 ,研究了茶陵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种群恢复初期的种群动态。作为人工管理下的自然种群 ,普通野生稻种群在 1997~ 1999年间持续增加 ,个体数由 44 7丛增加到 80 3丛 ,4m2 以上的斑块数由 19个增加到 31个 ,斑块总面积由 2 6 8m2 增加到 780m2 ,斑块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值由 0 .0 6 2 7增加到 0 .1148。目前 ,种群以小斑块 (面积小于2 0m2 )为主 ,种群的斑块大小分布为增长型分布。在斑块转化中 ,普通野生稻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表明普通野生稻种群在群落中具有不断增长的潜力 ,种群恢复取得了初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种群恢复 生态学研究 种群动态 斑块
下载PDF
兰州鲇资源量的影响因素及自然种群恢复措施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元昊 王绿洲 +4 位作者 李蕾 何双恒 李学智 陈媛媛 周继术 《中国渔业经济》 2013年第5期144-150,共7页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属于中国特有世界濒危鱼类,仅分布在黄河中上游水域,由于黄河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兰州鲇资源量急剧下降。本文对该物种栖息水域环境质量状况、肌体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影响兰州鲇资源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种... 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属于中国特有世界濒危鱼类,仅分布在黄河中上游水域,由于黄河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兰州鲇资源量急剧下降。本文对该物种栖息水域环境质量状况、肌体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影响兰州鲇资源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种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控制COD排放,治理Hg、Zn和Pb污染,加强渭河、沣河等黄河主要支流水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划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建立兰州鲇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原种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等兰州鲇自然种群恢复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有效保护黄河濒危鱼类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鲇 资源量 影响因素 种群恢复
下载PDF
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及种群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晓民 《野生动物》 1995年第6期15-18,共4页
笔者于1992年2月-6月,1995年2月-6月在洪河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东方白鹤数量调查,人工招引及种群恢复研究。目前保护区内仅余一天然巢。两年共建人工巢16个,已被利用6巢,利用率为37.5%。同时将建立濒危鸟类种群... 笔者于1992年2月-6月,1995年2月-6月在洪河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东方白鹤数量调查,人工招引及种群恢复研究。目前保护区内仅余一天然巢。两年共建人工巢16个,已被利用6巢,利用率为37.5%。同时将建立濒危鸟类种群繁殖、恢复基地,恢复、扩大野生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人工招引 种群恢复 洪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的藻胶颗粒剂型及其促进种群恢复作用
6
作者 农向群 王广君 +2 位作者 张雄鹏 刘迅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2-766,共5页
为了保护绿僵菌的存活能力并促进其田间增殖,本试验研究了以海藻胶粒剂型化金龟子绿僵菌的成胶浓度、载体、促活组分、外膜等因素对绿僵菌的存活保护与增殖促进作用。结果确定了适合于金龟子绿僵菌与海藻酸钠、钙离子交联反应的最适条... 为了保护绿僵菌的存活能力并促进其田间增殖,本试验研究了以海藻胶粒剂型化金龟子绿僵菌的成胶浓度、载体、促活组分、外膜等因素对绿僵菌的存活保护与增殖促进作用。结果确定了适合于金龟子绿僵菌与海藻酸钠、钙离子交联反应的最适条件为海藻酸钠2%、氯化钙0.2~0.3 mol/L;填充4%~10%凹凸棒土支撑颗粒内部胶网,有利于孢子存活和恢复生长;添加0.5%玉米粉或糊精作为促活剂,可使孢子增殖率提高60%;以1.5%海藻酸钠与3.5%聚乙烯醇联合形成的颗粒剂外膜对抵御外界微生物侵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剂型化 海藻酸钠 颗粒剂 种群恢复
下载PDF
高原鼠兔种群恢复过程中的洞穴分布动态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瑞 许华磊 刘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5,共10页
高原鼠兔洞穴系统的恢复是其种群恢复的关键指标之一,洞穴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种群的动态。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青海省祁连县对2.79 hm^2高寒草甸内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洞穴密度和洞穴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观测。其中包括6个50 m×50 ... 高原鼠兔洞穴系统的恢复是其种群恢复的关键指标之一,洞穴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种群的动态。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青海省祁连县对2.79 hm^2高寒草甸内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洞穴密度和洞穴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观测。其中包括6个50 m×50 m的灭鼠堵洞处理、6个30 m×30 m的灭鼠处理和3个50 m×50 m的对照处理。分别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和平均拥挤度指数分析洞穴系统中有效洞、弃洞、粪坑和嬉戏坑的分布模式及洞系表现面积,并对各参数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恢复过程中(1)有效洞的空间格局由随机向离散分布转变,弃洞由随机向聚集分布转变,粪坑和嬉戏坑无明显变化趋势;有效洞和弃洞分布格局的恢复都朝向灭鼠前状态,但恢复的都不充分;(2)有效洞最近邻指数与其自身密度正相关;弃洞最近邻指数与其自身密度负相关;粪坑、嬉戏坑最近邻指数与其自身密度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仅粪坑的分布最近邻指数与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3)有效洞与粪坑、嬉戏坑表现面积的变化情况较为一致,与弃洞呈互补态势;洞系表现面积的变异性远小于洞穴密度。