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举取仕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卫红娟 季乃礼 《考试研究》 2006年第2期119-126,共8页
科举取仕制度是自中国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对科举取仕制进行探索性的思考。科举取仕在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 科举取仕制度是自中国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对科举取仕制进行探索性的思考。科举取仕在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系统的运行,是维护封建社会稳定、长久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取仕 政治社会化 政治参与 社会阶层 政治系统
下载PDF
科举取仕制度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蓉 柴晓霞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7年第1期9-10,共2页
本文从科举取仕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探究科举取仕制度衰亡的原因,为我国现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挖掘其现代意义,同时对建设一支高效、廉洁、务实、创新的现代国家干部队伍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 科举取仕 公务员考试 竞争机制
下载PDF
论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蒋先福 彭中礼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7-33,共7页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从留传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古代许多判词写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且引经据典,工整对仗,使得本应严肃的判词显得文法(理)兼容,词情并茂,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这种现象固然受惠于中国古代法...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从留传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古代许多判词写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且引经据典,工整对仗,使得本应严肃的判词显得文法(理)兼容,词情并茂,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这种现象固然受惠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达和唐代文风的浸润,但其直接动因还在于开科取仕制度对判词写作的重视。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使之成为一种文学题材得到后人的承继。回眸其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我国当代司法文书制度的改革或许存在某些可能的效用,特别是对于借用中国本土资源促进法律与文学运动,不无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词 文学化 科举取仕 效用
下载PDF
清代举子中式的平均年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蒋金星 肖夫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2-34,共3页
从《清代卷集成》考生的履历计算举子中式贡生、举人、贡士(进士)的平均年龄。根据年龄与人们的智力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科举考试包含着一种考查人们智力的成分,并非全靠死记硬背就能奏效的新认识。
关键词 殊卷履历 平均年龄 智力 科举取仕
下载PDF
苏东坡的政治短板
5
作者 顾伯冲 《党政论坛》 2011年第6期7-7,共1页
自从隋朝实行科举取仕制度起,我国古代的官场大抵就是文人当官的历史。对于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文人来说,入仕为官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能够辅助君王,成为一代名相,
关键词 苏东坡 “学而优则 短板 政治 科举取仕 人生信条 终极理想 文人
下载PDF
四支队伍共璀璨 书城尽是染翰人——中国书法城乌海掠胜之三
6
作者 雷平 《大众书法》 2018年第1期64-64,共1页
书法离不开文字,一部中国文字史,就是中国书法史。西周时期,当时“六艺”中就有书艺;唐代把书法作为科举取仕的条件之一,唐代以降,各朝各代皆沿袭此制度,把书法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 中国书法史 乌海 书城 西周时期 “六艺” 科举取仕 教育手段 文字史
原文传递
“状元”一词源于唐代民间
7
作者 许圣义 《山西老年》 2012年第9期36-36,共1页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那么,既然科举取仕始于隋,为什么“状元”一词和第一名状元却始于唐呢?
关键词 “状元” 唐代 词源 科举制度 科举取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