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杉属植物种子形态及萌发特征的种间变异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玲 段二龙 罗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云杉属(Picea)10个树种的种子形态和萌发特性,分析了它们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长、宽、千粒质量的差异在种间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种子萌发高峰期外,种子发芽率、发芽起始时间和发芽持续时...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云杉属(Picea)10个树种的种子形态和萌发特性,分析了它们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长、宽、千粒质量的差异在种间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种子萌发高峰期外,种子发芽率、发芽起始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在种间具有极显著的差异。相关性分析则表明:种子长和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种子宽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发芽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纬度与种子长、种子宽和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年均温与种子长、种子宽、千粒质量和发芽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纬度和温度是影响云杉属植物个体间种子大小变异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属 子形态 萌发特性 种间变异
下载PDF
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朝阳 罗应华 +2 位作者 于瀛 蒙检 杨海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种间性状变异反映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种内性状变异反映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性状应答。人工林均一的环境有利于深入分析不同树种种内和种间变异。该研究以南宁良凤江林场的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观光木(Tsoo... 植物功能性状种间性状变异反映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种内性状变异反映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性状应答。人工林均一的环境有利于深入分析不同树种种内和种间变异。该研究以南宁良凤江林场的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Magnolia blumei)和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其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高度的不同种植物大部分叶功能形状差异显著,只有极少数叶功能性状差异不显著。相较于其他三种植物,红锥的叶鲜重、叶厚度、叶面积、叶干重、比叶面积和叶含水率较小,但红锥的比叶重、叶干物质量和叶组织密度较大。(2)不同高度的同一树种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不同的树种差异表现不同。高度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为灰木莲>望天树>观光木>红锥。随着高度的变化,9种叶功能性状中,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表现最稳定,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较大;比叶面积呈下降趋势,比叶重呈上升趋势。(3)随着树龄的增大,灰木莲的叶功能性状变化最大,红锥的叶功能性状表现最稳定,树龄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为灰木莲>观光木/望天树>红锥。9种叶功能性状中,受到树龄影响最大的是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影响最小的是叶鲜重、叶干重和叶面积;四种树种的叶功能性状随树龄的变化差异显著,但不具有明显规律性。(4)叶干物质量与叶厚度相关性不显著,叶含水率与叶厚度、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重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功能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上结果可知,植物各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彼此相互协调适应环境的变化。该研究结果对于乡土珍贵阔叶树种的人工林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 种间变异 变异系数 高度 树龄 相关性 叶功能性状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的种内种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令珍 郭志文 郑景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298,共6页
测定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3种常见乔木树种的木质部密度、胸径生长速率和树高、冠幅等形态指标,探讨种内种间水平上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在物种和个体水平上各性状与生长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种内变异大于... 测定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3种常见乔木树种的木质部密度、胸径生长速率和树高、冠幅等形态指标,探讨种内种间水平上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在物种和个体水平上各性状与生长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种内变异大于种间变异;(2)在种间水平上树高、胸径、冠幅以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水平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显著负相关,仅分别有2个树种的树高和胸径与生长速率显著相关,冠幅在个体水平上与生长速率没有显著相关性;(3)在种内、种间水平上木质部密度与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相关性,且两者的相关性不受个体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种间变异 变异 生长速率
下载PDF
桂西南岩溶区八种适生植物光合性状的变异与关联
4
作者 庞世龙 欧芷阳 +4 位作者 叶斯进 吴梓源 申文辉 何峰 陆国导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546,共11页
