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历史学的内涵与可能
1
作者 雷戈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1期82-85,共4页
历史学作为历史学本身而存在 ,它不依赖于任何其他外在的异已力量 ,更不依赖于一家历史观 ,历史应成为自己本身的思想境域。
关键词 历史 历史科学 科学性历史 思想系统
下载PDF
博洛尼亚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艺术类课程的解读
2
作者 吉蕊 《教育进展》 2024年第5期1041-1048,共8页
意大利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博洛尼亚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本硕博教育和研究体系,艺术人文学科在意大利乃至世界上拥有良好的学术声望。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关系密切。文化遗产学院注重跨学科背景中的元学科构建理... 意大利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博洛尼亚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本硕博教育和研究体系,艺术人文学科在意大利乃至世界上拥有良好的学术声望。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关系密切。文化遗产学院注重跨学科背景中的元学科构建理念,在此背景中,艺术类课程富于历史性和科学性。本文以代表性课程为例,分析文化遗产学院中的艺术教育研究理念。着重阐述理念所体现的基于意大利民族文化传统的史论研究,以及基于当代科技发展的实验科学研究。本文意在通过阐述研究基础下影响的艺术类课程设置,对高校有关文化遗产的艺术教育进行总结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洛尼亚大学 文化遗产学院 艺术类课程 历史性和科学性
下载PDF
增强抗日战争史教学的历史科学性——以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翁贺凯 李璎珞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4,共5页
习近平在《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所提出的"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高屋建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精髓的一个深刻论断。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事,其历史的书写和教学关乎到青年一代唯物史观的... 习近平在《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所提出的"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高屋建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精髓的一个深刻论断。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事,其历史的书写和教学关乎到青年一代唯物史观的形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和理想信念的坚定。为此,应当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性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努力增强抗日战争史教学的历史科学性,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说服力。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历史科学性与思想政治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史 教学 历史科学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
原文传递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历史形态观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性
4
作者 钟晓宏 《前沿》 2017年第7期18-25,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思想,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建构,从而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历史唯心主义总体观。唯物主义历史形态观对唯心主义历史形态观进行了总体的扬弃,用社会形态取代意识形... 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思想,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建构,从而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历史唯心主义总体观。唯物主义历史形态观对唯心主义历史形态观进行了总体的扬弃,用社会形态取代意识形态,用所有制的历史发展取代绝对精神诸环节的历史更迭。历史形态观是辩证法的具体形式,它体现不同的历史观对人类历史总体运动的不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观的建构,终结了自己的哲学批判历程,为而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建构了历史科学的理论框架,因而构成他们的批判事业由哲学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转型的思想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形态观 历史科学性 历史辩证法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重新评价虞舜研究的学术意义
5
作者 张京华 《船山学刊》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虞舜研究既是90年来上古史研究中的争辩话题,又是15年来湖南地方文化研究中连续不断的热点话题。新时期、新背景,参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设想,重新评价虞舜研究,可知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复原古史的断代年限,而更在于社会伦理的开端、... 虞舜研究既是90年来上古史研究中的争辩话题,又是15年来湖南地方文化研究中连续不断的热点话题。新时期、新背景,参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设想,重新评价虞舜研究,可知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复原古史的断代年限,而更在于社会伦理的开端、传统学术的起源与王政道统的开辟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设想具有历史的科学性,需要依托历史而加以阐明,需要重新估价真实可信的古史,虞舜一朝的历史与文化是其中的重大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舜研究 湖南地方文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科学性
下载PDF
Studies on Wetland Biodiversity in China
6
作者 ZHAO Kuiyi HE Shunping LI Wei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年第4期248-256,共9页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wetland research, the evolvement of wetland science,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wetland biodiversity in China. A marsh is the key type and basic component of...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wetland research, the evolvement of wetland science,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wetland biodiversity in China. A marsh is the key type and basic component of a wetland. Defining the marsh and wetland plants i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wetland and its biodiversity. The comprehensive multiple factorial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s and the multiple developmental models of the wetland are two innovative feats achiev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has further promoted ecological research. The CAS Wetland Research Center has made historic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the wetland and its biodiversity in China. Also, the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important tasks of wetland and biodiversity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VERSITY WETLAND STUDY China
下载PDF
衣带渐宽终未悔——近代以来中国史家的求索
7
作者 马芸芸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36,共6页
在反思传统史学弊端的基础上,中国史家仍保持中国史学无征不信的优良传统,并借鉴西方近代史学理论方法,创建了自己的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筚路蓝缕,耕耘不辍,对历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日益成熟,更多地重视并发现了"人"的历... 在反思传统史学弊端的基础上,中国史家仍保持中国史学无征不信的优良传统,并借鉴西方近代史学理论方法,创建了自己的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筚路蓝缕,耕耘不辍,对历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日益成熟,更多地重视并发现了"人"的历史。中国史学的复兴梦,在时代大变局的危机中,在战争与革命的动荡中,在"左"倾思想的干扰中,艰难而又执着地生长起来,它承载着历代史家对时世的认知感悟,融会了中西史学的传统与新法,在诸多领域建树卓著并得到海外汉学界的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家 新史学 外国史学理论 历史科学性
原文传递
现代中国诗学三大派别之得失论衡
8
作者 李咏吟 《东方丛刊》 2003年第2期19-36,共18页
关键词 现代 中国 诗学派别 历史科学性原则 价值评判准则 外国诗学传译派 文化诗学派 马克思主义诗学 诗学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