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与出版》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卫世乾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54-156,F0003,共4页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科技与出版》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数据库共收录《科技与出版》1982年创刊至今的原文5 594篇,其中被引文献1 879篇,被引率为33.59%;总被引频次...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科技与出版》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数据库共收录《科技与出版》1982年创刊至今的原文5 594篇,其中被引文献1 879篇,被引率为33.59%;总被引频次为6 301,篇均被引率为1.13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为33.以被引频次≥11的前50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作者、年代分布、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研究论题、关键词、被引文献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与同类期刊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与出版 高被引论文 引文分析 被引频次 特征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出版业发展动态——基于《科技与出版》“特别策划”栏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尚利娜 牛晓勇 刘改换 《传播与版权》 2019年第7期90-92,共3页
在对2007-2017年《科技与出版》"特别策划"栏目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统计及栏目主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编辑人才培养、出版法律、出版营销、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与转型升级、媒体融合发展及数字出版与新技术新应... 在对2007-2017年《科技与出版》"特别策划"栏目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统计及栏目主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编辑人才培养、出版法律、出版营销、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与转型升级、媒体融合发展及数字出版与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七个角度,探讨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与出版 特别策划 出版 栏目 发展动态
下载PDF
科技与出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隅人 《科技与出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6,共12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基础中的基础。出版服务于科技的基准点和着重点在于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技观;洞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弘扬科技发展优长、弥补科技发展不足;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出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基础中的基础。出版服务于科技的基准点和着重点在于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技观;洞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弘扬科技发展优长、弥补科技发展不足;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出版的需求,着力推进社会整体进步和高质量发展;贴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熟知世界科技发展总趋势;强化科技出版自身建设,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与出版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科技
原文传递
《科技与出版》开设新栏目“百人·智坛”征稿启事
4
作者 《科技与出版》编辑部 《科技与出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96,共1页
为打造一个政产学研精英的高端交流平台,使得前沿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得以固化,并公之于众,以此促进各界相互交流、共享与互利,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科技与出版》杂志联合“出版融合发展百人论坛”共同开设“百人·智坛”栏目... 为打造一个政产学研精英的高端交流平台,使得前沿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得以固化,并公之于众,以此促进各界相互交流、共享与互利,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科技与出版》杂志联合“出版融合发展百人论坛”共同开设“百人·智坛”栏目,旨在发挥行业学术期刊在连接政产学研各环节当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让人才的智慧得以充分表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做好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科技与出版 学术期刊 前沿研究成果 政产学研 桥梁纽带作用 学术论文 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
原文传递
出版类中文科技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科技与出版》2008-2017年数据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伟 康卫敏 袁彦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7-232,共6页
以《科技与出版》为例探讨出版类中文科技期刊的刊文特征、研究热点与前沿,有助于科学准确地把握该类期刊的发展脉络,为办好该类期刊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检索得到的3... 以《科技与出版》为例探讨出版类中文科技期刊的刊文特征、研究热点与前沿,有助于科学准确地把握该类期刊的发展脉络,为办好该类期刊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检索得到的3666条有效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研究表明,《科技与出版》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包括出版研究,期刊与图书研究,出版业发展路径研究和新兴媒介与出版研究;近年主要的研究前沿涵盖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与出版,媒介融合和出版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科技与出版 文献特征 研究热点 前沿趋势
原文传递
用综合指数法分析《科技与出版》2002—2012年核心作者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江霞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0-143,共4页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统计源,使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对《科技与出版》2002—2012年第一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了《科技与出版》的核心作者。先根据发文量,通过普赖斯理论,计算得到...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统计源,使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对《科技与出版》2002—2012年第一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了《科技与出版》的核心作者。先根据发文量,通过普赖斯理论,计算得到预评核心作者61人。再根据发文量和被引频次2个计量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最终确定了该刊的20位核心作者,分布在北京的有14位。有8位来自期刊编辑部,6位来自高校,4位来自出版社,2位来自编辑出版相关研究机构,说明这些单位是该刊最重要的核心作者的来源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指数法 ENDNOTE 核心作者 科技与出版
原文传递
《科技与出版》2002—2012年高被引论文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姚玮华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5-108,共4页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对《科技与出版》2002—2012年被引频次≥10次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统计,对其发表时间与被引频次、作者及单位分布、所属版块或栏目,以及被引频次最高的前23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对《科技与出版》2002—2012年被引频次≥10次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统计,对其发表时间与被引频次、作者及单位分布、所属版块或栏目,以及被引频次最高的前23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该刊持续快速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被引论文 被引频次 作者 栏目 科技与出版
原文传递
《科技与出版》学术影响力研究——基于2006—2015年CNKI数据库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建新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
期刊学术影响力体现着期刊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文章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科技与出版》2006—2015年度刊发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针对刊文数量、基金文献量、地区、引文量、高频作者及论文... 期刊学术影响力体现着期刊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文章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科技与出版》2006—2015年度刊发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针对刊文数量、基金文献量、地区、引文量、高频作者及论文、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维度进行统计对比,揭示《科技与出版》的学术影响力变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与出版 CNKI 学术影响力
