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特征及其保护
1
作者 方全 刘以珍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5-8,14,共5页
[目的]了解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种群的生长状况。[方法]对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群落植物区系、生活型、种-多度格局、垂直结构和篦子三尖杉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 [目的]了解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种群的生长状况。[方法]对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群落植物区系、生活型、种-多度格局、垂直结构和篦子三尖杉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武功山篦子三尖杉群落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向区系平衡点过渡;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比为60%;种-多度格局为对数函数关系,得到拟合曲线y=24.07ln(x)+0.74(R^(2)=0.9775);群落分为乔、灌、草3层,树高级拟合曲线为y=200.57x^(-1.391)(R^(2)=0.8733);篦子三尖杉种群年龄结构呈稳定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篦子三尖杉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篦子三尖杉 种-多度格局 垂直结构 年龄结构 区系 生活型
下载PDF
江西官山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倩 易伶俐 +7 位作者 陈琳 彭巧华 欧阳园兰 龚超 曾小霞 杨清培 宋庆妮 刘骏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目的】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地许多原始林变为次生林,为了更好地研究亚热带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恢复过程和多样性维持机制。【方法】按照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 【目的】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地许多原始林变为次生林,为了更好地研究亚热带地区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恢复过程和多样性维持机制。【方法】按照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CTFS)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建设标准。在官山自然保护区建立12 hm^(2)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其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等群落特征。【结果】1)样地内木本植物种类丰富且稀有种较多,共有65科139属312种,其中稀有种148种,约占总物种数的1/2;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属水平上有28个类型(包含变型),热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59.71%,温带区系成分占37.41%;3)群落径级分布呈“金字塔”型,属于增长型群落,优势种中大部分物种径级结构也呈“金字塔”型,处于增长状态。【结论】官山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丰富,稀有种比例高,群落更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 种-多度格局 -面积曲线 区系特征 径级结构
下载PDF
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ha监测样地的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64
3
作者 王斌 黄俞淞 +7 位作者 李先琨 向悟生 丁涛 黄甫昭 陆树华 韩文衡 文淑均 何兰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56,共16页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northern tropical karst seasonal rain forest)是在我国热带北缘喀斯特地区分布的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之一。由于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多样性的生境类型,同时受季风气候影响,该森林呈现群落结构多样、树种组... 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northern tropical karst seasonal rain forest)是在我国热带北缘喀斯特地区分布的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之一。由于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多样性的生境类型,同时受季风气候影响,该森林呈现群落结构多样、树种组成丰富、特有成分突出等特点。基于大型固定监测样地对该森林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进行的研究,是探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基础。我们于2011年底建立了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监测样地,依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全球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定位并调查了样地内每一棵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结果表明:(1)样地内有监测树种223种,隶属于56科157属;独立个体总数为68,010株(含分枝为95,471株),平均胸径为4.84 cm;(2)树种科、属的区系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大戟科、马鞭草科、梧桐科等为优势科;(3)个体数最多的11个树种的个体数之和占到总个体数的51.64%,前58个树种的占90.19%;稀有种有75种,占总树种数的33.63%;(4)群落结构稳定且更新良好,主要优势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形,无明显断层;(5)树种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差异,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us)等强耐旱型树种分布于山顶周围;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等树种分布于山坡中部;对叶榕(Ficus hispida)等喜湿耐荫型树种分布于山谷周围;(6)胸径>20 cm的个体较多分布在山坡中下部,极少分布在山顶周围;胸径10–20 cm的个体较均匀分布于整个样地;分枝和萌枝较多分布在山顶周围;(7)种–面积散点图在2–7 ha的取样面积下分化形成两条曲线,表明了树种数量组成在空间上具有强烈异质性。研究初步认为:强烈生境异质性及独特地质背景可能是影响该喀斯特森林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 区系分析 种-多度格局 -面积曲线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