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启蒙──关于鲁迅留学日本时期的思想 被引量:5
1
作者 吴俊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10期16-21,共6页
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启蒙──关于鲁迅留学日本时期的思想吴俊在回顾自己所以要留学日本的原因时,鲁迅曾说这主要是失望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如果想寻求新的知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至于选择医学的动机,则是因为痛恨... 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启蒙──关于鲁迅留学日本时期的思想吴俊在回顾自己所以要留学日本的原因时,鲁迅曾说这主要是失望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如果想寻求新的知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至于选择医学的动机,则是因为痛恨庸医的骗人和“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科学和人文 藤野先生 留学日本 思想启蒙 近代科学 科学精神 科学思想 科学知识 弃医从文
下载PDF
国内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研究--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为例
2
作者 赵娇艳 李白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9期92-95,共4页
结构、句子长短、时态、语态为基础,通过收集近几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学术论文(知网)英文摘要各150篇,共300篇。使用SPSS 17.0对其结构和微观语言特点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找出两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异同点。结果显示:两者在摘要结构的... 结构、句子长短、时态、语态为基础,通过收集近几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学术论文(知网)英文摘要各150篇,共300篇。使用SPSS 17.0对其结构和微观语言特点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找出两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异同点。结果显示:两者在摘要结构的使用上存在差异。根据Swales&Freak对摘要的分类,自然科学类期刊摘要较多是结果驱动型,而人文社科则属于研究论文概述型。微观语言特点方面:首先,两学科领域及各学科之间在摘要篇幅大小方面均呈现出多样性。其次,两者长短句的使用也存在不同。此外,在情态动词和时态的使用方面呈现一致趋势,一般现在时使用较多,语态多采用主动语态。本研究对学术论文写作及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 摘要 结构 微观语言特征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在科学和人文精神的集合点上──《管理伦理学》读后
3
作者 王晓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34-135,共2页
在科学和人文精神的集合点上──《管理伦理学》读后王晓升读罢李兰芬教授的新作《管理伦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门亟待研究并且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学科。这一研究对于扩展当... 在科学和人文精神的集合点上──《管理伦理学》读后王晓升读罢李兰芬教授的新作《管理伦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门亟待研究并且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学科。这一研究对于扩展当代哲学特别是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对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伦理学 科学和人文 管理伦理化 集合点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价值分析 研究方法 伦理精神 伦理问题
下载PDF
哲学的性质和功能:科学和人文双重思维向度的分化与整合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曙光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62,共7页
哲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科学”还是“人文”,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歧见,直接而言,缘自于人们对哲学本性和功能的两种认识;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则反映了人们对哲学与人的关系、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乃至于人的命运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对西... 哲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科学”还是“人文”,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歧见,直接而言,缘自于人们对哲学本性和功能的两种认识;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则反映了人们对哲学与人的关系、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乃至于人的命运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特别是马克思哲学的考察与反思,指出:哲学正是凭借科学与人文双重思维取向的整合而生成其特殊性质和功能的;哲学所追寻的智慧也正是由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的那种人的最丰赡、最深邃的思想,它所要把握的内容则是人生和宇宙的生生不息、绵延发展之“道”,在今天进行文化和文化哲学的建构时,也要根据这一人生和宇宙之道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和人文 黑格尔哲学 思维向度 哲学的性质 人文 科学人文 马克思恩格斯 西方哲学史 商务印书馆 哲学的学科性质
原文传递
以科学和人文的整合实现对马克思哲学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曙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44,88,共7页
一种伟大的学说总是对以前优秀思想文化广泛汲取、融会贯通的结果,因而,尽管这种伟大的学说的宗旨可能是一个,但其理论内容却必定因其极大的包容性而具有多样的丰富的意蕴。因此,它不仅能够给人以多方面的思想营养和启迪,也为不同的诠... 一种伟大的学说总是对以前优秀思想文化广泛汲取、融会贯通的结果,因而,尽管这种伟大的学说的宗旨可能是一个,但其理论内容却必定因其极大的包容性而具有多样的丰富的意蕴。因此,它不仅能够给人以多方面的思想营养和启迪,也为不同的诠释提供了相当广阔的意义空间。马克思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学说。一个时期以来,理论界围绕马克思哲学性质和主题展开的论争,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论争各方虽然多有分歧,但笔者认为,它们都是在马克思哲学这同一块基地上发生的。例如,有人看重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质,有人则看重马克思哲学的人文性质,其实,马克思哲学本身就有科学和人文这双重属性,而这双重属性又不是彼此分立的。因此,我们只有自觉地现时代的高度,将科学和人文这双重视界融合起来,才能对马克思哲学作出既符合其文本原义又有利于其发展的现代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科学和人文 现代诠释 实践唯物主义 科学的哲学 国民经济学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共产主义 思维向度 科学主义
原文传递
科学与人文:马克思哲学的双重维度及其统一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曙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55,共8页
