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作于压力型科层制与乡土社会之间的乡镇政权 以桔镇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63
1
作者 欧阳静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63,共25页
乡镇政权运作的悖论在于其形式上的科层制设置与实质上的非正式运作,这不仅体现在权力运作的技术和策略上,更表现在乡镇对自身结构的转换上。本文以桔镇为典型个案,通过桔镇政权的职能与机构的组织配置以及"财"与"政&qu... 乡镇政权运作的悖论在于其形式上的科层制设置与实质上的非正式运作,这不仅体现在权力运作的技术和策略上,更表现在乡镇对自身结构的转换上。本文以桔镇为典型个案,通过桔镇政权的职能与机构的组织配置以及"财"与"政"的运作,清晰地展现了乡镇政权非正式运作的实态,进而透析了其非正式运作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乡镇政权的非正式运作源于乡镇的一种"上下之间"的独特处境,即乡镇既位于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型科层制之下,又被置于一个非程式化的乡村社会之上。这种处境使乡镇嵌入三种关系之中:压力体制与科层体制的关系,压力性任务与资源匮乏的关系,以及程式化科层组织与非程式化乡村社会的关系。这三种关系的存在使乡镇政权组织必须在压力型体制、科层制和乡村社会的胶结状态中寻求自洽的生存之道,并最终型塑了乡镇政权运作的逻辑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政权运作 压力科层制 非程式化乡村社会
下载PDF
人大闭会履职中政府回应研究——基于监督与科层制双重压力维度推动的深圳实践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海燕 黄鹤子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67,共8页
政府有效回应民众的需求与期望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在人大闭会履职中,有效的政府回应是人大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和可靠保证。通过对深圳市人大闭会履职中政府回应的实践考察,研究发现:在人大代表闭会履职和政府回应的现实运... 政府有效回应民众的需求与期望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在人大闭会履职中,有效的政府回应是人大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和可靠保证。通过对深圳市人大闭会履职中政府回应的实践考察,研究发现:在人大代表闭会履职和政府回应的现实运行中,人大代表的监督权构成了政府回应的外部压力;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与责任追踪制度的建立使监督压力嵌入并构成政府回应的科层制压力;监督压力与科层制压力呈现出强弱不同的状态,交互影响着人大闭会履职中政府回应的程度。根据监督与科层制双重压力维度及其强弱表现,可以将人大闭会履职中的政府回应划分为治理型回应、压力型回应、避责型回应和不回应等四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政府回应 地方人大 闭会履职 监督压力 科层制压力
原文传递
压力型科层制下基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样态 被引量:16
3
作者 唐丽萍 章魁华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5,共7页
基层政府在我国精准扶贫中扮演着政策执行的重要角色。通过对17个乡镇的实地调研,发现基层政府在执行扶贫政策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共谋""备考""规避"等执行样态,这本质上反映的是基层政府在"科层制&qu... 基层政府在我国精准扶贫中扮演着政策执行的重要角色。通过对17个乡镇的实地调研,发现基层政府在执行扶贫政策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共谋""备考""规避"等执行样态,这本质上反映的是基层政府在"科层制"和"压力型体制"环境下的一种"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用"的权力运作方式。在压力型科层体制下,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往往使基层政府嵌入三种关系之中:压力型体制与科层制的关系,目标责任与资源匮乏的关系,参与式扶贫与政府主导型扶贫的关系。这三种关系的存在使基层政府在压力型体制、科层制和参与式扶贫的胶结状态下寻求政策执行的策略,并塑造着基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精准扶贫 执行样态 压力科层制
原文传递
干部包村:中西部乡镇治理组织策略、路径与基础——基于鄂西S乡镇基层治理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向阳 《政府治理评论》 2018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干部包村,是我国既有压力型科层制下乡镇党委政府为有效应对自上而下的治理任务和自下而上的治理需求而内生演化出的组织产物。基于鄂西S镇的田野调研发现:在基层党委强有力的领导下,强弱相配、老少相宜、以人为本、以工作重点为导向的... 干部包村,是我国既有压力型科层制下乡镇党委政府为有效应对自上而下的治理任务和自下而上的治理需求而内生演化出的组织产物。基于鄂西S镇的田野调研发现:在基层党委强有力的领导下,强弱相配、老少相宜、以人为本、以工作重点为导向的政府再造,辅以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了人、事、村三者之间的高度契合,做到了因村派人、因人就村。灵活的乡土社会呼唤高度灵活而简约的政府基层组织与之相匹配,通过干部包村这一组织形态,有效提升组织效能、锻炼培养基层干部的同时,也切实推进了政府工作,成为乡域治理中的活力之维;但同时也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其回应村民诉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干部包村,重政策执行、任务分包和责任分配,轻信息反馈和需求表达,有行政动员而群众动员式微,成为透视我国基层政权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村干部 组织再造 责任连带 统合治理 压力科层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