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科举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上琼 《教育与考试》 2010年第3期41-48,共8页
滥觞于宋代的科举经费初以资助士子旅费为主,明代经由里甲银支出对士子的资助范围有所增加,然终不为常例。直至清代,科举经费支出才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经制支出,遵循"入有额征,支有额出"的规定,一般支出内容为乡试士子的路费... 滥觞于宋代的科举经费初以资助士子旅费为主,明代经由里甲银支出对士子的资助范围有所增加,然终不为常例。直至清代,科举经费支出才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经制支出,遵循"入有额征,支有额出"的规定,一般支出内容为乡试士子的路费、会试举人路费、考官路费、科场经费和赏赐费用。但是科举经费支出数额较少,与其抡才大典的地位多有不符,为了保证这笔经费的有效使用,清政府制定了一套管理科举经费的制度,这项制度适时而变,不断寻求规制中的突破,以期科举经费效率的最大化,结果庶几如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经费 管理制度 效率
下载PDF
清前期地方政府对科举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2
作者 徐毅 《教育与考试》 2010年第3期34-40,共7页
在清代,除了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科举经费之外,还下放一定的权力让地方政府管理部分科举经费。具体而言,一方面地方政府采取效率制度和宾兴礼仪两种型式管理奏销的科举经费;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尽可能地将官员、士... 在清代,除了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科举经费之外,还下放一定的权力让地方政府管理部分科举经费。具体而言,一方面地方政府采取效率制度和宾兴礼仪两种型式管理奏销的科举经费;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尽可能地将官员、士绅和商人等社会各阶层手中的闲散资金转变为外销科举经费,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奏销科举经费在维护科举制运作过程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地方政府 科举经费 管理 监督
下载PDF
清代科举经费与科场供应管理制度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程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83,共9页
科举经费与科场供应对科举考试意义重大。清代科举经费名目繁多,科场供应事务纷杂。为了有效管理,清廷对科举经费制定了相应的核销、监管、稽查和处罚制度,并要求厉行节省,因时投入;对科场供应要求由专门机构与人员负责,妥善保管所供物... 科举经费与科场供应对科举考试意义重大。清代科举经费名目繁多,科场供应事务纷杂。为了有效管理,清廷对科举经费制定了相应的核销、监管、稽查和处罚制度,并要求厉行节省,因时投入;对科场供应要求由专门机构与人员负责,妥善保管所供物资并例行检查,在供应方式上要求统一供应,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清代科举经费与科场供应管理制度兼具规范性和灵活性,目的是为了保障科举考试的顺利进行和科举制度的有效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科举经费 科场供应 管理制度
下载PDF
明代乡试资格考试科举配额与科举经费编征
4
作者 裴家亮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自正统以后,明代乡试资格考试逐渐确立,科举配额制在嘉靖年间开始延伸至乡试以下,参加乡试的名额逐渐以通过的资格考试类型分为正科、遗才和大收,并主要以儒学为单位定额分配。这种资格考试中的科举名额,在按学校科举实力强弱分配的基础... 自正统以后,明代乡试资格考试逐渐确立,科举配额制在嘉靖年间开始延伸至乡试以下,参加乡试的名额逐渐以通过的资格考试类型分为正科、遗才和大收,并主要以儒学为单位定额分配。这种资格考试中的科举名额,在按学校科举实力强弱分配的基础上,也遵循地域平衡原则,并有四项基本的增减机制。同时,乡试资格考试中科举配额制的确立和发展,直接决定了地方科举经费中“乡试考生费用”编征的名目和群体数量,两者呈现出相通与联动的关系。若忽略此制,则难以正确解读和把握相关科举经费的编征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乡试资格考试 科举配额 地域平衡 科举经费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的科举消费与科举经费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毅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5,157,共12页
晚明以来,在科举制、经济、国家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互动下催生出奢靡的科举消费和冗繁的科举经费。这两者的产生严重地腐蚀了当时科举制的运作,成为清末科举经费直接促成科举制废除的先声。然而,在恢复科举制的迫切需要下,清初的王朝则... 晚明以来,在科举制、经济、国家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互动下催生出奢靡的科举消费和冗繁的科举经费。这两者的产生严重地腐蚀了当时科举制的运作,成为清末科举经费直接促成科举制废除的先声。然而,在恢复科举制的迫切需要下,清初的王朝则以规模宏大的"国家化"改革彻底净化了奢靡的科举消费,藉此重新厘定了社会各阶层的权利和义务,为科举制度培养之下的士绅阶层确定了符合其社会地位的臣民身份。这些举措及其影响都为清代科举制的运作提供了持续的物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科举消费 科举经费 国家化 改革
