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内陆水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大命 唐晟凯 +4 位作者 钟立强 刘燕山 谷先坤 殷稼雯 蒋琦辰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59-264,共6页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属于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概述了江苏省内陆水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过程及现状,... 水产种质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属于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划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概述了江苏省内陆水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过程及现状,总结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域类型、面积大小及保护对象种类,指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保护对象 保护区建设 措施建议
下载PDF
如东大竹蛏西施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现状
2
作者 袁健美 张虎 +4 位作者 贲成恺 胡海生 肖悦悦 祖凯伟 祝超文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解如东大竹蛏西施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现状,于2020年4—10月采用底拖网方式开展了调查,分析保护区内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春、夏、秋季共采集渔业资源70种,其... 为了解如东大竹蛏西施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现状,于2020年4—10月采用底拖网方式开展了调查,分析保护区内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春、夏、秋季共采集渔业资源70种,其中鱼类39种、虾类16种、蟹类11种、头足类3种、其他1种;三疣梭子蟹(Portugal trituberculate)和?(Miichthys miiuy)是3个季节的共同优势种,夏、秋季优势种较为丰富,有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等经济鱼虾类;夏、秋季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春季,各季节渔业资源群落组成较为稳定;保护区的资源量优于邻近海域和南黄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如东 渔业资源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
3
作者 王东伟 陈永进 +1 位作者 方弟安 周彦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评价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可判别水生态恢复成效,是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探究淮河荆涂峡鲤(Cyprinus carpio)、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20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结合... 评价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可判别水生态恢复成效,是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探究淮河荆涂峡鲤(Cyprinus carpio)、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20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结合形态功能群分类法,构建了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选择受干扰较小的采样点为参照点,对候选参数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最终的评价参数,采用比值法确定分级评价标准,对保护区水体进行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演变趋势为Ⅲ+Ⅳ+Ⅴ(春季)→Ⅲ+Ⅳ+Ⅴ+Ⅵ(夏季)→Ⅴ+Ⅵ(秋季)→Ⅳ+Ⅴ+Ⅵ(冬季),除核心区的优势功能群为Ⅲ+Ⅳ+Ⅴ+Ⅵ外,实验区、涡河和淮河干流优势功能群均为Ⅲ+Ⅳ+Ⅴ+Ⅵ。保护区68.06%的样点评价结果为“一般”及以上,总体水生态健康状况良好,具体表现为冬季优于秋季、夏季次之、春季最差的时间格局,以及淮河干流优于涡河、实验区优于核心区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区 浮游植物 水生态健康评价 生物完整性指数 MBFG分类法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川农规[2023]4号)
4
作者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3年第24期47-51,共5页
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现将《四川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关键词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实施细则 印发 四川省 农村
下载PDF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调整东江源平胸龟等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的批复(农办长渔[2023]1号)
5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3年第11期43-46,共4页
江西、广东、贵州、西藏、云南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根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查,我部同意对东江源平胸龟等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进行调整,调整后的... 江西、广东、贵州、西藏、云南省(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根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查,我部同意对东江源平胸龟等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详见附件。请按照调整后的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重新组织开展勘界立标工作,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管护措施,加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保护区面积 暂行办法 平胸龟 评审委员会 东江源 管护措施 功能分区
下载PDF
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鳜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禹真 冉辉 +1 位作者 樊均德 梅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6-148,151,共4页
为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鳜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锦江河及其支流采集的171尾鳜类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和统计。结果表明:锦江河现有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中国少鳞鳜(Coreoperca whiteheadi)和大眼鳜(Siniper... 为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鳜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锦江河及其支流采集的171尾鳜类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和统计。结果表明:锦江河现有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中国少鳞鳜(Coreoperca whiteheadi)和大眼鳜(Siniperca kneri)3种野生鳜类,出现频率分别为100%、66.67%、50%,均为锦江河的常见种,斑鳜是锦江河野生鳜类的优势种类。3种鳜类在锦江河的捕捞量都不大,捕获的个体普遍偏小,成熟个体很少。与2006年的资源调查(在锦江河仅采集到中国少鳞鳜和斑鳜2种)相比,2009年建立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后,鳜类资源在本地区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鳜类资源 铜仁 贵州
