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人类”想象与科幻现实主义写作——陈楸帆小说论
1
作者 唐诗人 苏颂然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陈楸帆倡导科幻现实主义写作,其科幻小说塑造了很多有着清晰“现实感”的“后人类”形象,是对当前时代人与自然、与他人关系以及与人自身主体性问题的反思。陈楸帆小说塑造赛博格和人工智能两大类型的“后人类”形象,呈现它们的生存境遇... 陈楸帆倡导科幻现实主义写作,其科幻小说塑造了很多有着清晰“现实感”的“后人类”形象,是对当前时代人与自然、与他人关系以及与人自身主体性问题的反思。陈楸帆小说塑造赛博格和人工智能两大类型的“后人类”形象,呈现它们的生存境遇,表现技术时代的人性异变和文明危机,同时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与危险。陈楸帆的科幻现实主义叙事,生成了一种超越传统人文主义局限的后人类时代新人文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楸帆 后人类 科幻现实主义 赛博格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从乌托邦到日常生活:科幻现实主义的演变与局限
2
作者 张杨 《探索与批评》 2023年第1期57-69,共13页
自晚清民初担起新民救国之大任的“科学小说”,到十七年时期的科技发明预言小说、80年代初的社会性科幻小说,再到当下重构现实的科幻小说,科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国科幻文学史。这既体现了中国科幻作家介入现实的积极姿态... 自晚清民初担起新民救国之大任的“科学小说”,到十七年时期的科技发明预言小说、80年代初的社会性科幻小说,再到当下重构现实的科幻小说,科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国科幻文学史。这既体现了中国科幻作家介入现实的积极姿态,也体现了中国科幻的“中国性”。如今,在新的现实面前,回顾科幻现实主义的演变历程,观照其如何承担认知批判、政治反思与重构秩序的功能,是必要而有意义的。在批判性的返观中或将寻得“未来的科幻文学应以何种姿态介入现实”这一问题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现实主义 乌托邦 日常生活 现实
下载PDF
《北京折叠》:科幻现实主义社会批判的自觉意识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维 李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6,共6页
《北京折叠》是一篇蕴含着社会批判自觉意识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它以未来北京幻想图景作为故事的叙事蓝本,勾勒出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恶托邦"首都景象,自然而然地将现实社会中的尖锐矛盾与观念冲突投射其中,以陌生化的间离为... 《北京折叠》是一篇蕴含着社会批判自觉意识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它以未来北京幻想图景作为故事的叙事蓝本,勾勒出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恶托邦"首都景象,自然而然地将现实社会中的尖锐矛盾与观念冲突投射其中,以陌生化的间离为叙事手段,既有对中国社会现状的现实主义批判,也有对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的审慎把握。小说也在文化自信中用温情主义笔触书写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忧思和未来社会期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折叠》 科幻现实主义 社会批判 自觉意识
下载PDF
论《临界·高科技罪案调查》的科幻现实主义艺术
4
作者 李维 骆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郑军是一位始终坚持科幻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科幻作家,他的小说《临界·高科技罪案调查》取材于现实生活,并把科幻元素自然融合到叙事之中,主题鲜明、人物丰满、风格清新。小说《临界》通过对高科技犯罪调查处的架构、对科学人和生... 郑军是一位始终坚持科幻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科幻作家,他的小说《临界·高科技罪案调查》取材于现实生活,并把科幻元素自然融合到叙事之中,主题鲜明、人物丰满、风格清新。小说《临界》通过对高科技犯罪调查处的架构、对科学人和生态中心主义者等形形色色人物的塑造,反思了科学人超过临界点导致科技异化的危害,警醒人类要积极规避免社会无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军 《临界·高科技罪案调查》 科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国产科幻剧的叙事表征与创作路径
5
作者 张智华 曹馨丹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人们对科幻世界的想象越发天马行空,国产科幻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也渐入佳境。在科幻小说领域,部分科幻小说家逐渐深入反思当前时代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主体性的关系,将这种思考融入科幻文学...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人们对科幻世界的想象越发天马行空,国产科幻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也渐入佳境。在科幻小说领域,部分科幻小说家逐渐深入反思当前时代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及自身主体性的关系,将这种思考融入科幻文学的创作中,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幻剧创作也深受这种风格的影响。国产科幻剧的创作承接着国产科幻小说的内核表达,根植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在表达策略与叙事风格上形成了科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随着精品化创作的进阶,国产科幻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推进社会文明演进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现实主义 国产科幻 叙事策略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网络科幻小说新形态的叙事实践——评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
6