原文传递
《科技与出版》的被引分析
9
作者 沈建新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113,共6页
文章对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中《科技与出版》在2007—2016年被引用的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对其被引用的基本情况、对期刊、对学科的影响、高频被引文献、高频施引文献的作者及机构、高频被引文献等进行分析,对其10年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 文章对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中《科技与出版》在2007—2016年被引用的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对其被引用的基本情况、对期刊、对学科的影响、高频被引文献、高频施引文献的作者及机构、高频被引文献等进行分析,对其10年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反映了该刊的发展状况及其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KI 引文 科技与出版 参考文献
原文传递
共创《科技与出版》新的春天
10
作者 宗俊峰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科技与出版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原文传递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以两种编辑出版类科技期刊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巧驰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
本文主要对微信平台在科技期刊中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如何有效促进科技期刊的跨媒体融合。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等多种研究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与出版》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两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对微信平台在科技期刊中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如何有效促进科技期刊的跨媒体融合。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等多种研究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与出版》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两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进行研究,分析其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需要建立专业的团队、优化和完善服务功能、重视数据反馈以及进行资源有效整合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微信公众号 期刊运营 科技与出版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下载PDF
《中国科技发展70年(1949—2019)》新书发布与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2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5-125,共1页
2019年9月9日,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科技发展70年(1949-2019)》新书发布与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央党校、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人民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和《科技与出版》杂志的10余位领导和专家... 2019年9月9日,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科技发展70年(1949-2019)》新书发布与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央党校、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人民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和《科技与出版》杂志的10余位领导和专家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林业出版 出版座谈会 文献出版 中央党校 新书发布 科技与出版 中国科技发展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视域下古籍出版内容增值的路径
13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5期171-171,共1页
雷珏莹、王晓光在《科技与出版》2023年第3期撰文指出,数字人文推进了古籍内容价值的再发现,为古籍出版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场景。在数字人文范式驱动下,古籍数字出版内容增值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立统一的数字内容获取机制。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出版 内容增值 古籍出版 服务场景 科技与出版 人文范式 人文视域
原文传递
元宇宙时代的阅读与出版
14
《新华文摘》 2022年第15期170-170,共1页
徐升国在《科技与出版》2022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元宇宙世界,阅读即生活,生活即阅读,阅读将不再是一个专门的活动,而是全面泛在化,融入人们的一切行为之中。阅读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阅读也将成为人们在元宇宙中连接一切的接口。在... 徐升国在《科技与出版》2022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元宇宙世界,阅读即生活,生活即阅读,阅读将不再是一个专门的活动,而是全面泛在化,融入人们的一切行为之中。阅读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阅读也将成为人们在元宇宙中连接一切的接口。在元宇宙中,人们获得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方式将进一步从文字阅读与思考转化成“目击”观看各类“全真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方式 泛在化 科技与出版 知识和智慧 阅读与思考 宇宙
原文传递
Nanoscience and the nano-bioelectronics frontier
15
作者 Xiaojie Duan Charles M. Lieber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2,共22页
This review describes work presented in the 2014 inaugur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Springer Nano Research Award lecture, as well as current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for nanoscience research at the interface with bra... This review describes work presented in the 2014 inaugur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Springer Nano Research Award lecture, as well as current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for nanoscience research at the interface with brain science. First, we briefly summarize some of the considerations and the research journey that has led to our focus on bottom-up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ond, we recapitulate the motivation for and our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nanowire- based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nanowire struct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enabled by the capability to control structure, com- position and size from the atomic level upwards. Third, we describe in more detail nanowire-based electronic devices as revolutionary tools for brain science, including (i) motivation for nanoelectronics in brain science, (ii) demonstration of nanowire nanoelectronic arrays for high-spatial/high-temporal resolution extracellular recording, (iii) the development of fundamentally-new intracellular nanoelectronic devices that approach the sizes of single ion channels, (iv) the introd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a new paradigm for innervating cell networks with addressable nanoelectronic arrays in three-dimensions. Last, we conclude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exciting and potentially transformative advances expected to come from work at the nanoelectronics-brain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dimensional materials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NANOWIRES carbon nanotubes bottom-up paradigm nanoelectronics nanoelectronic arrays neural probes electrophysiolog35neural circuits brain activity map chronic recording and stimulation brain-machine interfac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