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科学—技术交叉处识别创新前沿:方法与实证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建 孙轶楠 +2 位作者 李永洁 郭倩影 唐小利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9,共6页
构建一套基于科学—技术交叉模型的创新前沿识别方法体系方法,从科学与技术交叉处内容挖掘的角度描绘全球创新前沿图谱及其交叉结构。采用基于专利的ESI高被引论文共被引聚类、基于论文的OECD三方专利耦合聚类两条路径表征创新前沿。以... 构建一套基于科学—技术交叉模型的创新前沿识别方法体系方法,从科学与技术交叉处内容挖掘的角度描绘全球创新前沿图谱及其交叉结构。采用基于专利的ESI高被引论文共被引聚类、基于论文的OECD三方专利耦合聚类两条路径表征创新前沿。以临床医学领域为例做了实证研究。基于科学与技术交叉模型识别创新前沿具有可行性,也适应了大科学时代和新科技革命进程中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总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引文分析 科学—技术交叉 创新前沿 分析框架 实证研究
下载PDF
科学—技术互动视角下战略性新兴技术演进路径研究——以风力发电机技术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剑华 都佳妮 《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1期12-16,共5页
战略性新兴技术是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从Web of Science的科学文献数据库和Derwent的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分别下载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在1980—2013年的科学和专利数据,通过科学计量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分别绘... 战略性新兴技术是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从Web of Science的科学文献数据库和Derwent的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分别下载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在1980—2013年的科学和专利数据,通过科学计量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分别绘制风力发电机技术演进的科学知识图谱。挖掘风力发电机领域的关键技术及其演进,揭示该领域的科学和技术互动关系及其一般规律,并结合技术成长周期理论,梳理战略性新兴技术演进的关键路径。研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技术 风力发电机 技术演进 科学—技术互动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融合:“科学—技术”二元知识对专利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孔嘉 邓三鸿 +2 位作者 张佳锐 康乐乐 吴杰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1-1173,共13页
探究技术创新过程中专利对“科学—技术”二元知识的吸收模式及其对专利创新的影响,对技术创新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择申请时间在1979—2013年的2589039项专利及其引用的4047758篇论文和6868547项专利为数据来源,对施引专利、被... 探究技术创新过程中专利对“科学—技术”二元知识的吸收模式及其对专利创新的影响,对技术创新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择申请时间在1979—2013年的2589039项专利及其引用的4047758篇论文和6868547项专利为数据来源,对施引专利、被引论文与被引专利进行领域分析,并对施引专利吸收“科学—技术”二元知识的强度和广度进行测度,利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知识强度、知识广度等因素对专利影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SI(science intensity)、TI(technology intensity)、STI(science-technology intensity)和知识广度等指标可以有效测度专利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吸收强度与广度;生物技术与食品化学等领域专利的科学强度更大,信息技术管理方法与医疗技术等领域专利的技术强度更大;被吸收的科学知识较多分布在生物医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被吸收的技术知识较多分布在计算机技术、医疗技术等领域。回归模型显示,专利影响力与科学知识广度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与技术知识广度存在正U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融合 科学—技术 知识强度 知识广度
下载PDF
基于科学—技术可视化桥接图谱的核心技术深度挖掘——以中药领域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瑞真 黄玉凤 袁红梅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9,163,共7页
[目的/意义]综合考量科学、技术、市场价值,从全新视角深度挖掘各个领域内的核心技术。[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桥接科学文献与专利文献构建科学—技术可视化桥接图谱,而后将上述图谱降维演化成技术之间的链接,从而识别出领域内的热点技术... [目的/意义]综合考量科学、技术、市场价值,从全新视角深度挖掘各个领域内的核心技术。[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桥接科学文献与专利文献构建科学—技术可视化桥接图谱,而后将上述图谱降维演化成技术之间的链接,从而识别出领域内的热点技术,并通过技术生命周期曲线,判定初步识别出的技术是否具有实际的研究价值,最后,对识别出的热点技术采用RFM客户价值评估模型和加权规范化TOPSIS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市场价值评估,挖掘出特定领域的核心技术。[结果/结论]将所设计的方法应用于中药领域,深度挖掘出目前中药领域的核心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与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相契合,充分证明该深度挖掘核心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技术 科学文献 专利信息 科学—技术图谱 信息挖掘
下载PDF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理念渗透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婷婷 任颖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183-185,共3页
针对大学一年级生物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存在差异的现状,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教育理念,可以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科研... 针对大学一年级生物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存在差异的现状,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教育理念,可以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文修养。此理念的实施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科学—技术—产业关联测度与主题演化规律研究——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
6
作者 刘春丽 臧东宇 陈爽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5-116,共22页
