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性让科学教育鲜活起来——以美国初中科学教育为例
1
作者 黄伟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4年第8期70-73,共4页
科学教育中需要融入人文精神、展现人文性的理念已经得到教育界广泛的认可,但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如何实施,是一个重要的、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以美国科学教育为对象,深入研究后发现:美国初中科学教育通过树立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传授... 科学教育中需要融入人文精神、展现人文性的理念已经得到教育界广泛的认可,但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如何实施,是一个重要的、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以美国科学教育为对象,深入研究后发现:美国初中科学教育通过树立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传授科学史知识,在科学与工程实践中渗透人文精神,并通过与人文社科的友好对话,塑造和加强了科学教育、科学教材中的人文性。此项研究对加强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和科学教材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 科学人文性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成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碰撞统一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第14期36-37,共2页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语文课堂越来越充满惊喜—学生们思想的火花在不停地闪现,生成的资源让课堂充满了张力和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牢记自己的引领作用,既要带领学生探究、生成,更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完成学习的...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语文课堂越来越充满惊喜—学生们思想的火花在不停地闪现,生成的资源让课堂充满了张力和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牢记自己的引领作用,既要带领学生探究、生成,更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完成学习的任务。笔者在讲授课文《鲸》的时候,就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课堂生成的魅力,并乘势而上,在课堂中完成了语文课的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碰撞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生成 人文科学
下载PDF
关于科学哲学的性质和定位问题——兼论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9
3
作者 孟建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116,共7页
科学哲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性,但归根到底属于人文学科;科学哲学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科学哲学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现实性,关键是要从重大现实问题中寻找和发展新的理论增长点和学... 科学哲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人文性,但归根到底属于人文学科;科学哲学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科学哲学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现实性,关键是要从重大现实问题中寻找和发展新的理论增长点和学术制高点。重新思考科学哲学的性质和定位问题,有助于使中国科学哲学走出困境,开辟广阔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中国科学哲学 科学人文 世界与民族 学术与现实
下载PDF
把手机关进“笼子”里——“五项管理”背景下学生手机科学人文管理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江林 《教育科学论坛》 2021年第31期72-74,共3页
手机管理是国家教育部"五项管理"内容之一。学校是育人场所,实施科学化、人文化、育人化的手机管理,既能有力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又能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既能让教师放下包袱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又能消除家长苦于孩子沉溺... 手机管理是国家教育部"五项管理"内容之一。学校是育人场所,实施科学化、人文化、育人化的手机管理,既能有力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又能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既能让教师放下包袱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又能消除家长苦于孩子沉溺手机无法自拔的苦恼。它是学校管理工作的"试金石",对校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则解读 使用现状 科学人文 效果检验
下载PDF
自然科学史在大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江波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第7期122-122,共1页
自然科学史是以人类科研活动、科学发展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目前,在大学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对自然科学史重视不足、忽略科学背后的思想史和人文性等问题。本文对自然科学史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 自然科学史是以人类科研活动、科学发展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目前,在大学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对自然科学史重视不足、忽略科学背后的思想史和人文性等问题。本文对自然科学史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以实现利用自然科学史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启蒙以及对其科学素质的全面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科学教育 科学思想史 科学人文性
下载PDF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6
作者 于洁 《领导科学论坛》 2012年第2期16-18,共3页
一个政党如何理解它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体现了其对自身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旨趣的认知和定位。所以,它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我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至少应该秉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契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通、... 一个政党如何理解它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体现了其对自身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旨趣的认知和定位。所以,它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我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至少应该秉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契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通、创新性与继承性的结合等基本原则。无论哪种原则,最终都统一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理想与现实 科学人文 创新与继承
下载PDF
武汉里分的特色和历史文化意蕴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劲夫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空灵、大气是武汉的总体风貌,兼容并蓄、异彩纷呈、历史文化意蕴丰厚是里分的汉味特色。里分住宅的设计建造具有兼容性和多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以及浓郁的亲和性、闹中取静,冬暖夏凉,适合人居住。同时,它又是武汉历史的见证,富有商业... 空灵、大气是武汉的总体风貌,兼容并蓄、异彩纷呈、历史文化意蕴丰厚是里分的汉味特色。里分住宅的设计建造具有兼容性和多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以及浓郁的亲和性、闹中取静,冬暖夏凉,适合人居住。同时,它又是武汉历史的见证,富有商业文化、中西文化、市井文化以及革命文化多元意蕴,具有独特的汉派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分特色 兼容和多样 人文科学 亲和 历史文化意蕴
下载PDF
中学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8
作者 秦波 《学苑教育》 2016年第21期59-59,共1页
针对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建构,可试着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预习来实现课堂的讨论和观点碰撞的局面;课堂情境的创设;物理的核心价值——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情感和思想的并重,达到对物理学理解的理性提升。
关键词 预习 情境 科学人文 情感和思想
下载PDF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走向的探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梅 袁顶国 朱德全 《教育科学研究》 2004年第7期23-25,共3页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走向为:价值认知评价和价值取向评价的综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即突出科学人文性的评价走向;回归生活的生态指标评价趋向;开放性、动态性和多元化并重的评价取向;国际课程评价发展趋势与国内课程评价本土化特色的... 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走向为:价值认知评价和价值取向评价的综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即突出科学人文性的评价走向;回归生活的生态指标评价趋向;开放性、动态性和多元化并重的评价取向;国际课程评价发展趋势与国内课程评价本土化特色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评价 价值认知评价 价值取向评价 科学人文性 生态指标
原文传递
历史与历史的书写
10
作者 陈先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9期13-15,共3页
历史不可能自我呈现,必须通0过历史研究重构。历史事实、历史书写以及历史观这三者的关系,是历史学科能否建成人文性与科学性并重的学科不可能绕过的“卡夫丁峡谷”。
关键词 自我呈现 卡夫丁峡谷 历史书写 人文科学 历史事实 历史观
原文传递
Digital Humanities Within a Global Context: Creating Borderlands of Localized Expression 被引量:3
11
作者 Amy E. Earhart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3期357-369,共13页
As scholars have begun the digitization of the word's cultural materials, the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to be digitized and how that digitization occurs remains narrowly imagined, with a distinct bias toward North Ame... As scholars have begun the digitization of the word's cultural materials, the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to be digitized and how that digitization occurs remains narrowly imagined, with a distinct bias toward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notions of culture, value and ownership. Humanists are well aware that cultural knowledge, aesthetic value and copyright/ownership are not monolithic, yet digital humanities work often expects the replication of narrow ideas of such. Drawing on the growing body of scholarship that situates the digital humanities in a broad global context, this paper points to areas of tension within the field and posits ways that digital humanities practitioners might resist such moves to homogenize the field. Work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border studies, the paper considers how working across national barriers might further digital humanities work. Finally, ideas of ownership and/or copyright are unique to country of origin and, as such, deserve careful attention. While open access is appealing in many digital humanities pro- jects, it is not always appropriate, as work with indigenous cultural artifacts has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humanities GLOBAL BORDERLANDS TRANSNATION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