作者 北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4,共5页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是网络文学与科幻小说的融合性叙事之作。超常的想象力紧贴现实大地,将中国情感伦理和文化特质化为叙述的结构性动力。细节真实的日常生活与未来末世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当下与未来的共性思考。作品在网... 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是网络文学与科幻小说的融合性叙事之作。超常的想象力紧贴现实大地,将中国情感伦理和文化特质化为叙述的结构性动力。细节真实的日常生活与未来末世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当下与未来的共性思考。作品在网络科幻小说的创作中做出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瑞说符 《我们生活在南京》 网络科幻小说 科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文学性”的迁移与“纯文学科幻”的自洽问题
7
作者 马兵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21世纪中国科幻文学狂飙突进,带动王威廉等一批纯文学作家投身科幻小说的创作,并产生了“纯文学科幻”这一概念。“纯文学科幻”的倡导者寄望将“纯文学”的“细腻雅致”引入到科幻文类,试图在“文学”与“科学”两端建立起自洽的关系,... 21世纪中国科幻文学狂飙突进,带动王威廉等一批纯文学作家投身科幻小说的创作,并产生了“纯文学科幻”这一概念。“纯文学科幻”的倡导者寄望将“纯文学”的“细腻雅致”引入到科幻文类,试图在“文学”与“科学”两端建立起自洽的关系,以期完成对科幻稀薄的文学性的扩容和升级,进而推动科幻文学的正典化。科技的深度卷入已然改变了传统现实的认识论基础,漠视这种改变当然是对现实主义精神的背离,科幻文学对“科技现实”的呈现及变异想象,正是其文体价值的根由,也是体现其文学性的重要维度。因此,对于“纯文学科幻”的理论阐释和书写实践,不能困守于本质主义的“文学性”,忽视文类的跨界、流动、递变所带来的“文学性”迁移,而应吸纳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文学性”理解,统观“纯文学”与“科幻”耦合互融后呈现的新的叙事内容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纯文学科幻 科技现实 科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贡献与误区:郑文光与“科幻现实主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姜振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92,共15页
郑文光在1981年以误读的形式提出了以探讨社会问题为宗旨的"科幻现实主义"。就个人而论,他实际上是在反思和发展50年代以来自己的一系列创作观念;就科幻作家群体而论,则是对此前的"科幻科普论"的有力挑战。这一创... 郑文光在1981年以误读的形式提出了以探讨社会问题为宗旨的"科幻现实主义"。就个人而论,他实际上是在反思和发展50年代以来自己的一系列创作观念;就科幻作家群体而论,则是对此前的"科幻科普论"的有力挑战。这一创作主张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金涛、魏雅华等人的热烈响应,进而很快成为与"惊险科幻"、"军事科幻"等并列的又一创作方向。由之诞生的重要作品如《月光岛》《命运夜总会》等,其影响也确实突破了狭窄的科普话语。此时的"科幻现实主义",从语义角度应当释读为"现实主义科幻",但从理论探讨的角度看,这一阶段的种种创作,既窄化、庸俗化地理解了"现实主义",尤其忽视了当时与这一概念相关联的热烈讨论;同时又模糊了"科幻"这一文类的核心与边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消解了其自身的独立性。郑文光等人的此次探索,是中国科幻作者建构本土传统的有益尝试,集中反映了一代科幻作者深刻的现实焦虑与强烈的自我认同欲望;他们以敏锐直觉观察到的核心问题,在此后数十年间科幻文类的发展当中,以种种面目一再复现;他们所试图传达的基本理念,也成为中国科幻文论发展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文光 科幻现实主义 现实 科学 幻想
原文传递
冯内古特科幻现实主义小说文本的开放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文培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8-142,共5页
冯内古特利用、超越了科幻小说的体裁和创作手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把小说文本世界从当今人类社会延展到外层空间和未来人类社会;小说文本世界对未来社会和外星世界的指涉性赋予小说文本开放性的特征。
关键词 科幻现实主义小说 指涉 开放 播撒 延异
原文传递
开拓科幻小说的现实主义新域——论陈楸帆及其科幻小说创作
10
作者 高亚斌 王卫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9-92,共4页
陈楸帆是一个极具创作天赋和艺术潜力的年轻科幻作家。在科幻领域,他提出了"科幻现实主义"的主张,并在创作中践行自己的主张,积极关注现实生活,真实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而且,他还善于通过动物意象,呈现人类社会的种种... 陈楸帆是一个极具创作天赋和艺术潜力的年轻科幻作家。在科幻领域,他提出了"科幻现实主义"的主张,并在创作中践行自己的主张,积极关注现实生活,真实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而且,他还善于通过动物意象,呈现人类社会的种种病态,为科幻小说开辟了通向现实主义的崭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楸帆 科幻现实主义” 生存状态 动物意象 社会病态
下载PDF
当科幻照进现实:刘慈欣与郑军科幻创作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健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15-117,共3页
刘慈欣与郑军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坛上的两位重量级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创作可以概括为"科幻现实主义",主要特点是以核心科幻的思想内核统摄现实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科幻小说本土化创作的典型代表。郑军的创作则是将科幻元素与... 刘慈欣与郑军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坛上的两位重量级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创作可以概括为"科幻现实主义",主要特点是以核心科幻的思想内核统摄现实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科幻小说本土化创作的典型代表。郑军的创作则是将科幻元素与真实生活场景相融合,创造出一种亦幻亦真的科幻惊险风格。两种创作方式体现了科幻作家在现实主义氛围浓厚的中国文学环境中寻求突破与认可的不同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郑军 科幻现实主义 高科技冒险小说