[目的/意义]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学研究与专利技术的紧密关联加速推进了制药产业的创新发展。然而,科学研究、专利技术、药物产品之间如何关联及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如何演化尚不明确... [目的/意义]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学研究与专利技术的紧密关联加速推进了制药产业的创新发展。然而,科学研究、专利技术、药物产品之间如何关联及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如何演化尚不明确。[方法/过程]对美国FDA橙皮书官网上的批准药物、药物的关键专利及专利引用的非专利参考文献进行反向引文追踪,从药物—专利—论文引文关系视角分析科学—技术—产业的关联强度与关联速度;基于药物、专利和论文文本建立语料库,利用BERTopic模型进行主题聚类,分析科技产业主题间的关联及其演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科学关联度与技术关联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科学—技术的关联速度及技术—产业的关联速度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基于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及其演化路径,定义6种主题演化模式;在剖析科学—技术—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基础上,构建科学—技术—产业融合主题发展成熟度的分析框架,发现生物医药领域科学—技术—产业的知识关联与协同驱动可促进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知识交换,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从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关联 技术—产业关联 引文关系 主题关联 主题相似度 演化
原文传递
分类体系双向映射视角下的科学-技术互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硕 孙童菲 +3 位作者 罗贵缘 苑洲桐 连佳欣 刘畅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4年第4期4-15,共12页
[目的/意义]从分类体系双向映射的视角,探索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特征与模式,有助于探测技术机会、度量创新水平、理解产学政关系以及构建高质量路线图等。[方法/过程]论文基于DrugBank数据库,以学术型发明人为桥梁收集产出的学术论文... [目的/意义]从分类体系双向映射的视角,探索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特征与模式,有助于探测技术机会、度量创新水平、理解产学政关系以及构建高质量路线图等。[方法/过程]论文基于DrugBank数据库,以学术型发明人为桥梁收集产出的学术论文、专利文献、署名机构、MeSH主题词和IPC分类号等信息,为署名机构界定科学/技术属性,在此基础上构建MeSH主题词和IPC分类号间的双向映射关系,最后分析生物制药领域科学—技术互动的特征与模式。[结果/结论]生物制药领域中技术→科学方向的知识流动明显多于科学→技术方向;有关年轻人的科学研究推动了氧、硫以及药物物理形状的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互动程度方面,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动物、不同年龄段的人类以及A61K 45/06、A61P 43/00等是科学—技术互动中的主要知识单元;剂量—反应关系、病毒复制、诱导缓解等是科学—技术互动中最活跃的科学理论,对A61K 31/52等方面的专利技术研究中起到支持作用;A61K 45/06、A61K 9/00等是科学—技术互动中最活跃的专利技术领域,包含消炎药、强心剂、抗肿瘤药等药物,受到大众群体的广泛关注且潜在需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体系 双向映射 科学—技术互动 学术型发明人 生物制药
下载PDF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祥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36,共5页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徐祥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过去相比,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无论是速度、规模、结构还是转化方...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徐祥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过去相比,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无论是速度、规模、结构还是转化方式都表现出了与往不同的新特征。一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技术 转化为生产力 现代生产力 知识密集型产业 科学—技术 知识密集型工业 新特征 第二次技术革命 劳动密集 生产力形式
下载PDF
科学技术关联视角下的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研究述评 被引量:9
9
作者 武华维 罗瑞 +3 位作者 许海云 董坤 王超 岳增慧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7-143,共7页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的研究意义显著,文章通过对科学技术关联视角下的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研究的述评,分析学科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方法/过程]首先界定了科技创新路径的内涵及相关概念与... [目的/意义]科技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的研究意义显著,文章通过对科学技术关联视角下的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研究的述评,分析学科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方法/过程]首先界定了科技创新路径的内涵及相关概念与研究价值,综述了创新演化路径识别方法研究与科学与技术关联研究,并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结果/结论]已有科技创新演化路径的识别研究大都针对科学或技术单一创新要素,影响了创新演化路径识别的准确性。文章提出通过分析科学与技术创新主题之间的关联,从微观层面定量揭示科技互动特征,识别科学与技术互动视角下的创新演化路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关联 创新演化路径 互动模式 语义关联分析 述评
下载PDF
基于候选技术辅助生成和多源数据评估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璐成 赵萍 +5 位作者 姜山 王燕鹏 张迪 王学昭 万勇 刘细文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4,共9页
[目的/意义]数据驱动的颠覆性技术识别工作的两个难点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地获得领域候选颠覆性技术,如何全面有效地评估候选技术的颠覆性潜力。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候选技术辅助生成和多源数据评估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为颠覆... [目的/意义]数据驱动的颠覆性技术识别工作的两个难点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地获得领域候选颠覆性技术,如何全面有效地评估候选技术的颠覆性潜力。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候选技术辅助生成和多源数据评估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为颠覆性技术识别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针对候选技术获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候选技术辅助生成方法,通过词性标注和Head-matching的方法自动构建领域技术层次结构体系,然后结合专家知识判断确定候选颠覆性技术;针对颠覆性潜力评估问题,基于表征“科学—技术—产业—市场”链条的多源数据,界定了两类颠覆性技术,分别是“研究储备高—技术成果多—产业规模大—公众关注高”的潜力型颠覆性技术和“研究储备高—技术成果少—产业规模小—公众关注低”的潜伏型颠覆性技术,并通过计算颠覆性潜力值(DPV)和颠覆性潜伏度(DLV)指标来评估候选技术的颠覆性潜力。[结果/结论]通过在材料领域应用本方法发现,评估得到的DPV较高的3项潜力型颠覆性技术(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增材制造材料技术)和DLV较高的3项潜伏型颠覆性技术(材料基因组、智能材料和超材料技术)覆盖了专家咨询确定的验证集中的6项技术,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局限]技术层次体系自动构建方法适用于头名词特征比较明显的技术领域,技术颠覆性潜力评估采用的多源数据需要结合颠覆性技术本质特征进一步深化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识别 技术层次结构 多源数据 科学—技术—产业—市场”链条 材料领域
下载PDF
陈立夫与战时国防科学技术策进会研究
11
作者 李学通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4-486,共13页