为探究岩溶植物的光合生理适应机制,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广西平果市岩溶区8种适生植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特征参数... 为探究岩溶植物的光合生理适应机制,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广西平果市岩溶区8种适生植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6个光合特征参数在种内和种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并且种内变异均大于种间变异。(2)Gs和Tr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种间变异(46.72%~49.76%),而Pn、Ci、WUE和Ls变化主要来源于种内变异(48.66%~64.50%)。在生活型水平上,Pn、Gs和Tr的种内变异表现为常绿植物小于落叶植物,而Ci、WUE和Ls则相反。(3)各参数的种间变异均表现为落叶植物大于常绿植物。(4)无论在种内还是种间,Gs的总体变异程度最大,其次是Tr和Pn,再次是Ls和WUE,Ci最小。Pn、Gs和Tr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Ls与WUE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Gs和Ci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种关系与全球尺度基本一致,反映了植物对资源的权衡策略,验证了岩溶植物叶经济谱(LES)的存在。(5)常绿植物具有较高的Ls、WUE和较低的Gs、Tr、Ci及Pn,在LES中的位置更靠近具有高WUE、低蒸腾、低光合等特点的“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落叶植物与之相反,位于低WUE、高蒸腾、高光合等特点的“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通过性状间的协同与权衡,采取了不同的生存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为后续筛选适生物种,加速植被恢复演替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性状 变异 种间变异 叶经济谱 岩溶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间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变异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凌雨 闫彩清 +1 位作者 王学雄 李彩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18-20,共3页
根据对229个玉米杂交种的品质分析资料,研究了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和地区间差异。
关键词 玉米 杂交 蛋白质 脂肪 赖氨酸 含量 种间变异 地区差异
下载PDF
河北省森林草原区草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家宝 范顺祥 +4 位作者 侯煜飞 剧永望 马天蕊 高英月 张志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探索植物种间和种内功能性状之间联系或权衡,对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84个草本样方(1 m×1 m),测量了草本植物5个主要... 探索植物种间和种内功能性状之间联系或权衡,对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塞罕坝保护区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84个草本样方(1 m×1 m),测量了草本植物5个主要功能性状(叶绿素质量分数、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质量分数、叶氮质量分数、叶磷质量分数),选取物种多度较高的优势种23种(C3植物13种,C4植物10种),进行植物功能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功能性状在C3和C4草本植物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3植物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比叶面积、叶氮质量分数、叶磷质量分数均大于C4植物。C3和C4植物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比叶面积种内变异系数较大。相对于C3植物,C4植物功能性状种间变异系数总体较大表现出更高的可塑性。C3和C4植物一些功能性状在种间表现出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要高于种内水平,但是种内变异系数为15%~40%,在进行相关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时同样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C3和C4植物 种间变异 变异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落叶阔叶林群落内木本植物的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特征
7
作者 高永龙 孙艳丽 +1 位作者 徐铭泽 刘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1,共12页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内23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木(12种)、乔木(11种)2种生活型植物8个关键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与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叶片性状的变异来源和基于叶片性状的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结果】(1)乔木、灌木2种生活型植物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组织密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乔木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灌木,其叶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灌木。(2)对于大多数叶性状而言,物种变异是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变异的主要因素均是物种和生活型,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异由物种、个体和生活型三者共同解释。(3)大部分灌木植物位于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乔木物种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群落内植物在适应环境差异时存在不同的性状权衡策略,比叶面积是划分2种生活型植物生态策略的关键叶性状。【结论】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优化结构性状组合,适应冠层垂直梯度的资源再分配,生境的细微环境差异将会促进群落共存和植物的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功能性状 种间变异 乔木 灌木 落叶阔叶林 共存
下载PDF
侧柏种子和苗木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符建明 沈熙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本文对辽宁兴城试验点,在1984年播种的侧柏6个种源58个家系及1985年播种的7个种源105个家系的种子和苗木的17个性状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出苗率、生物量、苗高和1年生苗移植成活率等性状在种源间的相对变量大于家系间;种子长、宽、厚度... 本文对辽宁兴城试验点,在1984年播种的侧柏6个种源58个家系及1985年播种的7个种源105个家系的种子和苗木的17个性状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出苗率、生物量、苗高和1年生苗移植成活率等性状在种源间的相对变量大于家系间;种子长、宽、厚度和枯梢率等性状在家系间的相对变量大于种源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苗木性状 源内变异 子性状 变异 群体 家系
下载PDF
大岗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6种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郭志文 赵文霞 +1 位作者 罗久富 郑景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7,共6页