结果说明:(1)高原鼠兔洞穴分布格局和洞穴密度的恢复具有滞后性;(2)有效洞、弃洞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洞穴密度的影响;(3)高原鼠兔种群的恢复过程中对洞系面积的需求优先于洞口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高寒草甸 种群恢复 洞穴系统 分布格局 洞系表现面积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及种群恢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艳辉 丁永良 +6 位作者 郑立升 姜永奇 冯德刚 孔祥锋 温光砚 姚小平 秦秀云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0年第1期70-71,共2页
东方白鹤属大型水禽.由于环境变迁、其数量越来越少.至 90年代初、黑龙江省东方白鹤繁殖种群已不足50只.到了绝迹的边缘;为了挽救东方白鹳,恢复其野生种群.除进行大量的生态学研究外。还利用人工巢对东方白鹳进行了招引.至... 东方白鹤属大型水禽.由于环境变迁、其数量越来越少.至 90年代初、黑龙江省东方白鹤繁殖种群已不足50只.到了绝迹的边缘;为了挽救东方白鹳,恢复其野生种群.除进行大量的生态学研究外。还利用人工巢对东方白鹳进行了招引.至1999-06全省共有4个保护区进行了人工招引工作.共建人工巢111个.已有24个巢被利用;对东方白鹳种群恢复对策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东方白鹳 人工招引 种群恢复 鸟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方白鹳现状及种群恢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希国 《野生动物》 2011年第3期164-166,共3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总面积45.40万km^2,生境多样,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平原分布,也是全国湿地面积较大的省份。是我国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不同程度地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总面积45.40万km^2,生境多样,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平原分布,也是全国湿地面积较大的省份。是我国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不同程度地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省繁殖数量仅有10余个巢。从1990年在全省开始了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200多个人工巢,有80余个巢被利用。东方白鹳的繁殖数量由10余只上升到现在的150多只。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东方白鹳在三江平原的繁殖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东方白鹳 人工招引 种群恢复
下载PDF
胡杨繁殖与种群恢复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清香 《绿色科技》 2011年第3期142-143,共2页
针对胡杨的繁殖、种群恢复以及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极端干旱区植被恢复拯救措施。
关键词 胡杨 繁殖 种群恢复
下载PDF
“鱇白鱼的人工增殖技术和种群恢复研究”获200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11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3-533,共1页
关键词 人工增殖 种群恢复 鱇Lang白鱼 产卵孵化 年度 系统研究 科学技术奖 杨君 云南 生物学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巴东木莲的濒危机制、种群恢复及繁育体系的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12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濒危机制 巴东木莲 繁育体系 种群恢复 通过鉴定 北京林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大学 鉴定会
下载PDF
东北大西洋鱼类种群恢复取得重大进展——国际海洋勘探理事会(ICES)发表东北大西洋鱼类和甲壳类资源现状综述
13
作者 熊敏思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5年第3期236-236,共1页
目前,全世界大约150个种群在逐步降低开发水平,这与国际海洋勘探理事会(ICES)可持续渔业发展的管理目标和其提出的政策建议是相吻合的。
关键词 海洋勘探 种群恢复 北大西洋 理事会 资源现状 国际 甲壳类 鱼类
下载PDF
美国:旗鱼研究新进展有助于种群恢复
14
作者 杨林林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3期249-249,共1页
诺瓦东南大学(NSU)海洋学中心的海洋生物学专家JennyFenton正在实施她的旗鱼研究计划。在过去的两年中,JennyFenton一直致力于研究浮标捕捞装置下旗鱼幼鱼的成活率。这是针对旗鱼这一物种的开创性研究。旗鱼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 诺瓦东南大学(NSU)海洋学中心的海洋生物学专家JennyFenton正在实施她的旗鱼研究计划。在过去的两年中,JennyFenton一直致力于研究浮标捕捞装置下旗鱼幼鱼的成活率。这是针对旗鱼这一物种的开创性研究。旗鱼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同时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鱼 种群恢复 海洋生物学 美国 海洋生态系统 东南大学 经济鱼类 海洋学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鸟类种群恢复研究
15
作者 王安东 傅宇 +4 位作者 赵亚杰 吕卷章 王伟华 于海玲 李艳 《价值工程》 2020年第31期212-214,共3页
2001年至2020年期间,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并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具代表性的三种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区内珍稀鸟类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物种多样性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保... 2001年至2020年期间,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并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具代表性的三种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自然保护区内珍稀鸟类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物种多样性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保护区内仍存在着海水入侵严重、盐地碱蓬面积萎缩等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鸟类 种群恢复 濒危物种
