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价值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建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2,共6页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成果的社会应用在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有悖于人文精神的负面效应,近代以来先后占统治地位的工具主义与理想主义科学观受到挑战,随之而引发出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历史呼唤...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成果的社会应用在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有悖于人文精神的负面效应,近代以来先后占统治地位的工具主义与理想主义科学观受到挑战,随之而引发出技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历史呼唤着新的科学价值观。科学价值论的探索对科学技术的哲学与社会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价值论应以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一般概念为前提,将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底,把握唯物史观与价值方法的有机结合,回答当代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种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价值论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科学 价值哲学 人文精神
下载PDF
生活垃圾填埋、焚烧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分析
2
作者 张爱婕 王晨旭 《区域治理》 2020年第12期191-192,共2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愈发严重。目前,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是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的处理手段。社会公众对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文章围绕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展开科学、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愈发严重。目前,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是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的处理手段。社会公众对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文章围绕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展开科学、技术与社会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以实现人民健康、城市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 垃圾焚烧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下载PDF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技术的社会形廊》出版
3
作者 东辉 《学术动态(北京)》 2005年第24期18-18,共1页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新兴学科。由我院汝信同志任顾问,哲学所研究员殷登祥、英国学者R·威廉姆斯和沈小白任主编的《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新兴学科。由我院汝信同志任顾问,哲学所研究员殷登祥、英国学者R·威廉姆斯和沈小白任主编的《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技术的社会形成》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社科院STS研究中心与英国爱丁堡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欧STS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体现了国际STS领域的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技术社会形廊》 书评 科学技术 技术创新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思想的双重维度及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蕾 郑文范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9-154,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STS"的概念,但他们的著作中蕴涵着内容丰富而深刻的STS思想。马克思主义STS思想具有双重维度,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双重作用。科学技术不仅改造和利用自然,而且破坏甚至摧毁自...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STS"的概念,但他们的著作中蕴涵着内容丰富而深刻的STS思想。马克思主义STS思想具有双重维度,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双重作用。科学技术不仅改造和利用自然,而且破坏甚至摧毁自然;科学技术不仅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时又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人的解放,又会使人陷入新的"奴役"之中。马克思主义STS思想的根本启示在于:要克服科学技术的负效应,使其与自然、社会、人自身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不是要消除科学技术自身,而是要改造科学技术的应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社会实践
下载PDF
从STS观点看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坚 谢连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1,共7页
STS研究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当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科学和技术已成为一种统一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建制。在社会复杂系统中,科学技术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而产生整体效应,对人... STS研究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当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科学和技术已成为一种统一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建制。在社会复杂系统中,科学技术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而产生整体效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系统整合功能,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体化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从STS到STSE的扩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动态
6
作者 陈志琨 图力古日 《天津科技》 2024年第5期97-100,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对环境影响的日益加剧,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很多科学、技术与社会(STS)领域的问题需要从生态维度去考虑。在以往的STS研究中,虽然涉及一定生态环境内容,但还未充分突出其重要性、独立性。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STS... 随着科学技术对环境影响的日益加剧,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很多科学、技术与社会(STS)领域的问题需要从生态维度去考虑。在以往的STS研究中,虽然涉及一定生态环境内容,但还未充分突出其重要性、独立性。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STS研究动态,特别是其中涉及生态环境的部分,STS研究展现出向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研究扩展的趋势。在这一扩展中,把环境视为一种独立要素,从而为原来的STS研究带来新的认知维度,建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新的系统,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新动态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初中物理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教学分析
7
作者 王燕平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X期27-27,共1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人文素质和技术水平。初中教学正处于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物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物理知识、科学技术以... 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人文素质和技术水平。初中教学正处于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物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物理知识、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文化的关系。就三者的关系教学展开深入分析,以期能够在教学中结合科学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文化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 初中物理
原文传递
科学社会学诞生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来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1-49,共9页
回溯一门学科的诞生过程,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该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年轻的分支之一,促成其诞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培根、孔德等哲学家和思想家对科学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开创性研究,贡献比较突出。尤为重要的是,... 回溯一门学科的诞生过程,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该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年轻的分支之一,促成其诞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培根、孔德等哲学家和思想家对科学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开创性研究,贡献比较突出。尤为重要的是,知识社会学为科学社会学的诞生开辟了道路、提供了范例、输送了人才等。科学社会学两大研究传统的奠基作分别是默顿的《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知识社会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社会功能》
下载PDF
关注技术设计 涵育核心素养
9
作者 徐良明 胡芳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9年第8期73-76,共4页
科学史的教学不能将“技术设计”从“科学发展史”中割裂开来。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样重要。本文以汽油机教学为例,通过问题引入增强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开展设计实践,借助实物模型解读技术设计内... 科学史的教学不能将“技术设计”从“科学发展史”中割裂开来。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样重要。本文以汽油机教学为例,通过问题引入增强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开展设计实践,借助实物模型解读技术设计内涵以及对技术设计的评价来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开辟课堂教学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设计 技术素养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8-156,共9页
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看,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STPP)是继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之后出现的研究热点和主流。STPP研究已经显露出自身的特点。在基本立场上,坚持对科学技术持审度的立场,对公共政策持平衡的立场,在"科学技... 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看,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STPP)是继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之后出现的研究热点和主流。STPP研究已经显露出自身的特点。在基本立场上,坚持对科学技术持审度的立场,对公共政策持平衡的立场,在"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融合科学与人文。在方法论上,主张实践导向、方法集成、地方特色和反身张力。STPP已经形成了特有的研究内容、问题和文献,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技术与公共政策 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立场 方法论 研究内容
原文传递
STS观照下的老龄化: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桢 王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7,共8页
全球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这种势不可挡的人口结构变革是所有工业化国家应对的社会挑战,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无法回避的问题。西方国家早于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他们创造性地融汇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全球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将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变革之一。这种势不可挡的人口结构变革是所有工业化国家应对的社会挑战,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无法回避的问题。西方国家早于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他们创造性地融汇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各要素于一体,通过运用科学技术辅助支持老龄人口生活,对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解决好人口老龄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应当给予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未富先老"的特殊性以高度重视,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在科学处理老龄化问题中的运用,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危机、以期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积极老龄化 适老科技 社会工作
下载PDF
科学学的研究进路暨前瞻——基于贝尔纳奖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9
12
作者 和钰 陈悦 +1 位作者 崔银河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21-1129,共9页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学者年龄普遍老龄化,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获奖周期长等现象。透过这些现象,结合学科发展背景,可以较为客观地捋清科学学领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进路以及科学学研究发展中形成的多种特点,有助于从科学史、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研究策略等多角度思考科学学研究的前瞻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奖 科学 科学计量学 科学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原文传递
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价值研究
13
作者 许身玉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为了深入研究科技与美术的关系,文章探究了高科技在美术领域的具体应用维度及表现,对高科技应用于美术的正负价值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科技哲学研究者、美术工作者的研究及创作建议以及对文化管理者的政策建议及改进对策,进而丰... 为了深入研究科技与美术的关系,文章探究了高科技在美术领域的具体应用维度及表现,对高科技应用于美术的正负价值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科技哲学研究者、美术工作者的研究及创作建议以及对文化管理者的政策建议及改进对策,进而丰富科技哲学、设计哲学、设计美学、设计伦理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 美术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技哲学 价值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