以大岗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6种木本植物(11种常绿,5种落叶)为研究对象,探讨叶面积、比根长、木质部密度、叶氮含量等15个功能性状在种间和种内的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比叶面积、比根长及各构件... 以大岗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6种木本植物(11种常绿,5种落叶)为研究对象,探讨叶面积、比根长、木质部密度、叶氮含量等15个功能性状在种间和种内的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比叶面积、比根长及各构件的N、P含量的变异较大(24. 38%~55. 60%),其次是各构件的组织密度(23. 00%~28. 80%),各构件的C含量变异程度最低(9. 29%~11. 00%);不同功能性状的变异来源存在很大差异,结构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水平(高于50%),而化学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物种水平(高于50%),植物各构件的C含量种间变异高于70%,只有比叶面积、叶N和P含量在生活型水平上有较大变异(29. 94%、14. 74%、63. 09%).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功能性状 生活型 种间变异 变异
下载PDF
小菜蛾蛹期寄生蜂-颈双缘姬蜂地理种群间对温度反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祖华 刘树生 GEBREMESKEL Fisseha B.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0-484,共5页
在室内以小菜蛾蛹作为寄主 ,比较浙江杭州和台湾梨山 2地的颈双缘姬蜂在 13~ 35℃范围内7个温度下的生长发育、存活、子代性比及内禀增长率 .在 13和 35℃下 ,2个种群均不能育出后代成虫 .在 15、2 5、30、32和 33.5℃下 ,发育历期、... 在室内以小菜蛾蛹作为寄主 ,比较浙江杭州和台湾梨山 2地的颈双缘姬蜂在 13~ 35℃范围内7个温度下的生长发育、存活、子代性比及内禀增长率 .在 13和 35℃下 ,2个种群均不能育出后代成虫 .在 15、2 5、30、32和 33.5℃下 ,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每雌寄生的寄主蛹数在 2种群间无显著差异 ,但幼虫至成虫阶段的存活率在 32和 33.5℃下 ,杭州种群均高于梨山种群 ,其中 32℃下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子代性比除 33.5℃下 2种群间无显著差异外 ,15、2 5、30和 32℃下杭州种群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梨山种群 .杭州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 15~ 33.5℃范围均高于梨山种群 ,在 30和 32℃下 ,这种差异更为明显 .推测在高温区段种群间存活率的差异是由于各种群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长期适应所造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期寄生蜂 小菜蛾 颈双缘姬蜂 地理 温度反应 种间变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基于种内与种间性状变异的放牧过滤作用及其尺度效应
11
作者 秦嘉晨 王欢 +5 位作者 朱江 王扬 田晨 白永飞 杨培志 郑淑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8-871,共14页
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也是草原群落构建的重要“外部”过滤因子。然而,关于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构建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种内性状分化和种间性状差异的相对作用目前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为此,该研究利用在内... 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也是草原群落构建的重要“外部”过滤因子。然而,关于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构建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种内性状分化和种间性状差异的相对作用目前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为此,该研究利用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建立的长期放牧控制实验平台,采用土芯法(环刀)取样,系统分析了植物群落地上(株丛、叶片)和地下(根系)性状对放牧的响应。通过环刀-小区和小区-样地两个推绎尺度,研究了基于种内与种间性状变异的放牧强度过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大多数地上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呈增加趋势,而根系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则显著降低。(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在环刀尺度上,基于地上性状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的放牧过滤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中度放牧时达到最大;然而基于地下性状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的放牧过滤强度逐渐增加。在小区尺度上,基于地上性状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的放牧过滤强度呈线性降低趋势;而基于地下性状种内变异的放牧过滤强度增加,基于种间差异的放牧过滤强度减弱。(3)随着空间尺度增大,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构建的影响由基于种间性状差异的过滤作用逐渐转变为基于种内性状变异的过滤作用,此过程受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调控。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放牧对草原群落构建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正确理解长期放牧导致的植被景观异质性和尺度效应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该研究中叶片和根系性状主要考虑了结构性状,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结合叶片和根系碳氮含量等化学性状指标,以全面理解放牧对植物地上、地下性状变异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变异 种间变异 群落构建 放牧强度 环境过滤 尺度效应 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柯-青冈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片性状变异及适应策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文倩 李家湘 +5 位作者 龚俊伟 赵丽娟 项文化 程幸 王维嘉 张意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256-7265,共10页
