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鼠种群波动的原因和时间(英文)
1
作者 Lowell L. Getz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本文总结了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和草原田鼠(M. pennsylvanicus)25年的种群统计学研究结果和结论。探讨了田鼠种群波动周期性、诱发种群波动以及导致波动期间峰值变异的因素。并对种群存活值和繁殖活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 本文总结了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和草原田鼠(M. pennsylvanicus)25年的种群统计学研究结果和结论。探讨了田鼠种群波动周期性、诱发种群波动以及导致波动期间峰值变异的因素。并对种群存活值和繁殖活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两种田鼠种群波动周期性、波动峰值出现的时间以及特定年份峰值的高度等特征,证明两物种波动均具有不稳定性。两种田鼠存活值的变化是由特定年份是否发生波动以及波动峰值出现的时间决定。增加初始阶段的种群密度及时间长度是造成两种动物种群波动峰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橙腹田鼠种群停止增长的原因是存活值降低,而草原田鼠则是繁殖活动减少。据推测,与种群波动初始密度相关的种群死亡率的差异是由捕食者的净效应(Net effect)决定的,调控两种群密度的因素均为非密度的其它生态学因子。由于特定年份田鼠种群捕食压力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橙腹田鼠和草原田鼠种群波动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腹田鼠 草原田鼠 种群周期 种群波动 田鼠
下载PDF
橙腹田鼠中延缓性密度依赖效应和种群波动(英文)
2
作者 Lowell L.GETZ Laura E.SIMMS +1 位作者 Joyce E.HOFMANN Betty McGUIRE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检验了延迟的密度依赖对橙腹田鼠 (Microtusochrogaster)一个波动种群的生存和生殖的影响 ,研究持续了 63个月 ,取样间隔为 3 5天。在研究期间 ,该种群的密度经历了 4次波动 ,每次波动的高峰都在 11月至次年 1月 ,种群数量在冬季下降... 检验了延迟的密度依赖对橙腹田鼠 (Microtusochrogaster)一个波动种群的生存和生殖的影响 ,研究持续了 63个月 ,取样间隔为 3 5天。在研究期间 ,该种群的密度经历了 4次波动 ,每次波动的高峰都在 11月至次年 1月 ,种群数量在冬季下降。生存和生殖都有负面的密度依赖效应 ,最大效应具有 2个月的时滞。种群存活率增长对种群密度最大的正面效应具有 2个月的时滞 ,而对与增加生殖则有 3个月的时滞。内部因素和冬季都可能推延对生殖的密度依赖效应 ,但是本文未能检验这些内部因素的影响。季节性影响看来与对生存的延缓性密度依赖效应无关。负面的延缓性密度依赖效应对生存和生殖的净作用可能在于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腹田鼠 密度依赖效应 种群波动 种群存活率
下载PDF
饵料鱼的种群波动具有普遍性
3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年第2期149-150,共2页
一项研究表明,饵料鱼种群在几个世纪里经历了多次峰谷循环,至少有3种生活在美国西海岸的种类在商业捕捞开始前就经历了多次种群快速扩增后紧接着下降的波动。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杂志上。
关键词 种群波动 饵料鱼 普遍性 美国西海岸 快速扩增 地球物理 捕捞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种群数量波动及调节”教学设计
4
作者 姜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33,共3页
在“种群数量波动及调节”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链、板书结构化等教学策略,促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实践中的落实。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种群数量波动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啮齿动物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彬 卫万荣 +4 位作者 张灵菲 张燕堃 徐吉伟 杨国荣 张卫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9-953,共5页
啮齿动物的种群调节理论一直是业内研究者争论的重点,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外在因素对种群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造成波动的外... 啮齿动物的种群调节理论一直是业内研究者争论的重点,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外在因素对种群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造成波动的外在因素进行了综述,概述了食物、降雨、降雪以及温度对不同种类啮齿动物种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环境因素 种群波动
下载PDF
饵料密度对卜氏晶囊轮虫种群数量变动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一兵 张中尧 +2 位作者 刘青 郭鹤鲲 金送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4,共7页
饵料密度实验表明 ,在 2 8℃下 ,当草履虫密度分别为 10 0cell·mL-1(77mg·L-1)、2 0 0cell·mL-1(15 4mg·L-1)、30 0cell·mL-1(2 31mg·L-1)和 4 0 0cell·mL-1(30 8mg·L-1)时 ,卜氏晶囊轮虫在群... 饵料密度实验表明 ,在 2 8℃下 ,当草履虫密度分别为 10 0cell·mL-1(77mg·L-1)、2 0 0cell·mL-1(15 4mg·L-1)、30 0cell·mL-1(2 31mg·L-1)和 4 0 0cell·mL-1(30 8mg·L-1)时 ,卜氏晶囊轮虫在群体培养条件下的最大持续产量 (MSY)、水体容纳量、种群增长期的平均生产量和增长率均以饵料密度 30 0cell·mL-1组为最高 ,分别为 :6 .4ind·mL-1·d-1(35 5mg·L-1·d·-1)、13.7ind·mL-1(76 0 .6mg·L-1)、5 5 (mg·L-1·d·-1)和 1.4 4 96 (d-1)。实验结果还表明 ,在饵料密度 10 0~ 30 0cell·mL-1范围内 ,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 (MSY)、达到最大持续产量时的生物量 (CSC)和达到MSY及容纳量的时间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提高或延长。但是 ,当饵料密度达到 4 0 0cell·mL-1时 ,上述指标反而降低或缩短。以草履虫为饵时晶囊轮虫的日粮为 14 6 %~ 70 7% ,饵料系数 19.8~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氏晶囊轮虫 生产量 种群波动 饵料密度 浮游动物 鱼饵
下载PDF
辽宁省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强 田春晖 +2 位作者 于凤泉 赵旭 孙富余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80-82,共3页
分析了辽宁省20余年来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种群密度数据,从田间可检出量到经济危害水平量只需几年时间,达到高密度种群数量仅需10年左右时间;之后在多数发生地区回复到经济危害水平数量上下,而在部分严重发生地区种群数... 分析了辽宁省20余年来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种群密度数据,从田间可检出量到经济危害水平量只需几年时间,达到高密度种群数量仅需10年左右时间;之后在多数发生地区回复到经济危害水平数量上下,而在部分严重发生地区种群数量经几年下降到极低水平。根据昆虫种群波动理论并结合调查数据分析认为,严重发生地区种群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持续多年的高强度化学防治,天敌等因素制约其种群发展达到一定生态平衡,多数年份越冬期间的干燥气候也对越冬成虫的存活不利;而其他地区种群一直以低密度状态平稳波动是由物种在本地的生态特征所决定的。该结果预测,在持续放松化学防治现实情况下,经几年,辽宁省稻水象甲还会再次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种群波动 防治压力
下载PDF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缪泸君 李言阔 +2 位作者 李佳 谢光勇 袁芳凯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9-555,共7页