下载PDF
关于长白山冷水鱼种群恢复研究
16
作者 蔡凤坤 陈庆红 +3 位作者 李卓 邰志娟 刘凤霞 巩振财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第12X期93-93,共1页
长白山冷水鱼是长白山地区特有的鱼种,具有品质优良、极高的生物学价值以及经济价值。通过对长白山区主要冷水水域调查,得知的冷水鱼为5目7科11种,主要分布于鸭绿江上游及支流中,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超过13℃,食... 长白山冷水鱼是长白山地区特有的鱼种,具有品质优良、极高的生物学价值以及经济价值。通过对长白山区主要冷水水域调查,得知的冷水鱼为5目7科11种,主要分布于鸭绿江上游及支流中,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超过13℃,食性多属于肉食性,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区冷水鱼的种类有趋于减少的趋势,种群数量也是越来越少,甚至有的种类已成为珍稀或濒危物种。因此,保护长白山区冷水鱼资源应引起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冷水鱼 调查研究 生物学特性 种群恢复
下载PDF
嫩江湾流域芡实种群恢复技术
17
作者 阴晓波 肖红叶 肖凤祥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10期86-87,共2页
芡实是一种比较珍贵的药材,兼具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野生芡实种群退化严重。文章根据嫩江流域南部滩涂湿地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提出了芡实种群恢复技术。
关键词 嫩江湾 芡实 种群恢复
下载PDF
大型动物的种群恢复:大象种群增长的生态学效应
18
作者 Christina Skarpe Per Arild Aarrestad +25 位作者 Harry P.Andreassen Shivcharn S.Dhillion Thatayaone Dimakatso Johan T.duToit Duncan J.Halley Hkan Hytteborn Shimane Makhabu Moses Mari Wilson Marokane Gaseitsiwe Masunga Ditshoswane Modise(+) Stein R.Moe Rapelang Mojaphoko David Mosugelo Sekgowa Motsumi Gosiame Neo-Mahupeleng Mpho Ramotadima Lucas Rutina Lettie Sechele Thato B.Sejoe Sigbjφrn Stokke Jon E.Swenson Cyril Taolo Mark Vandewalle Per Wegge 周立志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4年第6期254-260,361,共7页
博茨瓦纳北部及其毗邻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非洲象种群(Loxodonta africana),而在100年前,由于过度捕猎,大象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与此同时,有蹄类由于疾病,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大型草食性动物种群数量降低的生态学效应一定是显著的,... 博茨瓦纳北部及其毗邻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非洲象种群(Loxodonta africana),而在100年前,由于过度捕猎,大象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与此同时,有蹄类由于疾病,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大型草食性动物种群数量降低的生态学效应一定是显著的,但我们却知之甚少,不过,目前博茨瓦纳大象种群数量上升之后产生的生态系统变化却引起人们相当大的关注。调查大象种群和其它生态系统组分及过程相互作用的项目"BONIC"就是的基于这种背景。调查结果表明,生态系统随着大象和其它有蹄类的种群数量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并且可能向着原先大型草食性动物数量减少之前的方向变化。我们认为人为地改变大象的种群数量没有生态学理由,但控制大象数量有经济和社会道理,而且博茨瓦纳北部大象的分布区可能必须要受到人为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 种群数量 草食性动物 生态系统 有蹄类 博茨瓦纳 贝专纳 种群恢复 黑斑羚 取食压力 生态学效应 种群增长
下载PDF
松花江大麻哈鱼种群恢复与栖息地重建技术示范工作成效显著
19
作者 《中国水产》 2017年第1期64-64,共1页
9月20日至11月30日期间,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研究室主任刘伟研究员为负责人的科研课题组在农业部财政专项“大麻哈鱼栖息地调查与标志放流效果评估”和“黑龙江重要水域鱼类产卵场及洄游通道调查”两个项目的资... 9月20日至11月30日期间,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资源研究室主任刘伟研究员为负责人的科研课题组在农业部财政专项“大麻哈鱼栖息地调查与标志放流效果评估”和“黑龙江重要水域鱼类产卵场及洄游通道调查”两个项目的资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栖息地 技术示范 种群恢复 松花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研究所 效果评估
下载PDF
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恢复之路
20
作者 童以玲(文/图) 《云南林业》 2022年第7期18-19,共2页
西黑冠长臂猿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频危的灵长类保护动物。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黑冠长臂猿较为集中的重要分布区。普洱市景东县保存了地球上最原始、最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 西黑冠长臂猿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频危的灵长类保护动物。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黑冠长臂猿较为集中的重要分布区。普洱市景东县保存了地球上最原始、最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同纬度带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黑冠长臂猿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无量山 生物资源 自然综合体 种群恢复 灵长类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