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色瓢虫幼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和种间捕食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迎刚 季清娥 +1 位作者 陈家骅 赖钟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4-878,共5页
自残现象的发生在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很是常见,为明确自残行为对其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非选择性条件下我们对异色瓢虫幼虫对非姊妹卵的种内自残和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卵的种间捕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自残现象的发生在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很是常见,为明确自残行为对其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非选择性条件下我们对异色瓢虫幼虫对非姊妹卵的种内自残和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卵的种间捕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取食同种卵和异种卵均可完成生长发育,与取食蚜虫相比:1其从卵到成虫及蛹期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P<0.05),其中1龄幼虫发育历期缩短非常明显(P<0.01);2自然条件下高死亡率的1龄幼虫的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32-4龄幼虫、蛹和成虫的体重变轻(P<0.05),且体长在4龄幼虫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异色瓢虫种内自残和种间捕食对其在食物恶劣条件下延续种群至关重要,但对种群的繁衍却不是最理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内自残 种间捕食 存活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雌雄性别对3种植绥螨之间集团内捕食和同类相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杨 王鑫 +2 位作者 孟瑞霞 侯林林 贾永红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5期85-88,共4页
为探索植绥螨性别对捕食螨集团内捕食和同类相残的作用,实验研究了外来种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与本地种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和商业化螨种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3种植绥螨雌、雄成螨种内和种间的... 为探索植绥螨性别对捕食螨集团内捕食和同类相残的作用,实验研究了外来种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与本地种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和商业化螨种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3种植绥螨雌、雄成螨种内和种间的捕食关系,为斯氏钝绥螨在本地的应用及联合释放的螨种筛选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3种植绥螨均不会对种内雌、雄成螨产生捕食;3种植绥螨雌成螨均不会对种间雌成螨产生捕食;3种植绥螨雌成螨只对异种雄成螨发生捕食作用(Fisher's Exact Test,斯氏钝绥螨vs.巴氏新小绥螨:X^2=52.342,df=1,P<0.001;斯氏钝绥螨vs.黄瓜新小绥螨:X^2=63.324,df=1,P<0.001)。因此,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均不会对种内雌、雄成螨和种间雌成螨带来威胁,但会捕食种间雄成螨而发生集团内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钝绥螨 巴氏新小绥螨 黄瓜新小绥螨 捕食 种间捕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两种捕食特征变化对集团内捕食系统的影响
3
作者 周帅 周晓梅 +2 位作者 张荣 周本达 李洁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4,共4页
寄生调节的易感染者种内捕食特征变化、已感染者种内捕食特征变化和易感染者种间捕食特征变化均有益于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共存,增加两者之间共存区域;然而已感染者种间捕食特征变化却对共存不利,使得共存区域减少,相对于单种特征调节来... 寄生调节的易感染者种内捕食特征变化、已感染者种内捕食特征变化和易感染者种间捕食特征变化均有益于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共存,增加两者之间共存区域;然而已感染者种间捕食特征变化却对共存不利,使得共存区域减少,相对于单种特征调节来说,两种捕食特征变化会相互影响,寄生调节已感染者的两种特征发生变化时,种内捕食促进共存的作用强于种间捕食抑制共促的作用,综合作用仍然呈现共存现象;而当两种促进共存的特征叠加时,共存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种间捕食 变化 模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