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谢菲 张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8-43,共6页
科举制度的废除因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而备受学界关注,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科举废除的缘起、影响和对科举废除的评价等方面。文章在回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比较最高统治者、朝臣和社会大众在渐停科举与立停科举... 科举制度的废除因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而备受学界关注,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科举废除的缘起、影响和对科举废除的评价等方面。文章在回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比较最高统治者、朝臣和社会大众在渐停科举与立停科举这两个时期的反应差异;在探讨科举废除的影响时,避免推论方法上的简化论倾向;区分对科举废除评价的"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更多地还原"历史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废除 回顾 思考
下载PDF
科举制度废除对江西政治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万振凡 彭庆鸿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5-100,共6页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产生、发展、废除跟江西政治息息相关。科举废除之后,民间有"科举废,江西霉"说法。对比发现,民国江西官员数量比例比清朝大幅度减少;级别上,官员级别越高,其降幅更为明显,江西几乎丧失了在政治上...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产生、发展、废除跟江西政治息息相关。科举废除之后,民间有"科举废,江西霉"说法。对比发现,民国江西官员数量比例比清朝大幅度减少;级别上,官员级别越高,其降幅更为明显,江西几乎丧失了在政治上的话语权。此外,科举废除还导致省内各地区政治力量的变化。由此而知,科举制度废除确实是江西政治衰落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夸大,相比于其他因素,其依旧只是表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废除 江西政治 衰落 表层因素
下载PDF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社会整合的弱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佰合 蒋保 《安徽史学》 2000年第3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晚清 科举制度废除 社会整合弱化 社会流动
下载PDF
科举制废止后士人心态变迁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晓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科举制的废止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直接冲击和震撼了以习举业为生的士人的心态。士人的职业倾向、文化观念、政治态度、人生理想等方面均发生重大转变。士人心态的变迁带来了诸如四民社会解体、工商实业兴起和社会风气转变等一... 科举制的废止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直接冲击和震撼了以习举业为生的士人的心态。士人的职业倾向、文化观念、政治态度、人生理想等方面均发生重大转变。士人心态的变迁带来了诸如四民社会解体、工商实业兴起和社会风气转变等一系列社会效应,初衷在于弃旧图新、挽救统治危机的科举制废止策略某种程度上与清王朝的灭亡有着间接影响关系,但并不具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废除 士人心态 变迁
下载PDF
科举废除前夕上海地区的社会舆论——以《申报》刊文为例
5
作者 谢俊美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它对封建社会政治的稳定、人才的选拔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到了近代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就上海地区,舆论即不一致:认为科举当废者有之;不必废者有之... 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它对封建社会政治的稳定、人才的选拔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到了近代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就上海地区,舆论即不一致:认为科举当废者有之;不必废者有之;科举当废、但不必骤废者有之;甚有主张科举与学堂合二而一者;等等。它折射了当时人们对科举制度不同的价值观,这些对今天的教育、考试制度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废除 新式学堂 新型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语文”是由谁提出的?
6
《新闻爱好者》 1998年第7期38-38,共1页
“语文”一词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我国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称之为“国文”课。
关键词 “语文”一词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 废除科举制度以后 我国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 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只有语文一科 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 称之为“国文”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