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12S基因对青藏高原细粒棘球蚴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延宁 聂华明 +10 位作者 蒋忠荣 邓世金 余华 严玉宝 达瓦次仁 孔维淑 谢跃 付彦 杨德英 古小彬 杨光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细粒棘球蚴的种群遗传结构,为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采自青藏高原来自不同地区(青海、西藏、四川)不同宿主(人、绵羊、牛)的58株细粒棘球蚴进行了线粒体12S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合已报道的青海地区42...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细粒棘球蚴的种群遗传结构,为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采自青藏高原来自不同地区(青海、西藏、四川)不同宿主(人、绵羊、牛)的58株细粒棘球蚴进行了线粒体12S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合已报道的青海地区42个细粒棘球蚴绵羊株的12S全序列进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56个分离株鉴定为Echino-coccus.granulosus sensu stricto(基因型G1–G3);分析98个青藏高原地区分离株12S序列,包含1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共检测出13个单倍型(ES1~ES13),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381、0.00092。3个地域种群中,四川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01353),种群内遗传距离最大(0.00135)。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构建单倍型NJ树和贝叶斯树显示,ES10和ES11形成一个有别于其他单倍型的单倍型类群。单倍型网络显示,单倍型ES1是优势单倍型,其它单倍型围绕它成辐射状,未发现有地理聚类。基因流(Nm值)和遗传分化指数(FST值)显示各地域种群间未形成显著的遗传分化。结论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为G1-G3型;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种群内及种群间都存遗传多样性,其中四川种群的遗传变异性最大;青藏高原细粒棘球绦虫种群内变异是种群变异的主要来源;种群未形成地理聚类,遗传分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12S基因 种群遗传机构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