下载PDF
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冬季渔业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凯 段金荣 +1 位作者 许萌霆 徐东坡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428,共5页
使用多种捕捞网具于2014年12月在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实验区进行现场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对保护区渔获物组成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现场调查共采集到各类渔业生物33种,包括鱼类28种、甲壳类5种,分别... 使用多种捕捞网具于2014年12月在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实验区进行现场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对保护区渔获物组成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现场调查共采集到各类渔业生物33种,包括鱼类28种、甲壳类5种,分别隶属于6目13科31属。保护区渔获物组成以鲤形目物种占优,其物种数、渔获尾数和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的比例分别为60.61%、50.63%和89.86%。群落结构以淡水定居性物种及杂食性物种占优,优势种为鲤和鲫。保护区渔获物以小型物种占优,体重均值为44.70 g。基于渔获尾数的多样性特征值为:丰富度指数(R)4.6700,信息指数(H')2.9300,优势度指数(D)0.0680,均匀度指数(E)0.5675。克氏原螯虾在保护区内广泛分布,对其入侵性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特征值
下载PDF
中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子良 张曼胤 +4 位作者 崔丽娟 王贺年 杨思 王大安 李梦洁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分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现状、地理分布格局和发展趋势,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依据。分析指标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数量、建设规模、空间分布格局、聚集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已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92个... 分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现状、地理分布格局和发展趋势,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依据。分析指标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数量、建设规模、空间分布格局、聚集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已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92个,初步构建了包括各类湿地和水域的保护区网络;不同类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差异较大,且面积普遍偏小;河流和淡水湖泊类型保护区的数量占总数的83.14%,以鱼类及栖息地保护为重点,缺少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水生植物等的保护;保护区聚集度指数为0.72,呈高度聚集分布格局,集中分布在湘北-鄂东南-皖赣边界、苏南-浙北和川东等地。保护区快速建设期接近尾声,未来应加强其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优化保护区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海浪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霍堂斌 姜作发 +1 位作者 张伟 刘刚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1-35,46,共6页
2011年8月,对海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了大型底栖动物14目31科56种,其中水生昆虫43种,分属7目21科,占总数75.44%。海浪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境内大型底栖动物共计13目30科51种,依群... 2011年8月,对海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了大型底栖动物14目31科56种,其中水生昆虫43种,分属7目21科,占总数75.44%。海浪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境内大型底栖动物共计13目30科51种,依群落数量看,蜉蝣目、毛翅目、双翅目为优势类群。海浪河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80.19 ind.m-2、生物量为3.20 g.m-2。在各功能摄食生态类群中,捕食者最多,为25种,收集者15种,撕食者10种,刮食者6种。角锥毛石蚕(Brachycentinao)、泥苞虫(Setodes)、小划蝽(Siga substraia-ta)、Epeorus uenoi和Stenpsyche griseipennis是目前海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采用Shannon-Weiner生物指数、BI生物指数和Simposon生物指数对海浪河水质评价表明,各生物指数水质评价结果相似,洁净度排序趋势基本一致,均表明海浪河特有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境内水质比较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河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监测 水质
下载PDF
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正其 姚俊杰 李燕梅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29,共7页
调查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及研究其时空动态,对水体进行评价,为在保护区开展相关资源保护工作积累本底资料和保护区涉水工程环境评价提供素材。在核心区和试验区各设置5个共10个采样点,2015年1月(冬季)、4月(春季... 调查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及研究其时空动态,对水体进行评价,为在保护区开展相关资源保护工作积累本底资料和保护区涉水工程环境评价提供素材。在核心区和试验区各设置5个共10个采样点,2015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进行采样。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17目1亚目32科45属101种,其中硅藻门最多、42种,占41.58%;绿藻门次之、32种,占31.68%;保护区为硅藻-绿藻型河流;浮游植物密度夏季最大,2.59×106个/L;冬季最低,仅0.18×106个/L。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夏季都达到最大,分别为2.99、2.30和0.85;冬季最小,依次为1.89、1.73和0.55。利用浮游植物密度评价保护区水体为贫营养水体,多样性指数评价水体介于β-中污染带到寡污染带,综合分析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整体上说为β-中污染或贫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江河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浮游植物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砀山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有效管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献溥 于顺利 陈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1186-11187,11191,共3页
