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传播视角下的公众科学素养知识沟与科学参与行为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晓冬 隗来 刘美秀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0年第3期125-146,共2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及其科学参与意愿,并缩小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科学素养知识沟和科学参与行为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以知识沟假说为理论框架,并将其拓展到行为层面,探究报纸...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及其科学参与意愿,并缩小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科学素养知识沟和科学参与行为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以知识沟假说为理论框架,并将其拓展到行为层面,探究报纸期刊等印刷媒体、电视、网站、社交媒体以及网络问答社区与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科学素养知识沟和科学参与行为意愿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媒介上对于科学信息的关注量与科学素养、科学参与行为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随着在网络问答社区中对科学信息媒介关注量的增加,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科学素养知识沟会随之缩小,而随着网站中对于科学信息媒介关注量的增加,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的科学参与行为意愿差距会随之缩小。研究在理论层面拓展了知识沟假说的应用范围,分析了不同媒介在科学领域的知识传播效果和动员作用,对以媒介作为传播渠道的科普事业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素养 科学参与 媒介关注 知识沟 行为沟
下载PDF
基于公众参与科学视角探索“公民科学”的中国路径
2
作者 贾鹤鹏 《科学与社会》 2024年第2期1-13,97,共14页
近年来,由科学家指导普通公众作为志愿者参与实际科研的公民科学项目在欧美科学界取得了极大发展。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其进行探索。本文在追溯公民科学缘由和推动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公民科学项目代表着公众参与科学运动的折衷... 近年来,由科学家指导普通公众作为志愿者参与实际科研的公民科学项目在欧美科学界取得了极大发展。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其进行探索。本文在追溯公民科学缘由和推动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公民科学项目代表着公众参与科学运动的折衷与转型。而鉴于中国特定的体制环境,公民科学不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动力的不足,也同样可以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理念的载体。然而,要在中国有效开展公民科学项目,这类项目需要做出包括更换名称、嵌入现有科普体制以及融入社会教育事业等方面的调整。科研界与科学传播学界的积极合作以及科学共同体自身的建设也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科学 公众参与科学 科学传播 众筹科研 老年科技大学
下载PDF
论科学实践治理中“良序科学”关涉的三种理论形态
3
作者 冯超 王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7,24,共9页
“良序科学”是科学民主化理论视野下一种公共协商式的理想模型。“良序科学”中的“科学”,突出了温和科学实在论尺度下的科学之辩护,具有价值负载特征的科学之目标,以及从个体善转向寻求集体善的科学之实践。“良序科学”意在从整体... “良序科学”是科学民主化理论视野下一种公共协商式的理想模型。“良序科学”中的“科学”,突出了温和科学实在论尺度下的科学之辩护,具有价值负载特征的科学之目标,以及从个体善转向寻求集体善的科学之实践。“良序科学”意在从整体的维度揭示科学实践活动的良序性。通过建构一种新的解读模式,梳理了基切尔讨论科学民主化问题的轨迹,包括三种进阶式的具体理论形态,分别是良序的科学价值规范、良序的科学研究过程和良序的科学参与。这三种形态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统一于基切尔科学实践活动民主化的理论建构和实现路径上。“良序科学”所关涉的三种理论形态,有助于以新的、更加立体化的视角分析大科学时代科学的社会嵌入图景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序科学 价值规范 科学实践治理 科学参与 集体善
下载PDF
博物馆用“公众参与科学”的方式做好环境教育
4
作者 刘哲 赵妍 《环境教育》 2023年第11期32-34,共3页
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秉承传授自然知识、传播绿色理念的使命,借用互联网手段,打造多样化的数据平台,策划丰富多元的科普教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69年,威斯康星大学教授Willam B. Stapp首先提出并定义了“... 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秉承传授自然知识、传播绿色理念的使命,借用互联网手段,打造多样化的数据平台,策划丰富多元的科普教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69年,威斯康星大学教授Willam B. Stapp首先提出并定义了“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一词,他因此也被称为“环境教育之父”,并正式在1997年第比利斯会议上提出了环境教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他所定义的环境教育为“环境教育旨在发展一大群关心并拥有环境知识、态度、动机和解决环境问题技能的人”。近年来,环境教育与不同的学科分支交叉融合,演化和延伸出来了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如可持续发展教育、科学教育、户外教育、公众科学、气候变化教育、探究式科学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斯康星大学 可持续发展教育 户外教育 学科分支 上海自然博物馆 数据平台 绿色理念 公众参与科学
下载PDF
科学态度、参与度与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杜玲玲 王玥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53-56,共4页