国防科学技术策进会由顾毓琇最初倡议,在蒋介石的推动下于1942年末成立。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积极活动,意欲使之成为由其掌控的科学研究实体机构。该会组织章程草案历经数度更改,最后“定位为社会团体”。由于在职掌及工作内容和方式... 国防科学技术策进会由顾毓琇最初倡议,在蒋介石的推动下于1942年末成立。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积极活动,意欲使之成为由其掌控的科学研究实体机构。该会组织章程草案历经数度更改,最后“定位为社会团体”。由于在职掌及工作内容和方式上都与最初的设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际上从成立之日起就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虽然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之下该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挥了相当作用,但是由于战时环境艰难以及经费不足等原因,策进会的工作受到各种制约而“壮志难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防科学技术策进会 陈立夫 蒋介石
下载PDF
“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的积极扬弃——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12
作者 刘冠军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7年第4期37-47,共11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资本一劳动'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个分析范式...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资本一劳动'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个分析范式'——对象性存在视域的'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马克思在此分析范式的基础上,不仅对'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条件下的劳动异化、科技异化等进行了批判性考察,而且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诸种异化的实质——科学和技术日益与工业相结合,进而形成了整体意义上作为资本存在的'科学—技术—工业'的现实。因此,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阐发的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的积极的扬弃'的思想。本文在对这一思想进行考证的基础上,揭示其思想实质和价值旨归是异化劳动的克服和自由劳动的实现,其实现路径是工人阶级采取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通过打碎私有制的桎梏来使本阶级和整个社会获得解放。在'科技—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代,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的积极扬弃进而避免科技异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科学—技术—工业” 资本存在 积极扬弃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原文传递
对象性存在视域中“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的内在构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13
作者 刘冠军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6年第4期66-74,共9页
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读,系统地考证和梳理马克思对象性存在视域中的'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武的内在构成,即对象性存在的工业、科学、技术及其三者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揭示这一分析范式不仅在马克思的整个... 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读,系统地考证和梳理马克思对象性存在视域中的'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武的内在构成,即对象性存在的工业、科学、技术及其三者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揭示这一分析范式不仅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发展进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中对于研究市场经济的社会运行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对象性存在 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 内在构成
原文传递
基于“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的科技异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14
作者 刘冠军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7年第3期1-10,共10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根据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一劳动'二元对立的社会现实,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根据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一劳动'二元对立的社会现实,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个分析范式',即对象性存在视域的'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在这一分析范式基础上,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与工业资本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与工业资本相结合的客观事实势必导致科技的异化。同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存在的科技异化现实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批判,进而形成了基于'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的科技异化批判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而且对'科技—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科技异化批判 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原文传递
基于“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的劳动异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
15
作者 刘冠军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资本—劳动'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他'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个分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资本—劳动'二元对立的理论框架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对象性关系相统一的维度,形成了他'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的'第一个分析范式'——对象性存在视域的'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在这一分析范式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的条件下,雇佣劳动者在与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产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同时,必然造成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马克思基于'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批判,看似对雇佣劳动者的异化劳动批判,而实质是对造成这种劳动异化的'科学—技术—工业'作为资本存在之现实的批判,是对资本凭借'科学—技术—工业'侵占和吞噬工人劳动的异化行为的批判,是对'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异化批判 科学—技术—工业”分析范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原文传递