厘清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对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亚热带柯(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为对象,测量了1 hm^(2)固定监测样地内6个优势树种的叶面积(... 厘清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及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对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亚热带柯(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为对象,测量了1 hm^(2)固定监测样地内6个优势树种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厚度(LT)、叶片碳(LC)、叶片氮(LN)、叶片磷(LP)含量和叶片碳氮比(LC∶LN)8个功能性状,采用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PCA)法分析了群落叶片功能性状的生活型、种内和种间变异及性状间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内叶片功能性状种内、种间差异显著,变异中等(CV:0.02—0.59),其结构性状的可塑性较化学性状保守,变异格局符合“性状空间变异分割假说”;针叶树种的LA、SLA显著低于阔叶树种,常绿树种的LC和LDMC最小,而落叶树种的SLA、LN和LP最大以及LT和LC∶LN最小。(2)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生活型和种间变异,种内变异亦有显著贡献;生活型对多数性状的贡献率较大,其对LDMC、LC∶LN的贡献分别高达93.11%和91.76%;种间变异(LDMC除外)对结构性状的贡献率均高于化学性状;种内变异对LP的贡献率(23.66%)较种间变异高。(3)叶片性状之间多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针叶树和阔叶树在PCA排序图中聚集于不同区域,叶经济型谱在柯-青冈群落中具有适用性。不同树种通过叶片结构、化学性状之间的权衡策略来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实现群落物种共存。结果可为理解森林群落物种的环境适应策略、预测群落动态变化和制定植被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叶片功能性状 变异 种间变异 叶经济型谱
下载PDF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及其适应策略 被引量:8
13
作者 隆庆之 杜虎 +5 位作者 苏樑 曾馥平 连子文 彭晚霞 刘坤平 谭卫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75-8883,共9页
叶片功能性状能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和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能力,同时也能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144种优势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厚(LT)、叶面积(LA)、... 叶片功能性状能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和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能力,同时也能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144种优势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厚(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长宽比(L/W)、叶组织密度(LTD)叶片形态性状和12种叶元素性状特征及变异程度,并探讨植物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7个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33.31%,叶片碳变异系数最小,为7.73%,叶元素变异程度普遍高于叶形态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叶习性物种间叶厚、比叶面积、叶长宽比、叶氮含量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部分叶性状呈显著相关,得到一系列最佳功能性状组合,体现植物对喀斯特地区特殊生境的适应性。沿着性状贡献率较高的PC1轴,能够定义出叶经济谱,大部分常绿植物采取经济保守策略,而大部分落叶植物则聚集在资源获取的一侧。相较于邻近非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区植物有较小的LA、SLA。这些结果体现了喀斯特地区植物叶片形成的不同叶性状特征,以及分布于经济谱两端的常绿和落叶植物的不同资源获取策略,揭示了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可为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生活型 种间变异 叶经济谱 喀斯特生态系统
下载PDF
贺兰山东、西坡群落植物叶N、P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
14
作者 晁鑫艳 卫玺玺 +4 位作者 郑景明 唐可欣 李怡淼 万龙 周金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贺兰山不同气候类型群落植物叶N、P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以贺兰山东、西坡沿不同海拔梯度的群落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植物叶片N、P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与海拔的关系,并通过构建零模型,探究沿海拔梯度贺... 为了研究贺兰山不同气候类型群落植物叶N、P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以贺兰山东、西坡沿不同海拔梯度的群落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植物叶片N、P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与海拔的关系,并通过构建零模型,探究沿海拔梯度贺兰山东、西坡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贺兰山东坡植物叶片N质量分数和N、P质量分数比的群落加权平均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海拔1600~2000 m处最高;东、西坡叶片P质量分数均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贺兰山东坡群落叶片N质量分数在中海拔(2000 m左右)处发散,在中高海拔(2600 m左右)处收敛;叶片P质量分数在中高海拔(2600 m左右)处最收敛,叶片N、P质量分数比在中低海拔(1700 m左右)处最发散。而贺兰山西坡植物叶片N质量分数在中高海拔(2600 m左右)处最发散,叶片P质量分数在中高海拔(2700 m左右)处最发散。环境因子不是贺兰山东坡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是贺兰山西坡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土壤N、P质量分数显著影响叶片N、P化学性状的群落加权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海拔 群落植物 叶片N质量分数 叶片P质量分数 群落构建 种间变异
下载PDF
狗牙根属植物多样性与品种选育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伟 张新全 干友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3-628,共6页
从种间变异、种内变异两方面介绍了狗牙根属植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并对国内外狗牙根品种选育的手段、方向、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述评 ;
关键词 狗牙根属 植物多样性 选育 种间变异 变异 草坪草 牧草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101种常见木本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林志斌 严平勇 +2 位作者 杨智杰 万晓华 陈光水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1期32-38,共7页
