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的社会性、自主性及二者的契合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来平 《哲学分析》 2011年第6期133-146,194,共14页
默顿学派在科学的社会性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阐发了科学体制内部微观社会因素与科学知识进步的关系,并对宏观社会因素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科学的自主性研究方面最先提出并阐发了科学界的社会规范、科学奖励制度和科学界... 默顿学派在科学的社会性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并阐发了科学体制内部微观社会因素与科学知识进步的关系,并对宏观社会因素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科学的自主性研究方面最先提出并阐发了科学界的社会规范、科学奖励制度和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等科学运行机制,有力地从科学体制角度揭示了科学的自主性,并强调了基础研究领域里的科学自由的重要性。此外,默顿通过对多重发现现象和科学天才的社会学分析表明,科学发展既非完全自主因而勿需社会因素的参与,也非完全社会性的因而全部由社会因素支配,而是社会因素和科学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科学的社会性和科学自主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较之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所呈现的无比丰富性和复杂性,默顿学派关于科学性质的研究仅只是初步的,但该学派所取得的成就是公认的;从科技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角度说,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1."从精神气质分析入手"研究科学与文化的关系;2.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的社会性 科学的自主性 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契合
下载PDF
自主性与社会性——科学的两个维度和两种属性
2
作者 杨爱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6-60,共5页
自主性与社会性是从两种视角考察科学而形成的对科学两种属性的概括,与此相关,也有对两种属性何者更为根本的不同观点。但作为理解科学的两个维度,自主性与社会性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于科学机体中,因此,与之相应的两种观点也... 自主性与社会性是从两种视角考察科学而形成的对科学两种属性的概括,与此相关,也有对两种属性何者更为根本的不同观点。但作为理解科学的两个维度,自主性与社会性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于科学机体中,因此,与之相应的两种观点也是相互补充、相互矫正的。统合两维视角、协调两种不同观点对于维护科学的自主性和正视科学的社会性、协调科学自主发展与外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自主性 社会性
下载PDF
对知识分子“契合”关系的反思与批判——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28
3
作者 邓正来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4-11,共8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契合 中国 社会科学 自主性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反思与超越——读《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会 于小晶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24,19,共3页
马来平教授的新作《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以默顿科学社会学为中心》对国外成熟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和总结,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出了21世纪中国主流科学观的缺陷及其重塑的必要性和方向。该书是从科技哲学角度研... 马来平教授的新作《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以默顿科学社会学为中心》对国外成熟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述和总结,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出了21世纪中国主流科学观的缺陷及其重塑的必要性和方向。该书是从科技哲学角度研究西方科学社会学的理论贡献与应用价值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其中,就对默顿科学社会学而言,既有对默顿的守护与坚持,又有作者自己对默顿观点的修正、完善和超越。本书强调的中国主流科学观中科学自主性意识的缺失,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作者关于21世纪中国主流科学观重塑的呼吁表达了学界共同的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 科学的社会性 科学的自主性
原文传递
走向科学社会学中国化——读马来平先生的《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以默顿科学社会学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宋芝业 郭世荣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经过多年来翻译、引进西方的阶段后,目前,科学社会学界大都认为,我们不能只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已有理论,而应该尝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学理论。
关键词 科学社会 社会学中国化 自主性 社会性 默顿 社会学理论 中国特色 西方
原文传递
马来平教授的《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以默顿科学社会学为中心》一书出版
6
作者 王静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24,共1页
上个世纪后期,由默顿学派所开创的科学社会学引进中国后,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极具说服力的实证方法对我国社会学、科学史和自然科学各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凭借其旨趣与科技哲学的一致性,迅速成为科技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但由... 上个世纪后期,由默顿学派所开创的科学社会学引进中国后,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极具说服力的实证方法对我国社会学、科学史和自然科学各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凭借其旨趣与科技哲学的一致性,迅速成为科技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科技哲学界乃至社会学界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却一直较为薄弱。马来平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始便密切关注科学社会学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十数年来,他孜孜以求,对科学社会学进行了潜心研究,同时坚持为科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设科学社会学课程,在课堂上解答并讨论相关问题。“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书历经反复修改、多年沉淀,近日终于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得以付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顿科学社会 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主性 社会性 科技哲学 硕士研究生 自然科学 说服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