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报科学认知范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小华 朱文涛 钟积奎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6-29,共4页
阐述人类认知观的演进、后现代主义认知观及其理论基础。剖析情报科学认知范式,指出该范式凸现"人"作为情报科学的"主体",强调情报实践过程的建构性。提出"情报认知自组织理论",及其符合唯物辩证法认识... 阐述人类认知观的演进、后现代主义认知观及其理论基础。剖析情报科学认知范式,指出该范式凸现"人"作为情报科学的"主体",强调情报实践过程的建构性。提出"情报认知自组织理论",及其符合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路线的"涨落—失衡—建构—有序"4步模型,以期赋予情报科学研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范式 情报科学 情报科学认知范式 情报认知自组织理论
下载PDF
科学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对中国传统哲学理解方法的讨论
2
作者 李承贵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6-134,共9页
近代自然科学成果被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学者将其视为对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具有特别功能和特殊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对"科学"作为学术研究方法意识的形成和"科学"在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 近代自然科学成果被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学者将其视为对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具有特别功能和特殊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对"科学"作为学术研究方法意识的形成和"科学"在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科学认知范式在开掘中国传统哲学资源中的科学价值、建立新的学科、推动中国传统哲学转型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文精神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知范式 形成 检讨 中国传统哲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无科学精神?——科学认知范式实践所给予的回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永胜 李承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亲为与经验""事实与实证""怀疑与灵感""考椐与分析"等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科学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科学精神如何实现理论的转换、科学认知范式在发掘中... "亲为与经验""事实与实证""怀疑与灵感""考椐与分析"等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科学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科学精神如何实现理论的转换、科学认知范式在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中科学精神的作用及特点仍需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科学精神 科学认知范式
原文传递
认知神经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创新 被引量:7
4
作者 屈陆 戴钢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3-176,共4页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的系统化、多元化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发展的需要,需积极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认知神经科学从工具层面为思想...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的系统化、多元化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发展的需要,需积极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认知神经科学从工具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脑电设备测量人脑特定区域的生理变化来获得准确而科学的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研究结果设计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明确教育干预计划,优化脑的可塑性变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这种探索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毕竟从微观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辟了一个极为宽泛的研究领域,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范式
下载PDF
认知范式转移的原因、特点与意义——对作为解释中国传统哲学方法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承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被用于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由于时空的变化、自身的性能、应用主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转移"现象,... 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被用于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范式(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由于时空的变化、自身的性能、应用主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转移"现象,而这种转移表现为全局转移、局部转移、隐性转移、主体性转移等四种形式,同时呈现出渐进式、无伤亡式、对调式三大特点。这些内容的把握有助于将认知范式正确用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并获得积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范式转移 唯物认知范式 科学认知范式 人文认知范式 逻辑认知范式 自我认知范式 中国传统哲学
下载PDF
四大认知范式的互补及其学术意蕴——以认知和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为中心
6
作者 李承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20,共9页
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实践中,具有西学身份的唯物认知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因为各自的特性而受到限制,从而使它们的互补显得异常... 在20世纪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实践中,具有西学身份的唯物认知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逻辑认知范式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因为各自的特性而受到限制,从而使它们的互补显得异常重要。正是从它们相互补充的理解实践中,不仅使中国传统哲学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地呈现出来,而且积累了处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经验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认知范式 科学认知范式 人文认知范式 逻辑认知范式
下载PDF
科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哲学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承贵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6期53-58,共6页
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中国学者将科学认知范式(自然科学精神、原理、定律、方法等)作为坐标与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其结论是:中国传统哲学在研究内容上是"穷性至命",在主客关系上是"天人不分&quo... 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中国学者将科学认知范式(自然科学精神、原理、定律、方法等)作为坐标与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展开了分析与研究,其结论是:中国传统哲学在研究内容上是"穷性至命",在主客关系上是"天人不分",在思维方式上是"模糊笼统",在议论风格上是"玄谈臆想"。并由此总结:科学认知范式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哲学,但其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特点的判断并不是绝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知范式 中国传统哲学 特点
下载PDF
“道”之现代诠释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承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3,共8页
在过去百余年以西方哲学为主导的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道家的"道"是受到重点关注的范畴之一。"道"分别接受了具有西方身份的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呈现出了新的多样内涵,&q... 在过去百余年以西方哲学为主导的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道家的"道"是受到重点关注的范畴之一。"道"分别接受了具有西方身份的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呈现出了新的多样内涵,"道"之意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接受了具有中国身份的自我认知范式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呈现了"道"的本色。但由于唯物认知范式、科学认知范式、人文认知范式与中国传统哲学并非源自同一文化系统而出现理解上的失误,因而必须与中国本土学说或方法合作,才能顺利并有成效地实现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进而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维度 唯物认知范式 科学认知范式 人文认知范式 自我认知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