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现场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灿军 赵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为使"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的船载设备数据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与共享,建立了基于网络的现场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瘦客户端的三层结构建模,采用Java语言编写。船载新老设备的数据都从串口传出,通过MOXA的串口服务器,可以使... 为使"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的船载设备数据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与共享,建立了基于网络的现场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瘦客户端的三层结构建模,采用Java语言编写。船载新老设备的数据都从串口传出,通过MOXA的串口服务器,可以使船载设备连接上网络。三层结构中的事务处理服务器接收船载设备数据,对其处理、存储,并推送到客户端实现实时显示。"大洋一号"在进行科学考察时,还会获得一些非实时的分析数据。这类数据的管理,都通过网页上表单的形式实现填写和存储,并提供方便的查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科学考察 现场数据管理系统 网络技术 JAVA 海洋勘测 系统开发
下载PDF
“大洋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考虑 被引量:3
2
作者 何崇德 《上海造船》 2003年第1期33-40,2-3,共8页
“大洋一号”船是我国唯一的专门从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查研究开发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该船于2 0 0 2年进行了高起点的增改装工程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增设动力定位系统。
关键词 “大洋”海洋科学考察 舶设计 动力定位系统 增改装工程
下载PDF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船长日记
3
作者 陆会胜 《海洋世界》 2007年第1期49-49,共1页
2005年4月2日至2006年1月22日,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历经297天,航程43230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出色地完成了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三大洋考察任务。首次成功地获取了三大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和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样品,成... 2005年4月2日至2006年1月22日,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历经297天,航程43230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出色地完成了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三大洋考察任务。首次成功地获取了三大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和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样品,成为中国人探索人类未知科学领域的一大壮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考察 大洋 日记 热液硫化物 生物样品 极端环境 大洋中脊
下载PDF
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第20航次启程
4
《地质装备》 2008年第4期3-4,共2页
关键词 科学考察 大洋 中国 航次 太平洋 印度洋
下载PDF
“大洋一号”科考船执行中国首次环球考察任务
5
《地质装备》 2005年第2期6-6,共1页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4月2日从青岛起航,开始执行中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这是中国首次组织横跨三大洋的远洋考察。
关键词 “大洋科学考察 中国 环球考察任务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科学事业
下载PDF
“大洋一号”船完成南海综合海试任务
6
《海洋世界》 2006年第12期4-4,共1页
11月16日上午10时,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完成第18航次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暨南海综合海试任务后胜利返回青岛,受到了热烈欢迎。
关键词 科学考察 大洋 海试 南海
下载PDF
“大洋一号”完成第21次大洋科考 取得重大突破
7
《今日科苑》 2010年第11期9-9,共1页
中国之声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5月28日上午返回母港青岛。我国第二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圆满成功,取得重大突破。 自2009年7月18号从广州启航,“大洋一号”历时315天,航行5万千3百海里,经历8个航段,完成了对太平洋、大西洋和印... 中国之声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5月28日上午返回母港青岛。我国第二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圆满成功,取得重大突破。 自2009年7月18号从广州启航,“大洋一号”历时315天,航行5万千3百海里,经历8个航段,完成了对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相关区域的调查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最大的一个突破就是7天时间在大西洋发现了两处新的热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 科学考察 科研成果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热液区 航行
下载PDF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记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毅 《测绘地理信息》 2013年第5期82-84,共3页
“大洋一号”是1994年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大洋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于2002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大洋一号”船长104.5m,宽16.0m,排水量4412t,巡航速度12kn,是一艘装备齐全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 “大洋一号”是1994年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大洋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于2002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大洋一号”船长104.5m,宽16.0m,排水量4412t,巡航速度12kn,是一艘装备齐全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如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考察 大洋 海洋地质调查局 大洋矿产资源 现代化改装 研究开发 巡航速度 俄罗斯
