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学的科学形象 被引量:8
1
作者 郑慧子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本文运用科学哲学的方法,通过对地理学的科学主题及其问题起点被确立之后的发展变化的考察,主要讨论了作为一门科学的地理学走向成熟的一般图景。地理学具备了作为成熟科学的一些基本条件,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
关键词 地理学 科学形象 科学主题
下载PDF
王韬科学形象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戴建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1期40-45,共6页
作为早期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韬 ,其在科学史上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参加了数本科学著作的翻译与撰写 ,彻底推翻了“西学中源说” ;他还对科学教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开设新式学校 ,学习自然科学 ,进行科学教育实践 ... 作为早期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韬 ,其在科学史上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参加了数本科学著作的翻译与撰写 ,彻底推翻了“西学中源说” ;他还对科学教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开设新式学校 ,学习自然科学 ,进行科学教育实践 ,并把科技作为他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开启了维新改良的社会思潮 ,推动了晚清社会的历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科学形象
下载PDF
科学形象与科学传播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华杰 《民主与科学》 2003年第2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科学 科学形象 科学实践 科普工作
下载PDF
“三位一体”展现科学形象
4
作者 陈其荣 曹志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科学形象 《理解科学——多维视野下的自然科学 理论价值 结构新颖
下载PDF
“科学形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效果
5
作者 殷华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1,共4页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作为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形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因,而传统中对马克思主义"近代科学"式的理解也造成了悖反的历史效果。因此,需要廓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形象:它是西方传统上广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作为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形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因,而传统中对马克思主义"近代科学"式的理解也造成了悖反的历史效果。因此,需要廓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形象:它是西方传统上广义的科学;它是关于人的科学;它是古希腊以降真正科学精神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形象 马克思主义 历史效果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下的当代科学形象——《科学社会学新论》评介
6
作者 孙德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科学社会学 科学形象 当代 评介 视野 人类活动 人类社会 社会生活 人类生存 科学思想
下载PDF
多样性的科学形象--从复杂性研究视野看科学
7
作者 吴彤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在复杂性研究视野里,科学既不是统一的,也不是完美的,更不是只有一种科学可能性。我们的科学仅仅是我们的科学。论文以假设存在地外科学的假说的复杂性解释,反推地球科学的杂多性和非唯一性,从而论证了科学存在多元形象。
关键词 多样性 科学形象 复杂性科学 地外科学 科学的非完备性
下载PDF
设计地理图表 力求科学形象
8
作者 杨玉东 《地理教学》 1995年第6期35-36,共2页
地理联系图是反映地理要素之间逻辑联系的工具,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和应用地理联系图表。地理联系图表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几点:
关键词 地理图表 科学形象 地理教学 教师 教学方法 逻辑联系 教学目的 用地 反映 工具
下载PDF
论科学形象在文化传播中的变化——以话剧《哥本哈根》为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占楠 《科教文汇》 2008年第36期238-238,共1页
随着科学传播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科学由被推崇为神圣不可怀疑的,变为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以批判的,本文将以话剧《哥本哈根》为例探讨文化传播中科学形象的这一转变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文化传播 科学传播 科学形象 哥本哈根
下载PDF
美国公众对于中国科学形象认知的实证调查分析
10
作者 杨正 张志敏 +1 位作者 贾鹤鹏 王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9-188,共10页
本文就中国科学形象的国际公众认知问题,对1030名美国公众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在明确科学形象与国家形象的正向相关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展现了美国公众认知体系中对于中国科学形象认知的一系列特征:相较于整体国家形象,中国科学... 本文就中国科学形象的国际公众认知问题,对1030名美国公众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在明确科学形象与国家形象的正向相关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展现了美国公众认知体系中对于中国科学形象认知的一系列特征:相较于整体国家形象,中国科学形象有着更为正面的评价、中国科学有着显著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公众对于中国科学的发展与现状并不十分了解,且倾向于了解与其日常生活关联更为密切的科技领域;在获取中国科学信息的渠道方面,美国公众主要依赖西方媒体等。总体上,美国公众眼里的中国科学形象呈现出强政治导向、功利主义、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效益分布不公与创新、前沿、有效带动经济发展等正负面特征交织的复杂形象。整体而言,美国公众对于中国科学的研究维度更倾向于呈现正面认知,而对于中国科学的社会维度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维度则更倾向于给予负面评价。基于此项调查,本文提出推动国家科学形象建设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形象 国家形象 问卷调查 科学传播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大科学”时代中的科学形象重塑问题初探
11
