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学的“科学情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杉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3-85,共3页
所谓心理学的"科学情结"是指本学科对自然科学的盲目追求。"科学情结"产生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界将本身学科定位在极力从(自然)科学圣殿中争得一席之地。"科学情结"的危害在于使心理学陷入"技术至上&qu... 所谓心理学的"科学情结"是指本学科对自然科学的盲目追求。"科学情结"产生的原因在于心理学界将本身学科定位在极力从(自然)科学圣殿中争得一席之地。"科学情结"的危害在于使心理学陷入"技术至上"和"科学至上"两大误区。要解决"科学情结"问题,必须建立开放的科研氛围,以利于寻找本学科的方法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情结 方法论 心理学 科研氛围
下载PDF
近代哲学的自然科学情结及其误区——以谭嗣同为中心
2
作者 魏义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无论是中国的落后挨打引发的洋务救国运动还是西方学科分类理念东渐引发的思想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对自然科学的关注,借鉴自然科学为哲学提供辩护成为近代哲学的时代特征之一。从严复、康有为、谭嗣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者都夸大自... 无论是中国的落后挨打引发的洋务救国运动还是西方学科分类理念东渐引发的思想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对自然科学的关注,借鉴自然科学为哲学提供辩护成为近代哲学的时代特征之一。从严复、康有为、谭嗣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者都夸大自然科学的实效性和公信力。如果说将哲学奠基在自然科学之上展示了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的学术分野,也是近代哲学的共同之处的话,那么,谭嗣同的哲学则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近代哲学的这一新动向、新诉求。自然科学具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近代哲学家在将自然科学运用到哲学领域,热衷于由自然公理推导出社会法则,从而夸大了自然科学的适用范围。他们将自然科学运用到社会领域的做法是对自然科学的滥用,从表面上看是出于对自然科学的推崇,从实质上看则可能造成对自然科学的歪曲。无论是夸大还是滥用自然科学都不是对待自然科学的科学态度,在这方面,近代哲学家的自然科学情结特别是对自然科学的滥用留给后人诸多思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近代哲学 自然科学情结 自然科学与哲学
下载PDF
文理学科的交融——论张之路小说的“自然科学情结”
3
作者 丘睿 张帆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22-24,共3页
张之路作为一个"半路出家"、先理而后文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长期伴随其生活的自然科学及其高级形态——科学技术的影响,而形成一种"自然科学情结",在大量表现于其创作中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反思的精神,从... 张之路作为一个"半路出家"、先理而后文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长期伴随其生活的自然科学及其高级形态——科学技术的影响,而形成一种"自然科学情结",在大量表现于其创作中的同时又伴随着一种反思的精神,从而使张之路的儿童文学创作在保持儿童喜闻乐见的趣味性还具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张之路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文理学科的融合,而且是一种高层面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路 儿童文学创作 自然科学情结 文理融合 理科知识
下载PDF
寻找为学生裹上科学情结的“切入点”——应答“世界物理年”
4
作者 汪素琴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06年第7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世界物理年” 科学情结 小学 科学 教学内容
下载PDF
林徽因文学作品内外的科学情结 被引量:1
5
作者 姚雅欣 《南方论丛》 2006年第2期57-61,共5页
林徽因的科学情结因其文学、艺术、建筑学兼擅的文化气质而具有多元而独特的表达方式。本文从她的文学作品切入,辨读其科学情结的文学化表达,进而探求渗透于日常生活以及对社会公共事务关注中的科学情结。在林徽因心中,科学最终成为与... 林徽因的科学情结因其文学、艺术、建筑学兼擅的文化气质而具有多元而独特的表达方式。本文从她的文学作品切入,辨读其科学情结的文学化表达,进而探求渗透于日常生活以及对社会公共事务关注中的科学情结。在林徽因心中,科学最终成为与家国命运、个人命运休戚与共的时代发展重心。在某种程度上,林徽因的科学情结内在地构成其艺术气质的可靠依凭,对中国建筑史学科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构成其科学情结的科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科学情结 文学作品 日常生活 公共事务
原文传递
西方心理学“科学”情结的批判反思
6
作者 奚彦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6-60,共5页
西方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抱有对于"科学"的理想性追求。可以说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以"科学"作为自身目标追求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西方心理学将"科学"作为学科发展的唯一主导目标,而对于"... 西方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抱有对于"科学"的理想性追求。可以说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以"科学"作为自身目标追求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西方心理学将"科学"作为学科发展的唯一主导目标,而对于"科学"的异化式追寻已经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他者"规制。成为科学,并成功地跻身于科学的行列,一直是心理学为自身设置的目标导引与榜样追寻。所有这些,都使得心理学表现出明显的依他情结,有必要加以深刻地批判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科学情结 科学性追求 批判
下载PDF
科学情结 人文关怀——访卞毓麟 被引量:2
7
作者 尹传红 《科普研究》 2007年第1期71-78,共8页
卞毓麟简介天文学家、科普作家。1943年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曾于1988年至1990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天文台做访问学者,1998年4月起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 卞毓麟简介天文学家、科普作家。1943年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曾于1988年至1990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天文台做访问学者,1998年4月起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编审。现任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著译图书20余部,主编和参编图书100多种,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类作品500多篇。曾受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中国科普作协表彰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中国天文学会表彰为“优秀天文科普工作者”,北京市表彰为“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2001年获第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毓麟 阿西莫夫 传红 科普作品 科普创作 天文学家 人文关怀 科学情结
原文传递
奥本海默的科学情结和人文情怀
8
作者 宓奔 《科学启蒙》 2004年第7期3-3,共1页
奥本海默年仅5岁就开始收藏和 研究矿物标本,12岁就发表了他的 第一篇论文。他也曾广泛涉猎文学、 哲学、语言等领域,尤其爱好诗歌。 尽管他想过要当诗人、文学家, 但1922年他还是选择进入哈佛大学 化学系学习。其后,他又先后求学于 剑... 奥本海默年仅5岁就开始收藏和 研究矿物标本,12岁就发表了他的 第一篇论文。他也曾广泛涉猎文学、 哲学、语言等领域,尤其爱好诗歌。 尽管他想过要当诗人、文学家, 但1922年他还是选择进入哈佛大学 化学系学习。其后,他又先后求学于 剑桥三一学院、德国格廷根大学,并 于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本海默 科学情结 人文情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