原文传递
科学家首次在大洋中脊发现新海底热液活动区
9
作者 李目 《防灾博览》 2007年第2期22-22,共1页
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学考察队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在西南印度洋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确定了热液喷口位置.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超慢速扩张洋... 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学考察队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在西南印度洋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确定了热液喷口位置.并在东南印度洋中脊发现新的海底热液异常区。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也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正在活动的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海底热液活动区因为富含大量铜、金、银等贵金属,可以在海底形成几千甚至上亿吨的矿床.并存在有助于生命起源研究的海洋生物基因.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许多先进国家争相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活动区 大洋中脊 海底热液 科学 科学考察 热液喷口 大洋 生物基因
下载PDF
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使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陆会胜 《航海技术》 2006年第5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舶动力定位系统 海洋调查 大洋 科学考察 应用 计算机 工程 客滚
下载PDF
“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海试成功 被引量:3
11
《海洋世界》 2010年第12期5-5,共1页
11月16日,正在南海作业区进行海试的3500米级"海龙"号ROV(无人缆控潜水器)被顺利回收至"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的甲板上,这标志着完成实用性改造后的3500米级"海龙"号ROV海试圆满成功。
关键词 潜水器 海试 海龙 科学考察 大洋 ROV 作业区 甲板
下载PDF
我国圈定21世纪深海采矿区
12
《今日中国》 1999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深海采矿 21世纪 大洋多金属结核 国际海底区域 东北太平洋 大洋 科学考察 开发利用 金属元素 矿产资源
下载PDF
直挂云帆济沧海
13
作者 孙继文 《科学中国人》 2008年第8期55-57,共3页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已经成为各国之间争夺的焦点。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各国对海洋利益的争夺也愈加激烈。对于中国来说,海洋重要性的认识尤为切肤,因为它是21世纪希望的所在。为了探索海洋资源,他...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已经成为各国之间争夺的焦点。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各国对海洋利益的争夺也愈加激烈。对于中国来说,海洋重要性的认识尤为切肤,因为它是21世纪希望的所在。为了探索海洋资源,他自1989年开始从事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工作,2003年起,先后出任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海洋四号”、”大洋一号”航次调查首席科学家,指挥科学考察船圆满完成中国大洋勘查开发科学考察航次任务。20年来,他不懈探索海底丰富的资源,他就是杨胜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考察 海洋资源 矿产资源调查 大洋 勘查开发 国际关系 科学
下载PDF
图说科技
14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4年第1期3-3,共1页
12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海南三亚正式起航,执行中国大洋30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据了解,大洋30航次计划时间180天。航程约1.9万海里,分为4个航段,预计2014年5月30日返回青岛。
关键词 科学考察 科技 图说 大洋 航次计划 航程
下载PDF
挺进三大洋
15
作者 樱子 《科学启蒙》 2005年第7期3-5,共3页
历史课上,你一定听老师讲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吧。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辟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从青岛启航,它将为我国现代海洋科学考察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 火山口 大洋 漂流瓶 科学考察
原文传递
国内
16
《海事大观》 2003年第2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渔业生产 生产秩序 日本 龙卷风 沉没事故 科学考察船“大洋1”号
原文传递
海底黑烟囱
17
作者 宋岩颉 《走近科学》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2009年2月13日,行驶在印度洋上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接到了来自祖国的指令:3月17日返回青岛母港。这对船上科考人员来说是一个让人鼓舞的好消息,他们已经在海上工作了将近300天。返程日期一定,所有人都归心似箭,可是,大洋科... 2009年2月13日,行驶在印度洋上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接到了来自祖国的指令:3月17日返回青岛母港。这对船上科考人员来说是一个让人鼓舞的好消息,他们已经在海上工作了将近300天。返程日期一定,所有人都归心似箭,可是,大洋科考的首席科学家陶春辉,却提出了一个让大家意外的决定——推迟返航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黑烟囱 科学考察 大洋 印度洋 科学
原文传递
敢下五洋捉鳖
18
作者 肖越 《少年科学》 2007年第Z1期86-89,共4页
在"敢向九天揽月"的宇航科学家踌躇满志地筹划"嫦娥工程"时,海洋科学家也以"敢下五洋捉鳖"的精神,驰骋大洋。2007年2~3月,在浩瀚的印度洋,美丽的南非港口城市德班港,停靠着一艘中国人的大洋考察船,这艘... 在"敢向九天揽月"的宇航科学家踌躇满志地筹划"嫦娥工程"时,海洋科学家也以"敢下五洋捉鳖"的精神,驰骋大洋。2007年2~3月,在浩瀚的印度洋,美丽的南非港口城市德班港,停靠着一艘中国人的大洋考察船,这艘考察船的名字叫"大洋一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和平开发利用海底资源的重任,曾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科考任务,创造了中国大洋科考史上16项之最。这一次执行的是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考任务,将历时220天、6个航段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 印度洋 甲烷传感器 黑烟囱 实验室 深海 热液硫化物 科学考察 航次 海底热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