作者 李健 《中国市场》 2009年第40期70-72,共3页
21世纪,随着国家对科学事业在人力及物力方面的大力投资,科学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线性积累过程,而是变成了渗透各种因素的复杂系统,这标志着科技发展已正式步入了"大科学"时代。然而,在"大科学"本身开辟未来的同时,... 21世纪,随着国家对科学事业在人力及物力方面的大力投资,科学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线性积累过程,而是变成了渗透各种因素的复杂系统,这标志着科技发展已正式步入了"大科学"时代。然而,在"大科学"本身开辟未来的同时,各种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日渐凸显,各种伪科学、伪学术大行其道。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公众对现今的科学概念产生模糊,而其所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呼吁并提出对"大科学"时代的科学形象进行准确的重塑,其目的在于使"大科学"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示于公众面前,从而让公众充分理解当今科学的发展过程,并提高科学素养,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时代 科学形象 重塑
下载PDF
小学科学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征及教学策略
12
作者 张煜 白欣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第3期49-51,共3页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科学认识获得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科学事实再经过归纳概...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科学认识获得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科学事实再经过归纳概括、思维加工获得科学认识。其中,思维是人重要的认知活动,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抽象思维 科学形象 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 维和 科学认识 科学事实
下载PDF
“科学形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效果
13
《大庆社会科学》 2012年第4期101-101,共1页
殷华成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作为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形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它适合了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的需要,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五四运动时期,传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度成为西方科学... 殷华成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作为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形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它适合了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的需要,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五四运动时期,传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度成为西方科学的代名词,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被当作救国的不二法门。但是,传统中对马克思主义“近代科学”式的理解也造成了悖反的历史效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科学传人中国是一场启蒙运动,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形象 历史 五四运动时期 中国思想文化 西方科学 近代科学 科学主义
下载PDF
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中国科学形象研究――基于推特平台的数据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正 贾鹤鹏 +1 位作者 王艳丽 王挺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3,共9页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化、我国科技实力迅速腾飞的当下,国家科学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形象立体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际社交媒体推特平台上有关中国科学相关议题讨论的分析发现,西方公众目前对于中国科学类相关议题的关...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化、我国科技实力迅速腾飞的当下,国家科学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形象立体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际社交媒体推特平台上有关中国科学相关议题讨论的分析发现,西方公众目前对于中国科学类相关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讨论由少量的主要科学事件主导,明显受到了西方主流新闻媒体与政治话语力量的引导与掌控,且认知偏向于负面。这种负面形象的“他塑”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被卷入政治话语与国际关系话语体系中,表征为对中国负面科技新闻的报道及阴谋论的关注。而正面积极的科学形象则更多表征为“去政治化”语境下,对中国突破性科学成果与获得国际科学奖项科学家的赞赏,以及对于中国科幻的格外关注。对此,提升中国国际科学形象需要在重视社交媒体平台这一舆论场域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外科技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学形象 对外传播 社交媒体 舆情分析 数字媒体方法
原文传递
高校学生心目中袁隆平形象调查研究
15
作者 张正严 聂晓玲 李依静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5期61-69,共9页
本研究采用词汇联想法对1593名高校学生心目中的袁隆平形象进行初步测量,并通过后续的深度访谈得到学生对袁隆平形象更深层次的认识。研究表明:关于袁隆平院士的高联想强度的词语有:和蔼可亲(48.46%)、无私奉献(41.68%)、杂交水稻(31.7... 本研究采用词汇联想法对1593名高校学生心目中的袁隆平形象进行初步测量,并通过后续的深度访谈得到学生对袁隆平形象更深层次的认识。研究表明:关于袁隆平院士的高联想强度的词语有:和蔼可亲(48.46%)、无私奉献(41.68%)、杂交水稻(31.76%)、伟大(26.24%)和杂交水稻之父(25.61%);高校学生对袁隆平内在形象的平均联想强度明显高于其外在形象的平均联想强度。在所有二级维度下,工作特征的平均联想强度最高。高校学生心目中的袁隆平整体呈现正面形象。大众传媒采用新媒体、新角度将袁隆平的媒介形象与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塑造全面多维的科学家形象,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对他们的主流价值观产生引导作用,同时对他们的职业理想进行铸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形象 袁隆平 词汇联想法 大学生 大众媒体