学生对科学的态度或倾向是其科学知识和能力展示的情感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中学生科学态度积极,普遍对科学感兴趣,工具性动机强烈,具有环境意识,环境乐观程度很高,参与科学活动的频率较高,但是,其自我信念和认识论信念较低,未来希望从事... 学生对科学的态度或倾向是其科学知识和能力展示的情感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中学生科学态度积极,普遍对科学感兴趣,工具性动机强烈,具有环境意识,环境乐观程度很高,参与科学活动的频率较高,但是,其自我信念和认识论信念较低,未来希望从事与科学相关职业的学生不到两成。认识论信念、环境意识、科学兴趣和学生预期的职业状况对科学表现影响很大,而学习科学的工具性动机和科学活动参与指数对科学表现影响不显著,环境乐观的作用甚至为负。要提高学生的科学表现,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其享受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问题的乐趣;其次,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论信念和自我效能感;再次,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最后,鼓励学生参加适当的科学活动,提高中学生未来参与科学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态度 科学参与 科学素养表现 科学认识论信念 自我效能感 环境意识 科学活动
下载PDF
国际科学传播机构的科普智库功能发挥与价值实现——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为例
6
作者 周慎 李晓萌 林泽地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0,共9页
[目的/意义]科普智库建设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条件保障,是强化科普能力的重要环节。明晰国际知名科学传播机构的智库功能发挥方式有助于提升我国科普智库能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科普智库。[方法/过程]本文对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 [目的/意义]科普智库建设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条件保障,是强化科普能力的重要环节。明晰国际知名科学传播机构的智库功能发挥方式有助于提升我国科普智库能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科普智库。[方法/过程]本文对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传播+”战略进行案例深描,从决策咨询、理论创新、知识服务、公共外交、舆论引导、人才储备6个智库功能维度加以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美国科学促进会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其价值:构建多元化的政策对话平台,创新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提供面向科学共同体及公众的科普资源,畅通科技工作者的国际交流途径,培育多样化和包容的科学文化,以及培养科学家的公共领导力。在获得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发挥我国科普智库在大科普格局中的转译功能等6点促进科普智库社会功能发挥及价值实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智库 智库功能 科学传播 公众参与科学 美国科学促进会
下载PDF
科学家参与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制定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正严 李侠 《教师教育学报》 2021年第3期48-54,共7页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科技界和教育界共同的责任。知识与价值是理解科学家参与中小理科课程标准制定作用的两个核心要素;科学家参与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制定的作用在知识要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学家参与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制定,倾向于...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科技界和教育界共同的责任。知识与价值是理解科学家参与中小理科课程标准制定作用的两个核心要素;科学家参与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制定的作用在知识要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学家参与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制定,倾向于代表学术精英教育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参与 科学教育 课程标准 政策制定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贝尔纳对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解及当代启示——沿着《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思路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皓 詹志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2-65,70,共5页
贝尔纳在其代表作《科学的社会功能》中认为,在商业和政治影响下,科技成果的不当运用和难以预料后果的科技创新使科学陷入了信任危机,从而阻碍了科技的健康发展,由此他提出公众参与科学、理解接纳科学与调控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社会功... 贝尔纳在其代表作《科学的社会功能》中认为,在商业和政治影响下,科技成果的不当运用和难以预料后果的科技创新使科学陷入了信任危机,从而阻碍了科技的健康发展,由此他提出公众参与科学、理解接纳科学与调控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所涉及的公众参与科学思想虽然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但其更不乏值得后世吸收和借鉴之处,因而研究其思想,对人们认识公众参与科学的意义,探索公众参与科学的合理方式都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的社会功能》 公众参与科学 必要性 启示
下载PDF
高校学生科学社团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实践
9
作者 安丰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6年第12期280-280,共1页
构建高校社团认知—情感—行为参与模型。社团认知参与对情感参与起正向的影响作用。社团情感参与对行为参与起正向的影响作用。社团认知对社团行为起正向的影响作用,其中社团认知参与作用于社团行为参与的效应中有32.21%是通过社团情... 构建高校社团认知—情感—行为参与模型。社团认知参与对情感参与起正向的影响作用。社团情感参与对行为参与起正向的影响作用。社团认知对社团行为起正向的影响作用,其中社团认知参与作用于社团行为参与的效应中有32.21%是通过社团情感参与起的作用。社团情感参与对行为参与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科学社团参与 社区科普活动 实践
下载PDF
公众参与科学模型与解决科技争议的原则 被引量:25
10
作者 贾鹤鹏 苗伟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6,共9页