马克思哲学具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是理论界所公认的。但是,着眼于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形态所展开的论争,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有些同志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与其他经验科学的区别... 马克思哲学具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是理论界所公认的。但是,着眼于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形态所展开的论争,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有些同志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与其他经验科学的区别,不在于它的“形上”性或超验性,而在于它的抽象程度更高。另一些同志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学说,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并为人生赋义,所以当属人文;何况“文史哲”从来属于人文而不属于科学。这两种认识各有片面的真理,但都走向一个极端。马克思哲学包含着人文和科学双重视角、双重思维向度,而又正是这双重视角和双重维度的互动与融合的结果,所以马克思哲学才既是世界观,又是人学;既能正确地认识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又能革命地改造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深入地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不仅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以为我们解决哲学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和人文 科学人文 双重维度 唯心主义 自然科 唯物主义 黑格尔哲学 人文理想
下载PDF
从社会系统运行机制看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詹扬扬 《现代哲学》 1998年第2期81-85,共5页
关键词 科学人文 社会系统 运行机制 科学技术 科学和人文 现代人文主义 科学的发展 科学 人文精神 近代人文主义
下载PDF
全球化与人文科学的未来
8
作者 张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1998年第6期46-47,共2页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1848年指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1848年指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科学 科学和人文 人文学者 科学的发展 文化模式 各民族 民族地区 文化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历史过程
下载PDF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及途径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敏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9-21,共3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及途径浙大教育系沈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科学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把培养科学精神和智力开发作为教育最根本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而人文教育则注重人性的养成与人格的塑...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及途径浙大教育系沈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体系。科学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把培养科学精神和智力开发作为教育最根本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而人文教育则注重人性的养成与人格的塑造,强调教育是人的价值的引导及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教育整合 课程改革 教育与人文 教育内容 科学和人文 思维方式 精神价值系统 思维模式
下载PDF
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研讨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掌然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7-22,共6页
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研讨综述张掌然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哲学普遍关注的一个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为加深对人文科学方法论的理解,深人开展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部分教师和... 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研讨综述张掌然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哲学普遍关注的一个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为加深对人文科学方法论的理解,深人开展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部分教师和博士生对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若干基本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科学方法论 研讨综述 方法论原则 人文社会科学 心灵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然科 科学和社会 人文世界 科学和人文
下载PDF
社会科学学科归属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28,共5页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与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相对应。对社会科学作出过规定的人为数不少,如涂尔斡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科学;杜维耶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与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相对应。对社会科学作出过规定的人为数不少,如涂尔斡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科学;杜维耶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科学;何曼史则认为,社会科学是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学科 自然科 人文学科 科学主义 历史学 科学人文 归属问题 科学和人文 科学的方法 经济学
下载PDF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解
12
作者 潘天群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1期44-47,共4页
现代解释学提出了“理解”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性、近代方法论所屏弃的“先入之见”是理解活动不可或缺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家对自然界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即是“对话”,它与解释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完全一致。现... 现代解释学提出了“理解”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性、近代方法论所屏弃的“先入之见”是理解活动不可或缺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家对自然界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即是“对话”,它与解释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完全一致。现代解释学将理解视为创造和发明过程,并努力超越“符合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循环 解释者 现代解释学 前理解 科学 文本创作 人文科学 理解过程 科学和人文 科学定律
下载PDF
俄罗斯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13
作者 孟照罡 《管理观察》 1998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 优先发展方向 文献计量分析 俄罗斯 科学领域 对比分析 科学和人文 数据库 科学信息 研究领域
下载PDF
科学、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地区问题
14