下载PDF
论科幻现实主义创作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超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83,190,191,共9页
科幻现实主义成为国内科幻界颇有影响力的提法和创作趋向。讨论科幻现实主义需要关注科技维度,将其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科幻现实主义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表现震惊体验,展示科技惊异之美,将对宇宙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相结合... 科幻现实主义成为国内科幻界颇有影响力的提法和创作趋向。讨论科幻现实主义需要关注科技维度,将其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科幻现实主义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表现震惊体验,展示科技惊异之美,将对宇宙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相结合;二是用隐喻洞见科技带来的社会变化,深度介入现实,发出文明预警;三是关注科技与人的关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从后人类角度思考“人”的终极意义。科幻现实主义为科幻文学提供了一条观察和介入现实的独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现实主义 震惊体验 隐喻 后人类
原文传递
科幻现实主义的多重意涵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庆枢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6,190,共8页
科幻现实主义这一命名意蕴丰富。科幻现实主义中的“现实主义”,意味着中国科幻文学以立体的视角宏观地把握现实,书写人类社会的整体性;“科幻”意味着筑梦、想象、求变意识,用科幻思考未来。从社会历史之维、技术之维来看,中国科幻现... 科幻现实主义这一命名意蕴丰富。科幻现实主义中的“现实主义”,意味着中国科幻文学以立体的视角宏观地把握现实,书写人类社会的整体性;“科幻”意味着筑梦、想象、求变意识,用科幻思考未来。从社会历史之维、技术之维来看,中国科幻现实主义创作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关注科技发展对现实含义的拓展和变化,并深入反思人类文明的未来。中国科幻现实主义依托中国文化的深厚根基探究人的本质、揭示人和宇宙的关系,以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为认识和理解现实提供文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现实主义 命名 社会历史之维 科技之维
原文传递
困境与坚守:论郝景芳科幻小说集《长生塔》的主题内涵
14
作者 苏文兰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0-104,共5页
郝景芳因她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而声名鹊起。《长生塔》是一部科幻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小说集,作品既有作者对未来人工智能世界绝妙想象的表达,又有对高度发达的技术世界中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人类欲之难灭,苦之难灭”正是作者对后现代... 郝景芳因她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而声名鹊起。《长生塔》是一部科幻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小说集,作品既有作者对未来人工智能世界绝妙想象的表达,又有对高度发达的技术世界中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人类欲之难灭,苦之难灭”正是作者对后现代智能生活世界的伦理拷问。《长生塔》试图在现实和虚拟空间中探求冲破困境的可行之路,隐喻了郝景芳对人性精神圆满的执着坚守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景芳 《长生塔》 科幻现实 人生困境 精神圆满
下载PDF
打开时间的大门寻找生命的延续--郝景芳和蒋方舟科幻小说之比较
15
作者 罗樟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2-57,共6页
以郝景芳的《永生医院》和蒋方舟的《边境来了陌生人》《在威尼斯重建时间》为研究对象,从这三篇中短篇小说的故事内容和叙事策略出发,对照作品的创作异同,寻找关于时间与记忆的奥秘;然后重点关注两位作家在小说中涉及的永生话题,探讨... 以郝景芳的《永生医院》和蒋方舟的《边境来了陌生人》《在威尼斯重建时间》为研究对象,从这三篇中短篇小说的故事内容和叙事策略出发,对照作品的创作异同,寻找关于时间与记忆的奥秘;然后重点关注两位作家在小说中涉及的永生话题,探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关于永生的伦理问题,体悟文本暗示的反乌托邦意蕴;发掘两位80后青年作家在科幻小说创作中对现实的回应与关怀,探寻青年写作的一个潜在的方向与未来。同时,也提出创作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景芳 蒋方舟 永生 科幻现实 青年写作
下载PDF
押井守动画电影美学的三个支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博 《艺术评鉴》 2019年第11期167-169,188,共4页
文章依据押井守在作品中对“人之为人”的追问、对真实的解构以及对政治社会晦暗面的揭露三个向度出发诠释了押井守动画电影美学的三个支点。可以说,哲理性、反思性、批判性已成为押井守电影的重要标签,也是我们进入押井守美学世界的重... 文章依据押井守在作品中对“人之为人”的追问、对真实的解构以及对政治社会晦暗面的揭露三个向度出发诠释了押井守动画电影美学的三个支点。可以说,哲理性、反思性、批判性已成为押井守电影的重要标签,也是我们进入押井守美学世界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井守 科幻现实 身体美学 虚幻美学
下载PDF
蓝图未来主义科幻小说:滥觞、发展和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岩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1,共13页