下载PDF
浅谈塑造科学家形象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16
作者 陈佳鹏 彭亚男 孙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5期48-50,共3页
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及科学创新—塑造科学家的积极社会形象是其关键。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科学家社会形象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讲述中国科学家好故事的必要性。通过探索如何生动形象的讲述好新时代科学家的故事,进一步贯彻《关于进一步提... 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及科学创新—塑造科学家的积极社会形象是其关键。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科学家社会形象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讲述中国科学家好故事的必要性。通过探索如何生动形象的讲述好新时代科学家的故事,进一步贯彻《关于进一步提升科学家精神和学术诚信的意见》,吸引广大读者并在民众心中建立科学家良好形象。这对在民众中创造科学文化氛围以及尊重科学家,倡导科学,鼓励科学创新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化 科学形象 科学家故事 科学家精神
下载PDF
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科学家形象的分析与启示
17
作者 翁慎喆 张军朋 《物理通报》 CAS 2023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理科教材中的科学家素材会影响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对科学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对科学本质的思考.因此,分析物理教材中科学家素材的选取特点以及刻画的科学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对科学家素材呈现的位置、形式和科学家形象进行了分析,并为教... 理科教材中的科学家素材会影响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对科学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对科学本质的思考.因此,分析物理教材中科学家素材的选取特点以及刻画的科学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对科学家素材呈现的位置、形式和科学家形象进行了分析,并为教师在课堂中融入物理学史和建构科学家形象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材 科学形象 科学家素材
下载PDF
教科书中的科学家形象及其精神——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分析
18
作者 马骏骙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6,87,共11页
教科书中的科学家形象是科学家精神的主要载体,科学家精神的培养与科学家形象的选择、呈现和塑造具有直接关系。以全学段统编语文教科书为样本,根据分析框架分别对科学家形象和科学家精神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发现:科学家形象在性别... 教科书中的科学家形象是科学家精神的主要载体,科学家精神的培养与科学家形象的选择、呈现和塑造具有直接关系。以全学段统编语文教科书为样本,根据分析框架分别对科学家形象和科学家精神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发现:科学家形象在性别、国别、研究门类等方面各有侧重;科学家精神的维度覆盖较为全面,但分布比重并不均衡。基于此,研究结论着重考察科学家形象及其精神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转化:抓住典型科学家形象,在读写活动中渗透科学家精神;二次开发教科书资源,提升科学家精神的人文关怀;开展整体化教学,建构科学家精神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形象 科学家精神 统编语文教科书 科学教育
下载PDF
科学服务人民--“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学家形象的建构与流变
19
作者 刘德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54-65,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学家的事迹和形象在国家层面的宣传报道中获得丰富呈现,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化表达,体现了国家科学观与媒介宣传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通过对主流报纸、画报、宣传画等图文材料的整理,并结合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学家的事迹和形象在国家层面的宣传报道中获得丰富呈现,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化表达,体现了国家科学观与媒介宣传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通过对主流报纸、画报、宣传画等图文材料的整理,并结合科技史料对“十七年”时期的中国科学家形象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科学家形象的呈现随人才政策的转变而逐步分化,其分化始终围绕“科学服务人民”的主流国家科学观展开,与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紧密呼应。科学家形象的展示承载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美好愿景,但是由于对科技人才工作的浅层理解,形象呈现趋于样板化和模式化。研究对于当下追溯科学家精神,选树榜样人物,做好主流宣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科学形象 科学服务人民 科学观念
下载PDF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科学认识 被引量:14
20
作者 贺善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7-90,共4页
针对人们对形象思维及其作用的一些说解,本文从思维科学和提高科学认识水平的角度,对形象思维的实质及作用进行探讨。形象思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形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以不同的途径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逻辑... 针对人们对形象思维及其作用的一些说解,本文从思维科学和提高科学认识水平的角度,对形象思维的实质及作用进行探讨。形象思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形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以不同的途径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逻辑概括性使形象思维具有明显的理性性质,赋予形象思维以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动作用。形象思维的独特的创造性、贯穿始终的形象性还使其在某些方面具备抽象思维所没有的优越性。形象思维为科学认识奠定可感的认识基础,为科学认识提供美的追求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科学认识 科学思维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典型形象 客体 科学形象 形象 认识基础 科学发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