作者 郑士贵 《管理观察》 1997年第1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教育领域 地区主义 科学和人文 文化工作者 研究和发展 稳定局面 科学知识 北高加索 地区政策 人文知识
下载PDF
让政治课堂闪耀人文之光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晓兰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58,共2页
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的自由和发展的思想。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和弘扬人文思想,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塑造或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实现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融通;且要特别注重教师的人格修养,以... 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的自由和发展的思想。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和弘扬人文思想,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塑造或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实现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融通;且要特别注重教师的人格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优化课堂教学,营造教学系统中和谐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让政治课堂闪耀人文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课堂 人文精神 交互式教学 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 教师 人格魅力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战略关系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学勤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9,共2页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战略关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学勤非常对不起各位先生,参加会当然应该在今天早晨开幕的时候来,可是我想柏柳先生已经知道,我这几天最忙,因为我负责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现在正是处在最紧张的时期...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与文化发展战略关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学勤非常对不起各位先生,参加会当然应该在今天早晨开幕的时候来,可是我想柏柳先生已经知道,我这几天最忙,因为我负责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现在正是处在最紧张的时期。抽一点时间到这儿来向大家请教,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与文化 中国古代 战略关系 独立起源 古代文明 文化发展战略 科学和人文 中国文化 断代工程 专制主义
下载PDF
教育学逻辑起点新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东 《教育学术月刊》 1994年第2期8-10,共3页
教育学逻辑起点新论刘晓东一、什么是逻辑起点逻辑哲学认为,任何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必须从经验材料开始,对对象的种种复杂的现象形态进行抽象,恰当地从对象中抽出能规定对象本质的最抽象范畴,以此作为规定具体对象的理论前提。这... 教育学逻辑起点新论刘晓东一、什么是逻辑起点逻辑哲学认为,任何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必须从经验材料开始,对对象的种种复杂的现象形态进行抽象,恰当地从对象中抽出能规定对象本质的最抽象范畴,以此作为规定具体对象的理论前提。这种规定对象本质的最抽象范畴就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起点 教育学 教育内容 原始教育 受教育者 抽象范畴 教育现象 科学和人文 理论体系 人类文化
下载PDF
例析化学教学中的哲学思维培养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振玉 谢安建 +2 位作者 冯燕 宋继梅 沈玉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高校理工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以两可图、精确和简约的辩证关系为例,讨论和探索在大学化学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人文知... 高校理工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以两可图、精确和简约的辩证关系为例,讨论和探索在大学化学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融合,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综合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和人文 素质教育 两可图 精确和简约
下载PDF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回归
19
作者 徐本林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54-56,共3页
大学的创立和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大学的繁荣,并赋予大学以新的时代内涵,它们相互作用也促使大学精神的形成。精神,这里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出来的活力;二是其宗旨,即主要意义。大学的精神既是大学前进的动力,也是大学... 大学的创立和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大学的繁荣,并赋予大学以新的时代内涵,它们相互作用也促使大学精神的形成。精神,这里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出来的活力;二是其宗旨,即主要意义。大学的精神既是大学前进的动力,也是大学发展所积淀的精髓与灵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大学的精神,既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因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而具有普遍的国际化意义。从普遍的意义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大学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科学和人文 校园文化建设 专业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下载PDF
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火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2-23,共2页
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任火“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一个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产品市场。这就意味着,“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人的精神领域,他所“策划”的产品必须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需求... 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任火“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一个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产品市场。这就意味着,“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人的精神领域,他所“策划”的产品必须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有低级与高级之分。低级需求属于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划编辑 文化品格 文化市场 文化素养 精神需求 文化产品 独立人格 政治头脑 时代精神 科学和人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