公众参与科学模型肇始于西方社会频发的科技争议,它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民主治理的精神和原则,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下中国的各种科技争议。然而,仅仅在形式上实现这个模型所要求的对话与互动,并不能解决民主政治的平等原则和科技精英对知识天... 公众参与科学模型肇始于西方社会频发的科技争议,它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民主治理的精神和原则,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下中国的各种科技争议。然而,仅仅在形式上实现这个模型所要求的对话与互动,并不能解决民主政治的平等原则和科技精英对知识天然垄断之间的矛盾。有效实现公众参与科学模型的价值需要深入地辨析科技争议所处的社会语境和深层次结构性原因,并相应地优化模型来理解和解决各种社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科学 科技争议 科学的民主治理 缺失模型 转基因
下载PDF
促进女孩的STEM参与:科技类博物馆的包容性设计
11
作者 鲍贤清 石国霖 王梦琦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3年第3期8-16,共9页
科学教育加法不止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加法,更重要是让更多的群体深度参与到科学中来。如何实现更加包容的STEM教育,让女孩更多地参与到STEM领域的学习、工作中来是博物馆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应关注的问题。科技类博物馆是重要的非正式... 科学教育加法不止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加法,更重要是让更多的群体深度参与到科学中来。如何实现更加包容的STEM教育,让女孩更多地参与到STEM领域的学习、工作中来是博物馆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应关注的问题。科技类博物馆是重要的非正式科学学习场所,肩负着科学教育的“包容性”使命。但校内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同样存在于博物馆环境中。本文梳理国外场馆在展陈设计、教学方法和教育项目的实践,分析“促进女孩参与的展览设计方法”“响应女性需求的设计框架”和面向女孩设计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探讨从不同层面促进女孩STEM参与的方法,以期促进我国科技类博物馆为女孩创造更包容、更公平、更具吸引力的非正式STEM学习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类博物馆 科学参与 包容性 STEM 教育 女孩
下载PDF
为何要引入公众参与科学——公众参与科学的三种逻辑:规范性、工具性与实质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正 肖遥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1年第1期115-136,共22页
当前国内对于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引入与模型分析已经渐入佳境,在实践层面也崭露头角。然而在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与优化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践前,还需反思这一做法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公众参与科学实践?实施公众参与科学的项目... 当前国内对于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引入与模型分析已经渐入佳境,在实践层面也崭露头角。然而在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与优化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践前,还需反思这一做法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公众参与科学实践?实施公众参与科学的项目是什么?在中国当下语境中,这种原因似乎是统一且先验的,然而通过考察西方与中国公众参与科学的实践与理论,可以发现,公众参与科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导向,并形成了不同的逻辑基础。对此,本文分析总结规范性、工具性与实质性三种公众参与科学的目的性逻辑,区分不同目的逻辑下的公众参与科学实践的差异,指出尽早实现从规范性逻辑、工具性逻辑向实质性逻辑的跨越,才是发展中国公众参与科学,实现真切的、多样性的科学传播实践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科学 目的性逻辑 地方性知识 专家知识 科技治理
下载PDF
北宋科学和技术活动参与者的构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湛 《科学文化评论》 2016年第4期38-57,共20页
本文以北宋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参与者的构成,以及不同的科学、技术活动参与者类群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处境。论文指出,在中国古代,参与科学和技术相关活动的人们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或阶层,而是来自于不同职业、不... 本文以北宋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参与者的构成,以及不同的科学、技术活动参与者类群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处境。论文指出,在中国古代,参与科学和技术相关活动的人们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或阶层,而是来自于不同职业、不同阶层。这一结构对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发展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古代科学 科学技术活动参与
下载PDF
参与式科学传播:公民科研的国际实践——基于知识图谱范式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可人 喻国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5-217,248,共14页
公民科研(Citizen Science)是指科研人员邀请社会公众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教授科学知识与研究方法,共同搜集或分析科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一起解决科学问题。目前,公民科研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未有广泛认知与实施,相关研究不多。通过关注公... 公民科研(Citizen Science)是指科研人员邀请社会公众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教授科学知识与研究方法,共同搜集或分析科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一起解决科学问题。目前,公民科研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未有广泛认知与实施,相关研究不多。通过关注公民科研的国际实践,重点借助知识图谱的方式了解公民科研的国际研究现状,在梳理公民科研管理、传播、研究等方面导向与趋势的基础上,建构公民科研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模式,以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科学传播 公民科研 知识图谱 国际实践
下载PDF
公众参与科学的STS理论述评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思懿 洪伟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1年第3期40-60,共21页