原文传递
清末废科举后科举经费体系的转型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宝麟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105,161,共17页
在清代,官方存有一套直接服务于各级科举考试与官学生员的科举经费体系。科举制度废除后,科举经费体系并未随废科举而消亡,各种科举经费转用于新式教育。虽然各级官府的各项旧有科举经费的用途与收支方式发生变化,但其固有来源大致未改... 在清代,官方存有一套直接服务于各级科举考试与官学生员的科举经费体系。科举制度废除后,科举经费体系并未随废科举而消亡,各种科举经费转用于新式教育。虽然各级官府的各项旧有科举经费的用途与收支方式发生变化,但其固有来源大致未改,一系列名目亦存续至清亡。在其实际的转型过程中,清廷、各省、府厅州县乃至城乡士绅关于各种科举经费的提留划分多有争议与竞合。通过学部与各省关于各项科举经费的提留划分,基本厘定中央与省(含所属府州县)教育经费的界限,结果是内销—外销的科举经费体系被整合进新的中央—地方教育财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经费 科举 学堂 教育财政
原文传递
清代中后期科举经费摊捐初探——以四川南部县衙档案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镛 《科举学论丛》 2016年第2期40-47,共8页
摊捐是指清代地方官员在上级官府的发起下,分摊捐出自己的部分养廉银,用以弥补某项公务费用的不足。摊捐盛行于清代中后期。本文尝试利用四川南部县档案等史料,探索科举经费摊捐的产生原因、发起方式、具体规则、催缴形式和实施结果,说... 摊捐是指清代地方官员在上级官府的发起下,分摊捐出自己的部分养廉银,用以弥补某项公务费用的不足。摊捐盛行于清代中后期。本文尝试利用四川南部县档案等史料,探索科举经费摊捐的产生原因、发起方式、具体规则、催缴形式和实施结果,说明有经常性经费缺口,需要通过摊捐等途径多方筹措,是清代中后期科举经费制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摊捐一定程度上帮助弥补了科举经费的不足,却加重了州县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后期 科举经费 摊捐
原文传递
明代科举宾兴考述 被引量:4
8
作者 毛晓阳 金甦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6-113,129,共9页
明代科举宾兴是清代科举宾兴的直接发展源头。在明代初年,宾兴礼第一次与乡饮酒礼分离,成为府州县一级的科举送别及庆贺典礼。明代地方科举经费预算为宾兴礼的举行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地方社会中,官府拨款及民间捐款设立的社会公益... 明代科举宾兴是清代科举宾兴的直接发展源头。在明代初年,宾兴礼第一次与乡饮酒礼分离,成为府州县一级的科举送别及庆贺典礼。明代地方科举经费预算为宾兴礼的举行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地方社会中,官府拨款及民间捐款设立的社会公益助考基金首次以"宾兴"命名,它们尽管在全国各地尚不普遍,但却为清代科举宾兴的普遍设立提供了最佳借鉴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宾兴礼 科举经费预算 公益基金
下载PDF
清代河南乡试科场运作经费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程伟 《教育与考试》 2021年第2期27-33,共7页
科举经费对科举考试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清代科举经费名目繁多,尤以考试过程中科场运作经费名目最多,不过就其大者而言,主要包括科场食用费和员役工赏费两项。通过分析和探讨清代河南乡试科场运作经费开支情况,发现清代河南乡试科场运... 科举经费对科举考试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清代科举经费名目繁多,尤以考试过程中科场运作经费名目最多,不过就其大者而言,主要包括科场食用费和员役工赏费两项。通过分析和探讨清代河南乡试科场运作经费开支情况,发现清代河南乡试科场运作经费不仅名目繁多,支出占整个乡试经费开支中比重最大,其经费支出情况还具有规范性、等级性和人文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河南乡试 科举经费 科场运作费
下载PDF
清代武童试应考费用探析——以石仓阙氏为例
10
作者 张怡雯 《科举学论丛》 2021年第2期39-51,共13页
本文利用石仓文书探讨清代武童试应考费用,并分析总额中包含的各项开支类目以及所占比重。根据同治七年一份应举账簿计算可知,当年应武童试的考生人均支付考试费用总计6687文,包含差旅、饮食、考试用具、仪式和练马等项费用。为应对武... 本文利用石仓文书探讨清代武童试应考费用,并分析总额中包含的各项开支类目以及所占比重。根据同治七年一份应举账簿计算可知,当年应武童试的考生人均支付考试费用总计6687文,包含差旅、饮食、考试用具、仪式和练马等项费用。为应对武举的高昂成本,石仓阙氏以宗族和姻亲为纽带组建了一个应试团体,由已经获取武生员功名的阙翰鹤组织训练和赴考。作为武举的推动者,阙翰鹤通过收徒应考,获得了隐性但不菲的收入。尽管应武举的费用高昂,但翰鹤组织家族成员集中训练、集体赴试,为家族的科举参与节省了成本,实现了家族内有限教育资源的高效调度和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童试 科举经费 应试簿 石仓 清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