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科克苏湿地植被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水文连通的关系
1
作者 汤子同 李兴丽 +2 位作者 刘华兵 李谦维 高俊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8-3048,共11页
区域植被生物量及其与水文连通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期Landsat-8遥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数据,提取了新疆科克苏湿地生长季不同月份的湿地水体斑块,反演并分析了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及时空分布特征,量化... 区域植被生物量及其与水文连通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期Landsat-8遥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数据,提取了新疆科克苏湿地生长季不同月份的湿地水体斑块,反演并分析了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及时空分布特征,量化了水文连通与科克苏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碳库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新疆科克苏湿地水体斑块面积最大,占保护区面积的63.12%,之后湿地水体斑块面积逐渐减少,8月水体斑块面积仅占保护区面积的6.27%,水体斑块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科克苏湿地植被生物量呈现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模式,额尔齐斯河及克兰河河道两侧以及支流两侧湿地为高生物量区域,北部阿热勒齐及阔克苏村和东南部萨尔胡松乡为低生物量区域。7月地上生物量达到生长季最高值,该时段科克苏湿地的植被总生物量为1.09×10^(9)kg,最大总生物量为4832 g/m^(2),地上生物量较高区域分布在西部的阿克铁热克村及东部的巴勒喀木斯村。水文连通与植被地上生物量及植被碳库呈现抛物线关系,水文连通度为0.6左右时,植被地上生物量及植被总碳库最大,植被总碳库达到4.5×10^(11)kg C。研究揭示了科克苏湿地植被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科克苏湿地水文连通度与植被地上生物量及植被碳库的量化关系,明确了适宜的水文连通度对植被生物量积累存在促进作用,可为湿地水文连通调控和植被碳储存功能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遥感反演 科克苏湿地 水文连通
下载PDF
中天山科克苏河地区隆升剥蚀历史——来自(U-Th)/He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7
2
作者 喻顺 陈文 +6 位作者 张斌 孙敬博 李超 袁霞 沈泽 杨莉 马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22-2936,共15页
天山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露史研究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磷灰石(U-Th)/He技术重建中天山南缘科克苏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蚀过程.磷灰石(U-Th)/He数据综... 天山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露史研究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磷灰石(U-Th)/He技术重建中天山南缘科克苏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蚀过程.磷灰石(U-Th)/He数据综合解释及热演化史模拟表明该地区至少存在晚白垩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3期快速隆升剥蚀事件,起始时间分别为~90Ma、~13Ma及~5Ma,且这3期隆升剥蚀事件在整个天山地区具有广泛的可对比性.相对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年龄记录了中天山南缘地质演化史中更新和更近的热信息,即中天山在晚中新世(~5 Ma)快速隆升剥蚀,其剥蚀速率为~0.47mm·a^(-1),剥蚀厚度为~2300m.总体上,中天山科克苏地区隆升剥蚀起始时间从天山造山带向昭苏盆地(由南向北)逐渐变老,表明了中天山南缘隆升剥蚀存在不均一性,并发生了多期揭顶剥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 科克苏 隆升剥蚀 (U-Th)/He 低温热年代学
下载PDF
基于NDVI科克苏湿地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阿依努·吐逊 张青青 +1 位作者 徐海量 闫俊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7-653,共7页
【目的】分析科克苏湿地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方法】采用ArcGIS10.2和ENVI4.5/ID软件平台,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实测的ET时间序列数据和MODIS MOD13Q1产品的NDVI遥感数据集估算的ET空间数据,分析2018和2019年科克苏湿地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目的】分析科克苏湿地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方法】采用ArcGIS10.2和ENVI4.5/ID软件平台,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实测的ET时间序列数据和MODIS MOD13Q1产品的NDVI遥感数据集估算的ET空间数据,分析2018和2019年科克苏湿地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科克苏湿地蒸散量年内时序呈单峰型分布,变化特征明显,2018和2019年7月蒸散量值最高分别为313.31和302.54 mm,占全区蒸散量的27.72%和26.20%。(2)NDVI指数和蒸散量实测值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3)湿地平均蒸散量空间变化呈出现东南低西北高的变化趋势,2018和2019年研究区月平均蒸散量分别为126.35和126.86 mm;变化率多位于-36~0 mm·a^(-1),其比例为27.90%。【结论】生长季科克苏湿地蒸散量时间尺度上7月最高,空间上分布受植被覆盖所控制,不同区域蒸散量的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蒸散量 时空变化 科克苏湿地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田润炜 蔡新斌 +3 位作者 买尔燕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江晓珩 林宣龙 刘丽燕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1-494,共4页
利用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法,对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直接使用价值(包括提供食物和原材料、科研文化、生态旅游)进行评价;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恢复使用法、替代花费法和替代法,对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 利用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法,对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直接使用价值(包括提供食物和原材料、科研文化、生态旅游)进行评价;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恢复使用法、替代花费法和替代法,对新疆阿勒泰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供水与蓄水、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固碳释氧、水质净化、保育土壤、物种保育和栖息地)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使用价值为13.15×108元,直接使用价值为1.45×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11.70×108元,间接使用价值是直接使用价值的8.07倍,单位面积提供的使用价值为42 879.97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克苏湿地 生态服务功能 使用价值 评价
