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科举取仕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卫红娟
季乃礼
《考试研究》
2006年第2期119-126,共8页
科举取仕制度是自中国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对科举取仕制进行探索性的思考。科举取仕在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
科举取仕制度是自中国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对科举取仕制进行探索性的思考。科举取仕在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系统的运行,是维护封建社会稳定、长久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取仕
政治社会化
政治参与
社会阶层
政治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举取仕制度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蓉
柴晓霞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7年第1期9-10,共2页
本文从科举取仕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探究科举取仕制度衰亡的原因,为我国现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挖掘其现代意义,同时对建设一支高效、廉洁、务实、创新的现代国家干部队伍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
科举取仕
公务员考试
竞争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
被引量:
8
3
作者
蒋先福
彭中礼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7-33,共7页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从留传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古代许多判词写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且引经据典,工整对仗,使得本应严肃的判词显得文法(理)兼容,词情并茂,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这种现象固然受惠于中国古代法...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从留传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古代许多判词写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且引经据典,工整对仗,使得本应严肃的判词显得文法(理)兼容,词情并茂,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这种现象固然受惠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达和唐代文风的浸润,但其直接动因还在于开科取仕制度对判词写作的重视。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使之成为一种文学题材得到后人的承继。回眸其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我国当代司法文书制度的改革或许存在某些可能的效用,特别是对于借用中国本土资源促进法律与文学运动,不无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词
文学化
科举取仕
效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举子中式的平均年龄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蒋金星
肖夫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2-34,共3页
从《清代卷集成》考生的履历计算举子中式贡生、举人、贡士(进士)的平均年龄。根据年龄与人们的智力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科举考试包含着一种考查人们智力的成分,并非全靠死记硬背就能奏效的新认识。
关键词
殊卷履历
平均年龄
智力
科举取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东坡的政治短板
5
作者
顾伯冲
《党政论坛》
2011年第6期7-7,共1页
自从隋朝实行科举取仕制度起,我国古代的官场大抵就是文人当官的历史。对于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文人来说,入仕为官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能够辅助君王,成为一代名相,
关键词
苏东坡
“学而优则
仕
”
短板
政治
科举取仕
人生信条
终极理想
文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支队伍共璀璨 书城尽是染翰人——中国书法城乌海掠胜之三
6
作者
雷平
《大众书法》
2018年第1期64-64,共1页
书法离不开文字,一部中国文字史,就是中国书法史。西周时期,当时“六艺”中就有书艺;唐代把书法作为科举取仕的条件之一,唐代以降,各朝各代皆沿袭此制度,把书法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
中国书法史
乌海
书城
西周时期
“六艺”
科举取仕
教育手段
文字史
原文传递
“状元”一词源于唐代民间
7
作者
许圣义
《山西老年》
2012年第9期36-36,共1页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那么,既然科举取仕始于隋,为什么“状元”一词和第一名状元却始于唐呢?
关键词
“状元”
唐代
词源
科举
制度
科举取仕
原文传递
题名
科举取仕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卫红娟
季乃礼
机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考试研究》
2006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文摘
科举取仕制度是自中国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对科举取仕制进行探索性的思考。科举取仕在封建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系统的运行,是维护封建社会稳定、长久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科举取仕
政治社会化
政治参与
社会阶层
政治系统
Keywords
imperial examination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lass
political system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举取仕制度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蓉
柴晓霞
机构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7年第1期9-10,共2页
文摘
本文从科举取仕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探究科举取仕制度衰亡的原因,为我国现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挖掘其现代意义,同时对建设一支高效、廉洁、务实、创新的现代国家干部队伍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
科举取仕
公务员考试
竞争机制
Keywords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s
Civic Service Examinations
competitive mechanism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
被引量:
8
3
作者
蒋先福
彭中礼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7-33,共7页
文摘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从留传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古代许多判词写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且引经据典,工整对仗,使得本应严肃的判词显得文法(理)兼容,词情并茂,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这种现象固然受惠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达和唐代文风的浸润,但其直接动因还在于开科取仕制度对判词写作的重视。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使之成为一种文学题材得到后人的承继。回眸其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我国当代司法文书制度的改革或许存在某些可能的效用,特别是对于借用中国本土资源促进法律与文学运动,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判词
文学化
科举取仕
效用
Keywords
court verdict
literary orientation
selecting officials through imperial examination
usefulness
分类号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举子中式的平均年龄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蒋金星
肖夫元
机构
浙江大学古籍所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2-34,共3页
文摘
从《清代卷集成》考生的履历计算举子中式贡生、举人、贡士(进士)的平均年龄。根据年龄与人们的智力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科举考试包含着一种考查人们智力的成分,并非全靠死记硬背就能奏效的新认识。
关键词
殊卷履历
平均年龄
智力
科举取仕
Keywords
zhujuan profile
average age
intelligence
candidate of imperial exam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东坡的政治短板
5
作者
顾伯冲
出处
《党政论坛》
2011年第6期7-7,共1页
文摘
自从隋朝实行科举取仕制度起,我国古代的官场大抵就是文人当官的历史。对于将“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的文人来说,入仕为官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能够辅助君王,成为一代名相,
关键词
苏东坡
“学而优则
仕
”
短板
政治
科举取仕
人生信条
终极理想
文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支队伍共璀璨 书城尽是染翰人——中国书法城乌海掠胜之三
6
作者
雷平
出处
《大众书法》
2018年第1期64-64,共1页
文摘
书法离不开文字,一部中国文字史,就是中国书法史。西周时期,当时“六艺”中就有书艺;唐代把书法作为科举取仕的条件之一,唐代以降,各朝各代皆沿袭此制度,把书法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
中国书法史
乌海
书城
西周时期
“六艺”
科举取仕
教育手段
文字史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状元”一词源于唐代民间
7
作者
许圣义
出处
《山西老年》
2012年第9期36-36,共1页
文摘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那么,既然科举取仕始于隋,为什么“状元”一词和第一名状元却始于唐呢?
关键词
“状元”
唐代
词源
科举
制度
科举取仕
分类号
G63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科举取仕的历史作用
卫红娟
季乃礼
《考试研究》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科举取仕制度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启示
胡蓉
柴晓霞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
蒋先福
彭中礼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清代举子中式的平均年龄研究
蒋金星
肖夫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苏东坡的政治短板
顾伯冲
《党政论坛》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四支队伍共璀璨 书城尽是染翰人——中国书法城乌海掠胜之三
雷平
《大众书法》
2018
0
原文传递
7
“状元”一词源于唐代民间
许圣义
《山西老年》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