分析砀山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根据农田保护区的含义指出对其有效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 农田保护区 资源管理保护区 砀山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 重要衣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的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大命 刘洋 +5 位作者 唐晟凯 刘燕山 蒋琦辰 何浩然 沈冬冬 张彤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77-181,共5页
为探究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3种鲌类遗传资源状况,利用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评价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通过PCR技术和测序技术,获得长度为630 bp 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种鲌类COⅠ... 为探究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3种鲌类遗传资源状况,利用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评价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通过PCR技术和测序技术,获得长度为630 bp 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种鲌类COⅠ基因序列碱基组成相似,且具有明显碱基组成偏向性,A+T的含量高于G+C的含量。翘嘴鲌的46条COⅠ基因片段发现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Hq1-Hq4),翘嘴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2和0.00085;蒙古鲌的20条COⅠ基因片段发现4个变异位点,定义4种单倍型(Hm1-Hm4),蒙古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95和0.00190;达氏鲌的41条COⅠ基因片段发现4个变异位点,定义5种单倍型(Hd1-Hd5),达氏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30和0.00053。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显示,3种鲌类在历史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不明显的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群遗传组成趋于单一化,需要采取措施增加鲌类种群数量,提高其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遗传多样性 COⅠ基因 翘嘴鲌 蒙古鲌 达氏鲌
下载PDF
湑水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慧 张建新 +4 位作者 田翊霏 陈君 耿硕 杨元昊 王立新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59,共6页
为了解湑水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鱼类资源现状,为保护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2017-2019年对该区域鱼类资源的组成、结构和生态功能区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鱼类27种,隶属于4目9科26属,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 为了解湑水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鱼类资源现状,为保护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2017-2019年对该区域鱼类资源的组成、结构和生态功能区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鱼类27种,隶属于4目9科26属,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17种,鳅科(Cobitidae)3种;鲇形目(Siluriformes)鲇科(Siluridae)、鲿科(Bagridae)各1属1种;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鳢科(Channaidae)、塘鳢科(Eleotridae)、虾虎鱼科(Gobiidae)各1属1种;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合鳃鱼科(Synobranchidae)1属1种。鲤科鱼类占总种类数的63.0%。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保护区鲫(Carassius auratus)为绝对优势种,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鳜(Siniperca chuatsi)为偶见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示,保护区鱼类资源丰富、多样性较高,且分布较为均匀。鱼类小型化趋势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湑水河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鱼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 均匀度指数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桥梁建设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广华 李元 张峻峰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第6期88-89,共2页
以叶盛黄河大桥为例,分析桥梁建设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特别针对保护对象、保护区主要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护和补偿措施,并做好管理防范措施。
关键词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桥梁建设 保护对象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综合水质指数法在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5
作者 祁玥 王维 卢素锦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2214-2217,共4页
据2012年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应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对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采样点水环境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泽曲河优干宁桥、黑马河和151码头岸边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外,其余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均... 据2012年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应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对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采样点水环境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泽曲河优干宁桥、黑马河和151码头岸边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外,其余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各监测点总氮、铅和汞普遍超标,其中总氮和铅因平均污染负荷比最大而成为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渔业水域主要的水环境污染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综合水质指数法 水环境质量