原文传递
新疆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成克武 臧润国 +3 位作者 张炜银 白志强 张毓涛 郭仲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4,共7页
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5科259属551种,与西北其它荒漠地区相比,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该区维管束植物科的组成以寡种科和区域性单种科为主,占总科数的66.2%,菊科、禾本科等较大科仅占总科数的15.4%,但所含物种数达到63%,在... 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5科259属551种,与西北其它荒漠地区相比,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该区维管束植物科的组成以寡种科和区域性单种科为主,占总科数的66.2%,菊科、禾本科等较大科仅占总科数的15.4%,但所含物种数达到63%,在本区植物种的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属的组成以小型属和区域性单种属占优,占植物总属数的94.6%。植物生活型以地下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到40.1%,其次为一年生植物,为35.8%,这种组成比例与科克苏湿地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种子植物分属于11个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地中海与西亚、中亚和旧世界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反映出该区植物分布的北温带性质,同时与地中海、西亚和中亚植物区系关系极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维管束植物 植物区系 自然保护区 科克苏湿地
原文传递
铅锌矿残留矿石的地下溶浸设计
6
作者 刘金祥 国荣 《采矿技术》 1991年第28期15-16,共2页
捷克利铅锌公司科克苏矿床分布在准噶尔山脉的一麓,海拔1800~2000米。主矿体为一急倾斜柱状矿体,走向近于南北,主要为铅矿石。矿体走向长约150米,最大厚度为40~50米。矿体向南错动约50°。在东部有一大矿体与主矿体毗邻,为含锌量... 捷克利铅锌公司科克苏矿床分布在准噶尔山脉的一麓,海拔1800~2000米。主矿体为一急倾斜柱状矿体,走向近于南北,主要为铅矿石。矿体走向长约150米,最大厚度为40~50米。矿体向南错动约50°。在东部有一大矿体与主矿体毗邻,为含锌量较高的氧化矿石,列为表外矿量。矿床各水平用平峒开拓。海拔1805米的Ⅵ水平为主要运输水平。Ⅵ水平以下尚未开拓,钻探资料表明,随着矿体的向下延深,矿体面积显著减少,矿石品位也显著降低。出露地表的矿体上部用露天法开采,而矿体下部则用崩落法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浸 锌矿 矿床分布 科克苏 矿石品位 氧化矿 含锌量 表外矿 钻探资料 崩落法
下载PDF
Effect of preoperative 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 to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7
作者 王美堂 梅冰 +1 位作者 何建 霍正禄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7年第4期226-229,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Methods: Eighty-nin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complicating with shock were treated in Ch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Methods: Eighty-nin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complicating with shock were treated in Changhai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2 to October 2005 and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eoperative level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SBP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about 70 and 80 mmHg, respectively; and the SBP of group C was over 90 mmHg. Results,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gender,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initiated resuscitation time and initiated operation time among the 3 groups. Preopera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infused erythrocyte suspension among group A, B and C (1687 ± 96 ml, 2096 ± 87 ml, 2976±93 ml, P〈0. 05; and 294±110 ml, 404±113 ml, 798±230 ml, P〈0. 05). (2) The hemoglobin level in group C (94±45 g/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110±22 g/L) and group B (103±24 g/L)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hemoglobin between group A and B.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among the 3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of group C (31.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16.7%) and group B (18.2%) (P〈0.05). The mortality of group C (34.4%)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12. 5% ) and group B (12. 1% ) (P〈0.05).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limited resuscitation applied o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can reduce blood loss, incidence of ARDS and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tic shock fluid resuscitation ARDS INJU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