随着科学技术进入公共领域,科学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众参与科学成为STS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公民认识论、专长规范论和拉图尔的政治生态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项理论成果。它们将描述性和规范性问题相结合,为科... 随着科学技术进入公共领域,科学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众参与科学成为STS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公民认识论、专长规范论和拉图尔的政治生态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项理论成果。它们将描述性和规范性问题相结合,为科学技术在公共领域的理论分析创造了条件。不同于以往对三种理论分别进行介绍,本文通过重新诠释三条理论进路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的科技治理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科学 STS 专长规范论 公民认识论 拉图尔
下载PDF
公众参与科学语境下英国科学协会的科学文化传播浅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巍 《科协论坛》 2017年第5期9-11,共3页
公众参与科学逐渐取代缺失模型成为了主流的科学传播模式,要想在国民科学素养上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一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英国科学协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协的作用,在世界上享有声誉。建立以科学为... 公众参与科学逐渐取代缺失模型成为了主流的科学传播模式,要想在国民科学素养上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一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英国科学协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协的作用,在世界上享有声誉。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文化与社会是英国科学协会的发展宗旨。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科学协会的发展概貌和科学文化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英国科学协会的经验就加强我国的科学文化传播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科学 英国科学协会 科学文化传播
下载PDF
电视科学节目的跨屏互动与公众参与——《最强大脑》争议性议题给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林 《教育传媒研究》 2017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以《最强大脑》节目中"小四与Dr.魏之争"事件的电视节目话语和热门微博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探究科学争议性事件的跨屏传播和公众参与科学效果的异同,以及这种参与对今后科学传播实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跨屏传播 跨屏互动 公众参与科学 《最强大脑》 技术赋权
下载PDF
基于网络媒体的公众参与科学传播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昕月 《今传媒》 2017年第7期53-55,共3页
从公众理解科学传播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人们期望更多地了解科学,科学也希望得到公众的支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公众与科学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对话,如国内的转基因争论和国外壳牌... 从公众理解科学传播模型到公众参与模型,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人们期望更多地了解科学,科学也希望得到公众的支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公众与科学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对话,如国内的转基因争论和国外壳牌公司放弃石油平台的争论,本文通过分析公众理解科学模型与公众参与科学模型中的问题,结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并以期完善民主参与科学传播模型,使公众与科学家形成更具实质意义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理解科学 公众参与科学 互联网
下载PDF
国际科学传播最新理论发展及其带给我国科技馆的机遇——以公众参与科学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鹤鹏 杨正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1年第6期514-523,共10页
近年来,国际科学传播理论经历了重要发展,其中就包括“公众参与科学”这一广被认可的框架遭遇挑战并引发学界的广泛反思;然而,挑战并不意味着举步不前。科技馆可以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的各种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机构。在我国进一步推... 近年来,国际科学传播理论经历了重要发展,其中就包括“公众参与科学”这一广被认可的框架遭遇挑战并引发学界的广泛反思;然而,挑战并不意味着举步不前。科技馆可以成为“公众参与科学”的各种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机构。在我国进一步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之际,科技馆尤其可以发挥其促进公众参与的优势。要做到这一点,需广泛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科学 科技馆 科学争议 公众参与研究 公民科学 科技资源科普化
下载PDF
中国农村公众参与科学的路径分析
20
作者 朱继昌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64-368,共5页
公众参与科学是当今科学传播研究的热门话题,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不断摸索,创立了多种实践路径。论文认为,目前学术界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概念认识过于狭隘,应当提倡广义的公众参与科学概念;中国农村公众具有强烈的参与科学需求,而参与科... 公众参与科学是当今科学传播研究的热门话题,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不断摸索,创立了多种实践路径。论文认为,目前学术界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概念认识过于狭隘,应当提倡广义的公众参与科学概念;中国农村公众具有强烈的参与科学需求,而参与科学的路径却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提出在中国推行"农民合作社+政府+科学家"的农村公众参与科学新路径,并有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科学 农民合作社 科学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