下载PDF
徽水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成效与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庆 《中国水产》 2012年第7期30-32,共3页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的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定并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水域、滩涂及其毗邻的岛礁、陆域,是经农业部及地方各级政府批准设立...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的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定并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水域、滩涂及其毗邻的岛礁、陆域,是经农业部及地方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特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其在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国家水域生态安全、进行相关科学研究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区 保护区建设 水产 水生生物多样性 育种价值 经济价值 特殊保护 生态安全
下载PDF
靖海湾松江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滕瑶 陈碧鹃 +5 位作者 夏斌 曲克明 冯娟 崔正国 张旭志 丁东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41,共8页
根据2014~2016年夏季对靖海湾松江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等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和主成... 根据2014~2016年夏季对靖海湾松江鲈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等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不同方面分析该海域的水质情况。结果显示,靖海湾保护区海水环境综合质量指数范围为1.04~1.69,评价等级为轻污染。有机污染指数范围为4.66~9.23,处于严重有机污染状态。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分析得出,2014年靖海湾保护区处于富营养状态,2015年和2016年均处于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主成分分析显示,溶解无机氮(DIN)、As、Zn具有较高正载荷,为影响该海域水质的主要环境因子,应予以重点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海湾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态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兴国岁水建立兴国红鲤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可行性探讨
18
作者 朱日财 吴志强 +1 位作者 戴年华 刘光赞 《江西科学》 2009年第5期753-756,共4页
岁水是兴国县境内的两大河流之一,河长56.1 km,流域面积77.7 km2,占全县径流量的23.6%。据调查,岁水保护区具有以下优势:(1)水质好,溶解氧为6.48 mg/L^7.72 mg/L,透明度为20 cm^30 cm,pH值为6.4~7.2;(2)水生生物丰富;(3)鱼类种类繁多,共... 岁水是兴国县境内的两大河流之一,河长56.1 km,流域面积77.7 km2,占全县径流量的23.6%。据调查,岁水保护区具有以下优势:(1)水质好,溶解氧为6.48 mg/L^7.72 mg/L,透明度为20 cm^30 cm,pH值为6.4~7.2;(2)水生生物丰富;(3)鱼类种类繁多,共5目10科30种;(4)兴国红鲤资源丰富,为优势种;(5)兴国县已建立了国家级兴国红鲤良种场,该县已具备保护兴国红鲤种质资源的设备与技术。因此,认为有必要在兴国县建立兴国红鲤种质资源保护区,而岁水是理想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国 岁水 兴国红鲤 种质资源保护区
下载PDF
海州湾大竹蛏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尚聪聪 肖慧 +5 位作者 朱琳 夏斌 陈碧鹃 崔正国 唐学玺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研究根据2018年5、8月对海州湾大竹蛏(Solen grand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保护区海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 本研究根据2018年5、8月对海州湾大竹蛏(Solen grand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表层海水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类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运用综合质量指数法对该保护区海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从不同角度分析该保护区的海水环境质量。结果显示,除部分站位无机氮(DIN)含量略超标外,海州湾保护区其他监测因子均符合国家Ⅰ类海水水质标准。2018年海州湾保护区海水综合质量指数范围为0.31~0.39,属于尚清洁等级。N/P值均大于Redfield系数,且磷酸盐(PO4-P)含量较低,表明该海域营养盐结构为磷限制。富营养化指数范围为0.05~0.27,海水为贫营养状况。有机污染指数范围为-0.24~0.81,该水域有机污染程度较轻。与2008~2013年历史调查数据相比,近年来,海州湾保护区海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综合质量 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现状及空间布局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康成 刘伟 +3 位作者 李培伦 高文燕 王继隆 唐富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7-285,共9页
对黑龙江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下称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可为保护区建设、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在深入了解保护区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从自然角度对其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 对黑龙江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下称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可为保护区建设、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在深入了解保护区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从自然角度对其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16年底,黑龙江省共建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5处,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干支流水域,总面积为1428.8 km^2,共保护水生生物种类41种,包含鱼类6目11科38种,较全面地保护了黑龙江省境内特有珍稀濒危鱼类及具有较高遗传育种价值的鱼类。2011-2016年新增保护区由北部向中部和南部扩展,分布逐步趋于合理,初步形成鱼类栖息地保护布局,但结构失衡情况较为严重。从自然区划角度看,各生态地理区和植被带间的保护区在空间分布和结构功能方面具备较好的区(带)间互补性,但生态地理区内保护区的密度相差较大,各个区(带)间保护区面积占比差异较大,空间布局还需优化。最终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空间分布 生态地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