通过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101种乔木、灌木叶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群落内种间的叶N、P含量和N/P存在极大变异,叶N含量变化范围为10.76~34.14 mg.g-1,几何平均值为17.33 mg.g-1;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2... 通过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101种乔木、灌木叶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群落内种间的叶N、P含量和N/P存在极大变异,叶N含量变化范围为10.76~34.14 mg.g-1,几何平均值为17.33 mg.g-1;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28~2.93mg.g-1,几何平均值为0.94 mg.g-1;N/P变化范围为6.47~34.90,几何平均值为18.49.群落叶N/P平均水平均高于全球、全国和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的平均水平,说明本区的常绿阔叶林更易受P限制.在不同生长型中,只有落叶木本与常绿木本、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的叶片N、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5),而不同生长型叶片N/P无显著差异.不同科之间,只有大戟科叶的N含量与其他科之间存在差异(P<0.05),其余科之间的N、P含量和N/P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N P 化学计量学 种间变异 元素限制
下载PDF
猫儿山主峰常见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关联 被引量:4
17
作者 欧芷阳 庞世龙 +4 位作者 何峰 谭一波 申文辉 郑威 陈始贵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以猫儿山主峰6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叶含水率(LWC)、叶体积(LV)、叶组织密度(LTD)、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比叶重(SLW)7个叶功能性状,阐明各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关系,揭示物种共存机制。结果表明,7个叶功... 以猫儿山主峰6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叶含水率(LWC)、叶体积(LV)、叶组织密度(LTD)、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比叶重(SLW)7个叶功能性状,阐明各性状的变异及相关关系,揭示物种共存机制。结果表明,7个叶功能性状种间差异显著,种间变异普遍大于种内变异,种间以LV的变异最大,LWC的变异最小;种内及种间水平上,LWC和LDMC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均为较稳定的性状;不同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SLA与LDMC在种内及种间水平上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与LT和SLW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植物通过不同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和协变来适应特殊微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变异 种间变异 适应策略
下载PDF
云南喀斯特退化天坑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特征及适应策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税伟 郭平平 +3 位作者 朱粟锋 冯洁 孙祥 李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95-1306,共12页
以云南省沾益自然保护区内典型而宏大的喀斯特中度退化天坑—深陷塘为例,分析了该天坑地下森林的34种木本植物的8个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并从种内和种间水平进一步探究功能性状变异与科类群、生活型、生长型和生态因子的关系及土壤因子... 以云南省沾益自然保护区内典型而宏大的喀斯特中度退化天坑—深陷塘为例,分析了该天坑地下森林的34种木本植物的8个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并从种内和种间水平进一步探究功能性状变异与科类群、生活型、生长型和生态因子的关系及土壤因子对植物性状变异的解释效应。结果表明:天坑地下森林内分布的木本植物具有叶厚度大、比叶面积较小、叶干物质含量较高的特点;灌木植物性状种间变异普遍小于乔木,植物性状变异程度在常绿和落叶间相差不大,大部分叶性状的种内种间变异大于小枝性状;天坑内植物性状的平均种内变异系数达23.45%,相较于其他非喀斯特区域的植被类型,其性状种内变异幅度较低,表明喀斯特天坑区域的植物具有较小的形态可塑性;土壤养分是决定样地尺度上群落性状变异的主导环境因素,但物种系统发育历史及其生活史特性也是该地带性植被功能性状变异的内生动力。综上,表明天坑地下森林的木本植物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其功能性状及其变异程度受非生物环境因素、系统发育过程、生活史策略等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负地形的喀斯特天坑的物种避难所价值提供材料和证据,为提升云南高原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开展天坑外部区域和地带性植被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天坑 植物功能性状 变异 种间变异
下载PDF
草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的程度和来源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璧如 徐冰 张大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89,共5页
分析了内蒙古草地植物的6个功能性状在种间、种内不同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间的变异.结果表明,除株高外其余5个功能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种间,但种内变异占总体变异的比例不能被忽视.不同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的程度和来源不同... 分析了内蒙古草地植物的6个功能性状在种间、种内不同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间的变异.结果表明,除株高外其余5个功能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种间,但种内变异占总体变异的比例不能被忽视.不同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的程度和来源不同,说明不同物种、不同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不同.因此利用功能性状进行各种研究时,应该充分考虑种内变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状 内性状变异 性状变异
下载PDF
李属种质资源酯酶和过氧化氢酶等位酶分析
20
作者 颜福花 刘先葆 +4 位作者 刘宁 蔡礼鸿 徐象华 郁香荷 张格宁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6,共4页
原产我国及引入我国栽培多年的李属Prunus L.植物有8个种。李属植物经过自然和人为选择,产生了丰富的基因类型,其异花授粉的特性使品种间变异较大,种间类型多,种的界限不明显,这些都给李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和利用带来困难... 原产我国及引入我国栽培多年的李属Prunus L.植物有8个种。李属植物经过自然和人为选择,产生了丰富的基因类型,其异花授粉的特性使品种间变异较大,种间类型多,种的界限不明显,这些都给李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和利用带来困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质资源 李属植物 等位酶分析 过氧化氢酶 酯酶 基因类型 种间变异 异花授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