蓝图未来主义是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中出现的第一个跨界文学形式。这种形式是通过建构一个发展蓝图去促发未来科幻景观,让整个故事获得内在关系结构与动力基础。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完整版图中,蓝图未来主义作品不多,《新中国未来记》是这类... 蓝图未来主义是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中出现的第一个跨界文学形式。这种形式是通过建构一个发展蓝图去促发未来科幻景观,让整个故事获得内在关系结构与动力基础。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完整版图中,蓝图未来主义作品不多,《新中国未来记》是这类作品的肇始。本文分析了包括“渤海巨龙”、“山山水水”、《战神的后裔》、“流浪地球”、《AI未来进行式》等在内的若干小说,指出蓝图未来主义具有独特的结构性、乌托邦性和跨界性。这种文学亚类型跟科幻现实主义具有部分重叠,但跟运演未来主义和体验未来主义等中国科幻未来主义创作相互区隔,是一种独特的科幻小说亚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图未来主义 科幻 结构 乌托邦 科幻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影像、特效与媒介视域下的科幻电影真实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波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4,共9页
科幻电影的真实性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个体化真实”“人造真实”和“媒介真实”。“个体化真实”的趋势因应了科幻已成为当下的现状,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以数字特效技术生成逼真影像为代表的“人造真实”,并不意味着真实在所有科幻电... 科幻电影的真实性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个体化真实”“人造真实”和“媒介真实”。“个体化真实”的趋势因应了科幻已成为当下的现状,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以数字特效技术生成逼真影像为代表的“人造真实”,并不意味着真实在所有科幻电影中的消解,而是真实性实践手段的多样化;“媒介真实”则在文化共识、“合成化叙事”和临场沉浸三个方面完成了对真实性的塑造。秉承上述真实性特点的科幻电影可界定为“科幻现实主义”科幻电影,是科幻电影创作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真实 人造真实 媒介真实 科幻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Between Convention and Innovation -A Border Crossing in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19
作者 GE Jing-p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6期819-829,共11页
Alice Ridout and Susan Watkins offers a best perspective in their book Doris Lessing: Border Crossings, to contemplate Lessing’s writing. In her 57-year publishing career, Lessing always crosses the borders: as a f... Alice Ridout and Susan Watkins offers a best perspective in their book Doris Lessing: Border Crossings, to contemplate Lessing’s writing. In her 57-year publishing career, Lessing always crosses the borders: as a feminist or anti-feminist, as a science fiction writer or a realist who lost her way, as a Marxist or a reactionary, as a British writer or a postcolonial one. Lessing’s border-crossing not only lies in her different genres of writing or in different novels, but even in a single comparatively traditional novel.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Lessing’s women portrayal transition from focusing on their outside world exploration to on their inner world seeking. This essay tries to look at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he novel, and to illustrate that Lessing’s border-crossing is also fulfilled in one single novel. She successfully crosses the border of convention and innovation: conventional in content, while innovative in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is Lessing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border crossing CONVENTION INNOVATION
下载PDF
当代中国科幻中的科技、性别和“赛博格”——以《荒潮》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希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5-223,共9页
"科幻现实主义"的倡导者陈楸帆将《荒潮》作为一个重要的文体实验,在科学幻想中注入对全球化背景下诸多问题的现实批判,也通过一个极具冲击力的"赛博格"表达了对科技、人性、"后人类"等问题的思考。它借... "科幻现实主义"的倡导者陈楸帆将《荒潮》作为一个重要的文体实验,在科学幻想中注入对全球化背景下诸多问题的现实批判,也通过一个极具冲击力的"赛博格"表达了对科技、人性、"后人类"等问题的思考。它借一个第三世界底层女性形象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但是这一形象在具体的文本再现中又有着被符号化和本质主义化的危险。本文分析这部"科幻现实主义"力作的得失,并在"赛博女性主义"的启发下,探讨当代中国科幻如何创造出具有真正革命性的身份认同、社会关系以及思维方式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潮》 科幻现实主义 赛博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