该研究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究了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 该研究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究了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的温度可能影响东方白鹳选择鄱阳湖作为长期越冬地的决策,而增加对长江中、下游其他湿地的利用。同时,越冬地气候条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初期以及越冬后期的气温变量与2~9年后的种群数量显著正相关。尤其是越冬初期10月份的气温变量与2~5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极显著相关,越冬后期2月和3月的气温变量分别与8年后和3年后的种数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2年前的3月平均最高气温、4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4年前的3月平均气温是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9.2% (R2=0.792,F=20.901,df=26,P=0.000)。越冬初期和末期可能是个体迁飞后补充能量和迁飞前积累能量的关键阶段,适宜的气温有利于成体的能量积累和幼体的存活,且东方白鹳性成熟年龄为2~6年,因此,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将会在2年后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东方白鹳 种群数量波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西北高原所揭示母体应激适应性与动物种群调节机制
9
《江西饲料》 2015年第2期48-48,共1页
在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下(31170394),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边疆晖团队以栖息于青藏高原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母体密度应激对子代应激轴、适合度及种群统计参数的影响,以及母体密度... 在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下(31170394),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边疆晖团队以栖息于青藏高原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母体密度应激对子代应激轴、适合度及种群统计参数的影响,以及母体密度应激的环境制约性适应性及其在动物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调节 西北高原 国家自然基金 MICROTUS 体密度 应激源 种群波动 适合度 统计参数 Ecology
下载PDF
纳帕海越冬水鸟数量与水域面积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奔 冯理 +3 位作者 韩联宪 黄光旭 赵健林 余红忠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4-46,共3页
对纳帕海自然保护区3个冬季水体变化与越冬水禽种类数量变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体面积大,水鸟种类数量多;水体面积小,水鸟种类和数量少,两者呈正相关。依据观察结果,提出在冬季应当人为干预生境变化,保持适度的水域面积。
关键词 纳帕海湿地 冬季水体变化 水禽种群波动
下载PDF
野外围栏条件下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的感染率 被引量:6
11
作者 聂绪恒 曹伊凡 +2 位作者 堵守杨 何慧 边疆晖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寄生物是调节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的因子之一。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可影响寄生物的感染。本研究以根田鼠为对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测定了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种类及其感染率,并分析了根田鼠建群者数量、性别、年龄及时间对寄生物感染率的影... 寄生物是调节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的因子之一。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可影响寄生物的感染。本研究以根田鼠为对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测定了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种类及其感染率,并分析了根田鼠建群者数量、性别、年龄及时间对寄生物感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田鼠肠道寄生物有球虫、线虫和绦虫,球虫是主要寄生物,Eimeria wenrichi为球虫中的优势种;其感染率随根田鼠建群者数量增加而增加,且随时间而显著变化。在根田鼠幼体中,高密度处理组E.wenrichi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组,而根田鼠幼体的E.ochrogasteri感染率显著高于成体。本研究未发现根田鼠性别间的球虫感染率差异。上述结果说明,在根田鼠种群中,球虫感染率有时间变化,且受宿主密度的制约,高密度种群引起的生前应激与当前密度制约性感染可能对球虫感染率具有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田鼠 寄生物 感染率 种群波动 影响因子
下载PDF
Last 150-Year Variability in Japanese Anchovy (Engraulisjaponicus) Abundance Based on the Anaerobic Sediments of the Yellow Sea Basin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被引量:1
12
作者 HUANG Jiansheng SUN Yao +1 位作者 JIA Haibo TANG Qish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Relatively short historical catch records show that anchovy populations have exhibited large variability over multi-decadal timescales.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riving factors(anthropogenic and/or natural) of such v... Relatively short historical catch records show that anchovy populations have exhibited large variability over multi-decadal timescales.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riving factors(anthropogenic and/or natural) of such variability,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long-term time series of the population prior to the occurrence of notable anthropogenic impact.Well-preserved fish scales in the sediments are regarded as useful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fluctuations of fish populations over the last centuries.This study aims to validate the anchovy scale deposition rate as a proxy of local anchovy biomass in the Yellow Sea adjoining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Our reconstruc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ver the last 150 years,the population size of anchovy in the Yellow Sea has exhibited great fluctuations with periodicity of around 50 years,and the pattern of current recovery and collapse is similar to that of historical records.The pattern of large-scale population synchrony with remote ocean basins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proving that fish population dynamics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global and basin-scale oceanic/climatic var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scales record ANCHOVY the central South Yellow Sea population dynam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