1980年全国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研究
16
作者 郭金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72,共26页
1980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召开的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是中国科技史界规模空前的盛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受到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1978年中国的政治变革、科技政策和规划,以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 1980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召开的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是中国科技史界规模空前的盛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受到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1978年中国的政治变革、科技政策和规划,以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李昌的影响,是筹备工作经历搁置后该所联合所外力量重新筹备而获得的成果。这次会议恢复了中断24年的全国综合性科技史学术交流活动,展现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状态;遵循严谨程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为日后国内和中国国际科技史交流活动的展开奠定重要的组织基础。这次会议是中国科技史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反映了1980年中国科技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推进了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科学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全国科学大会 李昌
下载PDF
考虑滑面材质的碎屑流试验堆积特征分析
17
作者 何玉琼 董文杰 +2 位作者 唐磊 孙荣 张家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6-692,共7页
为分析高速远程滑坡运动与堆积特征,在室内设置物理试验模型,设计级配、坡角、碎屑流质量、滑面材质4种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碎屑流堆积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坡角减小、滑面更粗糙使部分颗粒堆积或滞留于坡面,颗粒堆积特征与颗粒完全... 为分析高速远程滑坡运动与堆积特征,在室内设置物理试验模型,设计级配、坡角、碎屑流质量、滑面材质4种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碎屑流堆积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坡角减小、滑面更粗糙使部分颗粒堆积或滞留于坡面,颗粒堆积特征与颗粒完全堆积于坡底时相比存在差异;滑面材质与冲程等堆积特征基本呈负相关,坡角与堆积特征基本呈正相关,二者对堆积特征影响最大;碎屑流质量与堆积特征基本呈负相关,对颗粒堆积特征分布影响较小;级配与颗粒堆积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远程滑坡 碎屑流 模型试验 滑面材质 堆积形态
下载PDF
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润辉 陆艳红 +3 位作者 李亚林 李碧婷 王伦 高亚瑞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80,共10页
对全球创新链进行测度,能够准确衡量各国(区域、企业等主体)的创新水平,并对其创新实践进行指导,但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全球创新链测度的探讨,制约了该领域的量化研究。本文构建了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根据创新链相关理论,将其分解为“... 对全球创新链进行测度,能够准确衡量各国(区域、企业等主体)的创新水平,并对其创新实践进行指导,但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全球创新链测度的探讨,制约了该领域的量化研究。本文构建了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根据创新链相关理论,将其分解为“科学—技术—产品”环节,提出了“环节—联系—链条”的三层次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用以对国家、区域、企业等主体在某一创新领域的全球创新链中创新情况进行测度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AI领域全球创新链的例子解释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的应用,并基于AI领域案例对中国在AI领域全球创新链中创新状况进行了解读。研究结论丰富了全球创新链研究,并为各创新主体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创新链 测度体系 科学—技术—产品 三维测度模型
下载PDF
社会工程研究的方法论探索——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系统工程的分析
19
作者 黄顺基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07年第1期266-278,共13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工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哲学认识论("理论-实践"循环往复)的新课题,即:在社会工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科学-技术-工程"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工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哲学认识论("理论-实践"循环往复)的新课题,即:在社会工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科学-技术-工程"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它具有哪些特点?文章试图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项社会工程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程 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
下载PDF
Comparison on Methods.for Extracting DNA from Pteridophyta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洁 罗安才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6期26-28,共3页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method for extracting DNA from pteridophyta and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taxonomy. [ Method] By changing the dosage of reagent and operating method, CT...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method for extracting DNA from pteridophyta and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taxonomy. [ Method] By changing the dosage of reagent and operating method, CTAB method for extracting DNA was improved. [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roved CTAB method could extract high-quality DNA from pteridophyta. [ Conclusion] The study improved method for extracting DNA from pteridophy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ddophyta DNA extraction CTAB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