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特异性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史振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2,共2页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市场需要 ,就目前我国尚未开发利用的饲用糯玉米、高油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低植酸玉米、氮 (磷、钾 )高效玉米等特异型玉米种质的创新与开发利用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玉米 异性种质资源 创新 利用 糯玉米 高油糯玉米 高油高赖氨酸玉米 高直链淀粉玉米 低植酸玉米
下载PDF
玉米特异性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2
作者 史振声 《现代农业科技(种子与种苗)》 2005年第1期18-19,共2页
尽管玉米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栽培植物,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人类仍在继续挖掘玉米的利用潜力。除了普通玉米和传统的利用方式以外,一些特殊的玉米类型和品种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甜玉米、鲜食糯玉米、... 尽管玉米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栽培植物,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人类仍在继续挖掘玉米的利用潜力。除了普通玉米和传统的利用方式以外,一些特殊的玉米类型和品种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甜玉米、鲜食糯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和高淀粉玉米,一些潜力大、效益高、开发前景广阔的新类型和新品种亟待研究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异性种质资源 创新 开发利用 糯玉米 高油糯玉米 高油高赖氨酸玉米 色素用玉米 低植酸玉米 肥高效型玉米
下载PDF
豌豆种子发育进程中蛋白质组分的动态变化
3
作者 乐帅 郭瑞 +2 位作者 陈高 屈雪华 陈禅友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8,共8页
为探究豌豆种子发育进程中蛋白质组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具有种质特异性的特定发育时期和组分,本研究以8个豌豆品种为材料,分5个种子发育时期对4种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豌豆种子蛋白组分变化随发育进... 为探究豌豆种子发育进程中蛋白质组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具有种质特异性的特定发育时期和组分,本研究以8个豌豆品种为材料,分5个种子发育时期对4种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豌豆种子蛋白组分变化随发育进程呈明显时序性,可能与基因表达的时序性和发育阶段营养需求不同有关,且变化趋势无种质特异性。在嫩荚期前检测到醇溶蛋白组分,之后便消失,可能仅供种子早期发育之需;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碱溶蛋白分别从嫩荚期、青熟期和黄熟期开始出现积累,到完熟期碱溶蛋白组分渐呈优势组分,成为主要的豌豆种子贮藏蛋白。在黄熟期以前豌豆种子蛋白质组分和含量品种间差异较小,到完熟期种质间差异极显著。WD-021和WD-123两个甜豌豆品种商品荚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有利于通过栽培来获取优质蛋白营养。豌豆完熟期种子蛋白电泳图谱信息可区分种质。种子嫩荚期蛋白电泳谱带品种间同质性强,说明其仅具有营养属性;到青熟期或黄熟期出现品种间谱带差异,仍以营养属性为主;完熟期种子蛋白电泳图谱信息量较大,品种间分化明显,具备营养和遗传的双重属性,故可运用完熟期种子碱溶蛋白和水溶蛋白等组分电泳技术进行豌豆种质判别。总之,蛋白质种类和含量随着豌豆种子发育进程不断地变化,优先满足种子生长发育需要,到生理成熟阶段种子蛋白大量贮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种子蛋白 动态变化 种质特异性
下载PDF
一种中药鉴定gDNA芯片的制备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同祥 王进科 +1 位作者 王小兰 陆祖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61-964,992,共5页
中药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中药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药材品质评价水平。至今,中药鉴定技术经历着从传统生药鉴定学的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向遗传物质DNA分子水平发展的历程,运用DNA芯片技术进行中药鉴定成为中药鉴定发展... 中药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中药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药材品质评价水平。至今,中药鉴定技术经历着从传统生药鉴定学的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向遗传物质DNA分子水平发展的历程,运用DNA芯片技术进行中药鉴定成为中药鉴定发展的方向之一。介绍了筛选gDNA种特异性探针的抑制性差减微阵列“SSH-ar-ray”新技术,该技术是将抑制性差减杂交与基于尼龙膜微阵列杂交相结合。以名贵中药材石斛5个品种作为实验材料,首先是用抑制性差减杂交获得2个品种之间的gDNA差异片段,然后用这些gDNA差异片段与由所有研究品种的gDNA制备成的微阵列杂交筛选到某一个品种的种特异性gDNA片段。这些种特异性gDNA探针作为种特异性探针进行物种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药鉴定gDNA芯片的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鉴定 种质特异性DNA探针 gDNA芯片
下载PDF
中国虎纹蛙与泰国虎纹蛙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丽 刘楚吾 +1 位作者 林东 梁伟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3,共3页
本文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中国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和泰国虎纹蛙(R.tigrina cantor)的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及种质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国虎纹蛙和泰国虎纹蛙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3.77%和70.79%;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 本文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中国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和泰国虎纹蛙(R.tigrina cantor)的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及种质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国虎纹蛙和泰国虎纹蛙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3.77%和70.79%;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345和0.1780;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S)为0.4238,遗传距离(D)为0.6613。两种虎纹蛙遗传多样性都较丰富,但中国虎纹蛙的遗传变异程度较泰国虎纹蛙低。在OPA、OPF、OPP、OPZ几个系列随机引物的扩增中得到了可用于鉴别两种蛙的12条特异性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虎纹蛙 泰国虎纹蛙 遗传多样性 RAPD技术 种质特异性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